学术投稿

血小板上清液对家兔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汪卓赟;宇丽;李秀东;李发涛;吴凤麟

关键词:血小板上清液, 生长板软骨细胞, 细胞增殖, 组织工程
摘要:目的:观察人血小板上清液(hunan platelet supernatant,hPS)对体外培养幼兔生长板软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兔生长板软骨细胞并稳定传代,同时添加不同体积分数的hPS,采用WST-8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倍数;Alcian Blue法测基质蛋白多糖含量;羟脯氨酸法测定软骨细胞胶原产量,酶动力学方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体积分数5%hPS组显著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以及基质蛋白多糖的合成,但形态上失去其软骨表型.各体积分数组hPS对总胶原的合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hPS抑制了ALP的活性.结论:hPS可以有效地促进生长板软骨细胞的增殖,抑制其肥大化.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微波配合消前列腺炎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消前列腺炎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8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采用微波+消前列腺炎方,对照组(单纯中药组60例、单纯微波组60例)进行治疗.重点观察临床症状、前列腺液的白(脓)细胞、卵磷脂小体、精子质量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7%,单纯微波组总有效率78.33%;单纯中药组总有效率61.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单纯中药组比较P<0.01;与单纯微波组比较P<0.05.结论:微波配合消前列腺炎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在改善临床症状、消除炎症细胞及提高精子质量方面较单纯中药或微波治疗的疗效好.

    作者:陈栋;陈恕仁;洪衍波;邓列华;章岳娟;蔡明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暨南大学教工代谢综合征患病率的调查

    目的:了解广州暨南大学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方法:利用年度体检的机会,对高校人群进行一般情况及病史的问卷调查及全面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血压及腰围,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等),并将结果进行了不同性别及年龄组的比较.结果:该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2.5%,男多于女,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青年组较低,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及中年组,随年龄上升明显(P<0.01);在该组代谢综合征人群中,高体重指数检出率为高,其次为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代谢综合征各项指标无任何一项异常者,男女合计在青年组约72%,中年组约50%,老年组约30%,多项异常者男性多于女性.结论:广州高校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与北京及上海相近,男多于女,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上升明显.中年人群约半数以上、老年人群约七成出现不同程度代谢异常,提示这2组人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作者:王凤新;刘国宁;郑自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周围型肺癌动态增强CT扫描特征及病理基础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动态增强CT扫描特点及机理.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57例,平扫后,以2 mL/s速率注入造影剂后1、2、3、4、5 min薄层扫描,分析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强化形态.将CT表现与富血管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57例周围型肺癌增强后除1例外,强化值均大于20 Hu,与结核瘤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型强化.强化峰值多在1~2 min.周围型肺癌的强化值与肿瘤中央血管数目呈正相关(r=0.8,P<0.01),与微血管密度呈等级正相关(r=0.60,P<0.01).结论:周围型肺癌动态增强CT扫描在强化值、时间密度曲线及强化形态均有一定特征,可与结核瘤及炎性假瘤相鉴别.

    作者:张铁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肺放线菌病误诊为周围型肺癌一例

    1病例患者,男,49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5 d,多为阵发性干咳,有时痰中带少量鲜血.发病以来无发热、胸痛、胸闷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2.92×109/L,中性粒细胞72.7%,淋巴细胞17.3%.门诊以咯血原因待查而行CT检查.CT表现为左肺下叶基底段紧邻后胸壁处团块状致密影,大层面约3.1 cm×3.7 cm,边缘毛糙,其内密度不均匀、无钙化,平扫CT值15~53 Hu(图1),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强化值0~70 Hu,并有多个周围有环形强化的低密度区(图2);病灶周围肺组织内见片状模糊影;纵隔内多发小淋巴结,大者直径约0.8 cm.所见肋骨无骨质破坏改变.

    作者:殷亮;李恒国;罗良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针刺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留针时间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的影响,以探索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时效关系的机理.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患者34例,按轻、中和重度随机分成留针20、40和60min 3组.在针刺治疗的疗程前后,对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针刺可提高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以留针60 min作用为明显.结论:针刺留针时间与脑血管血流速度之间有一定的时效关系.

    作者:何扬子;韩冰;林秀华;王丽娜;陈卓铭;胡静;李静铭;彭菊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体内向骨骼肌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了解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向骨骼肌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无菌条件下将C57BL/6J胎鼠肝脏制成单细胞悬液,雄性胎肝悬液体外贴壁培养纯化,传3代后将贴壁细胞移植于心肌毒素(cardiotoxin)造成的雌鼠骨骼肌损伤部位,2月后处死受鼠,取相应骨骼肌组织固定、制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雌性受体小鼠骨骼肌组织内供体小鼠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向骨骼肌样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在骨骼肌组织内发现存在Y染色体阳性的供体来源的细胞,同时呈现骨骼肌组织的部分特征,表型为desmin+/Flt-1-/CD-45/F-4/80.结论:胎肝中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可以分化为骨骼肌样细胞.

    作者:姜铧;张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300例分析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300例手术治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死亡8例,死亡率2.7%.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26.7%、17.2%、10.8%;<5 cm的肝癌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54.5%、34.3%.34例二期肝切除者,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70.0%和58.3%.规则性肝切除术与非规则切除术比较,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波凝固切肝法出血量少,出血量与其他控制出血的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大肝癌规则性肝切除手术安全,疗效满意;微波凝固后断肝,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二期手术切除可提高总体疗效.

    作者:曹明溶;劳学军;龚瑾;梁忠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正常成人膝关节软骨MR扩散加权成像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关节软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表现.方法:观察18例正常健康志愿者36个膝关节MR扫描(常规序列+DWI),在DWI的彩色ADC图上,融合相同层面的FS-SPGR图.测量髌软骨9个小感兴趣区,分别代表上、中、下部髌软骨的内、中、外份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正常健康成年人髌软骨ADC均值=(7.80±2.27)×10-4mm2/s.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髌软骨上、中、下部间ADC值差异没有显著性(各组间P>0.951);不论哪一部分,由内侧至外侧,ADC值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正常成人关节软骨MR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正常值可为关节软骨早期病变诊断中提供重要的参考值.

    作者:朱天缘;刘斯润;林志超;陈汉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重组IL-5质粒pVAX1-mIL-5增强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黏膜免疫效能

    目的:探讨利用白细胞介素5作为DNA疫苗佐剂增强黏膜免疫反应,提高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抗生育效能的可行性.方法:用pVAX1-mIL-5和卵透明带避孕疫苗pVAX1-pZP3α壳聚糖纳米微粒口服免疫雌性小鼠,共设3组,每组6只.A组单独用50μgpVAX1-pZP3α免疫;B组用疫苗加等量的pVAX1-mIL-5质粒为佐剂共免疫;C组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动物接受3次免疫(第0、3、6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及阴道冲洗液中抗pZP3 IgA抗体.第10周雌雄交配,统计雌鼠怀孕情况;第16周取双侧卵巢作石蜡连续切片,光镜观察卵巢病理学变化.结果:B组全部小鼠血清抗体呈阳性反应,A组只有3只小鼠血清抗体呈阳性反应,且B组小鼠的抗体滴度水平均高于A组小鼠;抗生育率B组小鼠为100%,A组小鼠为50%,C组小鼠为0%,χ2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生育效能与交配时抗pZP3 IgA抗体的强度有关;卵巢切片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有抗生育效能的小鼠卵巢组织可观察到各级形态正常的卵泡,无淋巴细胞浸润,与对照组及无抗生育效能的小鼠卵巢结构无差异.结论:利用重组质粒pVAX1-mIL-5与卵透明带DNA疫苗共免疫小鼠,能增强疫苗诱发黏膜免疫反应的能力,提高卵透明带DNA避孕疫苗的抗生育率;没有观察到小鼠卵巢组织结构发生病理学改变.

    作者:柯琼;潘善培;谢琪璇;肖銮娟;何柳媚;董志炜;高彦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Clara细胞蛋白基因38A/G多态性和COPD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Clara细胞蛋白(CC16)基因的38A/G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方法:在广州城区和韶关农村流行病学调查人群中经严格配对选取COPD患者与非COPD受试者共3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两组CC16的各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COPD与非COPD组CC16基因第1外显子第3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AA基因型频率:17.5%vs 17.5%;GG基因型频率:34.9%vs42.8%;AG基因型频率:47.6%vs 39.7%;等位基因A频率:41.3%vs 37.3%;等位基因G频率:58.7%vs 62.7%).结论:CC16基因第1外显子38A/G多态性可能与我国南方汉族人群COPD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刘升明;周玉民;李冰;吴义;黄志宏;汤泰秦;冉丕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喉癌侵蚀颈动脉出血采用覆膜支架成功止血一例

    1病例患者,男,67岁,1999年因声嘶确诊为喉癌,行全喉切除并化疗.2001年被确诊右侧舌癌,介入治疗后切除,并行化疗2个疗程.2003年11月因右下颌红、肿、疼痛并出现瘘口经抗炎治疗好转.2005年6月因右下颌疼痛,进食困难再次人院,诊断为喉癌、舌癌术后复发,右颈淋巴结转移.人院后第5 d,自口腔吐出鲜红色血性液体约100 mL,次日,口腔出血增多至400 mL,五官科会诊后无法压迫止血,考虑出血原因为右侧扁桃体下方表面糜烂,行急诊动脉造影以明确出血部位及性质.

    作者:李丽莎;王林;乔宏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用DXA测量大鼠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精密度

    目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进行大鼠骨密度(BMD)和身体软组织成分测量的精密度试验,探讨DXA对大鼠骨密度和身体软组织成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方法:对30只SD大鼠进行了DXA二次重复扫描,采用小动物专用软件分别分析大鼠上肢、下肢、躯干、全身等部位的骨密度,以及脂肪(fat)组织、肌肉(lean)组织和fat百分比,计算其精密度(以变异系数的均方根RMS-CV表示).结果:SD大鼠全身骨密度测量精密度(RMS-CV)为0.9%,小显著变化值为0.003g/cm2;大鼠全身软组织成分:脂肪、肌肉组织的含量和fat组织所占软组织的百分比的精密度分别为9.6%、1.3%和9.7%.结论:DXA能较准确测量大鼠全身骨密度和软组织成分.

    作者:弓健;吴秋莲;徐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富硒螺旋藻对肝叶切除大鼠肝细胞的抗氧化作用

    目的:探讨富硒螺旋藻(Se-SP)对大鼠肝叶切除术后肝细胞的抗氧化效应.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复制67%肝切除模型,3个不同剂量组的大鼠于术前连续7 d按每天每公斤体质量灌胃150 mg(H)、50 mg(M)、15mg(L)的Se-SP,另设生理盐水(P)和假手术(F)对照组.在手术前(0h)及术后12 h和48 h等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肝细胞,检测肝细胞中硒(Se)、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浓度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P、F组相比,H、M组肝细胞中Se、GPx和SOD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Se水平与GPx活性呈明显正相关(R2=0.75,P<0.05)而与MDA呈明显负相关(R2=0.70,P<0.05).结论:Se-SP对肝切除大鼠肝细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保护效应,对GPx活性具有明显上调作用.

    作者:黄峰;黄峙;杨芳;郑文杰;丁自海;钟世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广州地区AIDS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8感染的检测

    目的:检测广州地区艾滋病AIDS患者中人类疱疹病毒8(HHV-8)的感染状况,探讨本地区AIDS患者发生HHV-8感染相关疾病的可能风险.方法: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法检测患者唾液中的HHV-8 DNA.结果:在广州地区AIDS患者唾液中HHV-8 DNA阳性率为20.0%,而对照组的阳性率为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广州地区的AIDS患者中存在较高的HHV-8感染.

    作者:张立伐;兰绍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骨桥蛋白在卵巢肿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卵巢肿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OPN在48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8例卵巢临界恶性肿瘤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10例卵巢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OPN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表达强度为0.485±0.134,显著高于卵巢正常组织及卵巢临界恶性及良性肿瘤组织表达强度(0.122±0.023,0.243±0.076及0.168±0.045,P<0.01);OPN的表达与恶性肿瘤的临床期别及分化程度相关,而与细胞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OPN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相关.

    作者:朱耀魁;王晓玉;夏明翰;罗惠娟;罗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鼻咽癌治疗前后TSGF与VCA-IgA的检测意义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与EB病毒VCA-IgA抗体的水平和疗效的关系.方法:联合检测58例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前后TSGF水平与VCA-IgA抗体滴度的变化.结果:58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后TSGF水平与VCA-IgA抗体滴度比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动态监测TSGF和VCA-IgA抗体对于评价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聂林;王奕鸣;李萍;庄承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31I治疗845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放射性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疗效.方法:对845例131I治疗后的甲亢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845例甲亢患者,1次治愈率为86.4%(730/845),好转100例,无效15例,有效率98.2%(830/845).早发甲状腺机能减低79例,发生率为9.3%.结论:放射性131I治疗甲亢效果好,治愈率高,副作用较低.

    作者:陈健;徐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颅内局灶损害对汉语语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颅内局灶损害对汉语语言功能的影响,为个体化语言康复提供依据.方法:用语言障碍诊治仪ZM2.1对52例正常人和95例不同部位颅内局灶损害的病人进行11项语言功能的检测,两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病例组分为(1)左脑外、(2)左脑内、(3)右脑外、(4)右脑内共4组,对各组11项语言功能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左脑内组11项语言得分与正常组、左脑外组、右脑外组、右脑内组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组、左脑外组、右脑外组、右脑内组各亚项间得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的颅内局灶损害对语言功能的影响不同,右利手者左大脑半球损害引起语言损害的语言障碍明显,右大脑半球的损害也可对语言产生轻度影响,脑外病变对语言影响极小.

    作者:陈卓铭;胡荣亮;陈善成;卢家璋;王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7例Budd-Chiari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收集17例经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B-CS彩超表现进行分析,重点观测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的阻塞部位、类型和范围.结果:17例B-CS彩超均显示下腔静脉肝后段梗阻,其中隔膜型5例,栓塞型5例,狭窄型7例,与下腔静脉造影基本相符;同一病例中肝静脉的病变表现各异.结论:彩超能较好地评价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梗阻的部位和类型,可作为筛选和诊断B-CS的首选方法.

    作者:钟兴;李恒国;李建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HPLC法和FPIA法测定茶碱血清浓度的相关性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茶碱血清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应用此法和常规的荧光偏振免疫分析(FPIA)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HPLC和FPIA法测定58份茶碱血清样品,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HPLC法(Y)和FPIA法(X)测定的茶碱血清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0.282 5+1.064X(r=0.988 1).r的t检验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用HPLC法和FPIA法测定的茶碱血清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FPIA法相比,该HPLC法不仅同样具有快速、简便和准确的特点,而且检测成本较低,也可作为监测茶碱血清浓度的常规方法.

    作者:李俊杰;杨杲岚;陈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杂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暨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