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凯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CO2激光和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的疗效.方法:先以CO2激光汽化(切割)淋巴管瘤瘤体,然后将Nd∶YAG激光光纤插入肿瘤基底进行照射.对60例(男34例,女26例)术后达到或超过5年的患者(术后5年25例,6~10年23例,>10年12例)进行随访,并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术时年龄1~5岁28例,6~10岁18例,11~15岁10例,16~30岁4例;毛细管型淋巴瘤36例,海绵型3例,混合型21例.结果:术中激光照射时间30~300 s,仅2例有少量出血.手术创伤小,术后当天均能进食,无一例感染.创面愈合时间长于常规手术,但愈合良好,毛细管型者创面愈合后难以辨认原病损区.随访显示疗效优者35例,良22例,中3例,无一例无效与复发,总优良率达95%;毛细管型疗效优于海绵型(P<0.01)和混合型(P<0.05).结论:提示两种激光联合治疗淋巴管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殷孝蓉;陶学金;吴梅珍;蔡卫;袁敬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5年4月以来,我们用Nd:YAG激光经胃镜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患者5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峰;陈丛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对激光眼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采用氩离子激光照射(功率180~270 mW)致视网膜损伤的恒河猴分4组,每组4只.其中2组动物自照射后11~12 h开始每3天1次分别球后注射rhbFGF 1 μg/kg和2 μg/kg,1组动物于相同时间注射地塞米松1 mg/kg作为阳性对照,另1组为照射对照组.激光照射后即刻和7、14、21、28天行眼底彩色照相,记录激光损伤灶的形态变化,每天进行检眼镜观察.每组各有1只猴于照射后7、14、21、28天行双眼球摘出术,分别作眼底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地塞米松组和照射对照组比较,rhbFGF治疗组动物视网膜损伤斑明显变浅淡,色素沉着减少,视网膜损伤斑面积明显缩小(P<0.05),愈合修复较快.rhbFGF不仅能促进视网膜损伤区的细胞增生,而且能减少视细胞的损伤和缺失.结论:rhbFGF对激光视网膜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杰;钱焕文;单清;任华;焦振宇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过程中鲜红斑痣治疗区的反应特点及其与病变分型、治疗次数及疗效间的关系,为确定佳照射时间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对128例鲜红斑痣患者的红斑区共分147个治疗灶(病灶分型粉红型23个,紫红型86个,增厚型38个)行PDT治疗.边静脉推注血卟啉单甲醚(4.5~6.0 mg/kg)边对病灶给予铜蒸气激光(波长为510.6和578.2 nm)照射,光斑直径5~9 cm,功率密度80~100 mW/cm2,照射时间30~70 min,能量密度144~420 J/cm2,于照射中和治疗结束即刻观察治疗区的反应情况,并对疗效进行随访.147个治疗灶中有53个又以同法行第2次PDT治疗,观察治疗区反应类型的变化.结果:治疗区主要表现为褪色、明显暗紫加黑点、明显暗紫、略暗四种反应类型.褪色型反应多见于粉红型病变(占65.2%),另三种反应类型则常见于紫红型和增厚型病变.病灶行第2次治疗后,其反应类型会发生改变.147个治疗1次的病灶中,呈明显暗紫加黑点型反应的病灶(14个)100%达I级(色完全消退,呈正常皮肤)或II级(色大部消退,增厚部变平)疗效,褪色型、明显暗紫型、略暗型反应的病灶达此疗效者分别占92.6%(25/27)、87.1%(27/31)、48.0%(36/75).结论:治疗中红斑区的反应类型与病变分型、治疗次数及疗效有关.它反映了红斑区异常血管网受光敏损伤的程度,是治疗中确定佳照射时间、保证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客观指标.
作者:王开;顾瑛;李峻亨;梁洁;潘玉明;朱建国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口腔扁平苔藓好发于口腔内颊粘膜、舌腹部及齿龈处,临床表现为粘膜白色条纹样病损,有时可形成浅糜烂面.病损常反复发作,糜烂面不易愈合.我中心自1991年以来采用氩离子激光治疗该病,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黄萍;曾超英;张惠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耳廓皮肤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我科自1995年4月至1998年10月,采用CO2激光治疗耳廓皮肤良性肿瘤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小屏;王泉良;汤君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包括苯并卟啉衍生物单酸环A(BpD-MA)在内的8种苯并卟啉衍生物对小鼠肉瘤180的光动力治疗效果.方法:荷肉瘤180小鼠分别按6 μg/g和2 μg/g的剂量静脉注射BpD,1.5 h后用波长630 nm的铜蒸气染料激光照射,激光功率密度为180 mW/cm2,照射时间20 min,每次光剂量150 J/cm2.同时设相同剂量血卟啉衍生物(HpD)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6 μg/g剂量时,8种BpD中有5种对小鼠肉瘤180的治愈率接近或超过40%,明显高于HpD的10%.其中BpD-MA的疗效好,治愈率高达80%,以下依次为8-甲氧乙基BpD(60%)、3-甲氧乙基BpD(50%)、8-羟乙基BpD(40%)和BpD单酸环B(37.5%).2 μg/g剂量时,这5种BpD对肉瘤180的抑制率分别为77.5%、70.8%、68.2%、50.9%和45.7%.与HpD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平均瘤重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BpD是一类疗效较好的光化学治疗药物,为研究开发光敏剂新药提供了思路.
作者:余建鑫;许德余;陈文晖;张蕾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笔者从1993年起应用低强度Nd:YAG激光经胃镜照射治疗糜烂性胃炎75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德勋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近年来我们就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加牵引和红外线颈后、痛区照射加牵引两种不同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江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9年4月14~18日,美国激光医学学会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迪斯尼世界召开了第19届年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中国、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的代表约300人.我国刘承宜副教授参加.会议收到论文320余篇,其中255篇来自美国,中国有3篇.杂志1999年增刊11刊登了这次会议的论文摘要集.
作者:刘承宜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4年以来,我科采用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疾患176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春枝;周海孝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哈献文教授是我国头颈部肿瘤外科学和肿瘤激光医学特别是肿瘤光动力治疗事业卓越的开拓者和创建人之一.哈教授原籍湖北武汉市人,1921年6月生于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员、教授.他早年分别就读并毕业于燕京大学医预系及成都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先后获理学士、医学士及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就任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医院及肿瘤研究所等单位,在外科、耳鼻喉科、整形外科及头颈部肿瘤方面承担医、教、研工作四十余年.七十年代后期因头部摔伤,造成严重脑震荡,后改为从事光动力学诊治恶性肿瘤的研究,曾获得卫生部1986年甲级科技进步奖.1981年被接纳为美国头颈外科学会的通讯会员.1983年先后应邀担任美国肿瘤时报(Oncology Times)、国际肿瘤外科进展(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Surgical Oncology)、肿瘤外科学术讨论(Seminars in Surgical Oncology)杂志的国际编委.1990年被推选为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医学分科学会第二届主任委员.1992年起至今,一直担任<中国激光医学杂志>社顾问.
作者:周传农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自从60年代末开展低强度激光疗法以来,人们对激光生物刺激作用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大量的模型[1, 2].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种说法得到普遍接受.近年来研究方法逐渐成熟,尤其是在细胞功能的研究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实际上绝大部分可信的证据来自细胞水平的研究[1].表1总结了迄今得到的关于低强度激光细胞效应的部分实验结果.
作者:刘承宜;罗刚跃;李学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我们自1996年5月起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各种疼痛病人149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家骅;李胜利;刘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激光在心血管疾病中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肥厚性心肌病等.直接心肌血运重建术(direct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DMR),亦称经心肌血运重建术(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TMR)或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ransmyocardial laser revascularization,TMLR),是近年来应用于外科临床的新技术.经皮直接心肌血运重建术(percutaneous direct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PDMR)是在TM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心内科临床的一种全新型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是冠心病治疗史上的又一新进展.这些都为过去常规内外科治疗不能奏效的冠心病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1,2].
作者:陈明哲;张永珍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