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1993年起应用低强度Nd:YAG激光经胃镜照射治疗糜烂性胃炎75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德勋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耳廓皮肤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我科自1995年4月至1998年10月,采用CO2激光治疗耳廓皮肤良性肿瘤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小屏;王泉良;汤君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局部疗法,以往的研究重点是阐明PDT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和开发更新型的光敏剂.近年来PDT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效应已引起部分学者的重视.PDT消除粘膜肠膀胱扩大术的实验研究结果令人鼓舞.现对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许承斌;张南征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4年以来,我科采用Nd:YAG激光治疗口腔颌面部疾患176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春枝;周海孝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我们自1996年5月起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各种疼痛病人149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陈家骅;李胜利;刘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是人类疾病诊断学中的重要工具.人们所熟知的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X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已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学诊断中,尤显重要.但是由于技术能力所限,XCT和MRI无法使人们观察到密集体腔内的组织变异,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还较低,而且,仪器操作复杂,造价过高,作为常规检查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因而无法满足诊断学和生物医学发展的进一步要求.
作者:薛平;钱俊雯;刘志荣;陈瓞延 刊期: 1999年第02期
近年来我们就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加牵引和红外线颈后、痛区照射加牵引两种不同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江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5年4月以来,我们用Nd:YAG激光经胃镜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患者5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峰;陈丛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Nd∶YAG激光对上消化道粘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治疗作用.方法:经胃镜和活检证实为上消化道粘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30例,病变位于食管15例、贲门2例、胃13例;胃镜下观察病变呈糜烂型15例、充血型6例、微隆起型5例、浅溃疡型4例.激光治疗时,先在病灶周围注射生理盐水,使病灶局部膨隆,再用Nd∶YAG激光照射,功率30 W,准接触连续扫描照射病灶至凝固或汽化.激光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检查见病灶消失、活检无不典型增生为近期痊愈.结果:30例患者中,经1次治疗后近期痊愈26例,经2次治疗后近期痊愈4例,总近期痊愈率100%,未发生副作用或并发症.结论:Nd∶YAG激光治疗上消化道粘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效果确切,安全简便,痛苦少,费用低,可以门诊治疗,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梅;周传农;黄涛;贾建红;刘文凯;邓津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应用高功率CO2激光对5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的临床经验并初步评价TMLR的临床效果.方法:经左前外侧第五肋间或肋床小切口进胸,在心脏跳动下行TMLR.分析术中使用的激光能量及左心室各壁穿透率.采用酶动力学法监测围术期心肌酶变化,以评价心肌损伤.术后随访患者心绞痛及心肌灌注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8 h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PK-MB)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24 h达峰值,为40 IU/L±24 IU/L,但未超过术前(15 IU/L±10 IU/L)的2倍.全组每孔平均使用脉冲激光能量为35.6 J±12.3 J,平均穿透率为93.6%;心尖处使用激光能量大(37.4 J±10.8 J),穿透率则低(83.8%).术后3、6、12个月心绞痛分级分别为2.1±0.3、1.7±0.3、1.7±0.3,较术前(3.7±0.7)均有明显改善(均为P<0.05).术后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示心肌灌注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早期(30天内)死亡率为2%(1/50).结论应用高功率CO2激光施行TMLR安全、有效.TMLR可明显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灌注.术中打孔顺序适当可缩短手术时间,游离心尖部脂肪后打孔有利于提高穿透率.
作者:屈正;张兆光;叶建光;于建波;孙衍庆;党海明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对激光眼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采用氩离子激光照射(功率180~270 mW)致视网膜损伤的恒河猴分4组,每组4只.其中2组动物自照射后11~12 h开始每3天1次分别球后注射rhbFGF 1 μg/kg和2 μg/kg,1组动物于相同时间注射地塞米松1 mg/kg作为阳性对照,另1组为照射对照组.激光照射后即刻和7、14、21、28天行眼底彩色照相,记录激光损伤灶的形态变化,每天进行检眼镜观察.每组各有1只猴于照射后7、14、21、28天行双眼球摘出术,分别作眼底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地塞米松组和照射对照组比较,rhbFGF治疗组动物视网膜损伤斑明显变浅淡,色素沉着减少,视网膜损伤斑面积明显缩小(P<0.05),愈合修复较快.rhbFGF不仅能促进视网膜损伤区的细胞增生,而且能减少视细胞的损伤和缺失.结论:rhbFGF对激光视网膜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杰;钱焕文;单清;任华;焦振宇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口腔扁平苔藓好发于口腔内颊粘膜、舌腹部及齿龈处,临床表现为粘膜白色条纹样病损,有时可形成浅糜烂面.病损常反复发作,糜烂面不易愈合.我中心自1991年以来采用氩离子激光治疗该病,收到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黄萍;曾超英;张惠娟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过程中鲜红斑痣治疗区的反应特点及其与病变分型、治疗次数及疗效间的关系,为确定佳照射时间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对128例鲜红斑痣患者的红斑区共分147个治疗灶(病灶分型粉红型23个,紫红型86个,增厚型38个)行PDT治疗.边静脉推注血卟啉单甲醚(4.5~6.0 mg/kg)边对病灶给予铜蒸气激光(波长为510.6和578.2 nm)照射,光斑直径5~9 cm,功率密度80~100 mW/cm2,照射时间30~70 min,能量密度144~420 J/cm2,于照射中和治疗结束即刻观察治疗区的反应情况,并对疗效进行随访.147个治疗灶中有53个又以同法行第2次PDT治疗,观察治疗区反应类型的变化.结果:治疗区主要表现为褪色、明显暗紫加黑点、明显暗紫、略暗四种反应类型.褪色型反应多见于粉红型病变(占65.2%),另三种反应类型则常见于紫红型和增厚型病变.病灶行第2次治疗后,其反应类型会发生改变.147个治疗1次的病灶中,呈明显暗紫加黑点型反应的病灶(14个)100%达I级(色完全消退,呈正常皮肤)或II级(色大部消退,增厚部变平)疗效,褪色型、明显暗紫型、略暗型反应的病灶达此疗效者分别占92.6%(25/27)、87.1%(27/31)、48.0%(36/75).结论:治疗中红斑区的反应类型与病变分型、治疗次数及疗效有关.它反映了红斑区异常血管网受光敏损伤的程度,是治疗中确定佳照射时间、保证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客观指标.
作者:王开;顾瑛;李峻亨;梁洁;潘玉明;朱建国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包括苯并卟啉衍生物单酸环A(BpD-MA)在内的8种苯并卟啉衍生物对小鼠肉瘤180的光动力治疗效果.方法:荷肉瘤180小鼠分别按6 μg/g和2 μg/g的剂量静脉注射BpD,1.5 h后用波长630 nm的铜蒸气染料激光照射,激光功率密度为180 mW/cm2,照射时间20 min,每次光剂量150 J/cm2.同时设相同剂量血卟啉衍生物(HpD)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6 μg/g剂量时,8种BpD中有5种对小鼠肉瘤180的治愈率接近或超过40%,明显高于HpD的10%.其中BpD-MA的疗效好,治愈率高达80%,以下依次为8-甲氧乙基BpD(60%)、3-甲氧乙基BpD(50%)、8-羟乙基BpD(40%)和BpD单酸环B(37.5%).2 μg/g剂量时,这5种BpD对肉瘤180的抑制率分别为77.5%、70.8%、68.2%、50.9%和45.7%.与HpD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平均瘤重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BpD是一类疗效较好的光化学治疗药物,为研究开发光敏剂新药提供了思路.
作者:余建鑫;许德余;陈文晖;张蕾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激光在心血管疾病中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周围血管疾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肥厚性心肌病等.直接心肌血运重建术(direct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DMR),亦称经心肌血运重建术(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TMR)或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ransmyocardial laser revascularization,TMLR),是近年来应用于外科临床的新技术.经皮直接心肌血运重建术(percutaneous direct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PDMR)是在TM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心内科临床的一种全新型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是冠心病治疗史上的又一新进展.这些都为过去常规内外科治疗不能奏效的冠心病病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1,2].
作者:陈明哲;张永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氩激光小梁成形术对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应用进口氩激光机,对65例不同类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79只患眼进行光凝治疗.选用氩蓝激光,光凝部位选择在小梁网功能和非功能部位交界处.年迈体弱患者9例(15眼)分二次光凝,每次光凝范围180°,光凝50~60点;余56例(64眼)一次性360°光凝90~120点.结果:治疗后随访3~36个月,平均24个月.眼压: 67眼(84.8%)稳定在20.5 mmHg以下;12眼(15.2%)仍超过25.8 mmHg.视野: 66眼(83.5%)无明显变化;7眼(8.9%)中心暗点扩大;6眼(7.6%) 周边视野缩小.视力: 8眼(10.1%)提高;5眼(6.3%)下降;余无明显变化.结论:氩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效果良好,原发性和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均为激光治疗适应证.
作者:杜立芳;喻长泰;艾明;彭斌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9年4月14~18日,美国激光医学学会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迪斯尼世界召开了第19届年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中国、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的代表约300人.我国刘承宜副教授参加.会议收到论文320余篇,其中255篇来自美国,中国有3篇.杂志1999年增刊11刊登了这次会议的论文摘要集.
作者:刘承宜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我科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常年性鼻炎39例,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39例患者中男17例,女22例;年龄17~53岁,平均31.2岁;病程1~15年.其中3例伴有支气管哮喘.
作者:袁逸铭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