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畅琪;李粤平;李伟南;郜艳晖;贾卫东;梁颖芳;杨翌;周峰;杨朔;周舒冬
目的 探讨藤黄酸对体外培养人结直肠癌细胞株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2、4μmol/L)不同时间点(0、24、48、72 h)藤黄酸处理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LOVO细胞)增殖活性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检测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ax、Bcl-2、细胞色素C、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藤黄酸对SW480、LOVO细胞均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率与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相同处理时间,随着藤黄酸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的百分比增加;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藤黄酸作用24 h后,细胞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藤黄酸处理SW480/LOVO细胞后,Bax/Bcl-2比值、细胞色素C、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结论 藤黄酸可能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体外诱导人结直肠癌细胞株的凋亡.
作者:张通;杨平;魏建昌;陈华翠;李旺林;钟俊斌;曹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明确肺癌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有助于为临床上针对性地给予患者专业性护理支持提供依据.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支持性照护需求的概念、肺癌患者支持性照护需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结果显示与其他类型的癌症患者相比,肺癌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水平较高,并且受多种因素影响.阐明肺癌患者的支持性照护需求并构建其预测模型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吕晓晴;张秀梅;宋永霞;胡月;洪静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环境浓度壬基酚联合高脂饮食对大鼠焦虑/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分为4个组:普通饲料对照(normal diet control,NDC)组、普通饲料壬基酚(normal diet and nonylphenol,NDNP)组、高脂饲料(high fat diet,HFD)组、高脂饲料壬基酚(high fat diet and nonylphenol,HFDNP)组,NDNP组和HFDNP组给予浓度为2μg/(kg·d)的壬基酚,灌胃NDC组和HFD组给予花生油灌胃.NDC组和NDNP喂普通饲料,HFD组和HFDNP组喂高脂饲料.每组10只,雌雄各5只,分开喂养.每天早上8:00空腹灌胃,连续灌胃90 d后做高架十字迷宫(EPM)和旷场实验(OFT),95 d处死大鼠取海马,在电镜下观察神经元病理改变.结果 EPM结果显示:HFD组、NDNP组、HFDNP组在开放臂进入次数低于NDC组(P<0.05);OFT结果显示,HFD组、NDNP、HFDNP组的中央区运动距离、中央区运动时间和总运动距离比NDC组少,HFDNP组的总运动距离、总运动时间和中央区运动时间均低于NDN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电镜结果显示:HFDNP组和NDNP组线粒体出现轻微肿胀改变.结论 暴露环境浓度的壬基酚和高脂饮食均会使大鼠产生焦虑和抑郁行为,且两者联合作用影响更大.
作者:徐卫红;俞捷;杨静;杨雪松;严文霞;许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心理韧性、压力负荷、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获益感的现状并探究其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抽取340名临床护士,运用10条目韧性量表(CD-RISC-10)和心理健康评定量表(Kessler 10)、中文版压力负荷量表(SO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压力负荷大,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水平;心理韧性与职业获益感呈正相关(P<0.01),与压力负荷、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P<0.01);心理韧性在压力负荷和心理健康水平、职业获益感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 心理韧性在护士的心理健康和职业获益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护理管理者和护士自身都应该重视心理韧性的作用,注重提高心理韧性.
作者:曾珍;叶增杰;胡蕖;全小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索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BMSCs)诱导分化为甲状腺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和差速贴壁培养分离、纯化人UBMSCs,添加促甲状腺素(TSH)、胰岛素(insulin)、碘化钾(KI)等诱导因子体外共培养21 d,RT-PCR定量测定相关基因TSHR、PAX8、NIS、TPO、TG的表达;双色免疫荧光检测分化标记物PAX8和TTF-1、PAX8和TTF-2的共表达.结果 分离、纯化的细胞不表达造血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如CD14(0.59%)、CD34(0.04%)、CD45(0.20%)等,不表达上皮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如CD106(0.68%)等,强表达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抗原如CD13(98.95%)、CD29(92.77%)、CD44(92.67%)等.原代UBMSCs多数呈梭形,平行排列,局部形成漩涡状排列,混有少量圆形细胞;第3代UBMSCs形态比较均一,呈长梭形,折光性好.诱导后UBMSCs边界清晰,部分呈类圆形或多角形贴壁生长,折光性好.诱导前人UBMSCs、诱导后细胞(包括向成骨细胞诱导和向甲状腺细胞诱导)均可见PAX8、NIS、TSHR、TPO、TG基因的表达,其中向甲状腺细胞诱导的目的细胞表达水平高,诱导前人UBMSCs次之,向成骨细胞诱导的目的细胞表达水平低.视野内可见诱导后细胞中有零星散在的PAX8和TTF-1、PAX8和TTF-2共表达细胞,DAPI染色核定位示PAX8和TTF-1、PAX8和TTF-2共表达于细胞核,作为对照的诱导前人UBMSCs中未见PAX8和TTF-1、PAX8和TTF-2共表达细胞.结论 人UBMSCs在特定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甲状腺细胞.
作者:刘雄英;李健;迟作华;李筠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评估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紫杉醇)加顺铂化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于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46例ⅢB或Ⅳ期NSCLC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胸腔积液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恶性胸腔积液组和对照组(包括良性胸腔积液以及无胸腔积液者),治疗2个周期后根据恶性胸腔积液组的疗效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所有患者每周给予nab-紫杉醇(130 mg/m2,d1、d8)结合顺铂(25 mg/m2,d1~3)治疗,21 d为1个疗程,依据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根据CTCAE v4.0标准记录并分级治疗相关毒性不良反应,随访记录患者的总生存期(OS).结果 终25例(54.3%)伴随有恶性胸腔积液,其中有反应组20例,无反应组5例.恶性胸腔积液组的Ⅳ期肿瘤和术后复发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所有46例患者总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5.7%、82.6%.恶性胸腔积液组ORR和DCR分别为36.0%、80.0%,对照组的ORR和DCR分别为57.1%、85.7%.对照组和有反应的恶性胸腔积液组DCR显著高于无反应的恶性胸腔积液组(P=0.027).常见的毒性不良反应是贫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低.共有26.1%(12/46)的患者观察到3级及以上的毒性不良反应.截止到终随访时间,所有4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88 d(95%CI为176.361~210.639).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对照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P=0.014),并且有反应组的生存率也高于无反应组(P=0.023).结论 nab-紫杉醇结合顺铂在治疗晚期NSCLC患者具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和低的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于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也具有良好的控制率.
作者:郎然;金建军;张彭辉;边静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正五聚蛋白-3(PTX3)及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0例脓毒症患者(观察组)以及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脓毒症患者分为3组:未达到严重脓毒症诊断的脓毒症患者(观察组1,n=62);严重脓毒症患者(观察组2,n=49);脓毒性休克患者(观察组3,n=39).测定并比较4组受试者临床资料、炎性指标、凝血指标、健康状况评分;比较3组脓毒症患者预后转归情况;测定4组受试者各项凝血指标、C反应蛋白(CRP)以及PTX3表达水平.结果 3组脓毒症患者炎性指标、凝血指标、APACHEⅡ、SOFA以及GCS评分以及疾病转归情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均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变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中PTX3与PT具有相关性(r=0.473,P<0.05).结论 PTX3与PT分别作为炎性指标以及凝血指标,均可用于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此外,还可根据PTX3的表达水平以及PT的变化情况来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郑天勇;徐宁;刘湘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对行开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5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两组(n=25).腹直肌鞘阻滞组(R组)在超声引导下于两侧腹直肌后鞘各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C组)在两侧腹直肌后鞘各注射生理盐水20 mL.神经阻滞完成后进行全麻诱导,术中麻醉维持BIS值在40~60.术毕接静脉PCA镇痛泵.记录术后1、6、12、24和48 h患者静息、运动VAS评分和Ramasay镇静评分及自控镇痛累计按压次数和额外镇痛药使用人次,评价镇痛效果.记录术后镇痛48 h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的次数,评价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术后1 h相比,C组术后6、12、24和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以及自控镇痛累计按压次数显著增加(P<0.05),R组术后24和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以及术后12、24和48 h自控镇痛累计按压次数显著增加(P<0.05).与C组相比,R组术后6和12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R组患者术后6、12、24和48 h自控镇痛累计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超声引导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可以缓解开腹胃癌根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早期静脉自控镇痛不足.
作者:赵建军;李锐;张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比较Monaco计划系统中靶区优先(Pareto)与正常组织优先(Constrained)两种不同设计模式、动态调强(dynamic MLC,DMLC)和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前列腺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Monaco计划系统中12例前列腺癌患者,(1)采用1野2弧(1F2A)VMAT技术,分别在Pareto和Constrained两种设计模式制定放疗计划;(2)同一优化条件下,分别制定9野动态调强(9F DMLC)、1野1弧VMAT(1F1A)、1野2弧VMAT(1F2A)、2野2弧(1个野1个弧,2F2A)VMAT 4种不同调强计划.比较不同计划靶区剂量分布、适行性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的受量.结果 Pareto设计模式在PTV靶区适形性、PTVnd均匀性优于Constrained设计模式,但在部分正常器官的高量控制方面较差.9F DMLC、1F2A VMAT技术在靶区剂量分布均优于1F1A、2F2A VMAT技术,在正常组织限量方面、9F DMLC均优于3种VAMT技术.在治疗执行效率方面,1F1A优.结论 对正常组织限量严格要求的放疗计划,可以选择Constrained设计模式下的9F DMLC技术,其次可选择1F2A VMAT技术.
作者:黄思娟;何立儒;孙文钊;杨鑫;祁振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时间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优化护理流程前后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对照组70例(优化护理流程前),观察组70例(优化护理流程后).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比较两组于优化护理流程前后实施救护时间及效果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患者实施救护时间、进入导管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抢救成功率、病死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护理流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争取了抢救时机,有效缩短行PCI术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蔡伟英;叶健烽;莫衬南;刘群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活检(US-CNB)和细针抽吸(US-FNAB)活检,比较两种方法取材良好率、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 选取住院手术的甲状腺结节病例219例.术前同时行甲状腺结节US-CNB及US-FNAB,共227个结节,所有结节均≥5 mm.统计两种方法取材良好率,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对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US-CNB标本报告取材不良无法诊断18例,取材满意率为92.07%,US-FNAB标本报告取材不良无法诊断59例,取材满意率为74.01%(P<0.001).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US-CNB准确诊断197例,准确率为86.78%,US-FNAB准确诊断153例,准确率为67.40%(P<0.001).患者术后病理甲状腺恶性肿瘤124例,良性病变103例,US-CNB对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敏感度为86.29%,US-FNAB对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敏感度为76.61%(P=0.05).US-CNB特异度为87.38%,US-FNAB特异度为56.31%(P<0.001).结论甲状腺结节US-CNB有较高的取材满意率、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在甲状腺穿刺活检开展的起步阶段,US-CNB亦为一种良好的活检方法.
作者:曾庆欣;赖烨钤;陈会林;王悦冬;卢善明;曾宪浩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女性前庭性偏头痛与围绝经期血清性激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围绝经期前庭性偏头痛患者80例作为病例组,围绝经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孕激素、睾酮、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水平.结果 病例组患者血清雌二醇、孕激素、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庭性偏头痛的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与雌二醇呈负相关(P<0.05),与孕激素、睾酮、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疼痛程度与各性激素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眩晕的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与雌二醇呈负相关(P<0.05),与孕激素、睾酮、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催乳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围绝经期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血清雌二醇、孕激素、睾酮水平降低,催乳素水平升高,血清雌二醇水平与前庭性偏头痛的症状呈负相关.
作者:余孝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延迟转入冠心病监护室(CCU)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NSTE-ACS于急诊就诊的患者共664例.根据从急诊就诊到转入CCU监护的时间分为>12 h(延迟组)和≤12 h组(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到达急诊就诊到转入CCU监护的时间,记录所有患者的基本疾病特征、入院检查的血脂四项水平,以及两组患者是否采用PCI治疗的比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在急诊科均采用GRACE风险评分对患者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结局观察指标包括患者行PCI治疗的比例,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住院期间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卒中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出院时左心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患者接诊时心功能Killip分级患者比例和GRACE风险评分分级的患者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延迟组患者住院期间行PCI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78,P=0.278),两组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卒中比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延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包括行PCI和非PCI治疗的患者,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LVEF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ACS患者延迟转入CCU治疗(>12 h)增加了其出血事件的相关风险,并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刘小艳;刘英;陈睦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现况;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的措施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医学应对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103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面对得分低于常模,回避得分高于常模(P<0.001);面对应对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量呈正相关;屈服应对分别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量呈负相关.结论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采取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应关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应对方式,充分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引导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提高身心健康.
作者:黄秋丹;于红静;尹曦;陆翠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血清游离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204例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且不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住院患者,观察比较不同NYHA分级患者之间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再根据FT3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低FT3组(FT3≤2.2 mmol/L)和正常FT3组(FT3>2.2 mmol/L),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ICU时间、院内死亡率和30 d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 FT3水平在不同NYHA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NYHA分级增高呈现降低趋势,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游离型T4(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ating hormone,TSH)在不同NYHA分级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FT3组平均住院时间及ICU停留时间较正常FT3组明显延长,并且院内死亡率和30 d再入院率明显增高.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低FT3水平与临床不良结局相关,FT3水平可作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因素.
作者:陈洁茹;温艺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唑来膦酸联合仙灵骨葆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依其治疗方法不同归入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唑来膦酸、碳酸钙D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加仙灵骨葆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左右后均行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及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腰椎、股骨颈及对照组腰椎B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股骨颈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腰椎、股骨颈BMD增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增值(P<0.05).试验组腰椎显效率(BMD增值≥LSC百分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股骨颈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治疗前、治疗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在治疗前、治疗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仙灵骨葆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能有效增加患者松质骨、皮质骨的BMD,降低脆性骨折的风险;仙灵骨葆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的疗程好能超过1年.
作者:冯勇;黄智慧;区若岚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的血浆EB病毒(Epstein-Barrvirs,EBV)-DNA载量拷贝数的水平与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及住院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IM患儿51例,检测血浆EBV-DNA载量拷贝数水平,分析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及住院时间.结果 IM患儿的2周内血浆EBV-DNA载量拷贝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以发热峰值不同(37.5~38℃、38.1~39℃、39.1~41℃)分组,其血浆EBV-DNA载量拷贝数水平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87);以血浆EBV-DNA载量拷贝数水平分组(低载量组、低-中载量组、中-高载量组、高载量组),各组间患儿发热持续时间(P=0.12)及住院时间(P=0.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M患儿血浆EBV-DNA载量拷贝数的高或低,不会影响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发热峰值及住院时间.
作者:周高枫;雷旻;张锐沐;吴越;姜曼;邓继岿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对尿转铁蛋白(TRF)、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100例重度妊娠高血压妇女,其中50例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硫酸镁治疗(研究组)、另50例仅采取基础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RF、mALB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TRF、mAL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RF、m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心博指数(SI)、左心做功指数(LCWI)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I、SI、LCWI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效50.00%、有效34.00%、无效16.00%,对照组显效30.00%、有效42.00%、无效2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肯定,有助于进一步降低TRF及mALB水平,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学水平.
作者:王银玲;徐文婷;贾明旺;高元妹;熊明媚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初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HBeAg阳性慢乙肝初治患者513例,比较不同抗病毒药物治疗慢乙肝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并采用COX回归模型校正基线因素的影响.结果 恩替卡韦(ETV)、阿德福韦酯(ADV)、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干扰素(IFN)组12个月的累积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68.94%、41.65%、46.29%、54.12%和28.8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抗病毒药物(X2=67.18,P<0.05)和年龄组(X2=20.29,P<0.05)的病毒学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模型校正基线因素后显示ETV可获得更高的病毒学应答率.ETV、ADV、LAM、LdT、IFN组12个月的累积HBeAg阴转率分别为:22.73%、21.88%、13.16%、17.50%、32.0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均显示IFN组的慢乙肝患者HBeAg阴转率高于LAM组和LdT组,ALT水平较高(2~5 ULN)的患者可获得较高的HBeAg阴转.在每个治疗时点,各组ALT复常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组获得的ALT复常率大致更高.结论 ETV在治疗HBeAg阳性的慢乙肝初治患者时可获得更高的病毒学应答率、较好的HBeAg阴转率及ALT复常率.
作者:林畅琪;李粤平;李伟南;郜艳晖;贾卫东;梁颖芳;杨翌;周峰;杨朔;周舒冬 刊期: 2018年第15期
目的 探究俞募配穴温针灸疗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俞募配穴温针灸(针灸组)与口服美沙拉嗪(美沙拉嗪组),5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空白对照组.电子结肠镜检查观察治疗前后结肠黏膜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观察治疗前后血液中TNF-α、IL-6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蛋白印迹检测治疗后组织中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及血清脂肪酶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结肠黏膜见多发性浅溃疡与糜烂灶,治疗后两组患者结肠黏膜大部分活动期溃疡及糜烂灶消失或转变为修复期及瘢痕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6表达上调,治疗后表达下调;治疗前两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上调,治疗后表达下调;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清脂肪酶的水平升高,治疗后水平下降.结论 俞募配穴温针灸疗法能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治疗机制与降低患者全身与局部炎症反应相关,俞募配穴温针灸疗法与使用美沙拉嗪具有相近的治疗效果.
作者:薛丹;蔡敬宙;韩棉梅;张丽华;李立平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