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马斯洛层次论理念的应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王慧;周虹;麦吉娥;翁晓芳;谢霞梅

关键词:马斯洛层次论, 护理, 糖尿病肾病, 血糖水平, 治疗依从性
摘要:目的 探讨马斯洛层次论理念的应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予以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马洛斯层次理论对患者完善相关护理.护理干预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相关代谢指标水平的差异,以及对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心理状态评分以及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在护理干预6周后,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合理用药、正确运动治疗、合理自我监测血糖以及定期复查方面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尿氮素以及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合马斯洛层次论理念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相关护理,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广东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硫酸镁对重度妊娠期高血压TRF、mALB水平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硫酸镁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及对尿转铁蛋白(TRF)、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收治的100例重度妊娠高血压妇女,其中50例采用基础治疗联合硫酸镁治疗(研究组)、另50例仅采取基础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RF、mALB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TRF、mAL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RF、m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心博指数(SI)、左心做功指数(LCWI)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I、SI、LCWI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效50.00%、有效34.00%、无效16.00%,对照组显效30.00%、有效42.00%、无效2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肯定,有助于进一步降低TRF及mALB水平,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学水平.

    作者:王银玲;徐文婷;贾明旺;高元妹;熊明媚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时间的影响

    目的 研究优化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时间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优化护理流程前后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对照组70例(优化护理流程前),观察组70例(优化护理流程后).回顾性分析患者资料,比较两组于优化护理流程前后实施救护时间及效果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患者实施救护时间、进入导管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和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抢救成功率、病死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护理流程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争取了抢救时机,有效缩短行PCI术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作者:蔡伟英;叶健烽;莫衬南;刘群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现况;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科学的措施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医学应对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103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面对得分低于常模,回避得分高于常模(P<0.001);面对应对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量呈正相关;屈服应对分别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量呈负相关.结论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采取的应对方式与社会支持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应关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应对方式,充分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引导患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提高身心健康.

    作者:黄秋丹;于红静;尹曦;陆翠娜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WWOX基因转染对鼻咽癌CNE1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目的 研究WWOX基因对鼻咽癌CNE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寻求鼻咽癌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将携有WWOX基因片段的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鼻咽癌细胞株CNE1(实验组),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并进行扩增培养,以转染空载慢病毒(空载组)及未经转染(空白对照组)的CNE1细胞作为对照,并借助于Western blot测定和分析不同组别细胞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克隆形成实验、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用来观察WWOX过表达对CNE1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WWOX过表达对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过表达WWOX的实验组CNE1/WWOX细胞株和空载组CNE1/CON细胞株.克隆形成及MTT实验结果显示WWOX过表达能明显抑制细胞克隆形成和增殖能力.划痕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WWOX过表达能够明显抑制鼻咽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论 WWOX过表达能够明显抑制鼻咽癌细胞CNE1的生长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这可能为鼻咽癌提供一个新的基因治疗靶点.

    作者:莫丽军;李文朝;石祥;杨峥;黎小红;罗玉珍;覃柳群;莫武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Fasc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Fasc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30例乳腺癌术后癌组织标本、40例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标本中Fascin蛋白的表达,探讨Fascin蛋白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采用多因素分析Fascin蛋白与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的Fascin蛋白阳性表达率(32.31%)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scin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Fascin蛋白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67.50%)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8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ER-2阳性表达、Fascin蛋白阳性表达、组织低分化、TNM分期增高是乳腺癌患者远期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Fascin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乳腺癌患者不良预后具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陈迪;彭伟强;黄宇康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罗哌卡因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对开腹胃癌根治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对行开腹胃癌根治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5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两组(n=25).腹直肌鞘阻滞组(R组)在超声引导下于两侧腹直肌后鞘各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C组)在两侧腹直肌后鞘各注射生理盐水20 mL.神经阻滞完成后进行全麻诱导,术中麻醉维持BIS值在40~60.术毕接静脉PCA镇痛泵.记录术后1、6、12、24和48 h患者静息、运动VAS评分和Ramasay镇静评分及自控镇痛累计按压次数和额外镇痛药使用人次,评价镇痛效果.记录术后镇痛48 h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的次数,评价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术后1 h相比,C组术后6、12、24和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以及自控镇痛累计按压次数显著增加(P<0.05),R组术后24和48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以及术后12、24和48 h自控镇痛累计按压次数显著增加(P<0.05).与C组相比,R组术后6和12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R组患者术后6、12、24和48 h自控镇痛累计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 超声引导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可以缓解开腹胃癌根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早期静脉自控镇痛不足.

    作者:赵建军;李锐;张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护士心理韧性对压力负荷、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获益感的中介效应

    目的 调查临床护士心理韧性、压力负荷、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获益感的现状并探究其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抽取340名临床护士,运用10条目韧性量表(CD-RISC-10)和心理健康评定量表(Kessler 10)、中文版压力负荷量表(SO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压力负荷大,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水平;心理韧性与职业获益感呈正相关(P<0.01),与压力负荷、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P<0.01);心理韧性在压力负荷和心理健康水平、职业获益感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 心理韧性在护士的心理健康和职业获益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护理管理者和护士自身都应该重视心理韧性的作用,注重提高心理韧性.

    作者:曾珍;叶增杰;胡蕖;全小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miR-136-5p调控IL-17诱导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目的 探讨miR-136-5p靶向NF-κB/A20调控白细胞介素(IL)-17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SD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构建miR-136-5p过表达及表达抑制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转染效率.Real-time PCR及抗体芯片检测IL-17刺激后各组(阴性组:转染LV-ctrl病毒、过表达组:转染LV-miR-136-5p病毒、抑制组:转染LV-miR-136-5p-inhibition病毒)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炎性和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相对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NF-κB、A20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组相比,过表达组细胞炎性和趋化因子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A20蛋白表达减少,p-NF-κB蛋白表达增加,同时,抑制组的测定结果与之相反.结论 miR-136-5p能够通过NF-κB/A20信号通路来促进IL-17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上述炎性和趋化因子.

    作者:何基琛;宗少晖;曾高峰;彭小明;邓贵营;高云兵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

    目的 评估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紫杉醇)加顺铂化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对于并发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46例ⅢB或Ⅳ期NSCLC患者,随访6个月.根据胸腔积液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恶性胸腔积液组和对照组(包括良性胸腔积液以及无胸腔积液者),治疗2个周期后根据恶性胸腔积液组的疗效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所有患者每周给予nab-紫杉醇(130 mg/m2,d1、d8)结合顺铂(25 mg/m2,d1~3)治疗,21 d为1个疗程,依据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根据CTCAE v4.0标准记录并分级治疗相关毒性不良反应,随访记录患者的总生存期(OS).结果 终25例(54.3%)伴随有恶性胸腔积液,其中有反应组20例,无反应组5例.恶性胸腔积液组的Ⅳ期肿瘤和术后复发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所有46例患者总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5.7%、82.6%.恶性胸腔积液组ORR和DCR分别为36.0%、80.0%,对照组的ORR和DCR分别为57.1%、85.7%.对照组和有反应的恶性胸腔积液组DCR显著高于无反应的恶性胸腔积液组(P=0.027).常见的毒性不良反应是贫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低.共有26.1%(12/46)的患者观察到3级及以上的毒性不良反应.截止到终随访时间,所有4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88 d(95%CI为176.361~210.639).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对照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的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P=0.014),并且有反应组的生存率也高于无反应组(P=0.023).结论 nab-紫杉醇结合顺铂在治疗晚期NSCLC患者具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和低的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对于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也具有良好的控制率.

    作者:郎然;金建军;张彭辉;边静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正五聚蛋白-3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的意义

    目的 探讨正五聚蛋白-3(PTX3)及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0例脓毒症患者(观察组)以及5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诊断标准,将脓毒症患者分为3组:未达到严重脓毒症诊断的脓毒症患者(观察组1,n=62);严重脓毒症患者(观察组2,n=49);脓毒性休克患者(观察组3,n=39).测定并比较4组受试者临床资料、炎性指标、凝血指标、健康状况评分;比较3组脓毒症患者预后转归情况;测定4组受试者各项凝血指标、C反应蛋白(CRP)以及PTX3表达水平.结果 3组脓毒症患者炎性指标、凝血指标、APACHEⅡ、SOFA以及GCS评分以及疾病转归情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均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变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中PTX3与PT具有相关性(r=0.473,P<0.05).结论 PTX3与PT分别作为炎性指标以及凝血指标,均可用于反映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此外,还可根据PTX3的表达水平以及PT的变化情况来评估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

    作者:郑天勇;徐宁;刘湘钰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超声引导甲状腺结节粗针与细针穿刺活检对比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粗针穿刺活检(US-CNB)和细针抽吸(US-FNAB)活检,比较两种方法取材良好率、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方法 选取住院手术的甲状腺结节病例219例.术前同时行甲状腺结节US-CNB及US-FNAB,共227个结节,所有结节均≥5 mm.统计两种方法取材良好率,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对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US-CNB标本报告取材不良无法诊断18例,取材满意率为92.07%,US-FNAB标本报告取材不良无法诊断59例,取材满意率为74.01%(P<0.001).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US-CNB准确诊断197例,准确率为86.78%,US-FNAB准确诊断153例,准确率为67.40%(P<0.001).患者术后病理甲状腺恶性肿瘤124例,良性病变103例,US-CNB对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敏感度为86.29%,US-FNAB对甲状腺恶性肿瘤诊断敏感度为76.61%(P=0.05).US-CNB特异度为87.38%,US-FNAB特异度为56.31%(P<0.001).结论甲状腺结节US-CNB有较高的取材满意率、诊断准确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在甲状腺穿刺活检开展的起步阶段,US-CNB亦为一种良好的活检方法.

    作者:曾庆欣;赖烨钤;陈会林;王悦冬;卢善明;曾宪浩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心血通胶囊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Th1/Th2免疫应答系统的影响

    目的 评价瑞舒伐他汀联合心血通胶囊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Th1/Th2免疫应答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心血通胶囊进行干预,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瑞舒伐他汀+安慰剂治疗,共干预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Treg细胞亚型Th1样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和Th2样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记录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术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之间的TC、TG、HDL-C、LDL-C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的再狭窄率显著高于联合组(P=0.028),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的IFN-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两组IFN-γ均显著升高,而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4.435,P<0.001).两组患者干预前的IL-2、IL-4和IL-10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IL-2在干预后6个月无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的IL-2水平在干预后6个月显著高于治疗前(t=2.252,P=0.027),且高于联合组(t=2.102,P=0.038).两组干预6个月后的IL-4和IL-10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对照组显著低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心血通胶囊能平衡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Th1/Th2免疫应答,减少免疫调节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形成.

    作者:吴坤生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炎症预后评分与肝癌射频消融术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比较炎症预后评分,包括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修正格拉斯哥预后评分(mGPS)、中性粒淋巴比(NLR)、血小板淋巴比(PLR)、预后指数(PI)和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接受肝癌射频消融(RFA)的肝癌初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50例接受RFA治疗的肝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CRP)、Child-Pugh分级、BCLC分级、CLIP评分等,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炎症预后评分与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的关系.结果 男性131例,女性19例,中位年龄57.5岁,Child-puhg A~B级,BCLB分级0~B期,CLIP评分0~2分,随访时间中位数46.4个月,DFS的中位值是23.5个月,OS中位值是4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6%、79.3%和64.0%.单因素分析发现CRP(P=0.011)、Alb(P=0.028)、GPS(P=0.018)、mGPS(P=0.017)、PI(P=0.004)、PNI(P=0.013)等与DFS有显著相关性,年龄(P<0.001)、AST(P=0.001)、CRP(P<0.001)、Alb(P=0.001)、GPS(P<0.001)、mGPS(P<0.001)、PI(P=0.001)、PNI(P<0.001)等与OS显著相关,而多因素分析发现PI(HR=3.988,95%CI 1.575~10.09,P=0.004)和PNI(HR=1.978,95%CI 1.188~3.293,P=0.009)是DFS的独立预测因素;mGPS(HR=5.288,95%CI 2.263~12.357,P=0.001)和PNI(HR=3.319,95%CI 1.754~6.280,P<0.001)为OS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炎症预后评分与肝癌初治患者行RFA治疗预后相关,其中mGPS和PNI能预测患者RFA术后的生存情况.

    作者:杨可立;陈锦滨;朱应钦;周仲国;陈敏山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唑来膦酸联合仙灵骨葆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唑来膦酸联合仙灵骨葆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依其治疗方法不同归入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唑来膦酸、碳酸钙D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加仙灵骨葆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左右后均行腰椎、股骨颈骨密度(BMD)及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腰椎、股骨颈及对照组腰椎BMD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股骨颈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腰椎、股骨颈BMD增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增值(P<0.05).试验组腰椎显效率(BMD增值≥LSC百分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股骨颈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治疗前、治疗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血钙、磷、碱性磷酸酶在治疗前、治疗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仙灵骨葆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能有效增加患者松质骨、皮质骨的BMD,降低脆性骨折的风险;仙灵骨葆与唑来膦酸联合治疗的疗程好能超过1年.

    作者:冯勇;黄智慧;区若岚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甲状腺细胞的诱导分化

    目的 探索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BMSCs)诱导分化为甲状腺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羟乙基淀粉沉淀法和差速贴壁培养分离、纯化人UBMSCs,添加促甲状腺素(TSH)、胰岛素(insulin)、碘化钾(KI)等诱导因子体外共培养21 d,RT-PCR定量测定相关基因TSHR、PAX8、NIS、TPO、TG的表达;双色免疫荧光检测分化标记物PAX8和TTF-1、PAX8和TTF-2的共表达.结果 分离、纯化的细胞不表达造血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如CD14(0.59%)、CD34(0.04%)、CD45(0.20%)等,不表达上皮细胞相关的表面抗原如CD106(0.68%)等,强表达与间充质干细胞相关的抗原如CD13(98.95%)、CD29(92.77%)、CD44(92.67%)等.原代UBMSCs多数呈梭形,平行排列,局部形成漩涡状排列,混有少量圆形细胞;第3代UBMSCs形态比较均一,呈长梭形,折光性好.诱导后UBMSCs边界清晰,部分呈类圆形或多角形贴壁生长,折光性好.诱导前人UBMSCs、诱导后细胞(包括向成骨细胞诱导和向甲状腺细胞诱导)均可见PAX8、NIS、TSHR、TPO、TG基因的表达,其中向甲状腺细胞诱导的目的细胞表达水平高,诱导前人UBMSCs次之,向成骨细胞诱导的目的细胞表达水平低.视野内可见诱导后细胞中有零星散在的PAX8和TTF-1、PAX8和TTF-2共表达细胞,DAPI染色核定位示PAX8和TTF-1、PAX8和TTF-2共表达于细胞核,作为对照的诱导前人UBMSCs中未见PAX8和TTF-1、PAX8和TTF-2共表达细胞.结论 人UBMSCs在特定条件下可定向分化为甲状腺细胞.

    作者:刘雄英;李健;迟作华;李筠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俞募配穴温针灸疗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俞募配穴温针灸疗法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予俞募配穴温针灸(针灸组)与口服美沙拉嗪(美沙拉嗪组),5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空白对照组.电子结肠镜检查观察治疗前后结肠黏膜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观察治疗前后血液中TNF-α、IL-6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蛋白印迹检测治疗后组织中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及血清脂肪酶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结肠黏膜见多发性浅溃疡与糜烂灶,治疗后两组患者结肠黏膜大部分活动期溃疡及糜烂灶消失或转变为修复期及瘢痕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IL-6表达上调,治疗后表达下调;治疗前两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上调,治疗后表达下调;治疗前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清脂肪酶的水平升高,治疗后水平下降.结论 俞募配穴温针灸疗法能有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治疗机制与降低患者全身与局部炎症反应相关,俞募配穴温针灸疗法与使用美沙拉嗪具有相近的治疗效果.

    作者:薛丹;蔡敬宙;韩棉梅;张丽华;李立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CT脑脊液/脑内室体积与颅脑损伤颅内压及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

    目的 探讨CT脑脊液/脑内室体积(CSF/ICV)与颅脑损伤颅内压及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时行CT扫描,测量计算CSF/ICV,以出现低密度影区为继发性脑损害标准统计继发性脑损害发生情况,同期采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进行颅内压监测,并同时对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进行评价.比较不同继发性脑损害情况患者的CSF/ICV、颅内压和GCS评分,比较颅内压≥20 mmHg和颅内压<20 mmHg患者的CSF/ICV和GCS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颅脑损伤CSF/ICV与继发性脑损害的关系,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颅脑损伤CSF/ICV与颅内压和GCS评分的关系.结果 52例颅脑损伤患者中出现继发性脑损害患者76.92%(40/52).与无发性脑损害患者比较,出现发性脑损害患者的CSF/ICV和颅内压均升高,而GCS评分则降低(P<0.05).与颅内压<20 mmHg患者比较,颅内压≥20 mmHg患者的CSF/ICV升高而GCS评分降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CSF/ICV与继发性脑损害呈正相关(r=0.882,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CSF/ICV与颅内压呈正相关(r=0.875,P<0.05),与GCS评分则呈负相关(r=-0.826,P<0.05).结论 CT扫描测量CSF/ICV与颅脑损伤颅内压、GCS评分等病情相关指标及继发性脑损害均密切相关,可能作为其病情和继发性脑损害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勇;曹作为;韦迪岱;黄云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血清FT3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目的 研究血清游离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204例诊断为急性心力衰竭且不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住院患者,观察比较不同NYHA分级患者之间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再根据FT3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低FT3组(FT3≤2.2 mmol/L)和正常FT3组(FT3>2.2 mmol/L),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ICU时间、院内死亡率和30 d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 FT3水平在不同NYHA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NYHA分级增高呈现降低趋势,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etraiodothyronine,T4)、游离型T4(F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ating hormone,TSH)在不同NYHA分级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FT3组平均住院时间及ICU停留时间较正常FT3组明显延长,并且院内死亡率和30 d再入院率明显增高.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低FT3水平与临床不良结局相关,FT3水平可作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因素.

    作者:陈洁茹;温艺超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单肺通气期间超声雾化吸入不同剂量前列腺素E1对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

    目的 研究单肺通气(OLV)期间超声雾化吸入不同剂量前列腺素E1(PGE1)对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80例择期行OLV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20例,P1、P2、P3组分别雾化吸入PGE1剂量为0.5、0.75、1.0μg/kg各5 mL,C组为对照组,雾化吸入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监测所有患者的心电图(ECG)、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气道压(AWP)、肺动态顺应性(Cdyn),分别于雾化吸入前10 min(T0)、吸入后15 min(T1)、吸入后45 min(T2)抽取动脉血与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与雾化前相比,P1、P2、P3组在雾化吸入15、45 min后患者AWP和Qs/Qt比值显著降低(P<0.05),而Cydn及PaO2值明显升高(P<0.01);C组雾化前后AWP、Qs/Qt比值、Cydn值、PaO2值无明显变化;在T0、T1、T2各个时间点,P1、P2、P3组之间AWP、Qs/Qt比值、Cydn值、Pa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E1雾化吸入15 min后,与C组相比,P2、P3组HR值明显增加(P<0.01),MAP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 OLV期间超声雾化吸入0.5μg/kg剂量的PGE1能改善氧合,降低肺内分流,同时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作者:梁根强;乔瑞冬;丘伟沛;芮海涛;季中华 刊期: 2018年第15期

  • Monaco不同设计模式及不同调强放疗技术对前列腺癌的剂量学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Monaco计划系统中靶区优先(Pareto)与正常组织优先(Constrained)两种不同设计模式、动态调强(dynamic MLC,DMLC)和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前列腺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Monaco计划系统中12例前列腺癌患者,(1)采用1野2弧(1F2A)VMAT技术,分别在Pareto和Constrained两种设计模式制定放疗计划;(2)同一优化条件下,分别制定9野动态调强(9F DMLC)、1野1弧VMAT(1F1A)、1野2弧VMAT(1F2A)、2野2弧(1个野1个弧,2F2A)VMAT 4种不同调强计划.比较不同计划靶区剂量分布、适行性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的受量.结果 Pareto设计模式在PTV靶区适形性、PTVnd均匀性优于Constrained设计模式,但在部分正常器官的高量控制方面较差.9F DMLC、1F2A VMAT技术在靶区剂量分布均优于1F1A、2F2A VMAT技术,在正常组织限量方面、9F DMLC均优于3种VAMT技术.在治疗执行效率方面,1F1A优.结论 对正常组织限量严格要求的放疗计划,可以选择Constrained设计模式下的9F DMLC技术,其次可选择1F2A VMAT技术.

    作者:黄思娟;何立儒;孙文钊;杨鑫;祁振宇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