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癌相关抗原Cdc25C过表达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

李春梅;葛盈盈;田淋;黄天明;陈纡;罗国容;莫发荣

关键词:肝癌相关抗原, Cdc25C, 慢病毒, DC2.4细胞
摘要:目的 制备肝癌相关抗原Cdc25C过表达树突状细胞疫苗,为研究Cdc25C在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Cdc25C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体外感染DC2.4细胞.同时以未感染的DC2.4细胞为空白对照,以感染慢病毒LV5空载体的DC2.4细胞为阴性对照.分别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DC2.4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DC2.4细胞Cdc25C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DC2.4细胞Cdc25C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2.4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 获得滴度为6×108TU/mL的Cdc25C慢病毒载体(LV5/Cdc25C),感染DC2.4细胞后,LV5/Cdc25C DC2.4组可见明显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V5/Cdc25C DC2.4组Cdc25C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经流式细胞术分析,感染LV5或LV5/Cdc25C后DC2.4细胞表面因子CD11C和CD54的表达均升高,以LV/Cdc25C DC2.4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制备肝癌相关抗原Cdc25C过表达树突状细胞疫苗.
广东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宣教时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宣教效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宣教时机及方式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宣教效果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首次行甲状腺择期手术的患者148例分成两组,每组各74例.对照组按临床路径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根据甲状腺手术患者需求改变宣教时机,将患者关注的术后宣教内容移至术前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宣教内容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宣教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AS)和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宣教内容完全掌握率为87.8%,显著高于对照组(58.1%)(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85.1%)(P<0.05).观察组患者宣教后SAS评分[(23.13±2.91)分]及SDS评分[(29.46±2.64)分]均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36.42±2.18)分、(38.52±2.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选择合适时机进行健康宣教能获得更好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作者:徐梅;王秀珍;刘大响;王令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期间血红蛋白的变化特点及意义

    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血红蛋白(Hb)的变化、影响因素及其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的关系,为贫血的监测及处理提供依据,提高治疗应答率.方法 对214例CHC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检测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血红蛋白(Hb)的变化,以SVR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贫血(Hb≤100 g/L)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Hb变化与SVR的关系,评估Hb检测在治疗应答中的作用.结果 214例患者中,156例(72.9%)Hb下降≥30 g/L,86例(40.2%)出现贫血,26例(12.2%)Hb≤80 g/L.性别(P=0.000)、年龄(P =0.000)、体重(P =0.001)、基线肌酐清除率(P =0.000)、基线白细胞计数(P =0.000)、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P=0.019)、基线Hb(P =0.000)及基线血小板计数(P=0.037)均与贫血的发生有关.治疗2周Hb≤120 g/L(P =0.000)或Hb下降≥15 g/L(P=0.000)与治疗2周后的Hb水平有关.治疗期间Hb下降及下降幅度与SVR无关.结论 女性、年龄大、体重轻、肌酐清除率低及基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Hb、血小板水平低者是贫血发生的高危因素;治疗2周时的Hb水平可以预测2周后的Hb水平;Hb的变化不可预测抗病毒疗效.

    作者:郭凤霞;李剑萍;陈彬彬;张霞意;关玉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性心脏骤停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急性心脏骤停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心脏骤停患者8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急诊心肺复苏结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机械通气过程中持续采用仰卧位.观察组在获得仰卧位的氧合及血气参数之后,将患者从仰卧位改变为俯卧位体,通气后4h转复为仰卧位,记录两组氧合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通气前的PaO2/Fi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气后都明显高于通气前(P<0.05),同时观察组通气2h与通气4h的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通气前的MAP、HR和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气后两组的SpO2都明显升高,而HR与MAP无明显变化,同时观察组通气2h与通气4h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CU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人工气道拔除时间分别为(22.14±5.92)d、(13.40±5.20)d和(16.32±5.20)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6.35 ±6.23)d、(19.34±5.32)d和(19.29±4.56) d(P <0.05).观察组的28 d病死率与气胸发生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脏骤停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能改善氧合与血气状况,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死亡情况的发生,是临床可行的支持治疗手段.

    作者:吴玉萍;林小洁;黄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浆吸附改善重症狼疮性肾炎并肾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浆吸附改善重症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取收治的重症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50例,根据信封法分为血浆吸附组(n =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在常规肾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强的松45 ~ 60 mg/d诱导治疗和大剂量(0.5 ~1.0 g/d)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血浆吸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血浆吸附技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24 h蛋白尿水平、血沉、血肌酐、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等免疫球蛋白、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28 d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吸附组缓解率提高,治疗后的24 h蛋白尿水平、血沉和血肌酐水平均降低,各免疫球蛋白水平,CD3+计数均提高,CD4+和CD8+计数则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24h蛋白尿水平、血沉、血肌酐水平、各免疫球蛋白水平、CD3+计数均降低,CD4+和CD8+计数组升高(P<0.05).血浆吸附组28 d死亡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32.00%(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浆吸附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疗效良好且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是重症狼疮性肾炎合并急性肾损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兴华;罗伟雄;陈璐;丘宝珍;黄东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长链非编码RNA CCAT2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自噬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本2(CCAT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腺癌患者40例,qRT-PCR法检测胃癌或正常胃壁组织CCAT2及Beclin-1基因表达,分析CCAT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胃癌自噬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CCAT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同时,胃癌CCAT2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增殖指数、肿瘤淋巴结转移程度及肿瘤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而CCAT2表达水平与Beclin-1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CCAT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并可能进一步诱导胃癌细胞增殖转移并抑制胃癌细胞自噬.

    作者:余招焱;丁杰;张忠民;袁平;朱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妇科腹腔镜术后早期进食对患者机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早期进食对胃肠功能及身体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术后4h进食低脂流质,对照组术后6h给予低脂流质,比较两组胃肠功能及身体恢复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恢复正常饮食所需时间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术后早期进食能够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慈;翟惠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中各项炎症因子在脓毒症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中各项炎性因子在脓毒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14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和160例非脓毒症患者(非脓毒症组)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清游离钙离子、血乳酸水平、血浆D-二聚体,并计算APACHEⅡ评分,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结果 脓毒症组PCT、CRP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之间血清游离钙离子水平、乳酸水平、血浆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与PCT、血乳酸呈正相关,与血清游离钙离子呈负相关.结论 PCT及CRP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PCT、血乳酸、血清游离钙离子可作为评价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较可靠指标.

    作者:孟冬梅;邵金莲;张映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奥卡西平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疗效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为儿童期常见的部分性良性癫痫,既往应用传统抗癫痫药(AEDs)卡马西平或丙戊酸治疗,因其不良反应限制临床应用,而近年来新型AEDs奥卡西平(OXC)由于其疗效和传统AEDs相当,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所以备受瞩目.我们对110例应用OXC单药和添加治疗BECT病例,进行≥6个月开放自身对照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东;张玉琴;张培元;吴波;杨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术后切口愈合时间预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的预测方法.方法 选取施行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术患者360例,记录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阴茎勃起情况及手术方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内环外置法组162例,内环内置法组198例.结果 年龄、体质指数和手术方式与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相关(P<0.05),被作为影响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切口愈合时间(d)=-1.358+0.356×年龄(y) +0.832×体质指数-3.322×手术方式(内环外置法=0;内环内置法=1),R2=0.83,回归方程拟合度满意.结论 本预测方法可用于指导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的预测.

    作者:张迅;梁季鸿;韦国强;申树林;宋卫儒;李广裕;周艳丽;莫婷;黄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肺动脉与下腔静脉直接连接TCPC术后凝血功能变化

    目的 探讨肺动脉与下腔静脉直接连接TCPC术(DCPC)后凝血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行DCPC术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共19例入组,男11例、女8例,中位手术年龄6.6(5.2~9.2)岁;与术前相比,患者出院时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国际标准比值和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的凝血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仅纤维蛋白原较术前稍高(P<0.05).结论 DCPC术后的凝血功能变化不明显,非长期抗凝治疗的条件下无血栓等并发症发生,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袁海云;陈寄梅;庄建;刘晓冰;岑坚正;温树生;许刚;聂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Flotillin-2在高氧诱导肺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了解Flotillin-2(Flot-2)在高氧诱导肺上皮细胞凋亡中的调控分子机制.方法 把小鼠置于高氧环境中处理24 h后,取其肺脏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Flot-2的表达.通过体外肺上皮细胞株进一步验证高氧后Flot-2在细胞中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质粒转染的方式把Flot-2的基因整合进肺上皮细胞的基因组中使Flot-2高表达,把肺上皮细胞分别置于空气和高氧环境中继续培养24 h,收集细胞后提取总蛋白,通过Westen blot检测经典凋亡途径中的各个相关因子,包括Caspase-3、Caspase-9,以及线粒体和细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进一步研究在Flot-2高表达情况下,高氧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Flot-2广泛存在于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细胞中,高氧刺激后表达明显增加.肺上皮细胞经质粒转染高表达Flot-2之后接受高氧刺激,细胞的死亡减少,凋亡途径中关键的凋亡蛋白Caspase-3及其活性片段cleaved-Caspase-3明显减少.内源性线粒体途径中关键的凋亡蛋白Caspase-9及其活性片段cleaved-Caspase-9也明显减少.同时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也相应减少.结论 高氧刺激可使肺上皮细胞Flot表达上调,其作用是保护细胞对抗高氧所造成的损伤,调控的分子机制与细胞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作者:王康玮;黄艳;何桦;黄晓梅;巫培连;胡超;魏树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南充市城区消化性溃疡患者抗幽门螺杆菌规范治疗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南充市城区消化性溃疡患者抗幽门螺旋杆菌(Hp)规范治疗情况,为制定抗Hp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分析南充市城区符合纳入标准的3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抗Hp治疗不合理使用情况原因,同时将142例规范治疗患者分为5组.A1组为三联疗法治疗7d;A2组为三联疗法治疗14 d;B1组为三联+铋剂四联疗法治疗7d;B2组为三联+铋剂四联疗法治疗14 d;C组为序贯疗法.并对实验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2例均完成抗Hp治疗周期及随访.A1组、A2组、B1组、B2组、C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0.83%、79.41%、91.67%、93.34%和71.43%;A1组、A2组、B1组、B2组、C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62.50%、67.65%、91.67%、93.33%和64.29%;B1组和B2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及Hp根除率明显高于A1组、A2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均能耐受.结论 在南充市城区范围内,加铋剂的四联疗法更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根除Hp感染,并无明显不良反应,且7d疗程更为理想.

    作者:张富东;杨思芸;苏强;朱丽莎;潘昭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临床防治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64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套扎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及其属支的血管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进行分析与比较.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1年,考察行术后患者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的情况.结果 EVL近期止血成功率为96.9%,1年内再出血率为9.7%,术后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胃左静脉血流由离肝血流转变为向肝血流.结论 EVL是治疗和预防EVB安全有效的方法;EVL后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速度、血流量增加,肝脏的血液供应增大.

    作者:王文林;蔡文;陈智;彭卓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棉织布和无纺布手术衣巾在洁净手术室铺单前后空气中尘埃粒子数比较

    目的 比较棉织布与无纺布两种面料手术衣在手术铺单过程中产生的空气尘埃粒子数,了解棉织布与无纺布两种面料的手术衣巾对手术环境的影响.方法 严格按照正常的外科手术程序进行铺单操作.应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分别在百级和万级洁净手术室测定棉织布组和无纺布组铺单前和铺单后1 min空气中0.5μm和5.0 μm的尘埃粒子数.结果 棉织布组铺单后空气中0.5μm和5.0μm的尘埃粒子显著大于无纺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棉织布手术衣在铺单过程中易产生落絮,增加了空气中尘埃粒子数;无纺布面料手术衣巾具有光滑柔软、滤过性高的特点,铺单过程中产生尘埃粒子数极少,减少了对空气环境的污染,能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和预防医患交叉感染.

    作者:龚玉姣;冯文如;陈建东;刘俊华;贺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对气管导管拔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ight-side stellate ganglion block,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患者单腔气管导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非头颈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310例,男165例,女145例,年龄27~ 70岁,体重47~ 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00,C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组(n=70,A组)、RSGB组(n=70,B组)和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组(n=70,D组).分别在患者入麻醉后监护室(PACU)即时B组行RSGB,A组往气管导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2 mL,D组同时行RSGB和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记录各组入PACU即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3 min(T3)、拔管后5 min(T4)、出PACU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同时观察T2时患者的呛咳发生率及其程度,T5时各组患者的咽痛情况以及术后24 h的咽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T2和T3时,各组的MAP均较T1时显著上升(P<0.05),其中A组和D组显著低于C组和B组(P<0.05);T2时,C组和A组的HR均较T1时显著上升(P<0.05),而B组和D组较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和D组显著低于A组(P<0.05);T2时,C组的呛咳发生率高达75%,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而各处理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C组的咽痛发生率为35%,显著高于各处理组(P<0.05),而D组又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术后24h,B组和D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和A组(P<0.05),而B组与D组之间、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可有效抑制全身麻醉患者的单腔气管拔管反应,降低患者的术后咽痛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壬娴;刘思兰;陆香红;姜亚辉;奚冰;杨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旁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变化

    目的 观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旁腺全切加腹壁皮下移植术后的甲状旁腺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行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旁腺腹壁皮下移植术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移植物为所切除旁腺中无明显腺体增生的旁腺组织,切成30小块,移植于左侧腹壁皮下.收集术中(甲状旁腺全切术后10 min)、术后24 h、1、5、15、30周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数据.结果 每一例接受了手术的患者生活质量都得到明显提高.术前iPTH平均为(1 832±189.4) pg/mL,术中为(120.3±67.7) pg/mL;术后24 h为(17.4±18.7)pg/mL;1周为(17.9±21.7) pg/mL;5周为(36.3±36.4) pg/mL;15周为(76.2±76.9)pg/mL;30周为(102.3±85.5) pg/mL;82.6%患者自体移植物在第5周时即可具备功能.所有患者均没有行移植物清除术.结论 腹壁皮下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是一种有效、简单、快捷的手术方式,且避免了前臂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所导致的潜在的并发症.

    作者:李鸿;余卓锦;刘少清;孔喆;梁艳;杨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绝经后女性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绝经后女性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186例(绝经后女性66例,绝经前女性30例,与绝经后女性年龄匹配的男性90例),在CARTO 3系统引导下行射频消融,对复发的差异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次射频消融治疗后随访中位数23个月,绝经后、绝经前女性和男性的成功率分别为72.92%、84.62%和7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检验P=0.798).绝经不是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 绝经后女性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与绝经前女性、同年龄层的男性接近.

    作者:蔡志雄;黄健强;王莹;薛玉梅;郑海生;马贵洲;陈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同时相干预对SD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修复作用

    目的 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不同时间干预对以静脉注射脂多糖(LPS)构建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的修复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BM-MSCs.将120只雄性SD大鼠纳入研究,分成对照组、LPS组和LPS+ BM-MSCs组,上述3组因BM-MSCs处理时间差异分成2、8、24、48、96 h共5个亚组(n=8).LPS组以5 mg/kg尾静脉注射LPS,LPS+ BM-MSCs组在注射LPS后分别在上述不同时间点尾静脉注射1 mL的BM-MSCs(1×106·mL-1);对照组则在上述时相点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检测各组肺泡灌洗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α等炎症因子浓度、肺湿干比及肺损伤病理评分.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纯化BM-MSCs,并诱导向成骨、成软骨、成脂细胞分化;流式细胞术鉴定所培养细胞系CD90、CD105、CD45、CD34阳性率分别为98.89%、97.37%、3.17%及1.41%.在LPS诱导·的ALI中,TNF-α、IL-1α、IL-10在8h亚组中测得高值[分别为(364.911±32.182) pg/mL、(286.316±18.567) pg/mL、(162.037±22.377) pg/mL],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肺湿干比在2h亚组中测得高值(6.361 ±0.265);肺水肿及组织损伤程度在2h亚组中严重,病理评分也测得高值(0.462±0.048),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在LPS+ BM-MSCs组中,2、8、24 h的炎症因子、湿干比及病理评分均有显著改变(P<0.05),随着时间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应用BM-MSCs可减少TNF-α、IL-1α等炎症因子,从而减轻肺组织损伤及肺泡水肿.

    作者:叶永顺;廖画;李文丰;王依;刘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肝部分切除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ST)理念指导下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按住院号分为FTS组和对照组.FST组应用FTS措施进行综合处理,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案治疗,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围术期麻醉维持期用药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并于术前3 h(T1)、麻醉前(T2)、术毕(T3)、术后第1天(T4)和术后第3天(T5)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9mL,各3 mL测定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浓度,并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另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FTS组术中麻醉维持期间,七氟醚、阿曲库铵、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苏醒时间更快,术后镇痛效果更好(P<0.05).与对照组比较,FTS组在T2时血糖明显升高,但T3时其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FTS组在T3、T4、T5时其胰岛素水平和IR明显降低,而ISI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FTS组在T3时IL-6、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FST理念应用于肝部分切除术患者能改善围术期胰岛素抵抗,并降低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

    作者:郑小兰;罗振中;蔡俊赢;朱小萍;马龙先;陈世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预防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的并发症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清醒气管插管患者并发症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选择清醒气管插管患者60例,年龄21 ~43岁,体重42 ~ 81 kg,男28例,女32例,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D组(n=30)插管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稀释至20 mL泵注;C组(n=30)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10min输注完毕;然后两组患者缓慢注入瑞芬太尼0.5μg/kg;并在完善表面麻醉的基础上进行插管.记录插管并发症(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呛咳、躁动、喉痉挛等)发生率.用频域法测定两组用药前(T0)、气管插管时(T1)及插管后3 min(T2)、5 min(T3)时HRV各项指标值:总频(TP)、标准化低频[LF(nu)]、标准化高频[HF(nu)]及低频/高频比值(LF/HF).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C组高血压、心动过速、呛咳、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喉痉挛.HRV各指标比较:与T0比较,C组T1 ~ T3各时点TP、LF显著增高,D组LF/H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C组T1~ T3各时点TP、LF(nu)、LF/HF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清醒气管插管,可减少患者插管时的并发症;可有效调节交感迷走神经张力的均衡性,对HRV无不良影响,并可稳定心血管功能.

    作者:卢盛位;徐世元;雷洪伊;王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