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绝经后女性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观察

蔡志雄;黄健强;王莹;薛玉梅;郑海生;马贵洲;陈平

关键词:绝经后女性, 阵发性房颤, 经导管射频消融
摘要:目的 观察绝经后女性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186例(绝经后女性66例,绝经前女性30例,与绝经后女性年龄匹配的男性90例),在CARTO 3系统引导下行射频消融,对复发的差异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次射频消融治疗后随访中位数23个月,绝经后、绝经前女性和男性的成功率分别为72.92%、84.62%和7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检验P=0.798).绝经不是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 绝经后女性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与绝经前女性、同年龄层的男性接近.
广东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奥卡西平治疗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疗效

    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为儿童期常见的部分性良性癫痫,既往应用传统抗癫痫药(AEDs)卡马西平或丙戊酸治疗,因其不良反应限制临床应用,而近年来新型AEDs奥卡西平(OXC)由于其疗效和传统AEDs相当,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所以备受瞩目.我们对110例应用OXC单药和添加治疗BECT病例,进行≥6个月开放自身对照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东;张玉琴;张培元;吴波;杨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肝部分切除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ST)理念指导下对肝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胰岛素抵抗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0例,按住院号分为FTS组和对照组.FST组应用FTS措施进行综合处理,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案治疗,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围术期麻醉维持期用药量,术后苏醒时间及术后镇痛效果;并于术前3 h(T1)、麻醉前(T2)、术毕(T3)、术后第1天(T4)和术后第3天(T5)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9mL,各3 mL测定空腹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浓度,并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另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FTS组术中麻醉维持期间,七氟醚、阿曲库铵、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苏醒时间更快,术后镇痛效果更好(P<0.05).与对照组比较,FTS组在T2时血糖明显升高,但T3时其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FTS组在T3、T4、T5时其胰岛素水平和IR明显降低,而ISI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FTS组在T3时IL-6、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FST理念应用于肝部分切除术患者能改善围术期胰岛素抵抗,并降低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

    作者:郑小兰;罗振中;蔡俊赢;朱小萍;马龙先;陈世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中各项炎症因子在脓毒症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中各项炎性因子在脓毒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14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和160例非脓毒症患者(非脓毒症组)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清游离钙离子、血乳酸水平、血浆D-二聚体,并计算APACHEⅡ评分,分析其与脓毒症的关系.结果 脓毒症组PCT、CRP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之间血清游离钙离子水平、乳酸水平、血浆D-二聚体、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与PCT、血乳酸呈正相关,与血清游离钙离子呈负相关.结论 PCT及CRP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PCT、血乳酸、血清游离钙离子可作为评价脓毒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较可靠指标.

    作者:孟冬梅;邵金莲;张映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减轻应激训练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对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减轻应激训练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对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肝癌根治术治疗的肝癌患者92例,根据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强应激训练,包括行为训练、心理干预和认知干预,观察CSF-1表达变化情况与预后情况.结果 患者的手术全部顺利完成,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下地活动的时间以及肛门排气的时间都比对照组明显要少(P<0.05).手术后2周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血清CSF-1值分别为(69.35±11.84) pg/mL和(103.98±18.14) pg/mL,都明显低于术前1d的(255.35±18.83) pg/mL和(254.10±20.19)pg/mL(P <0.05),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两组HAMA和HAMD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较术前1d及对照组术后14 d HAMA和HAMD评分都明显降低(P<0.05).结论 减轻应激训练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能抑制血清CSF-1的表达,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春玲;武金才;麦蕊;李小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期间血红蛋白的变化特点及意义

    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血红蛋白(Hb)的变化、影响因素及其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的关系,为贫血的监测及处理提供依据,提高治疗应答率.方法 对214例CHC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检测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血红蛋白(Hb)的变化,以SVR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贫血(Hb≤100 g/L)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Hb变化与SVR的关系,评估Hb检测在治疗应答中的作用.结果 214例患者中,156例(72.9%)Hb下降≥30 g/L,86例(40.2%)出现贫血,26例(12.2%)Hb≤80 g/L.性别(P=0.000)、年龄(P =0.000)、体重(P =0.001)、基线肌酐清除率(P =0.000)、基线白细胞计数(P =0.000)、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P=0.019)、基线Hb(P =0.000)及基线血小板计数(P=0.037)均与贫血的发生有关.治疗2周Hb≤120 g/L(P =0.000)或Hb下降≥15 g/L(P=0.000)与治疗2周后的Hb水平有关.治疗期间Hb下降及下降幅度与SVR无关.结论 女性、年龄大、体重轻、肌酐清除率低及基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Hb、血小板水平低者是贫血发生的高危因素;治疗2周时的Hb水平可以预测2周后的Hb水平;Hb的变化不可预测抗病毒疗效.

    作者:郭凤霞;李剑萍;陈彬彬;张霞意;关玉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绝经后女性阵发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绝经后女性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186例(绝经后女性66例,绝经前女性30例,与绝经后女性年龄匹配的男性90例),在CARTO 3系统引导下行射频消融,对复发的差异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次射频消融治疗后随访中位数23个月,绝经后、绝经前女性和男性的成功率分别为72.92%、84.62%和76.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存曲线分析Log-rank检验P=0.798).绝经不是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 绝经后女性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与绝经前女性、同年龄层的男性接近.

    作者:蔡志雄;黄健强;王莹;薛玉梅;郑海生;马贵洲;陈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鼻咽癌组织中Cathepsin D和MMP-7表达的特点及意义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特点及其联合评估肿瘤侵袭转移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鼻咽癌活检组织(A组)和30例同期慢性鼻咽炎活检组织(B组)中Cathepsin D和MMP-7蛋白表达情况.比较鼻咽癌组织Cathepsin D和MMP-7蛋白阳性表达与其阴性表达患者的肿瘤T分期、N分期、微血管密度(MVD)及淋巴管密度(LVD)等.采用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法分析鼻咽癌组织Cathepsin D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其T分期、N分期、MVD及LVD的关系.结果 与B组比较,A组Cathepsin D和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提高(P<0.05).A组Cathepsin D蛋白阳性表达+MMP-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T3~4分期患者比例、N2~3患者比例均高于其Cathepsin D蛋白阴性表达+ MMP-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和Cathepsin D蛋白阴性表达+MMP-7蛋白阴性表达患者(P<0.05).A组Cathepsin D蛋白阳性表达+MMP-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MVD及LVD均高于其Cathepsin D蛋白阳性表达+ MMP-7蛋白阴性表达患者、Cathepsin D蛋白阴性表达+MMP-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和Cathepsin D蛋白阴性表达+ MMP-7蛋白阴性表达患者(P<0.05).A组Cathepsin D蛋白阳性表达+MMP-7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和Cathepsin D蛋白阴性表达+MMP-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MVD及LVD亦均高于其Cathepsin D蛋白阴性表达+ MMP-7蛋白阴性表达患者(P<0.05).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织Cathepsin D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其T分期、N分期、MVD及LVD均呈正相关(r=0.798、0.785、0.855、0.842,P<0.05).结论 鼻咽癌组织Cathepsin D和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且均与其T分期、N分期、MVD及LVD相关,联合检测鼻咽癌组织Cathepsin D和MMP-7蛋白表达可作为鼻咽癌肿瘤侵袭转移的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龚永谦;程爱兰;廖剑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美托洛尔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治疗中致严重肝功能损害1例

    患者,女,26岁,因怕热、心悸、手抖1月余于2016年7月19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开始出现多食、易饥、怕热、多汗、心悸、手抖等症状,并发现甲状腺明显肿大,曾在外院门诊查甲功提示T3、T4明显升高,TSH明显下降,考虑甲状腺功能亢进,未予重视.近来上述症状加重,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159次/min而入院.既往2年前有手臂脂肪瘤切除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1℃,脉搏136次/min,血压128/84 mmHg,体型消瘦,双侧甲状腺Ⅲ度肿大,质软,无压痛,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心率136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双手平伸有细颤.辅助检查:2016年7月18日我院门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5.9×109·L-1,中性粒细胞百分数33.6%,中性粒细胞绝对数1.98×109·L-1,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159次/min.入院后予丙硫氧嘧啶100 mg 3次/d,美托洛尔25 mg 3次/d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控制心率治疗.7月20日生化全套提示肝功能正常,甲状腺功能7项提示:FT3> 30.8 pmol/L,TT3> 12.32 nmol/L,FT4 89.89 pmol/L,TT4 313.0 nmol/L,TSH 0.01 mIU/L,TPO>1 300 U/mL,TG 44.8 U/mL.

    作者:宋青青;叶文明;黄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肺动脉与下腔静脉直接连接TCPC术后凝血功能变化

    目的 探讨肺动脉与下腔静脉直接连接TCPC术(DCPC)后凝血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行DCPC术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共19例入组,男11例、女8例,中位手术年龄6.6(5.2~9.2)岁;与术前相比,患者出院时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国际标准比值和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的凝血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仅纤维蛋白原较术前稍高(P<0.05).结论 DCPC术后的凝血功能变化不明显,非长期抗凝治疗的条件下无血栓等并发症发生,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袁海云;陈寄梅;庄建;刘晓冰;岑坚正;温树生;许刚;聂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转基因植物乳杆菌对雌性大鼠生殖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转基因植物乳杆菌对连续传代雌性大鼠生殖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雌雄SD大鼠分组,6只雌性一笼,6只雄性一笼.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为一笼雌和一笼雄.对4周龄SD大鼠进行灌胃,对照组予以非转基因植物乳杆菌,实验组予以转基因植物乳杆菌,连续灌胃4周后进行雌雄配对,对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进行同样的灌胃实验8周.比较两组雌性大鼠不同时间点身长、尾长、体质量、肛殖距、卵巢质量、激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雌性大鼠灌胃同时间点比较,身长、尾长、体质量、肛殖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灌胃同时间点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雌性大鼠身长、尾长、体质量、肛殖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雌性大鼠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初级卵泡、次级卵泡、黄体计数、雌二醇、孕酮、阴道开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雌性大鼠初级卵泡、次级卵泡、黄体计数、雌二醇、孕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阴道开口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基因植物乳杆菌对连续传代雌性大鼠生殖发育无明显影响.

    作者:钱庆增;曹向可;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conbercept)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8例18眼,玻璃体腔单次注射康柏西普0.5 mg,观察术后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前BCVA为0.36±0.13,治疗后1、3个月BCVA分别为0.50±0.14、0.56 ±0.11,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MT为(401.83±104.63) μm,术后1、3个月的CMT为(207.56±45.63)、(196.11±36.37) μm,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可有效改善或稳定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短期内随访观察未见局部及全身严重并发症.

    作者:宋莉;沙翔垠;郑瑜;段明明;邹湖涌;洪作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大脑熵在功能磁共振中的应用进展

    熵(Entropy)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参数,其概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所提出,应用于热力学中,并于1948年由香农(Shannon)将其引入信息论中,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熵可以用于衡量时间序列中新信息发生率,预测体系混乱程度[1].熵值增高表示一个系统的随机性和复杂性增加,意味着系统活动的可预见性和规律性降低;熵值减小表示系统的随机性、复杂度降低,其算法包括概率熵、多尺度熵、近似熵和样本熵等几种.长久以来,通过脑电图[2]、心率[3]、心血管动力学[4]等电生理数据,熵一直被用于评估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大脑作为人体复杂的器官,需要维持熵的平衡来使其各项大脑功能保持正常,并从功能上表现为一个从大负熵到大熵的过程[5].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对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时间序列的熵进行研究,从新的角度了解大脑的状态.本文将对目前大脑熵在fMRI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慕华;郑金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急性心脏骤停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效果

    目的 探讨急性心脏骤停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心脏骤停患者8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急诊心肺复苏结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机械通气过程中持续采用仰卧位.观察组在获得仰卧位的氧合及血气参数之后,将患者从仰卧位改变为俯卧位体,通气后4h转复为仰卧位,记录两组氧合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通气前的PaO2/Fi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气后都明显高于通气前(P<0.05),同时观察组通气2h与通气4h的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通气前的MAP、HR和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气后两组的SpO2都明显升高,而HR与MAP无明显变化,同时观察组通气2h与通气4h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CU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人工气道拔除时间分别为(22.14±5.92)d、(13.40±5.20)d和(16.32±5.20)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6.35 ±6.23)d、(19.34±5.32)d和(19.29±4.56) d(P <0.05).观察组的28 d病死率与气胸发生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脏骤停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能改善氧合与血气状况,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死亡情况的发生,是临床可行的支持治疗手段.

    作者:吴玉萍;林小洁;黄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对气管导管拔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ight-side stellate ganglion block,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患者单腔气管导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非头颈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310例,男165例,女145例,年龄27~ 70岁,体重47~ 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00,C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组(n=70,A组)、RSGB组(n=70,B组)和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组(n=70,D组).分别在患者入麻醉后监护室(PACU)即时B组行RSGB,A组往气管导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2 mL,D组同时行RSGB和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记录各组入PACU即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3 min(T3)、拔管后5 min(T4)、出PACU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同时观察T2时患者的呛咳发生率及其程度,T5时各组患者的咽痛情况以及术后24 h的咽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T2和T3时,各组的MAP均较T1时显著上升(P<0.05),其中A组和D组显著低于C组和B组(P<0.05);T2时,C组和A组的HR均较T1时显著上升(P<0.05),而B组和D组较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和D组显著低于A组(P<0.05);T2时,C组的呛咳发生率高达75%,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而各处理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C组的咽痛发生率为35%,显著高于各处理组(P<0.05),而D组又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术后24h,B组和D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和A组(P<0.05),而B组与D组之间、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可有效抑制全身麻醉患者的单腔气管拔管反应,降低患者的术后咽痛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壬娴;刘思兰;陆香红;姜亚辉;奚冰;杨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正气理筋液配合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运用正气理筋液配合“定点旋转复位”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运用“定点旋转复位”正骨手法;观察组在运用正骨手法后再予正气理筋液中药服用.结果 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并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7.6%和95.2%,对照组为76.2%和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气理筋液配合正骨手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正骨手法,远期效果更好.

    作者:张洁文;黄增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棉织布和无纺布手术衣巾在洁净手术室铺单前后空气中尘埃粒子数比较

    目的 比较棉织布与无纺布两种面料手术衣在手术铺单过程中产生的空气尘埃粒子数,了解棉织布与无纺布两种面料的手术衣巾对手术环境的影响.方法 严格按照正常的外科手术程序进行铺单操作.应用尘埃粒子计数器分别在百级和万级洁净手术室测定棉织布组和无纺布组铺单前和铺单后1 min空气中0.5μm和5.0 μm的尘埃粒子数.结果 棉织布组铺单后空气中0.5μm和5.0μm的尘埃粒子显著大于无纺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棉织布手术衣在铺单过程中易产生落絮,增加了空气中尘埃粒子数;无纺布面料手术衣巾具有光滑柔软、滤过性高的特点,铺单过程中产生尘埃粒子数极少,减少了对空气环境的污染,能有效控制手术切口感染和预防医患交叉感染.

    作者:龚玉姣;冯文如;陈建东;刘俊华;贺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巨噬细胞表达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10、γ干扰素(INF-γ)的表达及相关性以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CML慢性期30例(CML-CP组)、加速期21例(CML-AP组)、急变期20例(CML-BP组)、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44例、未缓解7例以及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上述各组患者骨髓组织中CD68、CD163的表达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相应患者骨髓IL-1β、IL-2、IL-4、IL-10、INF-γ表达;比较骨髓巨噬细胞在CML患者不同时期骨髓组织CD68、CD163的表达差异与IL-1β、IL-2、IL-4、IL-10、INF-γ表达变化的关系.结果 CML各组患者骨髓组织中CD68、CD163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表达逐渐增高,即对照组<CML-CP组<CML-AP组<CML-B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D163与CD68阳性细胞数密切相关(P<0.05).与对照组比较,CML-CP组骨髓IL-2、INF-γ明显降低(P<0.05),IL-1β、IL-4、IL-10表达明显升高(P<0.05);随着病情进展,IL-2、INF-γ表达逐渐降低,即对照组>CML-CP组>CML-AP组>CML-BP组,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CD163表达呈负相关;IL-1β、IL-4、IL-10表达逐渐升高,对照组<CML-CP组<CML-AP组<CML-BP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CD163表达呈正相关.患者经治疗完全缓解后,CD68及CD163仍高于对照组(P<0.05);IL-2、INF-γ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IL-1β、IL-4、IL-10有所降低,同样也高于对照组(P<0.05).未缓解组所测指标与CML-B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噬细胞在CML患者骨髓中的异常浸润并逐渐从M1型向M2型巨噬细胞激化及IL-1β、IL-2、IL-4、IL-10、INF-γ的异常表达,改变了正常骨髓微环境,有利于白血病细胞的生存和增殖分化,可能与CML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宋建新;欧阳红梅;闻艳;蒋雅先;甸自金;李瑞玮;撒亚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在妊娠和分娩中的变化与宫颈成熟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妊娠和分娩中的变化及其与宫颈成熟的关系.方法 检测250例单胎妊娠孕产妇孕24周、孕34周、临产前、临产后的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和自然临产时的宫颈Bishop评分,根据其宫颈Bishop评分分为成熟组(宫颈Bishop评分≥6分,n=185)和未成熟组(宫颈Bishop评分0~5分,n=65).分析其妊娠和分娩中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与其宫颈Bishop评分的关系及上述指标联合预测宫颈成熟的价值.结果 与未成熟组比较,成熟组孕34周、临产前、临产后的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孕34周、临产前、临产后的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与其宫颈Bish-op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孕34周、临产前的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联合预测宫颈成熟的价值均良好,其中以临产前的预测价值佳.结论 妊娠晚期、临产前、临产后的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与自然临产时宫颈成熟程度密切相关且妊娠晚期和临产后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联合预测自然临产时宫颈成熟的价值良好,妊娠晚期、临产后的血清IL-8、IL-1β和TNF-α可能作为自然临产时宫颈成熟的早期评价参考指标.

    作者:张丽;袁晓兰;谭霭谊;刘国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Flotillin-2在高氧诱导肺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了解Flotillin-2(Flot-2)在高氧诱导肺上皮细胞凋亡中的调控分子机制.方法 把小鼠置于高氧环境中处理24 h后,取其肺脏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Flot-2的表达.通过体外肺上皮细胞株进一步验证高氧后Flot-2在细胞中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质粒转染的方式把Flot-2的基因整合进肺上皮细胞的基因组中使Flot-2高表达,把肺上皮细胞分别置于空气和高氧环境中继续培养24 h,收集细胞后提取总蛋白,通过Westen blot检测经典凋亡途径中的各个相关因子,包括Caspase-3、Caspase-9,以及线粒体和细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进一步研究在Flot-2高表达情况下,高氧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Flot-2广泛存在于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细胞中,高氧刺激后表达明显增加.肺上皮细胞经质粒转染高表达Flot-2之后接受高氧刺激,细胞的死亡减少,凋亡途径中关键的凋亡蛋白Caspase-3及其活性片段cleaved-Caspase-3明显减少.内源性线粒体途径中关键的凋亡蛋白Caspase-9及其活性片段cleaved-Caspase-9也明显减少.同时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也相应减少.结论 高氧刺激可使肺上皮细胞Flot表达上调,其作用是保护细胞对抗高氧所造成的损伤,调控的分子机制与细胞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作者:王康玮;黄艳;何桦;黄晓梅;巫培连;胡超;魏树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临床防治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64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套扎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及其属支的血管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进行分析与比较.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1年,考察行术后患者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的情况.结果 EVL近期止血成功率为96.9%,1年内再出血率为9.7%,术后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胃左静脉血流由离肝血流转变为向肝血流.结论 EVL是治疗和预防EVB安全有效的方法;EVL后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速度、血流量增加,肝脏的血液供应增大.

    作者:王文林;蔡文;陈智;彭卓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