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东;杨思芸;苏强;朱丽莎;潘昭平
目的 观察运用正气理筋液配合“定点旋转复位”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8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运用“定点旋转复位”正骨手法;观察组在运用正骨手法后再予正气理筋液中药服用.结果 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并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97.6%和95.2%,对照组为76.2%和7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气理筋液配合正骨手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正骨手法,远期效果更好.
作者:张洁文;黄增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妊娠和分娩中的变化及其与宫颈成熟的关系.方法 检测250例单胎妊娠孕产妇孕24周、孕34周、临产前、临产后的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和自然临产时的宫颈Bishop评分,根据其宫颈Bishop评分分为成熟组(宫颈Bishop评分≥6分,n=185)和未成熟组(宫颈Bishop评分0~5分,n=65).分析其妊娠和分娩中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与其宫颈Bishop评分的关系及上述指标联合预测宫颈成熟的价值.结果 与未成熟组比较,成熟组孕34周、临产前、临产后的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孕34周、临产前、临产后的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与其宫颈Bish-op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孕34周、临产前的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联合预测宫颈成熟的价值均良好,其中以临产前的预测价值佳.结论 妊娠晚期、临产前、临产后的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与自然临产时宫颈成熟程度密切相关且妊娠晚期和临产后血清IL-8、IL-1β和TNF-α水平联合预测自然临产时宫颈成熟的价值良好,妊娠晚期、临产后的血清IL-8、IL-1β和TNF-α可能作为自然临产时宫颈成熟的早期评价参考指标.
作者:张丽;袁晓兰;谭霭谊;刘国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ight-side stellate ganglion block,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患者单腔气管导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非头颈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310例,男165例,女145例,年龄27~ 70岁,体重47~ 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00,C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组(n=70,A组)、RSGB组(n=70,B组)和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组(n=70,D组).分别在患者入麻醉后监护室(PACU)即时B组行RSGB,A组往气管导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2 mL,D组同时行RSGB和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记录各组入PACU即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3 min(T3)、拔管后5 min(T4)、出PACU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同时观察T2时患者的呛咳发生率及其程度,T5时各组患者的咽痛情况以及术后24 h的咽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T2和T3时,各组的MAP均较T1时显著上升(P<0.05),其中A组和D组显著低于C组和B组(P<0.05);T2时,C组和A组的HR均较T1时显著上升(P<0.05),而B组和D组较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和D组显著低于A组(P<0.05);T2时,C组的呛咳发生率高达75%,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而各处理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C组的咽痛发生率为35%,显著高于各处理组(P<0.05),而D组又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术后24h,B组和D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和A组(P<0.05),而B组与D组之间、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可有效抑制全身麻醉患者的单腔气管拔管反应,降低患者的术后咽痛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壬娴;刘思兰;陆香红;姜亚辉;奚冰;杨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来源于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经超声内镜诊断来源于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并接受STER术治疗的24例患者,观察并记录瘤体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病理特点、完整切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等情况.结果 24例接受STER术的患者中,23例一次性成功切除所有肿瘤,1例因病变基底部深入纵隔,继续操作存在大出血风险而终止操作.切除瘤体直径范围0.6 ~2.5 cm,平均(1.6±0.7)cm,完整切除操作时间13~ 174 min,平均(41.6±35.8)min.完整切除标本术后病理切缘均为阴性,故完整切除率为95.8%.术后病理结果示平滑肌瘤22例、间质瘤1例、囊肿1例.术中穿孔3例、颈部皮下气肿6例,保守治疗后好转,少量出血6例,均在术中内镜下成功止血,术后未见迟发性穿孔、出血,未见继发纵隔炎或纵隔脓肿,术后住院时间4~11d,平均(6.4±1.9)d.结论 STER术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黏膜下肿瘤一次性完整切除率高,具可控的低并发症风险,因此安全、有效.
作者:潘晓林;李国华;祝荫;舒徐;周小江;陈幼祥;吕农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体位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术后2周严格要求体位;观察组术后3d内严格要求体位,之后采取自由体位.比较两组术后疗效(视力恢复情况、视网膜复位及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分别采用舒适度状况量表(GCQ)、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价患者舒适度及睡眠质量.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视力、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分别为1.1±0.4、92.0%(46/50)、80.0%(40/50),对照组分别为1.0±0.3、94.0% (47/50)、84.0% (42/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GCQ评分、SR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7、14 d,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GCQ评分显著增高(P<0.05),且SRS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严格要求体位时间缩短至3d,之后采取自由体位,并不会影响手术效果,且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体验,改善睡眠质量.
作者:张玉芬;张颖;朱清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脏骤停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急性心脏骤停患者84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急诊心肺复苏结合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机械通气过程中持续采用仰卧位.观察组在获得仰卧位的氧合及血气参数之后,将患者从仰卧位改变为俯卧位体,通气后4h转复为仰卧位,记录两组氧合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通气前的PaO2/Fi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气后都明显高于通气前(P<0.05),同时观察组通气2h与通气4h的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通气前的MAP、HR和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气后两组的SpO2都明显升高,而HR与MAP无明显变化,同时观察组通气2h与通气4h的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ICU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人工气道拔除时间分别为(22.14±5.92)d、(13.40±5.20)d和(16.32±5.20)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6.35 ±6.23)d、(19.34±5.32)d和(19.29±4.56) d(P <0.05).观察组的28 d病死率与气胸发生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心脏骤停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实施与护理能改善氧合与血气状况,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死亡情况的发生,是临床可行的支持治疗手段.
作者:吴玉萍;林小洁;黄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早期进食对胃肠功能及身体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术后4h进食低脂流质,对照组术后6h给予低脂流质,比较两组胃肠功能及身体恢复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缩短,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提前,恢复正常饮食所需时间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术后早期进食能够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慈;翟惠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特点及其联合评估肿瘤侵袭转移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鼻咽癌活检组织(A组)和30例同期慢性鼻咽炎活检组织(B组)中Cathepsin D和MMP-7蛋白表达情况.比较鼻咽癌组织Cathepsin D和MMP-7蛋白阳性表达与其阴性表达患者的肿瘤T分期、N分期、微血管密度(MVD)及淋巴管密度(LVD)等.采用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法分析鼻咽癌组织Cathepsin D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其T分期、N分期、MVD及LVD的关系.结果 与B组比较,A组Cathepsin D和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提高(P<0.05).A组Cathepsin D蛋白阳性表达+MMP-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T3~4分期患者比例、N2~3患者比例均高于其Cathepsin D蛋白阴性表达+ MMP-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和Cathepsin D蛋白阴性表达+MMP-7蛋白阴性表达患者(P<0.05).A组Cathepsin D蛋白阳性表达+MMP-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MVD及LVD均高于其Cathepsin D蛋白阳性表达+ MMP-7蛋白阴性表达患者、Cathepsin D蛋白阴性表达+MMP-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和Cathepsin D蛋白阴性表达+ MMP-7蛋白阴性表达患者(P<0.05).A组Cathepsin D蛋白阳性表达+MMP-7蛋白阴性表达患者和Cathepsin D蛋白阴性表达+MMP-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MVD及LVD亦均高于其Cathepsin D蛋白阴性表达+ MMP-7蛋白阴性表达患者(P<0.05).Spearman无条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组织Cathepsin D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其T分期、N分期、MVD及LVD均呈正相关(r=0.798、0.785、0.855、0.842,P<0.05).结论 鼻咽癌组织Cathepsin D和MMP-7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且均与其T分期、N分期、MVD及LVD相关,联合检测鼻咽癌组织Cathepsin D和MMP-7蛋白表达可作为鼻咽癌肿瘤侵袭转移的评估的参考指标.
作者:龚永谦;程爱兰;廖剑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在神经内科住院的9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脑脊液改变及治疗转归进行总结.结果 9例患者均急性及亚急性起病,多数伴有特征性的直立性头痛,也有以行走不稳及精神异常起病,影像学的特异性及腰椎穿刺有助于诊断,其中1例继发全脑充血或轻度脑血管痉挛.结论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种以严重体位性剧烈头痛为特征的少见疾病,了解其临床特点有助于早期的识别与正确的治疗.
作者:徐铅辉;付学军;黄莹;邹良玉;张莹;杨苗娟;褚晓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一种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的预测方法.方法 选取施行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术患者360例,记录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阴茎勃起情况及手术方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内环外置法组162例,内环内置法组198例.结果 年龄、体质指数和手术方式与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相关(P<0.05),被作为影响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切口愈合时间(d)=-1.358+0.356×年龄(y) +0.832×体质指数-3.322×手术方式(内环外置法=0;内环内置法=1),R2=0.83,回归方程拟合度满意.结论 本预测方法可用于指导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的预测.
作者:张迅;梁季鸿;韦国强;申树林;宋卫儒;李广裕;周艳丽;莫婷;黄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1963年经研究发现DNA和RNA具有激活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但是约40年之后才逐渐意识到有核酸感受器的存在[1-2].2000年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被发现具有可识别核酸并激活相关免疫系统的功能,随后逐步阐明了TLR3、TLR7、TLR8和TLR9等免疫识别受体识别DNA或RNA的部分相关机制[3].体内核酸感受器识别的核酸可分为病原性核酸和自身组织受损释放的核酸.病原性核酸包括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等侵入体内的微生物,通过溶酶体等细胞器消化后释放的外源核酸;自身组织受损释放的核酸,是因为组织细胞破损,导致部分核酸释放到细胞外,形成细胞间质游离核酸.核酸感受器与其他转录因子、激酶等信号调节因子协同作用,共同参与到机体的免疫调控中,组成了复杂的免疫调控系统.通常自身体内异常的游离DNA位于凋亡小体、细胞间隙和细胞质内,它们均可被胞内DNA酶清除.当体内异常游离DNA清除不完全时,会激活相应的TLRs及其他免疫信号通路,并引起Ⅰ型干扰素(IFN)及其他炎性因子的表达,这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体内核酸识别机制,对认识临床相关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炜捷;黄昊华;王道禧;王彤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Flotillin-2(Flot-2)在高氧诱导肺上皮细胞凋亡中的调控分子机制.方法 把小鼠置于高氧环境中处理24 h后,取其肺脏切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Flot-2的表达.通过体外肺上皮细胞株进一步验证高氧后Flot-2在细胞中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通过质粒转染的方式把Flot-2的基因整合进肺上皮细胞的基因组中使Flot-2高表达,把肺上皮细胞分别置于空气和高氧环境中继续培养24 h,收集细胞后提取总蛋白,通过Westen blot检测经典凋亡途径中的各个相关因子,包括Caspase-3、Caspase-9,以及线粒体和细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进一步研究在Flot-2高表达情况下,高氧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Flot-2广泛存在于支气管上皮和肺泡上皮细胞中,高氧刺激后表达明显增加.肺上皮细胞经质粒转染高表达Flot-2之后接受高氧刺激,细胞的死亡减少,凋亡途径中关键的凋亡蛋白Caspase-3及其活性片段cleaved-Caspase-3明显减少.内源性线粒体途径中关键的凋亡蛋白Caspase-9及其活性片段cleaved-Caspase-9也明显减少.同时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的释放也相应减少.结论 高氧刺激可使肺上皮细胞Flot表达上调,其作用是保护细胞对抗高氧所造成的损伤,调控的分子机制与细胞的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作者:王康玮;黄艳;何桦;黄晓梅;巫培连;胡超;魏树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家庭功能及抑郁状况,分析家庭功能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便利抽样抽取270例广州市越秀区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与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社区老年人家庭关怀度指数均分为(7.87 ±2.751)分,家庭功能障碍率为27.1%,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子女孝顺情况的老年人家庭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社区老年人抑郁总发生率为23.5%,家庭关怀度指数总分及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等5个维度得分均为抑郁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DS得分与家庭关怀度指数呈负相关(r=-0.551,P<0.01),GDS得分与APGAR的5个子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508~-0.409,P<0.01).结论 广州社区老年人抑郁发生率高,家庭关怀度低;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关怀教育和心理辅导,鼓励(孙)子女增加与老年长辈的接触、交流,满足其情感需要,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作者:产灿杰;袁乐欣;周英;欧丽娅;潘胜茂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南充市城区消化性溃疡患者抗幽门螺旋杆菌(Hp)规范治疗情况,为制定抗Hp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分析南充市城区符合纳入标准的3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抗Hp治疗不合理使用情况原因,同时将142例规范治疗患者分为5组.A1组为三联疗法治疗7d;A2组为三联疗法治疗14 d;B1组为三联+铋剂四联疗法治疗7d;B2组为三联+铋剂四联疗法治疗14 d;C组为序贯疗法.并对实验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2例均完成抗Hp治疗周期及随访.A1组、A2组、B1组、B2组、C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0.83%、79.41%、91.67%、93.34%和71.43%;A1组、A2组、B1组、B2组、C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62.50%、67.65%、91.67%、93.33%和64.29%;B1组和B2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及Hp根除率明显高于A1组、A2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均能耐受.结论 在南充市城区范围内,加铋剂的四联疗法更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根除Hp感染,并无明显不良反应,且7d疗程更为理想.
作者:张富东;杨思芸;苏强;朱丽莎;潘昭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旁腺全切加腹壁皮下移植术后的甲状旁腺功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行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旁腺腹壁皮下移植术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移植物为所切除旁腺中无明显腺体增生的旁腺组织,切成30小块,移植于左侧腹壁皮下.收集术中(甲状旁腺全切术后10 min)、术后24 h、1、5、15、30周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数据.结果 每一例接受了手术的患者生活质量都得到明显提高.术前iPTH平均为(1 832±189.4) pg/mL,术中为(120.3±67.7) pg/mL;术后24 h为(17.4±18.7)pg/mL;1周为(17.9±21.7) pg/mL;5周为(36.3±36.4) pg/mL;15周为(76.2±76.9)pg/mL;30周为(102.3±85.5) pg/mL;82.6%患者自体移植物在第5周时即可具备功能.所有患者均没有行移植物清除术.结论 腹壁皮下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是一种有效、简单、快捷的手术方式,且避免了前臂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所导致的潜在的并发症.
作者:李鸿;余卓锦;刘少清;孔喆;梁艳;杨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中巨噬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1β、IL-2、IL-4、IL-10、γ干扰素(INF-γ)的表达及相关性以明确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CML慢性期30例(CML-CP组)、加速期21例(CML-AP组)、急变期20例(CML-BP组)、经治疗后完全缓解的患者44例、未缓解7例以及3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上述各组患者骨髓组织中CD68、CD163的表达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相应患者骨髓IL-1β、IL-2、IL-4、IL-10、INF-γ表达;比较骨髓巨噬细胞在CML患者不同时期骨髓组织CD68、CD163的表达差异与IL-1β、IL-2、IL-4、IL-10、INF-γ表达变化的关系.结果 CML各组患者骨髓组织中CD68、CD163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表达逐渐增高,即对照组<CML-CP组<CML-AP组<CML-B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D163与CD68阳性细胞数密切相关(P<0.05).与对照组比较,CML-CP组骨髓IL-2、INF-γ明显降低(P<0.05),IL-1β、IL-4、IL-10表达明显升高(P<0.05);随着病情进展,IL-2、INF-γ表达逐渐降低,即对照组>CML-CP组>CML-AP组>CML-BP组,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CD163表达呈负相关;IL-1β、IL-4、IL-10表达逐渐升高,对照组<CML-CP组<CML-AP组<CML-BP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CD163表达呈正相关.患者经治疗完全缓解后,CD68及CD163仍高于对照组(P<0.05);IL-2、INF-γ有所回升,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IL-1β、IL-4、IL-10有所降低,同样也高于对照组(P<0.05).未缓解组所测指标与CML-BP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巨噬细胞在CML患者骨髓中的异常浸润并逐渐从M1型向M2型巨噬细胞激化及IL-1β、IL-2、IL-4、IL-10、INF-γ的异常表达,改变了正常骨髓微环境,有利于白血病细胞的生存和增殖分化,可能与CML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宋建新;欧阳红梅;闻艳;蒋雅先;甸自金;李瑞玮;撒亚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L-选择素和P-选择素、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儿童病毒性脑炎(VE)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VE患儿为VE组共计63例,同期住院经外科择期手术需腰麻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共计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VE组与对照组、VE组的恢复期、VE组的重症组与轻症组患儿的脑脊液及血清中L-选择素、P-选择素、sVCAM-1的水平进行测定,分析其在V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的表达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恢复情况的关系,同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VE组脑脊液和血清L-选择素、P-选择素、sV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组的恢复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组的重症组、轻症组脑脊液和血清L-选择素、P-选择素、sV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VE组患儿脑脊液中L-选择素、P-选择素、sVCAM-1水平和血清中L-选择素、P-选择素、sVCAM-1水平分别呈明显正相关(r1=0.791,r2=0.774,r3=0.712,P<0.01).结论 VE患儿脑脊液和血清L-选择素、P-选择素、sVCAM-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病情恢复情况呈正相关,可为临床判断病情轻重、病情恢复情况提供参考依据.VE患儿L-选择素、P-选择素、sVCAM-1水平在血液和脑脊液中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为血液替代脑脊液检查的可行性提供研究依据.
作者:魏从真;朱淑敏;史筱茜;刘文宣;李宝琴;代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患者,男,49岁,因突发胸骨后疼痛21 h于2016年5月20日下午8时急诊入住我院心血管内科.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心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余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李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转甲状腺素蛋白(TTR)水平及25羟维生素D[25(OH)D]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 早期RA组患者58例、其他风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OMP、TTR及25(OH)D水平并行方差分析,比较COMP、TT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意义.结果 血清COMP、TTR水平在早期RA组较其他风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5(OH)D浓度在早期RA组较其他风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三因子的其他风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P、TTR单独检测,TTR敏感度高,COMP特异度较强.联合检测特异度较单因子检测升高.结论 血清COMP、TTR可作为早期RA诊断的生物学标记,联合检测在早期RA中应用更佳.
作者:赵蕾;张志华;白春强;姜凤云;梁志强;王雪燕;郝长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双侧输卵管近端阻塞合并男性精液异常导致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42对不孕症夫妇共行532周期的IUI资料,观察组23对夫妇,女方为双侧输卵管近端阻塞同时合并男方精液异常,行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联合IUI治疗;对照组219对夫妇,女方双侧输卵管通畅,单纯因男方精液异常行IU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IUI临床妊娠率.结果 观察组共行46周期IUI,7例妊娠,临床妊娠率15.22%;对照组共行486周期IUI,79例妊娠,临床妊娠率16.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双侧输卵管近端阻塞合并男性精液异常的不孕症患者,行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联合IUI助孕治疗可使部分患者成功受孕,为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苏宁;夏薇;王维;陈胜利;陈国东;黄子诚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