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毒性脑炎患儿选择素和sVCAM-1的变化及意义

魏从真;朱淑敏;史筱茜;刘文宣;李宝琴;代丽丽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脑脊液, 血清, L-选择素, P-选择素,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摘要:目的 探讨L-选择素和P-选择素、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儿童病毒性脑炎(VE)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VE患儿为VE组共计63例,同期住院经外科择期手术需腰麻的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共计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VE组与对照组、VE组的恢复期、VE组的重症组与轻症组患儿的脑脊液及血清中L-选择素、P-选择素、sVCAM-1的水平进行测定,分析其在VE患儿脑脊液及血清中的表达以及与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情恢复情况的关系,同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VE组脑脊液和血清L-选择素、P-选择素、sV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组的恢复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组的重症组、轻症组脑脊液和血清L-选择素、P-选择素、sVCAM-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重症组显著高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VE组患儿脑脊液中L-选择素、P-选择素、sVCAM-1水平和血清中L-选择素、P-选择素、sVCAM-1水平分别呈明显正相关(r1=0.791,r2=0.774,r3=0.712,P<0.01).结论 VE患儿脑脊液和血清L-选择素、P-选择素、sVCAM-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病情恢复情况呈正相关,可为临床判断病情轻重、病情恢复情况提供参考依据.VE患儿L-选择素、P-选择素、sVCAM-1水平在血液和脑脊液中含量呈明显正相关,为血液替代脑脊液检查的可行性提供研究依据.
广东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富氢生理盐水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富氢生理盐水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GA)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富氢盐水组,富氢盐水组予10 mL/kg富氢盐水,秋水仙碱组予0.3 mg/kg秋水仙碱,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吐温-生理盐水,各组均灌胃给药2次/d,连续给药4周,在后1次灌胃后采用尿酸钠右踝关节腔注射法进行大鼠GA的造模.于造模前后分别测量大鼠受试关节周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取受试关节软组织行病理检查,结合大鼠的行为学表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富氢盐水组、秋水仙碱组大鼠步态有明显改善(P<0.05),受试关节周径明显缩小(P<0.01),血清中IL-1β、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右踝关节滑膜炎症反应显著降低.结论 富氢生理盐水能减轻GA大鼠炎症反应,对大鼠GA具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招友;樊彦伟;马广斌;严冬雪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全植入式变频电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卒中后神经功能和大脑重塑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植入全植入式、变频电刺激器,观察低强度皮层电刺激(CES)对卒中后神经功能和大脑重塑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0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将有皮层梗死的大鼠随机分为两组:电刺激组(CES组,n=13)和无刺激组(NS组,n=10).电刺激时间为2周,2周后进行4周的观察,全程记录大鼠的体质量变化.在植入刺激器后的第2、5、8、11、14、17、20、23、26、29、32、35、38和41天,对两组大鼠进行肢体放置、足失误和横木行走测试的综合行为学评价.6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两组大鼠梗死灶周大脑皮层和梗死对侧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标记物(NeuN)、血管标记物(laminin)、星型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和树突标记物(MAP2)的表达.结果 在2周电刺激期和4周观察期内,CES组大鼠的体质量高于NS组(F=5.757,P=0.026).行为学方面,CES组大鼠的肢体放置结果在各时间点均优于NS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6,P=0.047);CES组大鼠的足失误率在各时间点(除电刺激后第8天)均低于NS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017,P=0.000);CES组大鼠的横木行走得分在各时间点(除电刺激后第5和17天)均高于NS组(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23,P-0.009).免疫组化方面,在梗死侧大脑皮层,CES组和NS组Neu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ES组laminin的表达高于NS组(P <0.05);CES组GFAP的表达显著低于NS组(P<0.01);CES组MAP2的表达显著高于NS组(P<O.O1).在梗死对侧大脑皮层,CES组和NS组lamin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ES组GFAP的表面密度低于NS组(P <0.05);CES组MAP2的表达高于NS组(P<0.05).结论 全植入式皮层电刺激器能促进神经功能康复,促进梗死侧大脑皮层的血管新生和树突萌芽,抑制梗死侧大脑皮层的炎症反应.另外,皮层电刺激还促进了梗死对侧皮层的树突萌芽并抑制炎症反应.

    作者:陈琪;许玉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长链非编码RNA CCAT2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自噬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结肠癌相关转录本2(CCAT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腺癌患者40例,qRT-PCR法检测胃癌或正常胃壁组织CCAT2及Beclin-1基因表达,分析CCAT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胃癌自噬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CCAT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同时,胃癌CCAT2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增殖指数、肿瘤淋巴结转移程度及肿瘤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而CCAT2表达水平与Beclin-1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CCAT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并可能进一步诱导胃癌细胞增殖转移并抑制胃癌细胞自噬.

    作者:余招焱;丁杰;张忠民;袁平;朱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循环tTG、sFlt-1、sEng及VEGF与子痫前期的关系

    目的 检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中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的水平,并分析其与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可溶性内皮因子(sEn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关系,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子痫前期孕妇105例,其中轻度子痫前期组45例、重度子痫前期组60例;随机选择同期单胎健康孕妇(10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TG、sFlt-1、sEng及游离VEGF水平,并分析这4种因子的相关性,以及与血压、尿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轻、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tTG、sFlt-1、sEn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tTG、sFlt-1、sEng水平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VEGF水平低于轻度予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痫前期孕妇血清tTG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863,P<0.001).(3)子痫前期组血清tTG水平与sFlt-1、sEng水平呈正相关(r=0.819,P<0.001;r=0.734,P<0.001),与VEGF水平呈负相关(r=-0.767,P<0.001).对照组tTG水平与sFlt-1、sEng及VEGF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4)子痫前期组血清tTG、sFlt-1、sEng及VEGF水平与平均动脉压及24 h尿蛋白量呈一定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升高的血清tTG水平与sFlt-1及sEng水平在予痫前期中的关联,提示tTG可能参与子痫前期发病.

    作者:何平;程咪;石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期间血红蛋白的变化特点及意义

    目的 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血红蛋白(Hb)的变化、影响因素及其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的关系,为贫血的监测及处理提供依据,提高治疗应答率.方法 对214例CHC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检测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血红蛋白(Hb)的变化,以SVR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分析贫血(Hb≤100 g/L)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Hb变化与SVR的关系,评估Hb检测在治疗应答中的作用.结果 214例患者中,156例(72.9%)Hb下降≥30 g/L,86例(40.2%)出现贫血,26例(12.2%)Hb≤80 g/L.性别(P=0.000)、年龄(P =0.000)、体重(P =0.001)、基线肌酐清除率(P =0.000)、基线白细胞计数(P =0.000)、基线中性粒细胞计数(P=0.019)、基线Hb(P =0.000)及基线血小板计数(P=0.037)均与贫血的发生有关.治疗2周Hb≤120 g/L(P =0.000)或Hb下降≥15 g/L(P=0.000)与治疗2周后的Hb水平有关.治疗期间Hb下降及下降幅度与SVR无关.结论 女性、年龄大、体重轻、肌酐清除率低及基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Hb、血小板水平低者是贫血发生的高危因素;治疗2周时的Hb水平可以预测2周后的Hb水平;Hb的变化不可预测抗病毒疗效.

    作者:郭凤霞;李剑萍;陈彬彬;张霞意;关玉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大脑熵在功能磁共振中的应用进展

    熵(Entropy)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参数,其概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所提出,应用于热力学中,并于1948年由香农(Shannon)将其引入信息论中,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熵可以用于衡量时间序列中新信息发生率,预测体系混乱程度[1].熵值增高表示一个系统的随机性和复杂性增加,意味着系统活动的可预见性和规律性降低;熵值减小表示系统的随机性、复杂度降低,其算法包括概率熵、多尺度熵、近似熵和样本熵等几种.长久以来,通过脑电图[2]、心率[3]、心血管动力学[4]等电生理数据,熵一直被用于评估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大脑作为人体复杂的器官,需要维持熵的平衡来使其各项大脑功能保持正常,并从功能上表现为一个从大负熵到大熵的过程[5].近年来,有学者通过对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时间序列的熵进行研究,从新的角度了解大脑的状态.本文将对目前大脑熵在fMRI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慕华;郑金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对气管导管拔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right-side stellate ganglion block,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对全身麻醉患者单腔气管导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非头颈手术的全身麻醉患者310例,男165例,女145例,年龄27~ 70岁,体重47~ 75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00,C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组(n=70,A组)、RSGB组(n=70,B组)和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组(n=70,D组).分别在患者入麻醉后监护室(PACU)即时B组行RSGB,A组往气管导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2 mL,D组同时行RSGB和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记录各组入PACU即时(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3 min(T3)、拔管后5 min(T4)、出PACU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同时观察T2时患者的呛咳发生率及其程度,T5时各组患者的咽痛情况以及术后24 h的咽痛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T2和T3时,各组的MAP均较T1时显著上升(P<0.05),其中A组和D组显著低于C组和B组(P<0.05);T2时,C组和A组的HR均较T1时显著上升(P<0.05),而B组和D组较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和D组显著低于A组(P<0.05);T2时,C组的呛咳发生率高达75%,各处理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而各处理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5时,C组的咽痛发生率为35%,显著高于各处理组(P<0.05),而D组又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术后24h,B组和D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和A组(P<0.05),而B组与D组之间、A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SGB复合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可有效抑制全身麻醉患者的单腔气管拔管反应,降低患者的术后咽痛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壬娴;刘思兰;陆香红;姜亚辉;奚冰;杨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肝癌相关抗原Cdc25C过表达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

    目的 制备肝癌相关抗原Cdc25C过表达树突状细胞疫苗,为研究Cdc25C在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构建Cdc25C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体外感染DC2.4细胞.同时以未感染的DC2.4细胞为空白对照,以感染慢病毒LV5空载体的DC2.4细胞为阴性对照.分别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DC2.4细胞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DC2.4细胞Cdc25C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DC2.4细胞Cdc25C蛋白的表达,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2.4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 获得滴度为6×108TU/mL的Cdc25C慢病毒载体(LV5/Cdc25C),感染DC2.4细胞后,LV5/Cdc25C DC2.4组可见明显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V5/Cdc25C DC2.4组Cdc25C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经流式细胞术分析,感染LV5或LV5/Cdc25C后DC2.4细胞表面因子CD11C和CD54的表达均升高,以LV/Cdc25C DC2.4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制备肝癌相关抗原Cdc25C过表达树突状细胞疫苗.

    作者:李春梅;葛盈盈;田淋;黄天明;陈纡;罗国容;莫发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不同宣教时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宣教效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宣教时机及方式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宣教效果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首次行甲状腺择期手术的患者148例分成两组,每组各74例.对照组按临床路径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根据甲状腺手术患者需求改变宣教时机,将患者关注的术后宣教内容移至术前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宣教内容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宣教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AS)和焦虑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宣教内容完全掌握率为87.8%,显著高于对照组(58.1%)(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率为97.3%,显著高于对照组(85.1%)(P<0.05).观察组患者宣教后SAS评分[(23.13±2.91)分]及SDS评分[(29.46±2.64)分]均明显低于低于对照组[(36.42±2.18)分、(38.52±2.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选择合适时机进行健康宣教能获得更好效果,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实施.

    作者:徐梅;王秀珍;刘大响;王令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临床防治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64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重度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套扎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及其属支的血管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进行分析与比较.并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1年,考察行术后患者再出血及死亡病例的情况.结果 EVL近期止血成功率为96.9%,1年内再出血率为9.7%,术后患者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胃左静脉血流由离肝血流转变为向肝血流.结论 EVL是治疗和预防EVB安全有效的方法;EVL后门静脉和脾静脉的血流速度、血流量增加,肝脏的血液供应增大.

    作者:王文林;蔡文;陈智;彭卓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转基因植物乳杆菌对雌性大鼠生殖发育的影响

    目的 探讨转基因植物乳杆菌对连续传代雌性大鼠生殖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雌雄SD大鼠分组,6只雌性一笼,6只雄性一笼.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为一笼雌和一笼雄.对4周龄SD大鼠进行灌胃,对照组予以非转基因植物乳杆菌,实验组予以转基因植物乳杆菌,连续灌胃4周后进行雌雄配对,对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进行同样的灌胃实验8周.比较两组雌性大鼠不同时间点身长、尾长、体质量、肛殖距、卵巢质量、激素水平.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雌性大鼠灌胃同时间点比较,身长、尾长、体质量、肛殖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灌胃同时间点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雌性大鼠身长、尾长、体质量、肛殖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雌性大鼠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初级卵泡、次级卵泡、黄体计数、雌二醇、孕酮、阴道开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子一代、子二代、子三代雌性大鼠初级卵泡、次级卵泡、黄体计数、雌二醇、孕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阴道开口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基因植物乳杆菌对连续传代雌性大鼠生殖发育无明显影响.

    作者:钱庆增;曹向可;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磁致伸缩式与压电陶瓷式超声洁牙机洁治术中及术后牙齿敏感情况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原理洁牙机的洁治效率以及患者术中、术后牙齿敏感情况,探讨两种超声洁牙机能否有效地减轻洁治过程中牙齿的敏感症状,缩短牙齿敏感症状持续时间.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随机单盲方法,对154例牙龈炎患者使用磁致伸缩式超声洁牙机及压电陶瓷式超声洁牙机进行洁治,对同一患者左右侧牙采用不同超声洁牙机进行对比洁治,检测菌斑指数,比较洁治时间,并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测量患者在术中的牙齿敏感程度以及术后敏感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在洁治术前(P =0.186)与洁治术后组间菌斑指数(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17),但两组分别在洁治前、后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20,P=0.015).磁致伸缩式与压电陶瓷式超声洁牙机所需的洁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磁致伸缩式超声洁牙机在洁治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牙齿敏感症状要明显轻于压电陶瓷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4).磁致伸缩式超声洁牙机在洁牙术后患者牙齿敏感持续时间短于压电陶瓷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2).结论 两种超声洁牙机均能较快较好地进行洁治工作,使用磁致伸缩式超声洁牙机进行洁治能有效地减轻洁治过程中牙齿的敏感症状,减少牙齿敏感症状持续时间.

    作者:黎春晖;张馨月;聂敏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秋泻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秋泻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并对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的影响.方法 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治疗方案,观察组(40例)采用常规蒙脱石散及补液+秋泻方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蒙脱石散及补液治疗.观察两组间治疗后总有效率,通过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生化指标以及IL-6、TNF-α和IL-10等评估肠道外损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LT、AST、CK-M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和IL-10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TNF-α下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秋泻方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总有效率提高,能介导血清IL-6和IL-10水平下降,而对血清TNF-α水平无显著影响.

    作者:张翊;黄向红;张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NT-proBN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及保守治疗选择和预后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制定的可能关系,以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髋部损伤科和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手术禁忌分为手术组、保守治疗组;根据6个月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对手术危险性分为ASA Ⅰ、Ⅱ、Ⅲ、Ⅳ级;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正常组、低水平组、中等水平组、高水平组.纳入年龄≥65岁.收集患者入院第2天清晨血浆NT-proBNP值、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ASA分级情况,并追踪统计6个月病死率.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法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T-proBNP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1)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31,P=0.000).(2)保守治疗组血浆NT-proBNP水平和异常率以及APACHEⅡ评分、6个月病死率均较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3)死亡组年龄、血浆NT-pro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0.05,P<0.01).(4)随ASA级别升高,NT-proBNP水平和6个月病死率逐渐升高(P<0.01).(5)随NT-proBNP水平升高,APACHEⅡ评分和6个月病死率逐渐升高(P<0.01).(6) NT-proBNP评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1[95%可信区间(95% CI) =0.939 ~1.000,P=0.000];当截点值为1 281.50 pg/mL时,预测患者6个月病死率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2.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协助术前评估手术风险,对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

    作者:杨铁柱;刘燕;李良业;周旭;何冬梅;徐道志;唐辉;常晖;刘立云;杜贵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广州市社区老年居民主观家庭功能与抑郁的相关性

    目的 调查社区老年人家庭功能及抑郁状况,分析家庭功能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便利抽样抽取270例广州市越秀区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与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社区老年人家庭关怀度指数均分为(7.87 ±2.751)分,家庭功能障碍率为27.1%,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子女孝顺情况的老年人家庭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社区老年人抑郁总发生率为23.5%,家庭关怀度指数总分及适应度、合作度、成长度、情感度、亲密度等5个维度得分均为抑郁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DS得分与家庭关怀度指数呈负相关(r=-0.551,P<0.01),GDS得分与APGAR的5个子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508~-0.409,P<0.01).结论 广州社区老年人抑郁发生率高,家庭关怀度低;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关怀教育和心理辅导,鼓励(孙)子女增加与老年长辈的接触、交流,满足其情感需要,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作者:产灿杰;袁乐欣;周英;欧丽娅;潘胜茂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减轻应激训练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对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减轻应激训练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对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肝癌根治术治疗的肝癌患者92例,根据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强应激训练,包括行为训练、心理干预和认知干预,观察CSF-1表达变化情况与预后情况.结果 患者的手术全部顺利完成,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下地活动的时间以及肛门排气的时间都比对照组明显要少(P<0.05).手术后2周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血清CSF-1值分别为(69.35±11.84) pg/mL和(103.98±18.14) pg/mL,都明显低于术前1d的(255.35±18.83) pg/mL和(254.10±20.19)pg/mL(P <0.05),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两组HAMA和HAMD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观察组较术前1d及对照组术后14 d HAMA和HAMD评分都明显降低(P<0.05).结论 减轻应激训练在肝癌患者中的应用能抑制血清CSF-1的表达,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春玲;武金才;麦蕊;李小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血清COMP蛋白、转甲状腺素蛋白及维生素D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转甲状腺素蛋白(TTR)水平及25羟维生素D[25(OH)D]对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 早期RA组患者58例、其他风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OMP、TTR及25(OH)D水平并行方差分析,比较COMP、TTR单独及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意义.结果 血清COMP、TTR水平在早期RA组较其他风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5(OH)D浓度在早期RA组较其他风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三因子的其他风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P、TTR单独检测,TTR敏感度高,COMP特异度较强.联合检测特异度较单因子检测升高.结论 血清COMP、TTR可作为早期RA诊断的生物学标记,联合检测在早期RA中应用更佳.

    作者:赵蕾;张志华;白春强;姜凤云;梁志强;王雪燕;郝长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肺动脉与下腔静脉直接连接TCPC术后凝血功能变化

    目的 探讨肺动脉与下腔静脉直接连接TCPC术(DCPC)后凝血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行DCPC术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共19例入组,男11例、女8例,中位手术年龄6.6(5.2~9.2)岁;与术前相比,患者出院时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国际标准比值和凝血酶原活动度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的凝血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仅纤维蛋白原较术前稍高(P<0.05).结论 DCPC术后的凝血功能变化不明显,非长期抗凝治疗的条件下无血栓等并发症发生,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袁海云;陈寄梅;庄建;刘晓冰;岑坚正;温树生;许刚;聂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术后切口愈合时间预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种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的预测方法.方法 选取施行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术患者360例,记录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阴茎勃起情况及手术方式,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内环外置法组162例,内环内置法组198例.结果 年龄、体质指数和手术方式与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相关(P<0.05),被作为影响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切口愈合时间(d)=-1.358+0.356×年龄(y) +0.832×体质指数-3.322×手术方式(内环外置法=0;内环内置法=1),R2=0.83,回归方程拟合度满意.结论 本预测方法可用于指导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的预测.

    作者:张迅;梁季鸿;韦国强;申树林;宋卫儒;李广裕;周艳丽;莫婷;黄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南充市城区消化性溃疡患者抗幽门螺杆菌规范治疗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南充市城区消化性溃疡患者抗幽门螺旋杆菌(Hp)规范治疗情况,为制定抗Hp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分析南充市城区符合纳入标准的30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抗Hp治疗不合理使用情况原因,同时将142例规范治疗患者分为5组.A1组为三联疗法治疗7d;A2组为三联疗法治疗14 d;B1组为三联+铋剂四联疗法治疗7d;B2组为三联+铋剂四联疗法治疗14 d;C组为序贯疗法.并对实验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2例均完成抗Hp治疗周期及随访.A1组、A2组、B1组、B2组、C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70.83%、79.41%、91.67%、93.34%和71.43%;A1组、A2组、B1组、B2组、C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62.50%、67.65%、91.67%、93.33%和64.29%;B1组和B2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及Hp根除率明显高于A1组、A2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遍均能耐受.结论 在南充市城区范围内,加铋剂的四联疗法更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根除Hp感染,并无明显不良反应,且7d疗程更为理想.

    作者:张富东;杨思芸;苏强;朱丽莎;潘昭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