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陈娜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种微创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范立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女性更年期乳腺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女性更年期乳腺肿瘤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112例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肿瘤,其中,良性87例(77.68%)、恶性25例(22.32%)、行单纯乳腺肿瘤切除术94例(83.93%),行乳腺肿瘤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8例(16.07%),行二次手术治疗3例(2.68%)。结论更年期女性乳腺肿瘤的发病率较高,早期联合应用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可获得准确诊断,及早实施相应治疗可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桑运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妇科急腹症患者的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1月收治的妇科急腹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住院号尾号的奇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和对照组相比,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疼痛感降低,住院时间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利于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轻其疼痛感,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张艳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实行优质护理干预对产妇剖宫产术后疼痛缓解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产科接受剖宫产的9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的妇产科护理,而研究组基于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更优质的护理:给予及时、准确的疼痛评估,给予心理干预护理、缓解疼痛方法指导、使用药物止痛、转移其注意力等;比较两组产妇在术后72 h内疼痛的缓解状况及产妇对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产妇在手术后72 h内疼痛缓解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产妇对服务的满意满意程度达98%。结论通过优质护理可以明显减轻剖宫产产妇的疼痛级别,提升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蒲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护理中评价护理质量持续性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评价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进一步对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3.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评价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值得推广及使用。
作者:房婉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实施宫颈癌根治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8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实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且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所有患者经优质护理服务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明显减少。结论应用腹腔镜实施宫颈癌根治术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节省费用,优质护理服务使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且护患关系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疗效。
作者:林丽;王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妇产科休克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诊断来做出相应有效的治疗休克的医学方法。方法抽取我院58例妇产科休克患者,对其临床病症、诊断方式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相关的医学方法诊断和手术治疗后,58例患者均脱离生命危险,身体健康并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和抢救是救治妇产科休克患者非常关键的一步,手术前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液量,协调手术医生的工作,减少手术时间,为抢救休克患者赢得时间。另外,做好预防工作,在患者病发前控制休克的发生,对于救治患者的生命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秀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在绝经后妇女取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绝经后妇女取环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甲、乙两组,各40例。甲组接受常规取环术;乙组先应用米非司酮,后实施取环术。观察两组效果,分析比较。结果与甲组比较,乙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疼痛程度较轻,取环成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取环时应用米非司酮,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狄丽努尔·热孜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并对比无痛人工流产和常规人工流产在终止早期妊娠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妇产科收治的120例进行人工流产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无痛人工流产组(观察组)和常规人工流产组(对照组),各60例,无痛人工流产组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手术,常规人工流产组直接进行流产手术。结果观察组孕妇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孕妇术中疼痛程度和宫颈扩张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人工流术,易于得到终止早期妊娠孕妇的认可和接受,临床应用前景广泛。
作者:刘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对不孕症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11月收治的输卵管不通性不孕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下输卵管疏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宫腔镜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以及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均能够明显的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对输卵管不通性不孕症患者通过使用宫腔镜实施治疗的疗效更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程度更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晓玲;王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腹腔镜妇科手术镇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223例分为A组75例、B组74例和C组74例,A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进行麻醉,B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输注进行麻醉,C组采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进行麻醉,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第一次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3.5%)、C(10.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与A组(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镇痛效果显著,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流程在胎盘早剥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10月收治的64例胎盘早剥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予以急救护理流程,观察患者护理后心理评分及母婴结局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后SAS、HAMA、SDS、HAMD分别为(37.82±6.14)分、(35.27±3.37)分、(39.24±6.50)分、(34.18±3.13)分;本组患者中无1例死亡,其中发生子宫胎盘卒中6例(9.37%),胎盘剥离的面积为1/3~2/3,予以子宫全切术6例(9.37%),新生儿窒息5例(7.81%),死亡1例(1.56%)。结论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胎盘早剥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可改善其心理状态及母婴不良结局,从而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作者:张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联合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慢性宫颈炎患者120例,均于月经干净后第3~7天进行微波治疗一次,第7~10天开始保妇康栓阴道塞栓,1次/d,连续8天为1个疗程。结果120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治愈75例,好转4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7%。结论针对慢性宫颈炎使用保妇康栓加微波联合治疗,可增强疗效,减少复发,从而可以成为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一种治疗方式。
作者:阿依米拉·艾山江;米日古丽·阿克木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腹腔镜在异位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应用腹腔镜,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作者:陈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过期妊娠合并羊水过少对母婴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过期妊娠产妇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羊水过少的180例产妇设为观察组,羊水量正常的180例产妇为对照组,并对两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对围生儿以及自身造成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出现死亡的分别为68例(37.78%)、56例(31.11%)、11例(6.11%);而对照组分别为50例(27.78%)、43例(23.89%)、4例(2.22%)。同时观察组产妇在分娩时对自身产生的不利影响也高于对照组。结论如果产妇的羊水指标AFI已低于5 cm,需要加强对产妇的监护,并立即终止妊娠,从而极大程度的降低胎儿的窘迫、围生儿的窒息以及死亡率。
作者:王金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与开腹方式子宫切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开腹全子宫切除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行开腹手术的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相对于开腹子宫切除手术而言,具有手术操作时间短、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排气时间短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疗效也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周艳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联合检测子宫颈癌患者血清中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宫颈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30例和正常人30名血清中SCC-Ag和VEGF的水平。结果宫颈癌组患者血清SCC-Ag和VEGF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上皮内瘤变组及正常组,上皮内瘤变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中SCC-Ag和VEGF水平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在临床上必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TVS)联合直肠超声(TRS)在早期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13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VS联合TRS,诊断早期输卵管妊娠139例,其中误诊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4.24%。结论 TVS联合TRS对准确诊断早期输卵管妊娠,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薛娟丽;温媛;何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妇产科护理带教提高护生护理纠纷防范意识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4月我院妇产科的护生4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护生不给予护理带教,实验组护生给予护理带教,护理带教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护生的护理纠纷防范意识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生的护理纠纷防范意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护理带教可以有效提高护生护理纠纷的防范意识,减少相关的医疗纠纷,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及口碑,值得在临床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作者:何福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甲氨蝶呤不同注射方式对胚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疗效,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胚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肌内注射和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各1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各项实验室指标、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胚囊型剖宫产瘢痕妊娠时采用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的效果显著优于肌内注射,安全性非常高,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少,可以考虑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艳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