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NIH分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白细胞及卵磷脂小体计数与症状指数的关系

陈曦;莫林键;汪小明;李广裕;黄珊;陆铮

关键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 白细胞, 卵磷脂小体
摘要:目的:探讨NIH-ⅢA、ⅢB及Ⅳ型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 WBC)、卵磷脂小体( SPL)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 NIH-CPS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泌尿男性科门诊183例ⅢA、ⅢB及Ⅳ型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患者填写NIH-CPSI量表,并测定前列腺液中WBC及SPL计数,分析不同分型前列腺炎患者CPSI评分、前列腺液WBC、SPL计数的相关性及特点。结果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WBC、SPL计数与CPSI量表评分均无秩相关关系(P>0.05),并且前列腺液中WBC与SPL计数无秩相关关系(P>0.05);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CPSI量表评分与SPL计数无秩相关关系( P>0.05),Ⅳ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WBC与SPL计数无秩相关关系( P>0.05)。结论不同分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WBC、SPL计数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之间无明确相关性,WBC与SPL计数用于评估慢性前列腺炎病情可靠性差,慢性前列腺炎负面影响主要源于症状,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并改善患者症状。
广东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必净对新生儿脓毒血症的疗效及对C 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新生儿脓毒血症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 CRP )、降钙素原( PCT )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脓毒血症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的西医方法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记录两组的死亡情况与死亡患儿的生存时间;观察所有患者第1、3、7、10天静脉血中CRP与PCT含量。结果在进行治疗的10 d内,观察组病死率为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χ2=4.89,P<0.05);观察组死亡患儿的生存时间也明显长于对照组( t=7.72,P<0.001)。观察组经过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从第3天开始,CRP水平下降明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CT水平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脓毒血症能取得显著的效果,能使新生儿病情迅速好转,大幅度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高树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右髋部压疮感染破溃致右髋关节开放性脱位1例的护理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常有的护理问题,由于局部组织长期,持续性受压,导致局部组织因为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溃烂坏死。本例患者为20年前车祸外伤后双下肢活动障碍、脐部以下痛温觉消失,从2014年2月20日入院至2014年5月19日出院,共行10次手术,现将其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周淑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汉族儿童肿瘤坏死因子多态性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NF)βNcoⅠ位点及TNFα-308位点多态性在花都地区汉族儿童中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481例花都地区汉族健康儿童(对照组)及230例SIRS患儿(病例组),分别采用PCR-RFLP及PCR-AMRS对TNFβNcoⅠ位点及TNFα-308位点进行基因水平多态性分析。结果花都地区汉族健康儿童群体TNFβNcoⅠ位点有3种基因型:TNFB1*1、TNFB1*2、TNFB2*2,频率分别为24.7%、49.7%和25.6%,TNFB1等位基因频率较欧美白种人高(P<0.05);病例组TNFβNcoⅠ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B1等位基因不是SIRS的危险因子(OR=0.76,95%CI 0.43~1.32)。 TNFα-308位点有3种基因型:GG、GA、AA,健康儿童群体频率分别为65.6%、33.6%、0.8%,G、A 2种等位基因的频率与美国白人和亚欧人群相似;病例组TNFα-308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等位基因不是SIRS的危险因子(OR=1.13,95%CI 0.71~1.26)。两群体样本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花都地区汉族人群TNFβNcoⅠ位点多态性普遍存在,其基因型分布特征与白种人存在差异;TNFα-308位点多态性以G等位基因为主,分布特征与美国白人、亚欧人群相似, AA基因型少见。样本为Hardy-Weinberg平衡群体,两等位基因多态位点均不是SIRS的危险因子,与SIRS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韦艳丹;黄日平;毕凤妍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登革热患者心肌酶变化及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目的:探讨登革热患者心肌酶包括乳酸脱氢酶( LDH)、α羟丁酸脱氢酶( HBDH)、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及与其他实验室指标包括凝血酶原(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 TT)、纤维蛋白原( FIB)、D-二聚体( DDI)、血小板( PLT)及中性粒细胞含量( NEU)的关系。方法对253例登革热住院患者的临床症状、心肌酶( LDH、HBDH、CK、CKMB)以及其他实验室指标( PT、APTT、FIB、TT、DDI、PLT、NEU)进行分析。结果心肌损害患者肌肉酸痛、骨关节痛、皮疹明显;心肌酶中,特异性抗体出现后CK值比出现前有所降低,而LDH、HBDH则升高,CKMB变化不明显;有出血倾向患者心肌酶普遍比无出血患者高;登革热患者心肌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相关性检测中,只有LDH与TT、DDI及HBDH与TT存在极低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26(P<0.001)、0.401(P<0.001)和0.405(P<0.001),其他均不存在直线相关关系。结论部分登革热患者发生心肌损害,值得引起重视,并且发生损害较早,可在出现特异性抗体之前便已发生,有出血倾向患者损害尤为严重,心肌酶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直线相关关系不明显,有待进一步加大样本观察分析。

    作者:冼中任;陈秋霞;詹铀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前列腺癌纤维束的显示能力。方法对32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的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4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作对照。结果前列腺癌的纤维束走形紊乱,癌区可见纤维束中断、消失;前列腺癌的ADC值为(0.974±0.195)×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1.418±0.358)×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前列腺癌的FA值为0.298±0.051,显著性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0.233±0.057(P<0.05)。结论扩散张量成像能够敏感地显示前列腺癌纤维束改变的特点,ADC值及FA值能够提供前列腺癌微观结构的定量信息,有助于前列腺癌的诊断。

    作者:郝金钢;张宏江;王家平;袁曙光;刘建兴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靶区体积及位移变化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靶区体积、位置的改变。方法选择20例行宫颈癌放疗的患者,比较放疗前与放疗中期GTV、膀胱和直肠体积,以及三者边界在左、右、腹、背、头和脚6个方向上的位置变化。结果与放疗前相比,放疗中期20例患者GTV体积均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膀胱和直肠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中与放疗前GTV、膀胱、直肠的体积比≥70%,三者的空间重复体积比≤50%。GTV在左、右、头侧位移大,膀胱在头、脚、腹侧位移大,直肠在头、脚、背侧位移大;放疗前与放疗中三者在6个方向上的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膀胱、直肠体积均有变化,但无规律可言,加之靶区及正常组织的移动,放疗中期重新计划或自适应放疗是必要的。

    作者:雷怀宇;张书旭;张国前;彭莹莹;王锐濠;蒋绍惠;周祥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优化和进展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但直肠癌的治疗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如何能够提高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仍然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放化疗在直肠癌的应用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如何能够进一步优化放化疗,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结直肠癌是世界男性发病第3位、女性第2位的高发恶性肿瘤。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1]。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72个肿瘤登记处报告资料显示为第3和第5位,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呈上升趋势[2-5]。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以直肠癌为主,上海市区1973—2007年结直肠癌分析发现,发病率上升快的是远端结肠癌,而直肠癌的上升趋势却是慢的[6]。直肠癌的治疗已经进入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模式。近年来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在临床实践中正受到大家广泛认同,但如何能够进一步优化新辅助治疗来达到佳的治疗效果,目前仍未有定论。本文将回顾直肠癌放化疗的演变以及优化的过程,以期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

    作者:张荣欣;伍小军;万德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血管内皮钙粘蛋白相关信号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钙粘蛋白作为血管内皮细胞间的主要连接蛋白,介导内皮细胞连接的稳定并进行相关信号传递,参与调控血管重塑及维持血管完整性。内皮细胞间的相互连接主要有两种方式:黏附连接和紧密连接。这种连接结构由同种抗原的跨膜黏附蛋白构成,以此再与细胞内的特异性分子相结合,调节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形成稳定的内皮细胞连接结构[1];且在不同的血管内环境下,内皮细胞的连接功能表现也不一样。本文对血管内皮细胞钙粘连蛋白( VE-cadher-in)相关信号及其调控进行综述,同时探讨该信号通路与脑血管疾病、特别是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相关性。

    作者:肖志朋;李美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文版膝关节损伤及骨性关节炎转归评分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目的:检验中文版膝关节损伤及骨性关节炎转归评分( KOOS)在我国膝关节损伤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所三甲医院就医的膝关节损伤及骨性关节炎患者136例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中文版量表对其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折半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校标效度及区分效度分析。结果问卷总体分半系数及5个分量表的分半系数均大于0.7;中文版KOOS总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19,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介于0.835~0.971之间;疼痛、症状、日常活动、运动/娱乐及生活质量5个分量表与SF-36的躯体功能、生理职能和躯体疼痛之间相关性良好( r>0.4,P<0.01)。中文版KOOS能很好地区分不同年龄、是否手术组别的膝关节损伤或骨性关节炎患者(P<0.01),但基于性别、体质指数的亚组之间KOOS评分各个维度均没有区别( P>0.05)。结论中文版KOOS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我国膝关节损伤及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评价。

    作者:王影;王钢;许敬丽;赖剑强;曹生鲁;汪祎然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GRACE 评分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GRACE评分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符合标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共692例,根据GRACE评分分为3组:低危组(220例)、中危组(240例)、高危组(232例)。对GRACE评分与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程度越高,GRACE评分越高,存在单个危险因素如高龄、高血压史、吸烟史、男性的患者比例越高, CysC、Fib、Hcy、ApoB、ApoB/ApoA水平越高, ApoA水平越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 Fib、ApoB/ApoA、 Hcy、CysC、高龄、男性、高血压病史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程度加重的独立因素,其中Fib(B=2.09,P<0.001)及高龄(B=1.88,P<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Fib、高龄相关性为显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联合运用这些危险因素可能对早期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诊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马冰宁;徐戈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电针对异氟醚诱使的 APPswe/PS1dE9小鼠海马区caspase-3及 Aβ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电针对异氟醚诱使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 AD小鼠)海马区caspase-3、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及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β-protein,Aβ)的异常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6月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及同龄野生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小鼠对照组(W-Con)、AD小鼠对照组(T-Con)、AD小鼠异氟醚组(T-Iso)和AD小鼠电针组(T-EA),每组8只。T-EA组进行连续3 d的电针处理;随后T-Iso组和T-EA组采用1.2%的异氟醚麻醉4 h。异氟醚处理后2 h取材,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APP及caspase-3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Aβ的表达情况。结果 T-EA组caspase-3的表达低于T-Iso组达137.44%( P<0.05);T-EA组膜结合蛋白C83( APP-C83)的表达高于T-Iso组达23.53%(P<0.05);T-EA组APP-C99的表达低于T-Iso组达27.29%(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减少异氟醚诱使的AD小鼠海马区caspase-3及APP-C99的异常表达,进而减轻神经元凋亡及老年斑的形成和积聚,延缓AD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李向宇;徐乐;柳垂亮;卢昌碒;廖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宫腔镜诊治幼女阴道疾病5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幼女阴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因外阴、阴道疾病行阴道宫腔镜检查术的5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外阴、阴道炎25例,阴道异物18例,外阴、阴道裂伤6例,外阴、阴道肿瘤5例,性早熟1例,无异常发现4例。结论应用宫腔镜行幼女阴道检查,可明确诊断,为临床诊治幼女外阴、阴道疾病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王一斌;黄燕清;叶明;黄峥;黄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性别、年龄及基因缺陷类型对β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基因缺陷类型3个因素对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的影响,分析在制定MCV和MCH的佳截断值时是否应结合考虑这些因素。方法以基因诊断为金标准,运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134例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患者,根据性别分为男、女两大组,再根据年龄各为4个小组。采用比较各组MCV和MCH的差异。结果控制年龄和基因缺陷类型相同,0~20岁和>20岁,基因缺陷类型同为CD41-42(-CTTT)的男、女比较中,M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控制性别和基因缺陷类型相同,基因型为CD41-42(-CTTT)和IVS-2nt654(C→T)的男性中,0~20岁与>20岁比较,MCV和MC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性别和年龄对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患者的血液学指标MCV和MCH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制定MCV和MCH的佳截断值时还应进一步扩大样本,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作者:梁玉全;周远青;刘巧媛;梁瑞莲;刘绮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糖尿病前期患者尿液足细胞数及 nephrin 蛋白的变化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患者尿液足细胞数及nephrin蛋白的变化及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试受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结果分为空腹血糖受损( IFG)组、糖耐量减低( IGT)组、糖调节受损( IGR)组、正常对照组( CON组),每组各30例,比较各组生化指标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尿足细胞数、nephrin蛋白水平。结果 IFG、IGT、IGR组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三酰甘油( TG)、总胆固醇( TC)、β2微球蛋白(β2MG)、UAER较CON组显著升高(P<0.05);IGT、IGR组餐后2 h血糖(2hPG)、HbA1C、UAER较IFG组显著升高( P<0.05)。 CON组尿液中未检出足细胞及nephrin蛋白,IGT组尿足细胞数、nephrin蛋白较IFG组显著升高(P<0.05);IGR组尿足细胞数较IFG组显著升高(P<0.05),nephrin蛋白较IFG、IGT组显著升高(P<0.05)。尿nephrin蛋白、足细胞数与UAER、β2MG、空腹血糖、2hPG、HbA1C、TG、T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尿素氮、肌酐无显著相关性( P>0.05)。结论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肾损伤,糖尿病前期患者尿液足细胞数及nephrin蛋白显著升高,检测尿液足细胞数及nephrin蛋白可对糖尿病肾病起预警作用,利于早期发现肾损伤,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刘雪芳;吕美光;夏碧文;周丰华;黄凳鹏;李书剑;石国辉;张小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高迁移率族蛋白 B1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以及HMGB1受体( RAGE)和p38 MAPK通路在此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HMGB1(200 ng/mL)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分别在体外共同培养0、3、6、12和24 h,以0 h为对照检测HMGB1诱导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Pd改变的时间效应;用电阻法分别在0、3、6、12和24 h测量正常空白对照组(单纯培养基)和HMGB1组(200 ng/mL)的单层内皮细胞电阻值TER,比较两组间在相同时间点电阻值的差别;p38 MAPK抑制剂SB203580(25μmol/L)预先作用1 h,继以HMGB1(200 ng/mL)作用12h,比较不同组间细胞通透性的变化;以HMGB1(200 ng/mL)分别作用0、10、20、30、60 min后观察细胞内p38蛋白表达及磷酸化p38表达的时间效应;转染siRNA下调RAGE表达,或以原代培养野生型和RAGE(-/-)小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培并继以HMGB1刺激,比较各组细胞内磷酸化p38蛋白表达的变化。通透性检测采用FITC荧光标记右旋糖酐漏出法及跨内皮电阻( TER)测定法,蛋白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 HMGB1以时间依赖的方式引起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Pd的升高,12 h与0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可使跨细胞电阻TER降低,在12 h与空白对照组相应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也可引发p38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升高,与0 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B203580预处理再以HMGB1刺激后细胞通透性明显降低,与HMGB1单纯刺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GE siRNA转染后以HMGB1刺激细胞p38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与HMGB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MGB1刺激野生型小鼠PMVECs可诱导p38磷酸化,而RAGE(-/-)小鼠PMVECs则无此效应( P<0.05)。结论 HMGB1通过结合RAGE来激活p38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增高。

    作者:郭晓华;吴洁;翁洁;张伟金;周晓燕;王伟菊;黄巧冰;姜勇;徐静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改进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流程对ICU患者医源性贫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改进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 )流程对ICU患者医源性贫血的影响。方法 CRRT预冲结束后,使滤器和管路在肝素预冲液中浸泡2h;连接患者时在动脉引血端接三通管连接无菌生理盐水,无肝素抗凝时,每1~2 h用100~200 mL生理盐水冲洗滤器和管路,有肝素抗凝治疗者根据情况冲洗;培训护士通过观察滤器内血液颜色变暗、滤器手试温度较低、静脉壶内血液变暗、CRRT治疗仪上 TMP、滤器前压持续上升等情况,提前发现滤器将要凝血,采取生理盐水冲管,增加抗凝剂用量或提前回血结束治疗。结果改进流程前滤器凝血的发生率为32.58%,改进流程后为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改进流程前单个滤器使用时间为(12.3±5.1)h,改进流程后为(20.5±4.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改进流程前凝血后不能回血的发生率为9.35%,改进流程后未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RRT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改进流程前为(27.2±3.4)g/L,改进流程后为(15.6±2.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改进CRRT流程,降低了CRRT对危重患者医源性贫血的影响。

    作者:李冬英;李晓霞;涂慧;魏际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 CRF)的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肺癌或肺癌复发,行根治性或姑息性放疗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每天评估CRF,制定CRF干预计划实施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系统化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社会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睡眠干预、饮食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疲乏程度。结果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前后的疲乏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接受系统性干预前后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生活质量无差异,干预组经系统性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放疗中肺癌患者的CRF,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苑玲;程锡芳;余玲玲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的特点及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63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32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力测试,比较两组相关的临床指标。应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高频听力损害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通过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比较糖尿病组纯音测听正常患者与对照组的听力学改变。结果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检出率为27%,对照组为9%(P=0.047)。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纯音测听在高频听力范围(4000和8000 Hz)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0.01)。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的影响因素(OR=1.541, P=0.019)。纯音测听正常患者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显示糖尿病组患者幅值与对照组比较,低频率段(750~2000 Hz)的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存在较高比例的高频听力损害。 HbA1C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听力损害的影响因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能在纯音测听检测出现异常之前更早地发现听力学改变。

    作者:陈雄;林碧;龚小花;邓慧慧;吴文俊;沈飞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NIH分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白细胞及卵磷脂小体计数与症状指数的关系

    目的:探讨NIH-ⅢA、ⅢB及Ⅳ型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中白细胞( WBC)、卵磷脂小体( SPL)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 NIH-CPS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泌尿男性科门诊183例ⅢA、ⅢB及Ⅳ型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患者填写NIH-CPSI量表,并测定前列腺液中WBC及SPL计数,分析不同分型前列腺炎患者CPSI评分、前列腺液WBC、SPL计数的相关性及特点。结果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WBC、SPL计数与CPSI量表评分均无秩相关关系(P>0.05),并且前列腺液中WBC与SPL计数无秩相关关系(P>0.05);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CPSI量表评分与SPL计数无秩相关关系( P>0.05),Ⅳ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WBC与SPL计数无秩相关关系( P>0.05)。结论不同分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WBC、SPL计数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之间无明确相关性,WBC与SPL计数用于评估慢性前列腺炎病情可靠性差,慢性前列腺炎负面影响主要源于症状,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并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陈曦;莫林键;汪小明;李广裕;黄珊;陆铮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腭裂患儿修补术前后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目的:通过比较腭裂患儿修补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 Hb)含量、红细胞( RBC)数量,探讨腭裂修补手术对这2个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腭裂患儿82例,选择腭裂修补术前和术后4个月抽取静脉血,采用EDTA-K2抗凝,分别检测Hb和RBC,同时收集正常儿童上述2个指标作为对照。结果与正常儿童相比,腭裂修补术前患儿Hb、RBC均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患儿术后4个月,Hb、RBC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修补术后4个月,患儿的Hb、RBC均已接近正常儿童,说明手术在功能性的修补方面对改善患儿的贫血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作者:谢远宗;陈珊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