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婷;李建湘;潘琦文
目的 探讨标准预防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4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加强产房内标准预防措施,另选我院收治的未实施标准预防产房管理的41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房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组产妇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标准预防应用于产房管理有助于提升产妇的分娩质量,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新北区婚前保健对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5年上报江苏省省报的婚前保健报表和出生缺陷个案报表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结果 2006年婚检率1.47%,2007年新北区开始实施免费婚检,婚检率逐年提高,2011年婚检率已增至94.81%,2015年达96.73%;10年来婚前保健检出各类疾病共计168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从2007的8.93‰,到2011年的2.32‰,2015年的2.48‰.结论 免费婚前保健可以明显提高婚检率,婚前保健对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聂春雨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顽固性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80例本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顽固性慢性宫颈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实验组(n=40),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顽固性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宏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和妈富隆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于2014年9月~2017年4月妇科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选出12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米非司酮组和妈富隆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妈富隆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米非司酮组,且治疗3个月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相对更薄,P<0.05;两组的完全止血时间、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 妈富隆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中效果确切,而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尉桂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复发率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75例.对比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微创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妊娠率等方面情况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都要比对比组患者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5.23%明显比对比组12.83%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妊娠率为53.86%,对比组为46.1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加以治疗时,使用腹腔镜下微创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手术后的恢复快以及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又并发症的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潘月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不孕症属妇科临床中的常见的病症之一,此病症的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并有上升的发展趋势,而输卵管梗阻是其常见的病因,尤其以近端阻塞为常见.常规的治疗方法很难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评估和治疗,而宫腹腔镜与导丝手术联合治疗此类疾病能够弥补常规疗法的不足,并凭借微创、可视、输卵管通畅率高以及并发症较少的优点深受医生及患者欢迎,现将此病症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同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80例绝经期的功能性的子宫出血疾病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片进行口服治疗,研究组中的给药剂量是12.5毫克/次,一天一次;对照组中的给药剂量是6.25毫克/次,一天一次,观察疗效及血清中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①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7.5%,较对照组的高出约22.5%;②研究组中雌二醇、促黄体酮、黄体酮分别较对照组的低出约57 pmol/L、3 IU/L、1 nmol/L,上述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剂量是12.5毫克/天时,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鲍春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其中白色念珠菌为致病菌,在阴道内正常寄生,当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时出现VVC.临床上,患者以外阴阴道瘙痒居多,同时伴有性交痛,白色豆腐渣样白带,宫颈阴道潮红,充血,显微镜下见菌丝可确诊VVC.VVC在治疗上以抗真菌感染为主,同时辅以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恢复阴道的酸性环境,减少VVC复发.
作者:鄢雯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对行子宫肌瘤电切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七氟烷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观察,分为参照组、联合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七氟烷单纯麻醉、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VAS疼痛评分.结果 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均早于参照组且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麻醉效果(95.00%)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七氟烷联合麻醉的镇痛、麻醉效果突出,能减轻患者疼痛感,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祁辅友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无痛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诊治的中期妊娠引产产妇中抽取152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n=76)在发动规律宫缩自然分娩,镇痛组(n=76)出现规律宫缩时首先予以镇痛处理,就2组产妇的手术指标和疼痛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镇痛组产妇的缩宫素使用量、产后出血量、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组规律宫缩至分娩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在宫口扩张2 cm时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组产妇在宫口扩张2 cm后40 min时及胎盘娩出时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无痛分娩可明显减轻产妇痛苦,促进产程的顺利进行,使产妇在无任何痛苦下结束分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邹芝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在治疗子宫肌瘤中采取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笔者通过计算机表法对本院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4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参照组(n=24例)与实验组(n=24例),将实行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P、E2、LH、FSH以及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30.21±2.21)、P(6.21±0.54)、E2(152.54±12.22)、LH(8.97±0.69)、FSH(10.32±0.65)、治疗有效率95.83%等显著优于参照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46.32±3.54)、P(9.87±0.42)、E2(189.65±11.57)、LH(16.54±3.69)、FSH(16.57±0.37)、治疗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效果均较为显著,但是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激素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洪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比分析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在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接诊的异位妊娠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60例采用腹部B超诊断的为A组,60例采用阴道B超诊断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B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8.33%,明显高于A组的86.67%;B组患者的误诊率为1.67%,明显低于A组的13.33%;B组在心管搏动、胚芽、附件包块、假孕囊、盆腔积液等B超诊断图像呈现上明显优于A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部B超诊断相比较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受外界干扰较少,诊断符合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海燕;曹森杨;毕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58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5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结果 治疗后的两组的盆底静息压力、盆底收缩压力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压力达到Ⅲ级的比率为65.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盆底肌静息及收缩压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汪冬梅;黄崇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先兆流产的患者给予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与地屈孕酮联合孕康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先兆流产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联合孕康治疗,分析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地屈孕酮联合孕康治疗的效果,能够快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曲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36例异位妊娠患者,在2016年01月~2017年01月间入我院并接受腹部超声诊断的同时,进行阴道超声诊断.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确诊率.结果 经腹部超声诊断,高达80.56%的确诊率;经阴道超声诊断,高达91.67%的确诊率,组间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异位妊娠者,利用阴道超声检查有利于提升确诊率,值得临床重视并建议将其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25G腰麻针改良穿刺法与针内针技术腰硬联合穿刺法在外阴囊肿切除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进行比较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外阴囊肿切除术患者80例,分成观察组(改良法)和对照组(针内针腰硬联合穿刺法),每组患儿40例.观察比较两组麻醉一次穿刺成功例数、麻醉成功例数、麻醉操作时间、麻醉完善时间、下肢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例数.结果 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麻醉完善时间、下肢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麻醉成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麻醉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麻醉穿刺点渗血、术后腰背腿疼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穿刺点渗血发生率观察者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 G腰麻针改良穿刺法用于外阴囊肿切除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具有操作时间短,麻醉效果确切,麻醉后穿刺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PDAC循环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模式能明显改善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表现,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冯彩凤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经阴道彩超检查不孕女性卵巢储备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4例不孕症患者为观察对象(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根据患者的性激素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组(对照组40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组(实验组34例),针对两组患者实施阴道彩超检查,观察两组不孕患者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不孕症患者的E2、EDV、PSV、RI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针对不孕女性实施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检测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伟杰;徐慧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参照组).参照组40例患者接受10 d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治疗,参照组则不采取抗凝剂类药物,对比两组妇科肿瘤患者治疗期间血清学指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治疗前组间相关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同指标结果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改善妇科肿瘤患者血流状态的基础上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作者:张翠华;王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子宫瘢痕妊娠病例资料,探讨单纯子宫动脉栓塞(UAE)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甲氨蝶呤(MTX)灌注治疗疤痕妊娠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收集2011年01月至2016年01月我院诊治的疤痕妊娠患者病例共56例,分为UAE+MTX组32例和UAE组24例,UAE+MTX组动脉灌注MTX100 mg,UAE组动脉灌注生理盐水50 mL,观察比较两组患者UAE后清宫术中出血量、清宫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HCG变化、HCG转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清宫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清宫术后第1天及第8天血HCG值、HCG转阴及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E是否联合MTX灌注治疗瘢痕妊娠同样有效,但联合组HCG下降速度更快且转阴时间更短,相应减少了住院时间.
作者:胡惠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