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VC相关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

鄢雯影

关键词:阴道微生态,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阴道菌群, 乳酸杆菌
摘要: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其中白色念珠菌为致病菌,在阴道内正常寄生,当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时出现VVC.临床上,患者以外阴阴道瘙痒居多,同时伴有性交痛,白色豆腐渣样白带,宫颈阴道潮红,充血,显微镜下见菌丝可确诊VVC.VVC在治疗上以抗真菌感染为主,同时辅以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恢复阴道的酸性环境,减少VVC复发.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58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和探讨58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5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产后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结果 治疗后的两组的盆底静息压力、盆底收缩压力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压力达到Ⅲ级的比率为65.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盆底肌静息及收缩压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汪冬梅;黄崇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6例异位妊娠患者,均于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均保留了生育功能,平均手术时间(32.3±5.3)min,术后排气时间(10.9±2.0)h,住院时间(5.4±0.9)d,术后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为(9.8±3.3)d,无持续性异位妊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输卵管通畅83例,通而不畅10例,完全不通3例,输卵管通畅率为86.5%,再次宫内妊娠率为85.4%.结论 腹腔镜下行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的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少,再次妊娠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贾晓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腹式大子宫切除术的个性化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腹式大子宫切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4月在本院行大子宫切除术的22例病例资料.22例均采用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术前进行个性化的全面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充分细致的术前全面准备,深呼吸、咳痰、排尿、盆底功能等训练;术后重点做好疼痛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膀胱及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及出院前指导.结果 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护理结果的满意度较高.结论 对腹式大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

    作者:于秀琴;丁长青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总结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参照组).参照组40例患者接受10 d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治疗,参照组则不采取抗凝剂类药物,对比两组妇科肿瘤患者治疗期间血清学指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治疗前组间相关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同指标结果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改善妇科肿瘤患者血流状态的基础上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作者:张翠华;王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子宫肌瘤病人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后的效能.方法 对86例子宫肌瘤病人进行分组研究,43例采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作为观察组,另43例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护理对护理效果影响.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发生护理差错、护患纠纷、院内感染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值得在子宫肌瘤护理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姚菲;沈黎;张翼;苟雪;巫玉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标准预防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标准预防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4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加强产房内标准预防措施,另选我院收治的未实施标准预防产房管理的41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房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组产妇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标准预防应用于产房管理有助于提升产妇的分娩质量,降低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与地屈孕酮联合孕康对先兆流产的效果对比

    目的 对先兆流产的患者给予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与地屈孕酮联合孕康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先兆流产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联合孕康治疗,分析治疗后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硫酸镁联合间苯三酚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地屈孕酮联合孕康治疗的效果,能够快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曲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36例异位妊娠患者,在2016年01月~2017年01月间入我院并接受腹部超声诊断的同时,进行阴道超声诊断.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确诊率.结果 经腹部超声诊断,高达80.56%的确诊率;经阴道超声诊断,高达91.67%的确诊率,组间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异位妊娠者,利用阴道超声检查有利于提升确诊率,值得临床重视并建议将其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评价

    目的 研究在治疗子宫肌瘤中采取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笔者通过计算机表法对本院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4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参照组(n=24例)与实验组(n=24例),将实行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P、E2、LH、FSH以及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30.21±2.21)、P(6.21±0.54)、E2(152.54±12.22)、LH(8.97±0.69)、FSH(10.32±0.65)、治疗有效率95.83%等显著优于参照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46.32±3.54)、P(9.87±0.42)、E2(189.65±11.57)、LH(16.54±3.69)、FSH(16.57±0.37)、治疗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效果均较为显著,但是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激素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洪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子宫肌瘤电切术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的镇痛效果

    目的 分析对行子宫肌瘤电切术患者应用舒芬太尼、七氟烷联合麻醉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观察,分为参照组、联合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七氟烷单纯麻醉、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VAS疼痛评分.结果 联合组麻醉起效时间、清醒时间均早于参照组且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麻醉效果(95.00%)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七氟烷联合麻醉的镇痛、麻醉效果突出,能减轻患者疼痛感,利于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祁辅友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的冶疗方法及临床研究进展

    不孕症属妇科临床中的常见的病症之一,此病症的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并有上升的发展趋势,而输卵管梗阻是其常见的病因,尤其以近端阻塞为常见.常规的治疗方法很难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评估和治疗,而宫腹腔镜与导丝手术联合治疗此类疾病能够弥补常规疗法的不足,并凭借微创、可视、输卵管通畅率高以及并发症较少的优点深受医生及患者欢迎,现将此病症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研究的主要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同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使用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35例)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性激素[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雄烯二酮(A2)]水平.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FSH、LH、T、E2、A2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可改善性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姬美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VVC相关阴道微生态研究进展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其中白色念珠菌为致病菌,在阴道内正常寄生,当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时出现VVC.临床上,患者以外阴阴道瘙痒居多,同时伴有性交痛,白色豆腐渣样白带,宫颈阴道潮红,充血,显微镜下见菌丝可确诊VVC.VVC在治疗上以抗真菌感染为主,同时辅以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恢复阴道的酸性环境,减少VVC复发.

    作者:鄢雯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复人工流产妇女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复人工流产妇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重复人工流产妇女1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80例,常规组80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段,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上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手段.对比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情况.结论对照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果 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复发率及妊娠率的影响

    目的 研究和分析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复发率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75例.对比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微创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妊娠率等方面情况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都要比对比组患者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5.23%明显比对比组12.83%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妊娠率为53.86%,对比组为46.1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加以治疗时,使用腹腔镜下微创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手术后的恢复快以及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又并发症的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潘月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80.95%,观察组明显更高.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建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瘢痕子宫妊娠晚期自发性破裂1例病例分析

    本文主要对1例瘢痕子宫妊娠晚期自发性破裂的诊治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乌兰图雅;倪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比治疗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80例绝经期的功能性的子宫出血疾病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片进行口服治疗,研究组中的给药剂量是12.5毫克/次,一天一次;对照组中的给药剂量是6.25毫克/次,一天一次,观察疗效及血清中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①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7.5%,较对照组的高出约22.5%;②研究组中雌二醇、促黄体酮、黄体酮分别较对照组的低出约57 pmol/L、3 IU/L、1 nmol/L,上述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剂量是12.5毫克/天时,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鲍春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孕女性卵巢储备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经阴道彩超检查不孕女性卵巢储备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4例不孕症患者为观察对象(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根据患者的性激素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成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组(对照组40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组(实验组34例),针对两组患者实施阴道彩超检查,观察两组不孕患者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不孕症患者的E2、EDV、PSV、RI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针对不孕女性实施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检测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刘伟杰;徐慧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探究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宫外孕Ⅱ号在宫外孕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究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宫外孕Ⅱ号在宫外孕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宫外孕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工作;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单一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给予研究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宫外孕Ⅱ号治疗;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4.00%、78.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β—HCG值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1周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两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及宫外孕Ⅱ号在宫外孕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丽菊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