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吴晓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2例,采用动态化随机单双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1例,采用常规护理配合治疗,观察组患者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配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与SDS评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SAS评分与SDS评分对比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贾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比分析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 在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接诊的异位妊娠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60例采用腹部B超诊断的为A组,60例采用阴道B超诊断的为B组.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B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8.33%,明显高于A组的86.67%;B组患者的误诊率为1.67%,明显低于A组的13.33%;B组在心管搏动、胚芽、附件包块、假孕囊、盆腔积液等B超诊断图像呈现上明显优于A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部B超诊断相比较阴道B超诊断异位妊娠受外界干扰较少,诊断符合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海燕;曹森杨;毕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5%和80.95%,观察组明显更高.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建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双球囊和缩宫素促宫颈成熟方法对足月妊娠产妇引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收并诊治的足月妊娠产妇120例,按随机原则将产妇分为球囊组和缩宫素组,各60例.比较两组孕妇宫颈成熟及引产效果.结果 球囊组促宫颈成熟效果及引产成功率明显优于缩宫素组(P<0.05).结论 应用球囊促宫颈成熟临床效果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解路欣;温晓静;李藏芬;张亚静;张敏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顽固性慢性宫颈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抽取80例本院自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顽固性慢性宫颈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实验组(n=40),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实验组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治疗顽固性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显著,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宏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无痛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诊治的中期妊娠引产产妇中抽取152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n=76)在发动规律宫缩自然分娩,镇痛组(n=76)出现规律宫缩时首先予以镇痛处理,就2组产妇的手术指标和疼痛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镇痛组产妇的缩宫素使用量、产后出血量、尿潴留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组规律宫缩至分娩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在宫口扩张2 cm时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镇痛组产妇在宫口扩张2 cm后40 min时及胎盘娩出时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无痛分娩可明显减轻产妇痛苦,促进产程的顺利进行,使产妇在无任何痛苦下结束分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邹芝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干预对重复人工流产妇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重复人工流产妇女1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80例,常规组80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手段,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上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手段.对比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情况.结论对照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果 实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舒适性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与新生儿皮肤护理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自然分娩初产妇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母乳喂养情况和对新生儿皮肤护理知识知晓率.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和母乳喂养技能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和3 d母乳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新生儿皮肤护理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性护理能明显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和新生儿皮肤护理认知水平,促进产后乳汁分泌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降低新生儿皮肤感染率.
作者:冯锋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总结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0例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参照组).参照组40例患者接受10 d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治疗,参照组则不采取抗凝剂类药物,对比两组妇科肿瘤患者治疗期间血清学指标(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治疗前组间相关指标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同指标结果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改善妇科肿瘤患者血流状态的基础上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作者:张翠华;王荧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其中白色念珠菌为致病菌,在阴道内正常寄生,当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时出现VVC.临床上,患者以外阴阴道瘙痒居多,同时伴有性交痛,白色豆腐渣样白带,宫颈阴道潮红,充血,显微镜下见菌丝可确诊VVC.VVC在治疗上以抗真菌感染为主,同时辅以乳酸菌微生态制剂恢复阴道的酸性环境,减少VVC复发.
作者:鄢雯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析甲状腺素治疗对妊娠合并甲减患者妊娠结局及子代的影响.方法 选取130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采用随机掷骰子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65)和实验组(n=65),实验组给予规范的左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替代治疗,对照组患者尚未给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观察干预治疗后各组产妇妊娠结局及子代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患者妊娠结局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早产儿、宫内窘迫及窒息死亡患儿发生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合并甲减疾病要及早的筛查并给予药物进行替代治疗,采用甲状腺素治疗后,对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各项妊娠合并症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作者:张艳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米非司酮和妈富隆在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的效果差异.方法 于2014年9月~2017年4月妇科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中选出12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米非司酮组和妈富隆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妈富隆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米非司酮组,且治疗3个月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相对更薄,P<0.05;两组的完全止血时间、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 妈富隆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中效果确切,而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尉桂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80例绝经期的功能性的子宫出血疾病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片进行口服治疗,研究组中的给药剂量是12.5毫克/次,一天一次;对照组中的给药剂量是6.25毫克/次,一天一次,观察疗效及血清中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①研究组总有效率是97.5%,较对照组的高出约22.5%;②研究组中雌二醇、促黄体酮、黄体酮分别较对照组的低出约57 pmol/L、3 IU/L、1 nmol/L,上述经数据分析,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剂量是12.5毫克/天时,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鲍春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中医周期疗法给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症状及内分泌激素带来的改善效果.方法 择取2012年8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采取西医疗法及中医周期疗法,对比症状缓解效果及内分泌激素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其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孕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采用中医周期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恢复其正常的内分泌激素水平.
作者:张颖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在治疗子宫肌瘤中采取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笔者通过计算机表法对本院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4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参照组(n=24例)与实验组(n=24例),将实行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P、E2、LH、FSH以及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30.21±2.21)、P(6.21±0.54)、E2(152.54±12.22)、LH(8.97±0.69)、FSH(10.32±0.65)、治疗有效率95.83%等显著优于参照组子宫肌瘤患者的子宫肌瘤体积(46.32±3.54)、P(9.87±0.42)、E2(189.65±11.57)、LH(16.54±3.69)、FSH(16.57±0.37)、治疗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应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中效果均较为显著,但是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激素水平,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洪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研究和分析腹腔镜下微创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复发率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共1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75例.对比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微创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妊娠率等方面情况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都要比对比组患者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复发率5.23%明显比对比组12.83%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妊娠率为53.86%,对比组为46.1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加以治疗时,使用腹腔镜下微创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显著,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手术后的恢复快以及患者手术治疗之后又并发症的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潘月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对25G腰麻针改良穿刺法与针内针技术腰硬联合穿刺法在外阴囊肿切除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的应用进行比较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临床收治的外阴囊肿切除术患者80例,分成观察组(改良法)和对照组(针内针腰硬联合穿刺法),每组患儿40例.观察比较两组麻醉一次穿刺成功例数、麻醉成功例数、麻醉操作时间、麻醉完善时间、下肢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麻醉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例数.结果 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麻醉完善时间、下肢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麻醉成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麻醉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麻醉穿刺点渗血、术后腰背腿疼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穿刺点渗血发生率观察者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 G腰麻针改良穿刺法用于外阴囊肿切除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具有操作时间短,麻醉效果确切,麻醉后穿刺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究人工流产术后予以即时上环联合人工同期治疗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 分析本院2015年8月~2016年9月进行人工流产术的194例患者,根据患者知情选择权分为观察组(n=97例)、对比1组(n=48例)、对比2组(n=49例),分别在人工流产术后实施即时上环联合克龄蒙治疗、术后采用妈富隆治疗、术后抗感染治疗.并对比三组患者术后宫腔粘连、月经以及月经量情况.结果 与对比1组、对比2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宫腔粘连率较低,术后月经恢复时间与术后阴道出血时间较短,术后月经正常率较高(P<0.05).结论 人工流产术后予以即时上环联合人工同期治疗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较好,可使避孕效果显著提高,使术后月经周期紊乱情况明显改善.
作者:朱晓庆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分析新北区婚前保健对出生缺陷发生的影响,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15年上报江苏省省报的婚前保健报表和出生缺陷个案报表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结果 2006年婚检率1.47%,2007年新北区开始实施免费婚检,婚检率逐年提高,2011年婚检率已增至94.81%,2015年达96.73%;10年来婚前保健检出各类疾病共计168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从2007的8.93‰,到2011年的2.32‰,2015年的2.48‰.结论 免费婚前保健可以明显提高婚检率,婚前保健对出生缺陷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
作者:聂春雨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前,临床上针对卵巢早衰的研究很多,尤其是对坤泰胶囊的应用研究更加频繁.坤泰胶囊的应用,有利于改善卵巢早衰患者的卵巢功能.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坤泰胶囊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相关内容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许立君;徐慧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