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宫颈癌锥切治疗后肿瘤及妊娠结局的分析

古丽巴努·胡斯曼;阿米拉·库阿提

关键词:早期宫颈癌, 锥切治疗, 肿瘤, 妊娠结局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宫颈癌锥切治疗后肿瘤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2例具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锥切治疗,对其肿瘤结局与妊娠结局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术前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有10例患者为宫颈癌ⅠA1期,12例患者为CIN,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其证实为鳞状细胞癌;10例尝试进行妊娠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成功妊娠,其中有1例早孕胎停育,1例药物流产,1例自然流产,2例足月分娩.结论 锥切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安全性较高,能够获得理想的妊娠结果,术后复发率较低,临床医师要合理把握手术适应征,将患者预后改善.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防治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出现并发症的对策

    目的 探讨防治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出现并发症的对策,为今后临床工作累积指导依据.方法 回顾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10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病例资料,按照有无采取并发症防治对策进行分组,将50例采取并发症防治对策的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视为正常组,将50例未采取并发症防治对策的视为异常组,观察及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的妊娠期合并高血压、早产儿、巨大儿等不良合并症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异常组较正常组在孕32周前到院诊断和合理控制血糖的人数少,而合并高血压、空腹血糖水平高于14 mmol/L以及尿酮体水平高的人数多.结论 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及早实施有效的并发症防治对策,是合理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产妇及婴儿发生不良并发症的关键前提.防治对策主要有健康指导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早期到院诊治、合理控制血糖血压及尿酮体水平,以及均衡改善膳食结构、增加运动锻炼等,帮助产妇早诊断、早防治,是显著降低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出现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萍;段金提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人工流产中应用利多卡因联合米索前列醇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自愿要求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80例,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和单一组各40例,单一组患者入院之后给予米索前列醇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联合米索前列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联合组镇痛效果、宫颈扩张程度、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明显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人工流产过程中,应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利多卡因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使用简便,患者痛苦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刘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妇科良性疾病盆腔积液相关因素探究

    目的 对良性妇科疾病与盆腔积液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把57例良性妇科疾病患者当成对象,对其盆腔积液出现情况进行观察,并分析致使盆腔积液出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盆腔积液显著较未患此病的患者多,P<0.05;输卵管积水、盆腔粘连患者盆腔积液稍微较未患此病的患者少,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病患者盆腔积液稍微较未患此病的患者多,但P>0.05.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盆腔积液出现主要受年纪、体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及输卵管积水影响.结论 对于妇科良性疾病患者,需明确盆腔积液出现具体情况,查明属于病理还是生理性积液,以便于治疗干预的实施.

    作者:戴惠巧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对孕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在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高血压的孕妇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的孕妇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基于常规护理再以心理护理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满意程度.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3.33%,77.78%;试验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6.67%,20%:试验组、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3.33%,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在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可提高治疗效率,缓减患者的情绪,还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作者:白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4年2月~2017年2月,医院采用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106例,采用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结果 获得显效患者43例;显效组病程、子宫内膜厚度、Kupperman、BM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雌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肯定,但是显效率有待提高,疗效影响因素较多.

    作者:于艳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宫内节育环异常的诊断及防治措施分析

    目的 探讨宫内节育环异常的原因及其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宫内节育环发生异常的87例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回顾分析,并探讨对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研究中采用开腹的手术方法将环取出的有2例;在B超引导下将节育环取出的有85例.宫内节育环不按规定时间放置,操作不正确,节育环型号不合适等原因均可引起患者宫内节育环的异常.结论 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应详细了解何种情况适合放环与取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节育环,提高医疗操作的质量,以防治宫内节育环发生异常.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予以二维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意义.方法 以2015年11月26日至2017年1月15日我院42例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实施二维超声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诊断符合情况以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概率为92.86%,相比二维超声显然更高,P值小于0.05;在超声图像分析方面,良性结节钙化概率为57.69%,低回声概率为46.15%,较恶性结节数据更高,高回声概率为3.85%,混合回声概率为0,相比恶性结节更低,P值小于0.05,两组边界不规则、异回声以及无回声数据均不具高度对比性,P值大于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诊断准确度较高,适当与二维超声、临床表现等检查相结合,利于疾病分型.

    作者:杨辉;乔磊;谢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预见性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效果

    目的 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效果.方法 通过将接受宫颈癌根治手术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配,各42例.观察组给予术后预见性护理.对照组给予手术全期的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机率、尿管留置时间以及残余尿量方面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膀胱功能,尿管留置时间得到缩减,对术后发生尿潴留也可以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作者:蒋学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关于康复团队协作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治疗中作用的探讨

    目前,盆底康复已成为预防和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盆底康复团队的协作,对于全面盆底功能评估、正确选择盆底功能方案并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以我院盆底康复科为例,对康复团队的协作进行探讨.

    作者:张洁;陈发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个性化护理在预防妇科肿瘤盆腔清扫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目的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预防盆腔清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行盆腔清扫术治疗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优质组则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术后切口疼痛评分、腹胀主诉评分、遵医行为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的差异.结果 优质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组术后切口疼痛评分、腹胀主诉评分、遵医行为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优质组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对预防盆腔清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大,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减轻其术后疼痛和腹胀程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李文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无排卵性月经失调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观察对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予以不同剂量的黄体酮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无排卵性月经失调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小剂量黄体酮治疗,观察组予以大剂量黄体酮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产生情况.结果 予以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之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至100%,对比对照组的9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产生率16.67%,相比对照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排卵性月经失调予以不同剂量的黄体酮药物治疗临床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异,然而采取小剂量的药物治疗未产生不良反应,故临床需尽可能选取小剂量的黄体酮进行治疗.

    作者:马桂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侧卧位在新生儿溢乳和睡眠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侧卧位应用于新生儿溢乳以及睡眠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中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足月顺产母婴同室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50例新生儿.对照组新生儿采用传统平卧位,实验组新生儿采用侧卧位.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溢乳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的睡眠时间.结果 实验组新生儿的溢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溢乳次数较少,能够具有更长的睡眠时间,从而提高新生儿的休息时间.(P<0.05)结论 对新生儿采用侧卧位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溢乳的发生率,提高睡眠护理的质量,改善新生儿的发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党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慢性盆腔炎应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卫生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均知情本次研究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应用的治疗方法不同,给予观察组盆腔炎颗粒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盆炎净颗粒实施治疗,在治疗后比较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清TNF浓度,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检测患者的IL-2水平,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盆腔炎应用盆腔炎颗粒进行治疗,疗效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红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替硝唑联用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 研究分析盐酸左氧氟沙星与替硝唑联用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选取68例进行统计学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盐酸左氧氟沙星+替硝唑,34例)和对照组(替硝唑,34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2%、5.9%,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时盐酸左氧氟沙星+替硝唑效果显著.

    作者:李春侠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阴道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配伍甲硝唑凝胶治疗 老年性阴道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阴道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配伍甲硝唑凝胶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2日至2016年4月22日我院收治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100例,将其抽签化分组,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乳酸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和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配伍甲硝唑凝胶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2.00%)、阴道充血率(0.00%)、阴道瘙痒率(2.00%)、PH值阴性率(96.00%)、总有效率(98.00%)、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2.52±1.01)d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实施乳酸杆菌活菌胶囊配伍甲硝唑凝胶治疗,能够提高整体疗效.

    作者:徐永娟;陈昕华;叶文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早期宫颈癌锥切治疗后肿瘤及妊娠结局的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宫颈癌锥切治疗后肿瘤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2例具有生育要求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锥切治疗,对其肿瘤结局与妊娠结局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术前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有10例患者为宫颈癌ⅠA1期,12例患者为CIN,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其证实为鳞状细胞癌;10例尝试进行妊娠的患者中,有5例患者成功妊娠,其中有1例早孕胎停育,1例药物流产,1例自然流产,2例足月分娩.结论 锥切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安全性较高,能够获得理想的妊娠结果,术后复发率较低,临床医师要合理把握手术适应征,将患者预后改善.

    作者:古丽巴努·胡斯曼;阿米拉·库阿提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宫腔镜下行等离子 双极电切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宫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4月1日至2017年2月3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电脑随机分成A组和B组,31例/组.A组实施宫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术,B组采取单级宫腔镜电切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血糖以及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用时相差不大(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27.15±6.34)mL,少于B组,住院天数为(7.14±1.37)天,较B组更短,同时术后血糖浓度、三项电解质水平均优于B组(P<0.05).结论 宫腔镜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效果十分理想.

    作者:王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优质护理对降低妇产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的作用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降低妇产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妇产科病区住院的患者100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优质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优质组在患者入院后即可实施优质护理,比较在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风险情况.结果 优质组发生误吸、院内感染、输液反应、坠床、扭伤或擦伤等总风险发生率为4.0%,而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组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指标评分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动力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健康知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妇产科患者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措施,不但可以降低护理风险,还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黎俊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针对在妇产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方法取得的应用效果展开观察并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诊治的妇产科患者100例并将其随机进行平均分组,即常规组和优质组,各50例,常规组开展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优质组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不同护理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患者对护理干预的依从性以及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 数据显示,优质组的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以及护理效果均优于常规组,经调查,优质组的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也高于常规组的,三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妇产科患者进行护理时选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的效果,促进康复,且患者及其家属对该护理的满意度极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加以运用.

    作者:陈清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宫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粘膜下子宫肌瘤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相较于开腹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下电切术的疗效更佳,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琳;韩春花;高慧芬;李凤琼 刊期: 2017年第13期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