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立会议纪要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胃肠, 内镜, 电子杂志, 委员会, 电子音像出版社, 总医院, 解放军, 医学会, 医院科研, 期刊管理, 副秘书长, 医务部, 昆仑, 嘉宾, 会议, 广东, 北京
摘要:《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立会议于2014年12月5日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召开.参会嘉宾有: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史红社长、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期刊管理部鲁玉红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何昆仑副主任、解放军总医院科研处刘广东处长和《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全体委员.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食管和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食管和胃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行内镜检查,经病理证实为食管或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21例患者纳入研究,经门诊行内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其中食管部病变射频消融2次,胃部病变射频消融3次,术后采用Wa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进行疼痛评分,治疗后1个月进行内镜复查. 结果 21例共计31个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灶纳入研究. 16例共计23个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灶进行了复查,其中14例患者,21个病灶经射频治疗后消失,病灶消除率91 .30%(21/23);2例患者2个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灶出现残留,病灶残留率8.70%(2/23). 16例复查患者病灶治疗部位黏膜均愈合,术后腹痛为主要并发症. 结论 内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食管和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是安全、有效、并发症小、可门诊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令狐恩强;冯佳;马晓冰;王向东;朱静;孟江云;杜红;王红斌;张晓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内镜检查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检查( EUS) 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自2008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经胃镜活检证实为胃癌的210例患者,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EUS对胃癌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Tl 95.8%(46/48)、T2 81.3%(48/59)、T3 83.9%(68/81)和T4 77.2%(17/22). EUS对胃癌无( N0 )、有( N+) 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率较高,分别为N0 85 .5%( 65/76 )和N+88 .8%( 119/134 );EUS对于较大淋巴结(直径>0.5 cm) 的判断较为准确,而对于较小的淋巴结 (直径<0.5 cm,尤其<0.3 cm) 则难以准确判定其是否为转移灶.结论 EUS对胃癌术前T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耿焱;王爱民;熊英;张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的手术技巧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自2010年Inoue等[1]报道后,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POEM手术过程[ 2 ]:在食管距齿状线上10 cm处行黏膜下注射液体垫,切开食管黏膜层,内镜进入黏膜下层以电刀分离,建立位于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一条隧道至齿状线下方2 cm,再用电刀切断固有肌层,后内镜退出隧道并用金属夹封闭隧道入口. 我国在该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国内各级医院能够开展该项技术的条件有限,技术水平也不相同,本文对POEM手术技巧及注意事项做一总结.

    作者:熊英;令狐恩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食管异位皮脂腺四例

    皮脂腺发源于外胚层组织,异位皮脂腺常发生在许多同样来源外胚层的组织中,如口唇、外生殖器等[1]. 但异位皮脂腺发生在食管这一内胚层来源的器官,却是非常少见的现象.

    作者:宋丹丹;杨云生;孙刚;郭旭;张荣贵;王殿军;黄启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胆汁反流性胃炎( bile reflux gastritis , BRG ) 是指过量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糜烂甚至溃疡,胃部手术后发生的BRG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由非手术胃引起的BRG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primary bile reflux gastritis , PBRG). 目前,对前者研究较多,认识充分[1] ,对后者认识较少,发病情况尚不明确. 本文对PBRG的发病机制及其诊断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侯叶廷;胡海清;苏秉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胃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与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前瞻性研究

    目的 分析内镜下静脉曲线套扎治疗( gastric variceal ligation ,GVL)和组织黏合剂内镜下静脉曲线栓塞术( gastric variceal obturation ,GVO)两种方法对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和评价两种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胃静脉曲张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0 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和感染科住院治疗的胃静脉曲张患者93例,其中48例接受GVL治疗,45例接受GVO治疗,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内镜下资料,比较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曲张静脉消除率、曲张静脉复发率、初始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从而评价两种方法对胃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结果 GVL组和GVO组终达到胃静脉曲张消除的患者分别为64.6%和62.2%,无显著性差异(P=0.813). 两种方法对胃静脉曲张急性出血的止血成功率均较高且无显著性差异(GVL组91.7%,GVO组100%,P>0.05). GVL和GVO治疗后分别有31.3%和26.7%的患者发生再出血,总体再出血率无显著性差异(P=0.672). 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的累积再出血率也无显著性差异(P=0.582). 但对于1型孤立性胃静脉曲张,GVO组的再出血率低于GVL组(P=0.037). 两种治疗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生存率亦无显著性差异(P=0.350). GVO治疗和GVL治疗对胃静脉曲张的消除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在控制胃静脉曲张急性出血方面,GVL和GVO的疗效相当,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VO治疗胃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仍需注意栓塞并发症尤其是系统栓塞并发症的发生. GVL可作为胃静脉曲张治疗的一种选择,尤其对于GOV1 型和GOV2型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葛淑琼;董蕾;万晓龙;赵刚;赵菊辉;宋亚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食管隧道治疗术中一种新的止血方法:切开止血法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 peroral endoscopic myotemy,POEM)的出现提出了食管黏膜下隧道理论[1]. 近年来,这一理论不断拓展,经食管黏膜下隧道可行肌层切开术和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2-4]等.随着该技术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获得了内镜下微创治疗的机会,临床效果良好,大大降低了患者痛苦和费用,被广大医患所接受.

    作者:熊英;张晓彬;姚双喆;李盈盈;令狐恩强;秦治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黑龙江省医院附属消化病医院消化科 GERD患者80例,进行胃镜检查及24 h食管pH值监测,按照內镜下有无食管黏膜破损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50例,反流性食管炎 (RE) 30例,并选取同期就诊的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 )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三组Hp感染率. 结果NERD组Hp感染率38.0%,RE组Hp感染率为36.7%,CSG组Hp感染率为56%,NERD组及RE组Hp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ERD组及RE组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Hp感染可能对 GERD发生有一定保护作用;造成GERD不同发生机制不同的主要原因并非 Hp感染.

    作者:李强;薛鸿鹏;徐晓红;朱春兰;陆以霞;祝喜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和球囊扩张术后迟发型大出血发生率的对比研究(附视频)

    目的 探讨内镜引导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后十二指肠乳头迟发型大出血的影响因素及内镜下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4年12月经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行ERCP诊疗的1571例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诊疗资料. 结果 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组术后迟发型大出血率(5/1034,0.48%)略高于球囊扩张组(0/479,0),但无显著差异(0.88%vs 0,P=0.066). 5例大出血患者均在内镜下成功止血,其中1 例止血钳止血,2 例氩离子凝固术( APC)止血,2例肾上腺素注射止血,1例注射止血成功后再次出血,采用APC止血成功. 结论 APC是ERCP术后十二指肠乳头迟发型大出血止血的有效措施,操作简单且安全,采用球囊扩张可能降低十二指肠乳头迟发型大出血的发生率,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作者:杨娇楠;王修齐;丁辉;韩双印;李修龄;杨玉秀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一例

    Cronkhite-Canada 综合征( Cronkhite-Canada syndrome , CCS )又称息肉-色素沉着-脱发-爪甲营养不良综合征,是一种以胃肠多发息肉为特征的罕见病,目前我国报道的病例相对较少. CCS 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与自身免疫、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1-3]. 典型症状有:胃肠道多发息肉、贫血、低蛋白血症和外胚层变化,包括:皮肤色素沉着、脱发和指甲营养不良等[2] ,通常认为胃肠道息肉病理性质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幼年息肉或错构瘤样息肉,而非肿瘤[ 4-6 ]. CCS预后不良,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本文报告1例CCS患者诊疗转归,同时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指导临床诊疗工作.

    作者:张艳玲;张炳勇;白阳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 PEG ) 的临床应用经验. 方法 将2007 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北京博爱医院消化科住院行PEG治疗的8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对病历资料、胃镜报告、麻醉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人口学资料、诊断、血常规、白蛋白、肌酐、国际标准化比率、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率的比较用 χ2 检验. 结果 采用牵拉式置管法 ( Pull 法) PEG 共84 例,成功率100%. PEG的常见基础疾病为脑中风、颅脑外伤、缺血缺氧性脑病、头颈部及食管肿瘤. PEG的原因有吞咽困难、反复肺炎发作. 并发症的发生率:消化道出血10 .71%,腹腔内出血2 .38%,造瘘口周围感染率8.33%,气腹5.95%,造瘘口肉芽组织生长过长3.57%,胃潴留2.38%;术后30 d内死亡7 .14%,颅脑疾患组及口咽食道肿瘤组的死亡率、出血、感染、气腹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本组PEG病例主要为颅脑疾患、口咽食道肿瘤患者,行PEG的原因为吞咽困难或反复发作的肺炎,PEG主要并发症有出血、感染、气腹.

    作者:周俊;黄业斌;王志兵;王德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第四届中国国际继续医学教育大会暨第十六届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年度学术会议2015北京消化-内镜节第五届消化内镜隧道技术论坛第二届消化与消化内镜创新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健康宣教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健康宣教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中的作用. 方法 将2013年4月23日至2013年7月22日来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的连续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插管测压,实验组先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再进行常规方法插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患者主观痛苦评分及完成检查所用时间. 结果实验组患者主观痛苦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完成检查时间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检查中进行健康宣教,是护理工组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减轻插管所引起的患者主观痛苦,同时提高患者的配合与依从性,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王潇潇;李中原;刘丛巍;艾洁;彭丽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立会议纪要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立会议于2014年12月5日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召开.参会嘉宾有:中华医学会罗玲副秘书长、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史红社长、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期刊管理部鲁玉红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何昆仑副主任、解放军总医院科研处刘广东处长和《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第一届编辑委员会全体委员.

    作者:《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