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新;王偲伟
目的 观察布洛芬混悬液与退热贴联合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我院儿科2015年全年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高热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在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雾化吸入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5 oC,给患儿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如出现发热时,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并联和使用医用退热贴,比较两组退热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布洛芬混悬液与退热贴联合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儿的退热时间,短时间内缓解了患儿由于发热造成的身体不适,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丹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相关因素状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强直性脊柱炎(研究组)和80例健康体检人员(健康组)进行研究,分析两组人员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影响因素状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IgA、IgG水平与健康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IgA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补体蛋白C3、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IgM与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IgG与超敏C反应蛋白、补体蛋白C3、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炎症状况、补体蛋白C3、抗链球菌溶血素O、红细胞沉降率相关.
作者:靳飞清;阴奋宝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尿红细胞形态联合尿蛋白定量检验在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肾脏内科接诊的肾病患者6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尿蛋白定量检验,同时分析患者尿液中的红细胞计数和形态.结果 尿蛋白定量检验的符合率为94.11%,红细胞形态检查符合率为86.76%,两种检查方式符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尿红细胞形态和尿蛋白定量检验在肾病的检查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联合应用可鉴别血尿的来源,为疾病的临床分型和后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周茜;朱红强;邵杰;南红;丁珍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在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检验期间采用血清学检测,研究检测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所接诊的32例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实验1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接诊32例单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实验2组;收集我院同期接诊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3组研究对象均给予血清学检测.结果 实验1组、实验组2组对比对照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是:T4(甲状腺素)、ALB(清蛋白)、T3(三碘甲状原氨酸)、TP(总蛋白)、AST(谷草转氨酶)、CHOL(总胆固醇)、LDH(乳酸脱氢酶).结论 在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检验期间采用血清学检测,可避免出现漏诊以及误诊.
作者:王永艳;朱栋栋;王娜娜;张月辉;魏淑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25-羟基维生素D是其重要代谢物之一,对多种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其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津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采用不同的输血方法,查看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7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参与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每组9例,其中I组患者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治疗,II组患者采用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治疗,III组患者采用三洗红细胞输血的方式和血液置换治疗,对三组患者输血前的各项血液指标和输血后的各项血液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经过输血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指数和红细胞指数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网织红细胞和胆红素也有了显著下降(P<0.05).III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I组患者,并且各项血液指标均优于I组患者(P<0.05).三组患者出血反应率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治疗时,洗涤红细胞输血方式和去白红细胞悬液输血方式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通过三洗红细胞输血和血液置换相结合的输血方式,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提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万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Beclin1是与自噬相关的重要基因,本研究旨在明确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3年-2012年在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手术的200例乳腺癌,20例良性乳腺疾病,对220例石蜡标本重新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 Beclin1在乳腺癌原位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浸润性癌组织,乳腺癌细胞分化越差Beclin1表达水平越低.结论 Beclin1检测在乳腺癌诊断、诊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可能作为预测乳腺癌病理分期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作者:潘贇昊;顾岩;石阳;汪成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肺癌患者调强适型放疗(IMRT)临床靶区(CTV)勾画方法.方法 选择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经病理明确诊断的51例肺癌患者,均完成IMRT,大部分患者配合化疗.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4例,18例行化疗,对照组27例,20例行化疗.其中研究组不勾画肺部肿瘤临床靶区,只勾画为大体肿瘤体积(GTV)、外扩为pGTV.对照组先勾画GTV、CTV、分别外扩形成pGTV、计划靶区体积(PTV).结果 两组的3个月内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62.5%(15/24)和66.7%(18/27).两组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0.8%(5/24)和48.2%(13/27),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7.5%(9/24)和52.8%(14/27).结论 不勾画肺部肿瘤临床靶区并没有减少疗效,更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永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毒胡萝卜素(TG)诱导人骨肉瘤细胞U2OS自噬与凋亡的作用,并探讨两者发生以及相互关联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GFP-LC3表达质粒,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U2OS细胞荧光斑的形成,从而明确TG诱导细胞自噬的作用;用TG或同时联合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U2OS细胞后,检测自噬蛋白LC3的表达,各组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TG可诱导U2OS细胞发生自噬,可见GFP-LC3融合蛋白聚集,形成绿色荧光斑点,3-MA可明显抑制TG诱导的自噬作用的发生;TG诱导U2OS细胞介导自噬的过程中LC3-II表达增高,同时TG可诱导U2OS细胞发生凋亡,在TG给药前用3-MA处理后会增强这种凋亡作用.结论 TG能抑制U2OS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和自噬.TG诱导的自噬作为保护性机制,可发挥拮抗凋亡的作用.
作者:肖波;郎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与糖类抗原153(CA153)检测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9日-2017年4月15日48例我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我院其他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53检测.观察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CA199、CA153检测阳性几率分别为27.08%、31.25%,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C反应蛋白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检测阳性者与阴性者CA199水平对比性不强(P>0.05),CA153水平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见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增高,临床可以此评估病情,制定科学治疗方案.
作者:吴秀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把他们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生化组,其中常规组35人,采取常规检验法进行检验,生化组35人,采取生化检验法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式的诊断有效性.结果 生化组检验出糖尿病患者33例,检验有效率为94.29%,常规组检验出糖尿病患者26例,检验有效率为74.29%,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生化检验的方式进行诊断能够达到更好的诊断效果,患者的诊断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检验方式进行检验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糖尿病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抗氧化的相关机制.方法 观察三组大鼠心脏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测算LVEF和FS的数值,ELISA检测三组大鼠的cTnI、MDA、SOD.结果 实验组大鼠心脏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EF及F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比较,假手术组EF及FS高.治疗后,实验组cTnI、MDA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通过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达到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肌缺血程度,降低心肌梗死对心脏功能的损伤.
作者:徐杰;刘德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应用微柱凝胶技术检验的价值.方法 选取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6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其均接受输血治疗,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试管法进行检验,研究组则实施微柱凝胶技术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直接抗球蛋白、血清游离抗体以及抗体放散检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接受输血前,为其实施微柱凝胶技术检验,可以将其校验的准确率提高,将漏检以及误检的几率降低.
作者:田晓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德国BE血凝仪检测凝血指标的质量控制及应用价值.方法 每日使用德国BE血凝仪对室内进行质量控制、每年2次实施室内质量控制,时间在2015年1月-2015年6月.结果 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全年室内质量控制总体变异系数中,纤维蛋白原(FIB)4.1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1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15%、凝血酶原时间(PT) 3.10%均符合仪器标准,每个月FIB、APTT、INR、PT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室间以及室内质量控制能有效提高德国BE血凝仪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陈国华;高娥;杨思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及分析对于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60例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随机分成实施常规护理举措的参照组以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针对两组患儿的总体护理效果展开观察及分析.结果 通过展开总体治疗有效率的观察,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的优势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对比两组患儿的总体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同参照组相比较,研究组优势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举措应用于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患儿中,可以获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提升患儿及家属的满意率,应用价值巨大.
作者:王小燕;黄淑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探讨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94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晚间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和预后.结果 研究组出血次数和出血量均远少于对照组(P<0.05),停止出血时间远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钱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颅脑外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接诊的颅脑外伤患者63例,将其按照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脑外伤患者而言,手术仍是佳的治疗方案,能够充分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何春;徐小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对贵阳市府社区的650例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从而为中医体质辨证在老年人群疾病防治、中医养生保健、宣传教育等方面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 通过社区中医师一对一采集基本个人信息、调查问卷及量表的形式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 单一体质316人,阴虚质、平和质和痰湿质为前三位,其中阴虚质92人,平和质78人,痰湿质63人;复合体质334人,前三位依次是阴虚痰湿60人,气虚阴虚56人,阴虚血瘀51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本次对贵阳市府社区老年人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贵阳市府社区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有助于把握老年人体质特点,对调整体质偏颇,提高老年人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佳;刘亚星;王立敏;刘德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导致体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检验的体液标本共500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分析预防对策.结果 500份体液标本中共有80例体液标本不合格(16.00%),其中不合格率高的为尿液标本(22.67%),其次为粪便标本(21.57%)、腹水标本(14.63%)、前列腺标本(10.71%)、羊水标本(7.14%)、脑脊液标本(5.71%)、痰液标本(4.54%)以及阴道分泌物标本(4.00%);另外体液不合格的原因中不合格率依次为标本凝固(10.00%)、标本污染(7.40%)、送检不及时(4.40%)、量少(1.60%)以及容器错误(1.20%).结论 对于体液标本的认真检查、认真核对、认真对待能够明显提高体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率,此外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也能有效提高检验合格率.
作者:唐永华;胡新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对不同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以及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措施,患者对该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为98.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护理方法,患者对该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为86.0%,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病房管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以及危重症护理方面的评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性护理方法相比,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有更为显著的效果,能够缓解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刘志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