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红;林伯忠;樊树峰
目的 观察布洛芬混悬液与退热贴联合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我院儿科2015年全年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高热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在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雾化吸入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5 oC,给患儿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如出现发热时,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并联和使用医用退热贴,比较两组退热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布洛芬混悬液与退热贴联合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儿的退热时间,短时间内缓解了患儿由于发热造成的身体不适,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丹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肌张力,重建踝关节功能.方法 选择因痉挛所致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高的踝关节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采取运动疗法和蜡疗;对照组50例,只接受运动疗法.患儿年龄15个月-48个月,平均30.45个月.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基本情况无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有显著改善,但是治疗组患儿的好转率优于对照组.结论 蜡疗结合运动疗法可以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运动疗法组.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健康管理对改善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体检健康管理中心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体检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划分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75例,实验组75例.对照组体检者给予常规健康指导,实验组体检者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健康管理,对比两组体检者的体检健康知识知晓评分、体质指数和体重.结果 实验组的体检健康知识知晓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后体质指数降为正常范围内,体重减少的也比对照组的多,两组间差异显著,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体检者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的效果较好,帮助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作者:常峪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手足口病患儿对白细胞计数、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三项指标水平进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确诊患儿60例,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资料60例,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计数、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三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对比两组三项指标水平的检测结果和检测结果阳性例数.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AST、CK、CK-MB、LDH、α-HB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AST、CK、CK-MB、LDH、α-HBDH水平检测结果的阳性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会明显异于健康儿童,临床上可以将上述特征作为对手足口病进行诊断和对病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参考.
作者:张龙;陈伟;徐晓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糖尿病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分为A组+B组)及50例健康人(对照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和HbA1c,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FBG和HbA1c均值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并发症组(B组)FBG、HbA1c均值均高于无并发症组(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的FBG与HbA1c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82).结论 HbA1c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8周-12周内糖代谢状况,在糖尿病的诊断、控制、指导治疗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绝经后妇女的尿路感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发病机制与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淋证的表现与肝经密切相关.治疗应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为主,佐以清热利水通淋、滋阴清热、益气生津、凉血止血、分清泄浊、补益脾肾等法.
作者:崔小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探讨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方法 针对临床检验标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制定整改措施,将我院近几年临床检验工作的采集标本作为研究组,而将以前没有实施整改的采集标本作为对照组.随机抽取两组检验标本各1,000份,对比分析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结果 研究组标本的采集合格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 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结果的因素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包括3个方面,即采集前、采集时、采集中几个阶段,要想解决标本采集过程中所遇到的布同映像因素,也必须从以上3个方面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
作者:邵水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GeneXpert MTB/RIF系统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诊的疑似肺结核疾病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终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结核组50例,非结核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GeneXpert MTB/RIF试验、固体培养试验以及痰涂片试验,对比不同检测方式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 GeneXpert MTB/RIF法的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98%;固体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为54%,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48%,特异性为98%;可见,GeneXpert MTB/RIF法在肺结核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neXpert MTB/RIF系统在肺结核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敏感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郝玉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联合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眼部微血管病变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T2DM合并眼部微血管病变(A组)及眼部无微血管病变患者(B组)HbA1c及FIB水平并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HbA1c和F1B明显高于B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中HbA1c及FIB呈正相关,且明显高于B组(P<0.05).HbA1c单项检测低于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P<0.05).结论 联合检测HbA1c和FIB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T2DM合并眼部微血管病变有重要价值.
作者:霍晓丽;姚怀娟;潘琳琳;王海洋;陆玉军;付怀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医学检验设备维护管理中引入综合因素分析法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6月-12月我院检验科医学检验设备常规维护管理的资料,共200份,设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1月-6月采用综合因素分析法行维护管理的资料,共200份,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各类似器故障率、相关工作人员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率、临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采用综合因素分析法对检验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后,仪器故障率明显低于行常规维护管理的对照组,相关操作人员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程度、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医学检验设备维护管理中引入综合因素分析法模式,可显著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操作人员理论、技能水平,增强临床满意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作者:席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分析C-反应蛋白和尿常规检验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C-反应蛋白检验和尿常规检验法,以患儿术后的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诊断不同类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符合率.结果 通过C-反应蛋白检验和尿常规检验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分别为95.56%和81.11%,C-反应蛋白检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尿常规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到不同类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则只有单纯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反应蛋白和尿常规检验都是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可靠指标,相对而言,C-反应蛋白的诊断准确率更高,敏感性更强,但检测时间也相对更强,可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作者:王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肺炎患者的表达水平,分析两种指标在细菌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肺炎患者102例,其中细菌性肺炎患者52例,非细菌性肺炎患者50例,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PCT、hs-CRP值.结果 ①细菌性肺炎组中hs-CRP、PCT的值分别为(64.31±32.10)mg/L、(2.09±3.39)ng/m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性肺炎组与非细菌性肺炎组相比,PC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CT曲线下面积(AUC)为0.746(95%CI:0.650-0.843, P<0.001),佳诊断阈值为0.265,其敏感性76.9%,特异度44.0%.结论 hs-CRP、PCT在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PCT在诊断细菌性肺炎中具有关键作用.
作者:韩霞;施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模式在体检中心提升体检服务水平中的效果.方法 对2015年7月-2016年7月来我院体检的人员进行研究.其中2015年7月-2015年12月未采用品管圈模式,设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7月采用品管圈模式,设为观察组,比较品管圈模式实施前后我院的体检服务水平.结果 观察组对体检服务工作满意度为96.48%,对照组对体检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为89.23%,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体检中心采用品管圈模式开展工作,能够有效提升体检服务水平,提高体检者对体检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杨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综合分析糖尿病诊断应用生化检验临床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38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C组(应用生化检验方法,69例)、D组(应用常规尿液检测方法,69例),再选取健康69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生化检验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C组、D组的有效检验率以及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 葡萄糖耐量、餐后2 h血糖(2hPBG)等参数指标.结果 ①C组检验有效率为98.55%(68/69),D组检验有效率为84.05%(58/69),C组检验有效率显著高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组、D组TC、TG、 葡萄糖耐量、2hPBG检验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TC、TG、葡萄糖耐量、2hPBG检验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诊断应用生化检验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蕾;沈婷;方传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把他们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生化组,其中常规组35人,采取常规检验法进行检验,生化组35人,采取生化检验法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式的诊断有效性.结果 生化组检验出糖尿病患者33例,检验有效率为94.29%,常规组检验出糖尿病患者26例,检验有效率为74.29%,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时,采用生化检验的方式进行诊断能够达到更好的诊断效果,患者的诊断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检验方式进行检验的患者,是一种理想的糖尿病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综合分析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正常体检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200例正常体检人群,对其进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人生长激素(HGH);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 PSA(fPSA);铁蛋白]的检测.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结果 ①2,200例正常体检人群中有80例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升高,占3.63%(80/2,200);15例经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肿瘤者,肿瘤检出率为0.68%(15/2,200);②不同性别的肿瘤标志物(fPSA、CEA、β-HCG、PSA、铁蛋白、CA12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标志物检测在正常体检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周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分析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选取自本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80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按照患者检验与否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检验并行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探究观察组患者诊断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检验后治疗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5.0%,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与糖类抗原153(CA153)检测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9日-2017年4月15日48例我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我院其他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53检测.观察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CA199、CA153检测阳性几率分别为27.08%、31.25%,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C反应蛋白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检测阳性者与阴性者CA199水平对比性不强(P>0.05),CA153水平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见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增高,临床可以此评估病情,制定科学治疗方案.
作者:吴秀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中医芪归健脑方,临床研究疗效.方法 选取患者时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共计选取160例患者,均为老年痴呆患者,就诊时间段:2016年1月开始,2017年1月停止.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别是2组,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每组80例患者).另外选取同期就诊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B组患者:应用脑复康治疗,A组患者:应用中医芪归健脑方治疗,实行不同治疗后,对比分析2组患者组间数据,计算出相关性χ2、t数值.结果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MMSE评分(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评分)、DAD评分(痴呆残疾评分)均显著性更佳,分别对比B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E)、MMSE评分(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评分)、DAD评分(痴呆残疾评分)对比对照组而言,组间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中医芪归健脑方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且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王银龙;单铁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中的作用效果,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80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科学有效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2±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0.3±1.7)d;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2.2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
作者:秦小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