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衍生物,25-羟基维生素D是其重要代谢物之一,对多种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其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津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病毒肝炎患者检测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肝病患者200例,并选择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AST和ALT,并对AST与ALT的比值进行计算.结果 在AST与ALT比值方面,肝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肝病组患者的AST与ALT比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AST与ALT比值进行测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秀楠;高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临床病例分析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替硝唑联合头孢呋辛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腹部理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4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9.23%,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腔炎的临床治疗可以采取替硝唑、头孢呋辛、中药保留灌肠及腹部理疗联合治疗,其临床效果明显,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田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为了探讨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方法 针对临床检验标本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制定整改措施,将我院近几年临床检验工作的采集标本作为研究组,而将以前没有实施整改的采集标本作为对照组.随机抽取两组检验标本各1,000份,对比分析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结果 研究组标本的采集合格率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 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结果的因素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包括3个方面,即采集前、采集时、采集中几个阶段,要想解决标本采集过程中所遇到的布同映像因素,也必须从以上3个方面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对策.
作者:邵水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期间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探究患者围术期血清应激激素及其他敏感应激指标的变化.方法 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52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2例患者实行均分,分别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6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30 min的Ang II(升高)、5-HT(降低)、Lep(降低)、血糖浓度(降低)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min的NE、Cor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期间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促使患者Ang II升高、5-HT降低、Lep降低、血糖浓度降低.
作者:尹红;段丽丽;秘嘉伟;韩会来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血液病细菌检验技术在儿童血液病患儿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收入我院治疗的血液病患儿中抽取82例,其中接受常规诊疗的4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在诊疗过程中加入细菌检验技术的41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在经过同期诊疗后,对患儿病情稳定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病情稳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并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细菌检验技术在儿童血液病患儿的临床应用中有很好的表现,明显提高了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
作者:张自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体外释放酶免疫技术(TB-IGRA)在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0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均采用TB-IGRA、TB-AB(结核抗体试验)、痰涂片镜检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对比三种检测方式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TB-IGRA对结核分枝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TB-AB和痰涂片镜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GRA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灵敏度明显高于TB-AB和痰涂片镜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GRA对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度为91.36%.结论 TB-IGRA技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快速、准确地检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应用优势显著.
作者:王琼;赵静;倪玲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血清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心肌酶谱检测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6年1月收治的94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检查者93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血清BNP、cTnI、心肌酶谱检测结果.结果 对照组血清BNP、cTnI、心肌酶谱水平等指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血清BNP、cTnI和心肌酶谱检测具有较高的心力衰竭检测应用价值,能快速、有效地反映患者心衰程度.
作者:王红;张庆蓉;于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针对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到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取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28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2 w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胰岛素泵治疗,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等指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比例(9.09%)明显低于对照组(2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强化治疗手段.
作者:张永礼;邓加忠;柯东;樊国兆;寇德发;张明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布洛芬混悬液与退热贴联合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我院儿科2015年全年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高热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在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雾化吸入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出现发热,体温超过38.5 oC,给患儿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如出现发热时,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并联和使用医用退热贴,比较两组退热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布洛芬混悬液与退热贴联合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了患儿的退热时间,短时间内缓解了患儿由于发热造成的身体不适,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丹萌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分析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选取自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按照患者检验与否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检验并行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探究观察组患者诊断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检验后治疗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5.0%,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75.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范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GeneXpert MTB/RIF系统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诊的疑似肺结核疾病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终临床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结核组50例,非结核组4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GeneXpert MTB/RIF试验、固体培养试验以及痰涂片试验,对比不同检测方式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 GeneXpert MTB/RIF法的敏感性为72%,特异性为98%;固体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为54%,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48%,特异性为98%;可见,GeneXpert MTB/RIF法在肺结核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neXpert MTB/RIF系统在肺结核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敏感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郝玉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毒胡萝卜素(TG)诱导人骨肉瘤细胞U2OS自噬与凋亡的作用,并探讨两者发生以及相互关联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GFP-LC3表达质粒,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U2OS细胞荧光斑的形成,从而明确TG诱导细胞自噬的作用;用TG或同时联合3-甲基腺嘌呤(3-MA)处理U2OS细胞后,检测自噬蛋白LC3的表达,各组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TG可诱导U2OS细胞发生自噬,可见GFP-LC3融合蛋白聚集,形成绿色荧光斑点,3-MA可明显抑制TG诱导的自噬作用的发生;TG诱导U2OS细胞介导自噬的过程中LC3-II表达增高,同时TG可诱导U2OS细胞发生凋亡,在TG给药前用3-MA处理后会增强这种凋亡作用.结论 TG能抑制U2OS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和自噬.TG诱导的自噬作为保护性机制,可发挥拮抗凋亡的作用.
作者:肖波;郎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分析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样本选取自本院2016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80例尿路感染患者中,按照患者检验与否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检验并行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探究观察组患者诊断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检验后治疗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5.0%,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为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采用微生物检验,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陈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A199)与糖类抗原153(CA153)检测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9日-2017年4月15日48例我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我院其他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53检测.观察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CA199、CA153检测阳性几率分别为27.08%、31.25%,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C反应蛋白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检测阳性者与阴性者CA199水平对比性不强(P>0.05),CA153水平对比差异较大(P<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见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增高,临床可以此评估病情,制定科学治疗方案.
作者:吴秀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45例,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的22例患者接受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的23例接受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的临床疗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影响临床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尿检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结果误差较大的81例尿检标本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复检,统计并分析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及构成比.结果 本研究入选81例患者中影响尿检结果误差较大的因素:实验室方面53例,所占比例为65.43%,临床方面28例,所占比例为34.57%.经复检后,药物影响:9例患者因服用阿司匹林影响尿检,4例患者因服用奎宁及嘧啶类药物影响尿检,2例患者因服用双弧类降糖药影响尿检;收集方式:5例患者采集尿液时受白带污染影响尿检,4例患者月经期采集尿液影响尿检.结论 临床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很多,医师在尿检前需了解患者服药及自身情况,并选用操作熟练的尿检人员进行操作,可提高检验准确度,尽可能地减少对尿检结果的影响.
作者:李彦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安全输血实施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128例2017年1月-2017年6月本院需要输血的患者,利用微柱凝胶卡方式实施不规则抗体筛查,根据试剂流程进行操作,对检查结果为阳性的标本再次进行抗体特异性确认.结果 通过不规则抗体阳性和阴性检出率可发现,女性抗体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中,Rh血型多,检出率42.86%,与其他血型阳性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实施特异性鉴定得知:特异性抗体13例(92.86%),为确认特异性抗体1例(7.14%).结论 对受血者实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可提高输血安全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于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患者,要询问患者是否有妊娠史或者输血史,若有要及时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以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
作者:刘芳;杨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探讨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94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晚间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血情况和预后.结果 研究组出血次数和出血量均远少于对照组(P<0.05),停止出血时间远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钱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现象作为依据,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对照组患者为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未感染,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感染高危因素进行总结,并且找出预防与治疗感染的合理方式.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恰当备皮、术中低体温、手术时间超过60 min、合并慢性疾病以及年龄60岁以上等各项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全面掌握,并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防治,能够促使其更好更快康复.
作者:牛兰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