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永昌;蒋苏华;黄葆莹
目的 初步探究3种梅毒特异性血清筛选试验的方法学评价方法,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医院于2012年3月-2018年3月进行ELISA试验的患者5,642例为研究对象,ELISA检查为阳性的患者再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聚试验(TPPA)和免疫胶体金法(GICT)试验,比较三组之间的阳性符合率,按吸光度分为高中低三组后,再次进行比较.结果 在对5,642例患者进行ELISA试验后,检验出阳性患者85例.对85例ELISA试验呈阳性的患者行TPPA试验后,结果呈阳性的为83例,阳性符合率为97.65%;对85例ELISA试验呈阳性的患者行GICT试验后,结果呈阳性的为70例,阳性符合率为82.35%.在高、中两个吸光度的比较中,三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低吸光度的比较下,ELISA和TPPA试验方法明显优于GICT法(P<0.05).结论 ELISA和TPPA在梅毒血清筛选试验中具有显著的灵敏度和特异性,GICT法则有一定的局限,ELISA法是进行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
作者:蒋桂兰;王洪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助孕汤对子宫内膜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子宫内膜炎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的主体,随机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并对其采用不同的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方案进行治疗,研究组的患者使用补肾活血助孕汤进行治疗.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以及在治疗之后月经的情况.结果 经过分析对比可知,研究组的患者在临床的治疗效果方面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明显要好(P<0.05);并且研究组的患者在治疗之后月经的情况相较于对照组的患者也明显要好(P<0.05).结论 在子宫内膜炎的患者治疗之中应用补肾活血助孕汤对于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有帮助,对于患者子宫内膜的修复效果较好,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荐使用.
作者:王春璇;单铁英;颜贺欣;栗志英;李伟;韩文华;李静霞;毛希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两种仪器检测血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遵循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EP9-A2文件要求,对罗氏E601机、罗氏Cobassh232床边分析仪两种仪器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罗氏E601机与罗氏Cobassh232床边分析仪测定结果无离群点发生,r2在0.95之上,相对偏倚在12.5%之内.结论 罗氏E601机、罗氏Cobassh232床边分析仪两种仪器相关性较好,状态较稳定,结果具有可比、一致性.
作者:钟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抗苗勒管激素(AMH)及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生成激素(FSH) (LH/FSH)的水平变化及两者相关性分析.方法 采用罗氏601E检测模块,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4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和51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AMH、FSH、LH、睾酮(T)指标,并进行数据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中AMH、LH、LH/FSH和T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FSH差异不明显.PCOS患者的AMH及LH/FSH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COS患者血清AMH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中,AMH与LH/FSH呈显著正相关(r=0.415, P<0.01).结论 PCOS患者血清AMH与LH/FSH水平,二者高度相关,同时联合检测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远期并发症的防治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张旭帆;郝玲;黄睿臻;李盛;蒋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浅析优质护理对乳腺增生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来某院进行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她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分别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对比两组患者在实行不同护理之后的疾病自主关注水平.结果 从是否自主关注疾病的四个表述指标,即合理用膳情况、疾病认知水平、定期检查以及合理用药现象来看,在护理之前两组不存在差异(P>0.05),但是护理之后,四个指标均存在差异且显著(P<0.05).结论对乳腺增生患者而言,相比较实行常规的护理手段而言,在常规护理手段基础上施以优质护理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关注,有效改善其合理用膳的习惯,增强其对疾病的认知,让患者能够习惯于定期进行身体的检查,并且能够合理科学的用药,进而对患者疾病的康复和保持良好的状况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该护理手段值得广泛临床推广.
作者:徐国磊;王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PDCA持续改进,找出静脉穿刺后局部皮肤瘀斑的主要原因、规律以及如何降低静脉穿刺后局部皮肤瘀斑率的方法,解决肝炎内科临床常见护理问题.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日-30日在本科室住院的241例患者观察其静脉穿刺点局部皮肤情况,进行8人小组分析讨论,找出问题要因进行PDCA持续改进,观察2015年7月8日-30日住院的134例静脉穿刺患者局部皮肤情况.结果 达到降低穿刺后瘀斑率20%的预期目标.结论 PDCA持续改进模式能有效且有针对性地解决该临床护理问题,同时有利于科室成员的团结协作,增强了凝聚力,值得推广.
作者:史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78例呼吸衰竭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9例,对照组采用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呼吸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气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指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新生儿呼吸衰竭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其能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且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白岳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早期先兆流产结局应用血清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雌二醇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216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临床资料,按分娩结局分2组,每组108例,保胎失败组、保胎成功组均接受血清检测,比较两组不同孕周血清P、E2及β-HCG水平.结果 经测定,保胎成功组孕3周、6周、9周的血清P水平均比保胎失败组高,孕6周、孕9周的血清E2水平均比保胎失败组高(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P、E2及β-HCG水平能了解孕妇不同孕周的体内激素,有助于早期先兆流产结局的判断.
作者:王善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生化检验在糖尿病疾病中的诊断准确性,并分析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挑选在我院进行诊断的糖尿病疾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挑选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0例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生化检验诊断,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身体指标的区别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在空腹时的血糖值分别为(10.17± 0.97)和(6.01±0.89),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在餐后2 h所测量的血糖值分别为(12.51±1.17)和(6.99±0.92),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甘油三酯数值分别为(3.04±0.18)和(1.46±0.08),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总胆固醇数值分别为(8.52±0.64)和(4.92±0.29),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葡萄糖耐量数值分别为(13.87±0.95)和(9.02±0.76).观察组和对照组在5个指标上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糖尿病疾病的检验上,生化检验具有很好的效果,该手段的准确率很高,值得临床推广,对医生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作者:肖利;王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Bobath疗法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于2016年2月-2018年3月入我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6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30例;对照组患儿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实行Bobath疗法,对比两组患儿的WeeFIM评分及ADL评分.结果 经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WeeFIM评分及ADL评分各项指标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 脑瘫患儿实行Bobath疗法的效果显著,能大大增强功能独立性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对于改善预后效果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作者:刘涓;谢瑞娟;石翠霞;张堃;杨信才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奈替米星+左氧氟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效果及对痰菌转阴率影响进行评价和探讨.方法 选择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了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对照组运用左氧氟沙星+吡嗪酰胺、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盐酸乙胺丁醇等药物作为主要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则运用奈替米星+左氧氟沙星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效果以及痰菌转阴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观察组.在治疗后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中,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运用奈替米星+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痰菌转阴率也越高,值得推广.
作者:唐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高龄患者应用流产后关爱的效果.方法 2017年6月1日-11月30日本院接诊的流产高龄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和B组(n=51).对两组都实行常规护理指导,A组加用流产后关爱措施.分析两组焦虑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 A组干预后1 wk以及2 wk的焦虑评分比B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流产高龄患者采取流产后关爱措施进行干预,可显著缓解其焦虑症状,改善心理状态.
作者:刘花园;林益金;陈宝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胆汁酸代谢障碍及其相关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和效果.方法 将68例因胆汁酸代谢障碍而造成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治疗,做好疾病治疗效果的分析工作.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生理功能[(88.32±3.08)分]、精神健康[(85.47±3.68)分]均明显高于经过治疗前的生理功能[(70.44±2.68)分]、精神健康[(72.38±2.44)分](P<0.05).结论 患者因为胆汁酸代谢障碍而导致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的出现,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帮助患者改善自身的身体健康,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中医治疗的方式帮助患者改善疾病.
作者:徐志邦;林保安;吴志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三种不同免疫检测法对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结果.方法 选定本院肝病门诊患者150例的血液标本,研究时段从2015年8月-2018年8月,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灵敏度显著较其他两种方法的高(P<0.05);三种免疫检测法特异性相比P>0.05.结论 三种不同免疫检测法在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方面,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结合具体检测项目合理选择检测方法,提高肝病诊断准确性.
作者:麦爱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来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患者72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72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6例)与人性化护理组(36例).其中我院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护理人员对人性化护理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人性化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焦虑评分(SAS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代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中学导式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6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专生65例作为观察组,选择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专生9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取学导式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期末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我评价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学导式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基础理论教学中,效果显著.
作者:韦爱荣;朱荣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癌痛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6年8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癌痛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出院指导,观察组予以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情绪管理、不良反应管理、疼痛检查、工作休息和管理、治疗依从和饮食管理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癌痛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江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检验前质量控制在生化检验中的应用的重要性.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实施生化检测的患者70例,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入院后首次检测时均进行检验前质量控制.再次检测时,对照组不再进行检验前质量控制,研究组则继续进行检验前质量控制.对比两组两次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结果 首次检测时,两组血清白蛋白、红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检测时,研究组血清白蛋白、红细胞计数与首次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血清白蛋白、红细胞计数水平均较首次检测时高,且高于研究组同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化检测前进行质量控制,对控制检验结果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忠寒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近三年就诊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病原菌感染与生理年龄、季节、清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9,917例阴道分泌物进行白带常规检查和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试剂盒检测,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917例阴道分泌物中霉菌检出率以21岁-30岁组高,而滴虫和加德纳菌检出率以41岁-50岁组高;霉菌的感染率在春季低,而滴虫和加德纳菌在4个季节之间,没有显著变化;随着清洁度增高,病原菌检出率也依次升高;然而在清洁度正常的情况下,也有一定的条件致病菌检出率.结论 病原菌的感染率与患者生理年龄、季节及清洁度都有关联.
作者:楼明;陈如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贵州省育龄期女性异常血红蛋白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红细胞相关参数、血红蛋白定量分析、红细胞孵育渗透脆性试验(一管法)、变性血红蛋白包涵体四联试验对贵州省11.22万例育龄女性样本进行初筛,并对筛查结果异常情况进行统计综合分析.结果 11.22万例样本中共检出异常样本10,694例,异常检出率为9.53%.其中:α地贫2,056例(轻型α地贫1976例、HbH病80例)(1.76%、0.07%合计1.83%)、β地贫3,411例(3.04%)、疑似地贫病例4,623例(4.12%)、其他贫血188例(0.17%)、异常Hb 416例(0.37%).416例异常Hb中,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bE组41.35%、HbJ组14.90%、HbK组13.70%、慢速带组12.26%、HbG组7.21%、快速带组5.53%、HbD组5.05%,以HbE组高、HbJ组次之.异常Hb红细胞相关参数显示:除HbE组患者呈现轻微微小细胞低色素血象外;其余异常Hb患者血象与正常人无异.结论 采用四联实验方法进行初筛具有较高阳性率,不仅可同时进行地贫、异常血红蛋白病鉴别诊断,还可减少漏诊及误诊;我省异常血红蛋白呈现多样性,以HbE、HbJ为主.除E组外的异常Hb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不影响生活质量.但需注意异常Hb合并地贫情况,所以其筛查及诊断对于婚育指导及产前诊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龙贵萍;付正乾;林晓东;龙宇;刘声碧;刘婷;陈国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