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华
目的 探究生化检验在糖尿病疾病中的诊断准确性,并分析其临床使用价值.方法 挑选在我院进行诊断的糖尿病疾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挑选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00例作为观察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生化检验诊断,观察两组研究对象身体指标的区别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在空腹时的血糖值分别为(10.17± 0.97)和(6.01±0.89),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在餐后2 h所测量的血糖值分别为(12.51±1.17)和(6.99±0.92),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甘油三酯数值分别为(3.04±0.18)和(1.46±0.08),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总胆固醇数值分别为(8.52±0.64)和(4.92±0.29),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葡萄糖耐量数值分别为(13.87±0.95)和(9.02±0.76).观察组和对照组在5个指标上均存在差异,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糖尿病疾病的检验上,生化检验具有很好的效果,该手段的准确率很高,值得临床推广,对医生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诊断作用.
作者:肖利;王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78例呼吸衰竭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9例,对照组采用简易水封瓶气道正压呼吸治疗,观察组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气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指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新生儿呼吸衰竭采用新型鼻塞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其能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且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白岳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对癌痛患者居家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6年8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癌痛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将10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出院指导,观察组予以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情绪管理、不良反应管理、疼痛检查、工作休息和管理、治疗依从和饮食管理分数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癌痛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可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江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发生误差的原因.方法 从本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受健康体检血常规的患者中选取中100例,均对外周静脉血液进行采集,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放置时间以及不同的抗凝剂浓度下开展检测.分析其中红细胞含量;白细胞含量以及血小板含量差异.结果 在4 °C下以及6 °C-25 °C下红细胞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含量、血小板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放置10 min内以及放置120 min后红细胞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含量、血小板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抗凝剂浓度在1.6 mg/mL、2.8 mg/mL下红细胞含量显著差异(P<0.05),白细胞含量、血小板含量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血常规检验工作中,保存血液的温度、放置时间以及抗凝剂浓度均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引发误差.
作者:郑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两种仪器检测血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遵循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EP9-A2文件要求,对罗氏E601机、罗氏Cobassh232床边分析仪两种仪器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罗氏E601机与罗氏Cobassh232床边分析仪测定结果无离群点发生,r2在0.95之上,相对偏倚在12.5%之内.结论 罗氏E601机、罗氏Cobassh232床边分析仪两种仪器相关性较好,状态较稳定,结果具有可比、一致性.
作者:钟志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运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6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与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微生物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院内感染3例,占10.00%;观察组没有发生院内感染,两组经对比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生物检验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华斌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肺结核诊疗过程中采用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选取94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有47例,采用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研究组有47例,予以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比较两组治疗前阳性率诊断情况以及治疗后结核阳性诊断情况.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结核阳性诊断率为95.74%,参照组结核阳性诊断率为8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结核阳性率为91.49%、阴性率为8.51%,参照组结核阳性率为74.47%、阴性率为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采用T细胞γ-干扰素释放试验,应用价值优异,值得推广.
作者:刘耀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多项血生化指标连续性检测在创伤骨折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收治的创伤骨折患者120例参与本次实验,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设为重症组,患者的病情较轻设为轻症组,为两组患者均采取血液生化指标的多项监测,分析患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重症组患者入院第5天后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患者的血清酶各项指标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 为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血液生化指标的监测,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从而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有利于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梁东平;梁妙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应用血涂片的分析的效果.方法 在2016年4月-2018年6月间于本院就诊接受血常规检验的病患中选择10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抽取4 mL静脉血,制备2份标本,其中1份进行血涂片分析,并将检验结果设为A组.1份则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并将检验结果设为B组,检验后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检验结果显示正常标本数为75例,异常标本数为25例.B组检验结果显示正常标本数为94例,异常标本数为6例.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当中应用血涂片分析有助于提高检验准确性,降低误诊以及漏诊几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准确详尽的参考依据,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岑绍海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普鲁卡因治疗老年肺结核大咯血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老年肺结核大咯血患者120例,分为普鲁卡因组(n=40)、普鲁卡因联合垂体后叶素组(n=40)和垂体后叶素组(n=40).比较三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观察副作用的发生率,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三组在止血效果、止血时间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普鲁卡因对于老年肺结核大咯血有较好的止血效果及药物安全性,但需严密监护及专业护理.
作者:曾庆妮;黄明寿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对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分布、原因以及不合格率.结果 2016年-2017年我院微生物室不合格样本数量分别是398份、2,282份,共计2,680份,由于痰液样造成标本不合格的份数是1,743份(65.04%),由于尿标本污染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份数是527份(19.66%),由于其他原因(送检超时、项目错误等)导致的标本不合格的份数是410份(15.30%).结论 应当对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充分的重视,加强与临床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有效措施的采取,促进送检样本质量的提高,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进而为临床诊断或者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
作者:阿依古丽?苏来曼;萨拉麦提?阿布里米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诊断治疗中采用生化检验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在2016年11月-2018年5月期间收诊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到我院参与体检的45名健康体检者并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研究对象均接受生化检验,比较两组对象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 实验组空腹血糖、2 h糖耐受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分析,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诊断糖尿病过程中,生化检验具有辅助作用,提高诊断准确性,为制定可行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李磊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对于急诊检验和治疗的参考价值.方法 以在我院接受急诊检验的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心肌酶谱检测后,比较两组在急诊检验结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受检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谷草转氨酶(AST)水平[(151.75±28.67)U/L>(31.75±5.42)U/L]、乳酸脱氢酶(LDH)水平[(364.19±51.28)U/L>(106.22±10.72)U/L]、肌酸激酶(CK)水平[(327.75±44.95)U/L>(164.41±19.23)U/L]以及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101.82±12.44)U/L>(14.98±6.02)U/L]相对更高(P<0.05).以心肌酶谱检测为参考,观察组患者的急诊检验准确率97.83%,治疗有效率则达到94.57%.结论 在急诊检验中的应用心肌酶谱检测方法,能够更加高效、准确的检出疾病,对于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赵波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对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提升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7年2月-2018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西药组和针刺组两组,每组均为32例.西药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进行治疗,针刺组则采取针刺治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西药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3.13%,明显低于针刺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针刺治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于临床中采用.
作者:徐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本实验将采用对照实验的方式,对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比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于本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为讨论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尿糖检验)和观察组(血糖检验)进行不同检测方式的分析,并对检出率进行对照.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结论 血糖检验能明显提高检出率,更具优势,可信度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高晓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2015年11月19日-2017年11月19日期间选取对照组134例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观察组134例疑似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且均进行血常规和全血C反应蛋白检测,随后分析两项检测方式的诊断价值性和正确率.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14.27±3.22)×109/L、CRP水平(85.39±5.71)mg/L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对肺炎的诊断正确率为96.88%,对肠炎的诊断正确率为96.67%,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正确率为97.92%,且对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敏感度、漏诊率、特异性、误诊率分别为97.27%、2.73%、91.67%、8.33%.结论 在检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小儿时,运用血常规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能够降低临床误诊率,为治疗方案拟定提供依据.
作者:蒋红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研究.方法 对2015年2月-2018年2月本院临床收集的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检验的标本300例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全部标本中共检测出耐药性菌株48例,检测率为16%,其中革兰阳性菌有21例、革兰阴性菌有27例,阳性检测率远远高于阴性.ICU标本中耐药菌株为17例,占35.42%,外科标本中耐药菌株为13例,占27.08%,内科标本中耐药菌株为10例,占20.83%,儿科标本中耐药菌株为8例,占16.67%.ICU和外科标本的耐药菌株均较儿科和内科显著.结论 细菌耐药性监测在微生物检验中的管理策略中应将依据相关的规定和标准对各科室采集、保存、送检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管.
作者:罗天敏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在护理教学中,临床护理教学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与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本文对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叶思艳;吴格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瑞替普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 从本院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加普通肝素钙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管再通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和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瑞替普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血管再通率具有积极影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黎创幸 刊期: 2018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大肠埃希氏菌标准菌株的制备以及试剂验收分析来评价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完善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以国标作为依据.结果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在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及生化结果符合其特性,但是其在试剂VRBA-MUG上的荧光效果不是很满意.结论 标准菌株作为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有效控制了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质量,检验和验收了培养基、试剂及染色液,保证了实验室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溯源性.
作者:谢春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