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娜;郑洪;黄佳佳;杨晓荣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非常快速,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医疗行业亦是如此.很多先进的医疗检验仪器被应用,大大的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基层医院检验科仪器设备质量控制与管理存在较多的不足,影响仪器的检验质量,基于此本文进行简要论述.
作者:程晓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对高危妊娠初产妇给予产前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高危妊娠初产妇78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的顺产率分别为76.92%、53.85%(P<0.05);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与产后2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高危妊娠初产妇患者给予产前护理干预措施,便于改善分娩结局,值得在临床工作中采纳.
作者:石亚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晚期卵巢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选择100例晚期卵巢癌化疗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接受一般护理,研究组接受一般护理联合整体护理模式干预.结果 研究组护理前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晚期卵巢癌化疗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模式的价值确切.
作者:吴美林;郑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严重程度和早期诊断血浆生化标志物水平的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生化法测定了113例肝硬化和76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肝酶水平.采用光学法和免疫比浊分析测定了以上两组的生物标志物[纤维蛋白原(fibr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D-二聚体(D-dimer,D-D)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enine,Hcy)]水平,并进行了对比性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评估了早期肝硬化诊断时的血浆生物标志物的水平.结果 11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肝酶水平较之76例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0,001),并随肝硬化患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P>0.05-<0.001).113例肝硬化患者血浆FIB和PLT水平较之76例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1),而血浆D-D和Hcy水平显著增高(P均<0.01-<0.001),并随肝硬化患者的严重程度血浆FIB和PLT水平降低,而血浆D-D和Hcy水平增高.ROC曲线表明:在临界值确定的情况下,D-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大,灵敏度和特异度高,其次为PLT和FIB.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FIB和PLT水平明显降低,血浆D-D是早期肝硬化患者诊断的佳指标,其次为PLT和FIB.
作者:时振华;吴伟伟;茆亚东;赵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对急性胰腺炎采取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为急性胰腺炎组,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并将2组患者经检测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浓度进行对比.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的血清淀粉酶为(622.19±45.97)U/L,脂肪酶为(1,240.58±223.48)U/L,C反应蛋白为(27.22±4.99)mg/L,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为(685.11±55.17)U/L,脂肪酶为(1,522.18±323.08)U/L及C反应蛋白为(32.97±6.22)mg/L,亦与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等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作者:蔡早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析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特选取我院接收的住院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路径;实验组患者应用细节护理管理.观察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投诉率的比较上,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路径来说,细节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投诉率、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强化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雅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ICC患者70例,术前检测肿瘤标志物,术后病理检查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结果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CA211、CA242阳性率分别为67.14%(47/70)、35.71%(25/70)、62.86%(44/70)、51.43%(36/70);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检测肿瘤标志物对ICC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顾挺;苏娜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和常规检验在临床中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于2015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诊断方式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对照组行常规检验方式,观察组行生化检验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检验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检验方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在对糖尿病患者诊断的时候,若选择生化检验方式,检出的准确率高于常规检验方式,可作为首选方式,值得应用.
作者:龚裕雄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对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进行检测的结果.方法 选取我院性病门诊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26例男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按摩提取前列腺液培养分离鉴定的各种病原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检验后发现,检出病原体阳性率为82.7%,解尿支原体感染率(41.6%)和金葡萄球菌感染率(12.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前列腺液进行病原体检测分析,可以更好了解性病相关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原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梁绍治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协同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阻肺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与实验组(n=30),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施以协同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效果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肺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较高价值与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碧桃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本文就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进行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在2017年1月-12月抽取1,00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采集尿液样本并进行微生物检验及细菌培养.结果 有798例患者为单一性感染,占比为79.80%,致病菌中主要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菌、肠球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解脲支原体等;有202例为混合性感染,占比为20.20%,混合性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中以支原体居多.结论 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是引发泌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虽然以单一性感染居多,但混合性感染的病例数也有所增加,临床中可依据患者的微生物检验结果来制定抗感染方案.
作者:屈涛;玛依拉·阿布都热依木;党楠;易婷曲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究粪便涂片在肠道菌群失调所致小儿腹泻的诊断中所具有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腹泻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采集其粪便标本,给予大便常规检查与革兰染色涂片镜检,观察其肠道菌群失调状况.结果 100例患儿中有80例(80%)患儿的粪便涂片符合肠道菌群失调标准,其中有19例(47.50%)患儿为I度肠道菌群失调,有13例(32.50%)患儿为II度肠道菌群失调,有8例(20.00%)患儿为III度肠道菌群失调.在菌群失调的粪便涂片中,符合G+菌增多性失调标准的有11例(27.50%),符合G-菌增多性失调标准的有25例(62.50%),符合全菌减少标准的有4例(10.00%).并且,有11例(27.50%)患儿的粪便涂片中可见真菌孢子.结论 滥用抗生素可引发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小儿腹泻,给予粪便涂片检查可以准确诊断出腹泻患儿的肠道菌群失调状况,进而制定针对性方案进行有效治疗.
作者:孙雪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钠肽测定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4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脑钠肽及心功能指标测定.结果 观察组脑钠肽水平,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逐渐增加,BNP水平逐渐增加(P<0.05).BNP水平与LVESD、LVEDD呈正相关(r=0.601,0.613,P<0.05).结论 脑钠肽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邱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探讨育龄妇女孕前优生检测的TORCH感染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950例行孕前优生检测的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孕前女性血清中RV、CMV及TOX的IgG、IgM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RV-IgG的阳性检出率为53.79%(511/950),CMV-IgG的阳性检出率为55.68%(529/950),CMV-IgM的阳性检出率为0.84%(8/950),TOX-IgG的阳性检出率为1.79%(17/950),TOX-IgM的阳性检出率为0.53(5/950).结论 对育龄女性在孕前优生检测中进行TORCH感染筛查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显著,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促进优生优育.
作者:刘瑞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分析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孕产妇中的应用,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在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1日收治的19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不同组之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何差异.结果 孕妇在生产后不同分娩方式及不同时间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水平明显不同(P<0.05),孕妇的血浆D-二聚体检测的水平随着孕周的增加有明显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 孕产妇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会因生产方式和孕周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提早发现并治疗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类的和血栓性疾病,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江若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高危型HPV分布情况.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14,371例行HPV检测,观察不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结果 2016年1月-2017年12月14,371例行HPV检测,筛查出3,781例HPV检测为高危型阳性,高危型HPV检出率为26.3%,其中高危型HPV感染高的类型为HPV52,其次为HPV16、HPV53、HPV58、HPV51、HPV68、HPV56、HPV18、HPV59、HPV66、HPV33、HPV31、HPV39、HPV35、HPV45、HPV82、HPV73,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具有较大差异,其中HPV52型阳性检出率高,HPV73阳性检出率低.
作者:陆峰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总结有效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接受免疫学检验的临床资料共1,000份,分析资料的试验标本、检验所用仪器以及检验结果,总结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因素,探讨质量控制有效措施.结果 本组1,000份标本通过分析发现有86份标本存在免疫检验结果误差情况,误差发生率为8.6%,通过实施针对性质量控制管理,免疫检验误差发生率下降到1.2%,与质量控制措施实施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分析影响免疫检验的因素,针对性的实施质量控制干预措施,能够减少免疫检验误差发生率,保证免疫检验质量.
作者:郑锦仁;赵淑珍;李静;徐晓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临床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单位来院体检人员140人,对其检验前护理干预工作进行观察和记录,并统计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临床检验前护理干预工作中样本的核对、采集和保存会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结论 规范的临床检验前护理干预工作是保证临床检验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淑贞;王茜;刘爱菊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病菌分布特点.方法 以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中心治疗的100例食物中毒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离检验法,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根据检验结果表明,真菌感染、革兰阳性、阴性菌感染较为常见,出现率均在30%以上;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出现较少,构成比均不足10%.结论 在对食物中毒临床检验中,需以革兰菌、真菌检验为主,需做好充足检验准备,提高检出率及检验效率.
作者:刘强;徐春晓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对1,25(OH)2D3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不仅参与钙磷代谢,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而且在自身免疫调节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进展中具有明确作用.现就1,25(OH)2D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田亚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