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

王水根

关键词:血液检验标本误差, 原因, 预防策略
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对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通过观察血液样本的溶血、外观、凝血情况来判断血样的合格状况.并对血液样本于患者自身、采样、运送、检验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核对,根据误差原因进行预防策略的制定.结果 在对60例血液检验样本进行统计后,发现造成血液检验误差的原因有:患者的自身因素(54%)、样品采集因素(26%)、样品送检因素(13%)及样品检验因素(7%).即主要是患者自身的因素,其次为样品采集,后者主要是样品采集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结论 造成血液检验样品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的自身因素、样品采集因素、样品送检因素及样品检验因素.对此,应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综合素质,对血液检验样品的采集、送检、检验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制度,以此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临床检验仪器设备的现状和国内外对比分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临床医学仪器检验设备也在随着医学先进技术的不断运用而发展.在本文中将对临床检验仪器设备金星分析,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将国内外的设备进行对比.临床医学仪器的发展给予了从业者很大的便利,但是仪器目前在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本文中将根据国内外的现状进行具体的阐释与分析.

    作者:孜巴古丽?吾布力卡斯木;库热西江?托呼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电图TV1TV5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心电图TV1TV5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均进行冠脉造影并按照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2组患者均多次记录常规十二导心电图,从中比较出TV1(TV2)>TV5(TV6)综合征在2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并与心电图ST段压低指标相比较,分析TV1(TV2)>TV5(TV6)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检出率与TV1(TV2)>TV5(TV6)综合征存在明显差异.TV1(TV2)>TV5(TV6)的敏感度高于ST段压低,但其特异度低于ST段压低.结论 TV1(TV2)>TV5(TV6)综合征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虽特异性不高,但可结合临床上奇特心电图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田永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76例RA患者、178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应用胶体金法检测抗CCP,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 抗CCP、AKA、RF诊断RA的敏感度分别为80.3%、25.9%、66.1%,特异度分别为89.6%、91.7%、73.9%.RA组三种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非R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度可达94.1%.结论 诊断RA的三种相关抗体中抗CCP的敏感性高,AKA的特异度好,抗CCP具诊断价值;三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度均高于任意一种或两种指标,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丽文;吕慧;吴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脏超声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研究

    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为高血压众多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即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也可出现预后情况欠佳等情况.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难度相对较大,而及早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心脏超声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作者:罗利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产儿上呼吸机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儿上呼吸机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随机选取50例上呼吸机的早产儿进行观察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5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进行循证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15.9±1.2)d明显短于常规组(22.3±1.3)d,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8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循证护理干预配合,可大大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同时还可以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谭思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血凝试验检测结果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作分析,以及制定改善对策.结果 试验环境因素、试验材料批次因素、试验材料保质期因素、患者抗血凝效果协同药物使用史因素均为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单因素(P<0.05);血凝试验检测环境因素、试验材料批次因素、试验材料保质期因素、医护人员操作水平因素、患者抗血凝效果协同药物使用史均为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多因素(P<0.05).结论 在临床实验室检验过程中,血凝试验检测方法为基础检验手段之一,可以给予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辅助依据,而临床需结合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时制定有效改善对策.

    作者:梁景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B2微球蛋白、血糖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索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B2微球蛋白、血糖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17年5月16日-2018年5月16日期间选取1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12例疑似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观察组)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B2微球蛋白、血糖诊断.结果 观察组B2微球蛋白(6.46±2.53)mg/L、血糖含量(11.59±1.08)mmol/L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B2微球蛋白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7.08%、56.25%、43.75%、22.92%;血糖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6.04%、62.50%、37.50%、23.96%;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8.96%、93.75%、6.25%、1.04%.结论 B2微球蛋白联合血糖诊断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评估中价值较高.

    作者:梁翩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免疫检验工作的影响因素与质控方法分析

    目的 讨论影响免疫检验工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无异常指标的血液标本68例,根据采集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观察组采用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比较两组血液标本检验准确率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检验准确率和满意度(94.12%,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76.47%)(P<0.05).结论 在免疫检验工作中,通过规避多重影响因素,并加强质量控制,能够有效保证检验质量,减少误诊出现.

    作者:甘永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CRP与血常规检测用于儿科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在儿科检测工作中实施血清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10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5月-2017年8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仅开展CRP检验,观察组则开展血清CRP以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分析两种检验方法下的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的CRP指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常规检测下阳性率、漏检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的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实施血清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方式效果显著,能够获得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临床价值高.

    作者:杨琳;徐继有;魏玉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肌缺血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本院接受心肌缺血治疗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病例数80例,将其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病例数各为40例.对照组心肌缺血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心肌缺血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心肌缺血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2.5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析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基于此观察组行抗凝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血气指标及凝血参数等变化、临床疗效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血小板膜蛋白-140、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片段等较对照组显著较低,而氧分压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28/30)较对照组73.33%(22/30)显著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凝血参数,还能缩短治疗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志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Brava粘胶祛除喷剂与酒精法清除胶布痕迹比较

    目的 比较Brava粘胶祛除喷剂和酒精法清除胶布痕迹的应用,便于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采用酒精法和Brava粘胶祛除剂清理法对2016年10月-2017年2月期间有引流管胶布痕迹的300例住院患者的清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Brava粘胶祛除喷剂在清除时间、清除后的皮肤改变、患者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酒精法清除(P<0.05).结论 Brava粘胶祛除喷剂对于胶痕清除效果明显,不仅可以减轻护理工作量,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中进行应用.

    作者:黄尾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四种蛋白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四种蛋白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未并发感染性疾病),观察组50例(患者并发感染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进行β2-M、PAB、CRP、PCT(β2微球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蛋白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指标,评估感染组患者检测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β2-M、CRP、PCT检测值均较高,PAB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PCT检测阳性率高于β2-M、PAB、CRP(P<0.05).结论 四种蛋白检测均为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疾病中检测的重要指标,但PCT检测阳性率更高.

    作者:黄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临床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检验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临床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80例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清胱抑素C(CysC),纤维蛋白(F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研究对象与健康组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型脑梗死研究对象与健康组指标比较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测对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较高的诊断标准,且对于梗死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范玉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Endobutton钢板联合挤压钉重建前交叉韧带35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Endobutton钢板联合挤压钉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35例患者为对象,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分.结果 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P<0.05.结论 该重建手术及方法对保护前交叉韧带,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膝关节僵硬、粘连有益,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建龙;应锦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意义评价

    目的 评价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5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验,观察组给予微生物检验,两组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6.0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9%高于对照组的82.50%,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诊治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刚;陈艳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甲亢性肝病患者中抽取40例(研究组)进行讨论,再从同时期到我院诊治的甲亢患者40例(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肝功能测定和血清指标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TT3、TT4、FT3、FT4、TSH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LP、AST、TBA、DBIL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血清指标均发生异常,临床可用其辅助诊断甲亢性肝病,并评估疾病预后.

    作者:孙承谋;朱玲娜;李智琼;邓尚廉;王训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小儿急性腹泻综合护理的应用与健康教育方式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腹泻综合护理的应用与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96.67%较对照组80.00%显著较高,且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6.67%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 针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效果非常显著,既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又能提升其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因而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黄群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癌应用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分析

    目的 分析在胃癌患者检验中应用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70例胃部病变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将40例胃癌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化发光发法、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将其作为检验效果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实验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各项指标水平均较高,且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胃癌患者临床诊断中,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可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钟磊;谢海燕;邱玉梅;李文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78例不同民族产妇、脐带血微量元素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阿勒泰地区不同民族产妇与脐带血微量元素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法收集78例不同民族的产妇与脐带血全血标本进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在铅、钙、铜、锌元素含量检测中发现产妇的水平高于脐带血的含量,而镁和铁元素含量略低于脐带血水平;产妇外周血铁含量低于正常值的超过半数,占53.8%,并且钙元素缺乏率可达28.2%.在产妇之间比较,微量元素缺乏率在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民族的微量元素缺乏率明显高于汉族产妇.结论 产妇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与脐带血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施琛;白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