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沙门氏菌检测结果分析及预防管理

黄羡华

关键词:沙门氏菌, 健康体检, 从业人员, 预防
摘要:目的 分析从业人员接受健康体检后沙门氏菌的检测结果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方法 通过分析2015年-2017年从业人员健康体检中的沙门氏菌检查结果,制定出预防管理方法.结果 2015年、2016年、2017年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9.80%、9.30%、8.99%,总检出率为9.34%.结论 加强检查次数和力度,同时加强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食品卫生安全健康教育是预防沙门氏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HIV抗体初筛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HIV抗体初筛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将12,600例HIV抗体初筛标本为研究对象,均运用ELISA法检测,并将初筛试验结果阳性的35例送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作进一步确定;结合ELISA法检测过程作检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2,600例实验对象中,有9例HIV抗体阳性,有26例HIV抗体假阳性,初筛试验阳性准确率为25.71%;ELISA法检测HIV抗体影响因素可涉及各个检测环节,尤其是①标本、②试剂、③温度、④人员操作技术等.结论 采用ELISA法进行HIV抗体初筛过程中,需积极消除各个操作环节中影响因素,以有效避免出现筛查假阳性、筛查假阴性情况,以提高检验准确性与可靠性.

    作者:薛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研究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5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250例.参照组采用尿糖检测,试验组采用血糖检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比分析组间数据.结果 试验组检出率(98.80%),参照组检出率(92.4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均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且血糖检测效果较之于尿糖检测效果更佳,故应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式.

    作者:黄明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精液常规检验在男性不育患者诊疗中的价值体会

    目的 研究精液常规检验在男性不育患者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男科的526例精液常规检验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526份精液常规检验报告中的精液体积、液化时间、pH值、精子活力、精子密度和精子正常形态率等精液质量指标.结果 在526份精液常规检验报告中,18份检验报告各项指标检查均无异常,占比3.43%,508份检验报告各项指标检查存在异常,占比96.57%,其中合并两项及其以上者为异常.结论 对男性不育患者实施精液检查,可以确定男性患者的精液具体情况,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

    作者:陶明荣;李学德;何庆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开展集束化护理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开展集束化护理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ICU收治的机械通气≥48 h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ICU住院、机械通气等时间、VAP发生率、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ICU住院、机械通气等时间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且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6.67%、病死率3.33%较对照组20.0%、13.33%均显著较低,且P<0.05.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开展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显著,既可缩短患者ICU住院及机械通气时间,还能减少患者病死率和VAP发生率,因而可行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沛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老年慢阻肺患者氧化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究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7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基于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措施,观察血气分析结果、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PaO2、Sp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8.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9%.结论 对老年慢阻肺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实施基于治疗方法的针对性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和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析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基于此观察组行抗凝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血气指标及凝血参数等变化、临床疗效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血小板膜蛋白-140、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片段等较对照组显著较低,而氧分压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28/30)较对照组73.33%(22/30)显著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凝血参数,还能缩短治疗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志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已婚育龄妇女孕前TORCH检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已婚育龄妇女孕前TORCH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孕前检查的215例已婚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均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SA)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分析TORCH检验的临床意义.结果 TORCH-IgM感染率为7.44%,包括TOX-IgM 4例(1.86%),CMV-IgM 12例(5.58%);TORCH-IgG阳性率为78.14%,包括RV-IgG 168例(78.14%),CMV-IgG 163例(75.81%),TOX-IgG 7例(3.26%).结论 在已婚育龄妇女孕前实施TORCH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受检者是否存在TORCH病毒,对于保证优生优育和降低怀孕风险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当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冯玉花;叶丽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目的 总结临床免疫检验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以及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140位免疫检验对象,对比展开常规检验及质量控制检验观察,比较检验结果准确率差异;回顾性分析500份存在质量问题的免疫检验报告样本,统计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实施了质量控制的观察组准确率达到98.57%,对照组为92.86%;影响因素以样本质量、检验场所温度、检验场所湿度为主.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需强调全过程控制,从人员、环境、操作等多方面控制质量,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

    作者:朱志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研究

    目的 研究糖化血红蛋白在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高血糖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23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血糖检测水平将230例患者分为高血糖组160例及正常血糖组70例.高血糖组160例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两组,分别为105例应激性高血糖、55例糖尿病高血糖组.对比三组检测结果.结果 (1)糖尿病高血糖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及正常血糖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正常血糖组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组别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能够明确颅脑外伤患者高血糖的性质,可作为颅脑外伤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文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和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行产前检查的210例孕妇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检查,研究组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免疫检验项目,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免疫检验指标(包含HBsAg、HBeAg、HBsAb、HBeAb、HCV、HIV、梅毒)阳性检出率及高危妊娠(包含乙肝、丙肝、艾滋、梅毒)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免疫检验指标阳性检出率(10.5%)明显高于对照组(1.0%),研究组患者高危妊娠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1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妇患者进行产前免疫检验项目检查,有助于临床尽早发现孕妇是否存在高危妊娠潜在危险因素,并及时给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从而有助于降低其高危妊娠发生率和提升其生育质量.

    作者:宋少华;李莉娟;赵秋婵;李丽华;方晓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探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策略.方法 将我院检验科收集的685份临床免疫检验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并将同期在我院接受临床免疫检验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系统质量控制)与对照组(常规管理),每组40例,对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率、误诊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检验环境温度及湿度、标本的质量、洗液更换情况以及实验人员素质等均会对免疫检验质量产生影响(P<0.05);干预组免疫检验结果准确率、误诊率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5%、2.5%、95.0%,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临床免疫检验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系统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而提高免疫检验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慧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检测与痰涂片查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比较

    目的 探究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检测与痰涂片查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比较.方法 抽取我院收入结核病患者60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予以涂片抗酸染色法以及PCR-荧光法分子检测,对两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PCR-荧光检测法阳性率为36.67%,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28.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荧光法分子检测法能监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强敏感性、特异性,不易污染,作为实验室辅助检测结合杆菌方式.

    作者:王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甲亢性肝病患者中抽取40例(研究组)进行讨论,再从同时期到我院诊治的甲亢患者40例(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肝功能测定和血清指标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TT3、TT4、FT3、FT4、TSH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LP、AST、TBA、DBIL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血清指标均发生异常,临床可用其辅助诊断甲亢性肝病,并评估疾病预后.

    作者:孙承谋;朱玲娜;李智琼;邓尚廉;王训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研究

    目的 围绕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展开全面分析,并采取积极地护理干预.方法 以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所接收的80例正常分娩产妇为例,给予全程陪伴分娩的服务模式,对产妇分娩过程中所伴随产生一系列心理特征进行深入观察,为后期心理护理的开展提供依据.结果 80例产妇中,36名产妇存在紧张及恐惧心理,29名产妇患焦虑抑郁,8名产妇过分依赖他人帮助,7名产妇存在沮丧失望心理.结论 面对产妇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化,心理护理的系统化实施,有助于增强产妇分娩时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消除产妇对临床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感,在保障母婴身心健康的同时,也使医院妇产科整体护理质量及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陈婉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免疫学指标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免疫学指标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非活动期患者36例设为非活动期组,活动期患者36例设为活动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免疫学指标检测,比较三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活动期组IgM、IgG、IgA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活动期组,C3、C4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活动期组(P<0.05);非活动期患者IgG、IgA明显高于对照组,IgM、C3、C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免疫学指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对提升临床诊断效率、评估病情进展情况及疾病活动性均具有显著效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史桂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对检验准确性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对检验准确性影响.方法 收集150份健康体检人员血液标本,常规组:常规存放标本;观察组:人工溶血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AST、CK、Na+、K+、CK-MB、LDH指标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LB、TG与HDL指标相比较,差距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发生溶血后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人员对标本溶血的重视度,提高自我能力,从而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作者:李会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11例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 探讨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血培养阳性患者211例,菌株鉴定到种,同时予以MIC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2017年版标准判读,总结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结果 211株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7.4%(121/211),革兰阴性杆菌占40.7%(86/211),真菌占1.9%(4/211);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科室有新生儿科、消化内科、儿科等;大肠埃希菌多,有58株(27.4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7株(3.32%);阴沟肠杆菌4株(1.90%);铜绿假单胞菌各2株(0.95%);葡萄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为88株(41.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1株(24.17%)、人葡萄球菌人亚种28株(13.27%)、溶血葡萄球菌13株(6.16%);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4.7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63.8%、42.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25.0%;此外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呋喃妥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较低,分别为3.45%、3.45%,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都在5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7.8%,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85.2%,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对万古霉素亦保持着97.7%的敏感率.结论 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是血流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亚胺培南是针对肠杆菌科较敏感的抗生素,但已出现部分中介或耐药菌株;因此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分析甲状腺自身抗体及促甲状腺素与流产的关系

    目的 分析研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及促甲状腺激素与流产的关系.方法 随机从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产检的患者中抽取89例单胎妊娠孕妇进行讨论,均在妊娠20周内接受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随访其分娩后,根据其妊娠结果分组,流产组24例,持续妊娠组65例,分析结果.结果 流产组TSH≥2.5 mIU/L率33.33%、自身抗体阳性率66.67%高于持续妊娠组7.69%、6.1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阳性流产率、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阳性流产率高于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阴性流产率、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阴性流产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为预测流产的主要指标,且甲状腺自身抗体预测价值更大.

    作者:朱玲娜;孙承谋;邓尚廉;李智琼;简玲玲;王训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鉴别良恶性疾病的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良恶性疾病的的发生率也日趋上升.医疗技术的提升,加强对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能力,其中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的运用有效提升了鉴别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叙述了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还阐述了良恶性疾病鉴别中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运用的依据以及运用的价值.

    作者:吴金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B2微球蛋白、血糖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索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B2微球蛋白、血糖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17年5月16日-2018年5月16日期间选取1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12例疑似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观察组)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B2微球蛋白、血糖诊断.结果 观察组B2微球蛋白(6.46±2.53)mg/L、血糖含量(11.59±1.08)mmol/L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B2微球蛋白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7.08%、56.25%、43.75%、22.92%;血糖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6.04%、62.50%、37.50%、23.96%;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8.96%、93.75%、6.25%、1.04%.结论 B2微球蛋白联合血糖诊断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评估中价值较高.

    作者:梁翩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