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恒
目的 探讨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ApoA-1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80例心脑血管患者参与研究,根据心血管疾病类型和脑血管类型进行分组,各组40例,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为A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B组.同期选取正常体检人群40例,测试三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指标和载脂蛋白APOB/ApoA-1.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A组和B组TC、TG、LDL-C、APOB水平明显更高;而HDL-C、ApoA-1水平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测对准确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意义重大,可为后期治疗和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韩宁;向湘元;韩春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豆治疗,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病情监测等护理服务.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及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包秀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患者进行研究(收集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吸入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患者应用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荐.
作者:胡海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感染、TCT、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行TCT检查的患者23,24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TCT病变级别、宫颈病变级别之间差异.结果 阴道上皮内瘤变病变程度与TCT、宫颈病变呈正比,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高危型HPV感染率显著高于低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且随着病变程度与TCT、宫颈病变程度成正比.
作者:陈丽媛;朱晓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临床医学仪器检验设备也在随着医学先进技术的不断运用而发展.在本文中将对临床检验仪器设备金星分析,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将国内外的设备进行对比.临床医学仪器的发展给予了从业者很大的便利,但是仪器目前在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本文中将根据国内外的现状进行具体的阐释与分析.
作者:孜巴古丽?吾布力卡斯木;库热西江?托呼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对检验准确性影响.方法 收集150份健康体检人员血液标本,常规组:常规存放标本;观察组:人工溶血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AST、CK、Na+、K+、CK-MB、LDH指标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LB、TG与HDL指标相比较,差距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发生溶血后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人员对标本溶血的重视度,提高自我能力,从而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作者:李会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7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基于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措施,观察血气分析结果、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PaO2、Sp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8.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9%.结论 对老年慢阻肺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实施基于治疗方法的针对性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和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并归纳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对疾病进行预防与诊断,提高诊断有效率与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凌莉;韦秀锦;莫秀林;俞广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临床上对新生儿是否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筛查的过程中串联质谱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入院进行常规筛查的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足跟血样的采集,将采集得到的血液滴在采血专用的滤纸上,使用非衍生化多种氨基酸肉碱和琥珀酰丙酮测定试剂盒对样本进行处理,采用串联质谱仪进行血片中的多种氨基酸、肉碱和琥珀酰丙酮浓度的分析工作.结果 经过对200例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3例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占研究对象总数的1.5%,其中,1例研究对象患有异戊酸血症,2例研究对象患有甲基丙二酸尿症.结论 在对于新生儿的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筛查的过程中,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其对于脂肪酸代谢的紊乱、有机酸代谢的紊乱以及氨基酸代谢的紊乱等造成的疾病都能很好地进行检测,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36例异位妊娠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7月,均给予经阴道超声及经腹部超声检查,且在扫描后观察及评估检出率.结果 236例异位妊娠患者经经阴道超声诊断后未破型未流产异位妊娠90例、未破型已流产异位妊娠4例、破裂型异位妊娠74例、残角子宫妊娠2例、宫角妊娠16例、子宫瘢痕妊娠6例、子宫肌层妊娠4例、宫颈妊娠2例;与经腹超声相比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应用于异位妊娠诊断中意义重大,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无创、重复性好等优势,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唐飞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为70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3月,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细菌感染患儿)35例、对照组(病毒感染患儿)35例,均采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 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及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单独检测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用于区分小儿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在健康老年人群中开展血流变学检测的情况.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体检健康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的老年志愿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1月-6月,人数为180例.按照年龄段分为50岁-60岁阶段以及61岁-70岁阶段两组各90例.分析两组志愿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50岁-60岁年龄段的异常预测值比率显著低于61岁-70岁年龄段的异常预测值比率(P<0.05).结论 临床上在老年人群中定期的开展血流变学检测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对各项老年性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和预防.
作者:郑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76例RA患者、178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应用胶体金法检测抗CCP,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 抗CCP、AKA、RF诊断RA的敏感度分别为80.3%、25.9%、66.1%,特异度分别为89.6%、91.7%、73.9%.RA组三种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非R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度可达94.1%.结论 诊断RA的三种相关抗体中抗CCP的敏感性高,AKA的特异度好,抗CCP具诊断价值;三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度均高于任意一种或两种指标,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丽文;吕慧;吴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5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验,观察组给予微生物检验,两组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6.0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9%高于对照组的82.50%,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诊治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刚;陈艳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已婚育龄妇女孕前TORCH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孕前检查的215例已婚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均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SA)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分析TORCH检验的临床意义.结果 TORCH-IgM感染率为7.44%,包括TOX-IgM 4例(1.86%),CMV-IgM 12例(5.58%);TORCH-IgG阳性率为78.14%,包括RV-IgG 168例(78.14%),CMV-IgG 163例(75.81%),TOX-IgG 7例(3.26%).结论 在已婚育龄妇女孕前实施TORCH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受检者是否存在TORCH病毒,对于保证优生优育和降低怀孕风险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当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冯玉花;叶丽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对诊断2型糖尿病的价值.方法 本院在2016年2月-2018年3月接受2型糖尿病诊断的人员150例,根据人员的实际情况,将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A组,50例糖耐量受损者为B组,52例糖耐量正常者为C组.对三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lc进行测定及对比.结果 A、B、C三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lc水平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HbAlc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的关系;以HbAlc呈正相关的为切点,诊断2型糖尿病的特异性在95%以上.结论 HbAlc应用于2型糖尿病诊断的价值显著,在具体诊断上,HbAlc适合作为2型糖尿病的诊断切点.
作者:黎然堂;梁惠普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者63例,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Hcy、hs-CRP水平及Hcy、hs-CRP检测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Hcy、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Hcy+hs-CRP联合检测阳性率92.06%明显高于单独采用Hcy、hs-CRP检测阳性率60.32%、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hs-CRP联合检验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明显效果,准确性高,临床使用价值高.
作者:晏克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颅内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接收的104例颅内肿瘤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常规治疗组(n=52)和术中超声影像组(n=52),进而对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和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术中超声影像组与常规治疗组经过治疗后比较得知术中超声影像组KPS评分明显偏高,并且术中超声影像组经过治疗后的手术时间和手术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将术中超声影像治疗措施运用到颅内肿瘤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不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而且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提升.
作者:宗志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与血脂、转氨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2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200例患者中,男女各100例中通过B超证实的脂肪肝患者共29例,在200例患者中患病率达15.5%,其中男性高于女生,男性患病率18.0%(18例),而女性11.0%(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岁-59岁之间脂肪肝患病率较为突出,且男性高于女性.脂肪肝患者29例(31.1%),其中9例有高脂血症,占脂肪肝患者的31.0%,是血脂正常者患病率的2.9%,表明高脂血症患者病率高于血脂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患者中与非脂肪肝阳性检出,ALT升高有18例占阳性率62%,而非脂肪肝阳性2例,占阳性率6.8%.AST升高有13例,占阳性率44.8%,而非脂肪肝阳性1例,占阳性率3.44%,脂肪肝患者转氨酶升高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度体育锻炼,注意日常饮食习惯,对脂肪肝进行早期诊疗,以阻止患者肝脏损害的发生.
作者:高洪元;颜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实际效果,并对此种测定方法的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患者以及住院患者的标本376例,分别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评估两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获得的检测结果,与ELISA试剂检测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高、试剂稳定等特点,在快速检测情况下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为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的早期检测与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张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