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坚
目的 探讨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ApoA-1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80例心脑血管患者参与研究,根据心血管疾病类型和脑血管类型进行分组,各组40例,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为A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B组.同期选取正常体检人群40例,测试三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指标和载脂蛋白APOB/ApoA-1.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A组和B组TC、TG、LDL-C、APOB水平明显更高;而HDL-C、ApoA-1水平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测对准确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意义重大,可为后期治疗和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韩宁;向湘元;韩春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因素和联合应用.方法 本实验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80例的肿瘤标志物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分析影响标志物的因素,并探讨联合应用的价值所在.结果 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都会对患者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肿瘤的检出率.结论 在为肿瘤患者进行标志物检测的时候,要确定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尽可能采取措施预防,提高检出率,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云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策略.方法 将我院检验科收集的685份临床免疫检验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并将同期在我院接受临床免疫检验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系统质量控制)与对照组(常规管理),每组40例,对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率、误诊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检验环境温度及湿度、标本的质量、洗液更换情况以及实验人员素质等均会对免疫检验质量产生影响(P<0.05);干预组免疫检验结果准确率、误诊率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5%、2.5%、95.0%,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临床免疫检验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系统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而提高免疫检验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慧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5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250例.参照组采用尿糖检测,试验组采用血糖检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比分析组间数据.结果 试验组检出率(98.80%),参照组检出率(92.4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均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且血糖检测效果较之于尿糖检测效果更佳,故应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式.
作者:黄明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研讨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甲亢性肝病患者中抽取40例(研究组)进行讨论,再从同时期到我院诊治的甲亢患者40例(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肝功能测定和血清指标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TT3、TT4、FT3、FT4、TSH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LP、AST、TBA、DBIL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血清指标均发生异常,临床可用其辅助诊断甲亢性肝病,并评估疾病预后.
作者:孙承谋;朱玲娜;李智琼;邓尚廉;王训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我社康收治的125例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肾损伤,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采集患者新鲜晨尿作为检测标本,测定其尿液标本中的尿糖含量、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比较两组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分析尿糖、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并计算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析其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的尿糖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后发现,尿糖、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密切相关,呈正相关,P<0.05.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检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的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均>0.7.结论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予以灵敏反映,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标志物.
作者:徐楚燕;潘旭东;田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感染、TCT、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行TCT检查的患者23,24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TCT病变级别、宫颈病变级别之间差异.结果 阴道上皮内瘤变病变程度与TCT、宫颈病变呈正比,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高危型HPV感染率显著高于低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且随着病变程度与TCT、宫颈病变程度成正比.
作者:陈丽媛;朱晓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糖化血红蛋白在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高血糖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23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血糖检测水平将230例患者分为高血糖组160例及正常血糖组70例.高血糖组160例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两组,分别为105例应激性高血糖、55例糖尿病高血糖组.对比三组检测结果.结果 (1)糖尿病高血糖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及正常血糖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正常血糖组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组别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能够明确颅脑外伤患者高血糖的性质,可作为颅脑外伤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文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辅助生育患者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辅助生育的75例孕妇,把其设定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自然妊娠且单胎妊娠的孕妇75例,把其设置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怀孕中期,采用时间荧光免疫分辨法进行血清标志物指标筛选唐氏综合征,在筛查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筛查结果中唐氏综合征风险率.结果 在对其筛查结果进行比对后,研究组的唐氏综合征风险率为9.3%,参照组的为0.0%,研究组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对辅助生育患者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研究后发现,其唐氏综合征风险率均较高,可见孕中期唐氏筛查在临床上辅助生育有重要的意义,建议临床上进一步展开探究.
作者:蒙春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心电图TV1TV5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均进行冠脉造影并按照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2组患者均多次记录常规十二导心电图,从中比较出TV1(TV2)>TV5(TV6)综合征在2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并与心电图ST段压低指标相比较,分析TV1(TV2)>TV5(TV6)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检出率与TV1(TV2)>TV5(TV6)综合征存在明显差异.TV1(TV2)>TV5(TV6)的敏感度高于ST段压低,但其特异度低于ST段压低.结论 TV1(TV2)>TV5(TV6)综合征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虽特异性不高,但可结合临床上奇特心电图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田永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的监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8例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患者,按照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分为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每组患者人数各19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均显著较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均显著较高,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凝血监测在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为70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3月,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细菌感染患儿)35例、对照组(病毒感染患儿)35例,均采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 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及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单独检测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用于区分小儿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和分析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行产前检查的210例孕妇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检查,研究组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增加免疫检验项目,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免疫检验指标(包含HBsAg、HBeAg、HBsAb、HBeAb、HCV、HIV、梅毒)阳性检出率及高危妊娠(包含乙肝、丙肝、艾滋、梅毒)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免疫检验指标阳性检出率(10.5%)明显高于对照组(1.0%),研究组患者高危妊娠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1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孕妇患者进行产前免疫检验项目检查,有助于临床尽早发现孕妇是否存在高危妊娠潜在危险因素,并及时给患者提供针对性治疗,从而有助于降低其高危妊娠发生率和提升其生育质量.
作者:宋少华;李莉娟;赵秋婵;李丽华;方晓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妇科炎症患者,以上患者均通过妇科炎症感染确诊,并采用观察、培养、胺试验、镜检法对以上患者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其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 妇科炎症患者在不同检测方法总阳性检出率的对比情况中,在培养法、凝集法、胺试验以及镜检法的检测方法下,其检出率分别为77.50%、80.00%、71.25%以及86.25%.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用到的胺试验、凝集法、培养法、镜检法等均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能够对妇科炎症感染做出高效的检测,满足临床检验要求,值得推广使用.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由于每一例患者的自身状况都是不同的,故在选择检验方法时要结合患者状况和医院条件等进行合理地选择.
作者:葛平;熊海娜;余小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方法 研究阶段为2018年1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患者开展阴道分泌物检验,根据检验方法分为A组(PCR检验法)、B组(细菌培养法),比较两组检验效果.结果 A组阳性检出率90.5%(181/200)明显高于B组阳性检出率51.0%(10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阴道细菌检验采用PCR检验法阳性检出率更高,耗时短,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美珠;李炜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行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8例为实验组,同期选取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28名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指标结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尿糖指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分别为(3.03±1.82)mmol/L、(38.3±8.6)mg/L;对照组指标为(1.27±0.33)mmol/L、(16.61±3.1)mg/L,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为0,实验组中,男性16例中,尿糖14例,阳性率为87.5%;女性12例中,尿糖7例,阳性率为58.3%.结论 应用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测定,能够及早检查出糖尿病,降低误诊以及漏诊的发生率,提升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玉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站辖区内供血医院接受输血的7,5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不同血液成分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进行统计,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病人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中血小板发生率高,滤白红细胞悬液、血浆等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次之.通过对参与本次调研的病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输血反应发生发热、过敏的人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年龄、输血史、过敏史都有较大的关系.结论 血小板、滤白红细胞、血浆发生输血反应几率较大,在输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过敏史、输血史及未成年人.
作者:孙金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对于输血安全产生的影响,以保障输血的及时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患者均需要进行输血,对本次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200份展开分析.结果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之中检验出6人不合格,2人假阳性,3人阳性,以实验室检验步骤作为依据,采取了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之后,输血患者并未发生任何的输血事故.结论 在患者输血之中,为了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需要应用输血实验室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在临床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严格的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有效的提升了输血的安全性,在为患者输血之前展开输血前检测实验,可选择科学合理的输血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输血质量.
作者:史华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血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范血清胆固醇升高的解决策略.方法 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所接收的80例血生化检验出现胆固醇异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寻可能导致患者胆固醇升高的原因.结果 原发性胆固醇升高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继发性胆固醇升高患者人数.糖尿病、LDL-R缺陷和肝脏病变是原发性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患者血清样本的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与患者是否存在脏器病变、遗传疾病以及糖尿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实现对胆固醇升高的有效预防,应对患者的饮食予以充分的关注度,并引导患者适当运动.
作者:朱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尿毒症患者血清钙化相关蛋白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以尿毒症患者50例为实验组,时间选取为2015年5月-2017年5月,同时以5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均对其桡动脉钙化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两组血管钙化、血生化指标、组织学改变等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IMT、CR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a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实验组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程度的增加,其TLR4、OC、Cbfα1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出现桡动脉血管钙化的几率较高,患者的血管钙化程度与其TLR4、OC、Cbfα1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
作者:朱军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