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ApoA-1水平的影响

韩宁;向湘元;韩春俐

关键词:血脂检验, 心脑血管病, 诊治价值, aPOA-1
摘要:目的 探讨血脂检验在心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ApoA-1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80例心脑血管患者参与研究,根据心血管疾病类型和脑血管类型进行分组,各组40例,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为A组,脑血管疾病患者为B组.同期选取正常体检人群40例,测试三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指标和载脂蛋白APOB/ApoA-1.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的血脂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A组和B组TC、TG、LDL-C、APOB水平明显更高;而HDL-C、ApoA-1水平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测对准确诊断心脑血管疾病意义重大,可为后期治疗和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

    目的 研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60例尿液样本,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实施常规监控对策,纳入对照组;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60例尿液样本,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策,纳入实验组.对两组尿液样本合理数量进行统计并分析不合格原因.结果 实验组患者样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样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对样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包括采集时间不合理、样本量少、标识不清、标本污染.结论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策,效果理想.

    作者:李瑾;迟翠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检测与痰涂片查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比较

    目的 探究结核分枝杆菌分子检测与痰涂片查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比较.方法 抽取我院收入结核病患者60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予以涂片抗酸染色法以及PCR-荧光法分子检测,对两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PCR-荧光检测法阳性率为36.67%,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法28.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荧光法分子检测法能监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强敏感性、特异性,不易污染,作为实验室辅助检测结合杆菌方式.

    作者:王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我社康收治的125例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肾损伤,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采集患者新鲜晨尿作为检测标本,测定其尿液标本中的尿糖含量、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比较两组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分析尿糖、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并计算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析其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的尿糖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后发现,尿糖、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密切相关,呈正相关,P<0.05.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检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的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均>0.7.结论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予以灵敏反映,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标志物.

    作者:徐楚燕;潘旭东;田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ABC分类控制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ABC分类控制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住院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行ABC分类确认.结果 按照ABC分类法确定多重耐药菌重点控制年龄段为60岁以上,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埃希菌属为重点控制菌群,骨伤科、肾病科、普外科为重点控制科室.结论 采用ABC分类控制法与医院感染调查数据相结合,能将感染管理重点对象明确,充分体现出医院特点.

    作者:朱震宏;姜艳;罗德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在胃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以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健康人群作为空白组,对比三组胃蛋白酶原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PGI阳性率90.91%、PGII阳性率87.88%、PGR阳性率84.85%、PGI(38.10±1.48)ng/mL、PGII(13.52±1.44)ng/mL,与对照组及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PGI阳性率18.18%、PGII阳性率15.15%、PGR阳性率15.15%、PGI(50.16±2.59)ng/mL、PGII(24.28±2.65)ng/mL,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胃蛋白酶原应用到胃癌筛查中,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及早给予干预,抑制胃癌进展.

    作者:刘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1例诊治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是临床少见的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学检测既出现骨髓增生异常表现,也出现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特点,诊断难度较大,极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状况,影响患者疾病治疗过程.目前临床对于不同类型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的诊断研究较多,但对于两种类型同时出现,且可出现转化状况的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较为缺乏.

    作者:罗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行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8例为实验组,同期选取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28名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指标结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尿糖指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分别为(3.03±1.82)mmol/L、(38.3±8.6)mg/L;对照组指标为(1.27±0.33)mmol/L、(16.61±3.1)mg/L,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为0,实验组中,男性16例中,尿糖14例,阳性率为87.5%;女性12例中,尿糖7例,阳性率为58.3%.结论 应用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测定,能够及早检查出糖尿病,降低误诊以及漏诊的发生率,提升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玉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60例,采取随机数字分类法将患儿分成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蓝光治疗方式,常规组仅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鸟巢式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1 d时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数比较接近(P>0.05);治疗3 d和治疗5 d时实验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实验组患儿的退黄时间也明显快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中发生哭闹持续、抓伤、擦伤以及暂停照射治疗等情况的患儿例数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更低(P<0.05).结论 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率,并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整体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李玉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癌应用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分析

    目的 分析在胃癌患者检验中应用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70例胃部病变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将40例胃癌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化发光发法、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将其作为检验效果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实验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各项指标水平均较高,且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胃癌患者临床诊断中,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可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钟磊;谢海燕;邱玉梅;李文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电图TV1TV5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心电图TV1TV5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 抽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均进行冠脉造影并按照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2组患者均多次记录常规十二导心电图,从中比较出TV1(TV2)>TV5(TV6)综合征在2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并与心电图ST段压低指标相比较,分析TV1(TV2)>TV5(TV6)综合征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检出率与TV1(TV2)>TV5(TV6)综合征存在明显差异.TV1(TV2)>TV5(TV6)的敏感度高于ST段压低,但其特异度低于ST段压低.结论 TV1(TV2)>TV5(TV6)综合征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医学价值,虽特异性不高,但可结合临床上奇特心电图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田永群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研究

    目的 探析质量控制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行免疫检验的92例受检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质量控制,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检验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控制可改善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提高检测项目合格率,进而为后续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不同捐献周期血小板生成素的影响

    目的 对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体内血小板生成素检测值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献血周期对捐献者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各年龄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对其外周血TPO检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 连续多次间隔2周、3周机采血小板1次的献血者TPO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隔4周机采血小板1次的献血者的TP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频率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TPO的影响不同,>4周机采血小板1次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董志伟;温艳;王翠珩;邹雪松;黄冬梅;李松;侯延新;刘彩侠;于海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心脏超声诊断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研究

    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为高血压众多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即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也可出现预后情况欠佳等情况.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难度相对较大,而及早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心脏超声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作者:罗利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产儿上呼吸机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儿上呼吸机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随机选取50例上呼吸机的早产儿进行观察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5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进行循证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15.9±1.2)d明显短于常规组(22.3±1.3)d,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8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循证护理干预配合,可大大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同时还可以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谭思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

    本文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提出避免误差的措施.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主要原因包括标本采集、标本检验与送检、病人自身原因等.因此,血液检验当中,有诸多原因会给血液检验标本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对各项血液检验工作要加以规范,从而让血液检验的确诊率进一步提高.

    作者:钱彦东;何金艳;金武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生化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探讨生化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同期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胰脂肪酶(LPS)、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LPS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0%、92.0%,比其余指标均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生化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其中胰脂肪酶(LPS)指标水平有助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而TAP及CRP等指标则能够为临床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何建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21例躁狂症患者碳酸锂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躁狂症患者在服用碳酸锂药物后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以便为医院在临床治疗躁狂症时的用药合理性、预防中毒反应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211例躁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且全组患者均有长期服用碳酸锂药物.应用深圳凯特XI-921ET型号的电解质分析仪对其进行血药浓度检测,同时结合相关临床症状的控制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研究,了解到本组221例躁狂症患者中,血药浓度在0.31 mmol/L到0.40 mmol/L之间的患者有11例,占4.98%(11/221),量表分数为(5.31±2.79)分;血药浓度在0.41 mmol/L到0.80 mmol/L之间的患者有165例,占74.66%(165/221),量表分数为(3.24±1.33)分;血药浓度在0.81 mmol/L到1.20 mmol/L之间的患者有42例,占19.00%(42/221),量表分数为(2.81±0.79)分;另有3例血药浓度高于1.20 mmol/L,占1.36%(3/221),量表分数为2.00分.结论 临床治疗躁狂症患者的过程中,给予碳酸锂血药浓度检测,不但能够起到有效指导临床用药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患者控制临床症状,尽量远离中毒剂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明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串联质谱在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临床上对新生儿是否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筛查的过程中串联质谱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入院进行常规筛查的2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足跟血样的采集,将采集得到的血液滴在采血专用的滤纸上,使用非衍生化多种氨基酸肉碱和琥珀酰丙酮测定试剂盒对样本进行处理,采用串联质谱仪进行血片中的多种氨基酸、肉碱和琥珀酰丙酮浓度的分析工作.结果 经过对200例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3例标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占研究对象总数的1.5%,其中,1例研究对象患有异戊酸血症,2例研究对象患有甲基丙二酸尿症.结论 在对于新生儿的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筛查的过程中,应用串联质谱技术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其对于脂肪酸代谢的紊乱、有机酸代谢的紊乱以及氨基酸代谢的紊乱等造成的疾病都能很好地进行检测,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HIV抗体初筛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HIV抗体初筛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将12,600例HIV抗体初筛标本为研究对象,均运用ELISA法检测,并将初筛试验结果阳性的35例送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作进一步确定;结合ELISA法检测过程作检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2,600例实验对象中,有9例HIV抗体阳性,有26例HIV抗体假阳性,初筛试验阳性准确率为25.71%;ELISA法检测HIV抗体影响因素可涉及各个检测环节,尤其是①标本、②试剂、③温度、④人员操作技术等.结论 采用ELISA法进行HIV抗体初筛过程中,需积极消除各个操作环节中影响因素,以有效避免出现筛查假阳性、筛查假阴性情况,以提高检验准确性与可靠性.

    作者:薛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30日-2018年3月30日,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含量阳性率、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相比较对照组,前者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健康体检者,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具有应用意义.

    作者:郭文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