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珠;李炜煊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筛查中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联合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尿路感染患者,对其分别实施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对照组)与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联合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测(观察组).结果 亚硝酸盐测定结果为阳性有36例,阴性有64例,针对尿路感染诊断的阳性检测率是69.7%,阴性检测率是72.5%;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测,测定结果阳性有54例、阴性有46例,尿路感染诊断的阳性预测值是64.1%,而阴性预测值是80.8%.在阴性、阳性、灵敏度、特异度指标上,使用亚硝酸盐测定和使用尿沉渣计数测定存在明显的差距,组间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尿路感染筛查中,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与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测联合应用,对患者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作用明显,因此,临床使用可以推荐.
作者:张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本次实验将针对瘢痕子宫产妇进行足月妊娠经过阴道试产的情况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瘢痕子宫产妇为对象,对照组主要为同期收治的首次妊娠足月的产妇为调研对象(60例),观察组为瘢痕子宫妊娠产妇(60例),并针对阴道试产的成功率和相关指标做分析.结果 对照组产妇中通过阴道分娩的产妇有49例(81.7%),观察组则有43例(73.3%),成功率上仍然存在一定差异.与此同时,我们也对比了产妇的总产程、出血量等相关指标,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10%,两组中以对照组更低,效果整体更佳.结论 对于瘢痕子宫产妇而言,由于其首次妊娠后存在瘢痕子宫,在后期阴道试产的过程中产程潜伏期会略低于正常妊娠的产妇,但是从安全性、可行性上仍然能够得到保证.这将有利于降低剖宫产对产妇再次造成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路艳清;王雪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并选取我院同期128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血清PCT检测,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PCT水平为(12.03±4.63)ng/mL,对照组患儿PCT水平为(0.31±0.12)ng/mL,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15.28,P<0.05).研究组检出PCT阳性116例,占90.63%,对照组检出PCT阳性27例,占21.09%,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T检测可准确对小儿感染性肺炎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涛;张亚琼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显微镜检测法与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在尿常规检验中进行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在我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随机选择,选择出的200例患者要分别应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法、干化学法进行患者晨尿常规检测,记录三种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化学法相比于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法,红、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不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的检查结果与显微镜检测法的结果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尿常规时,应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法或者显微镜检测法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都较高,结合应用两种检测方法可以提升检验水平.
作者:郑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研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及促甲状腺激素与流产的关系.方法 随机从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产检的患者中抽取89例单胎妊娠孕妇进行讨论,均在妊娠20周内接受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随访其分娩后,根据其妊娠结果分组,流产组24例,持续妊娠组65例,分析结果.结果 流产组TSH≥2.5 mIU/L率33.33%、自身抗体阳性率66.67%高于持续妊娠组7.69%、6.1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阳性流产率、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阳性流产率高于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阴性流产率、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阴性流产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为预测流产的主要指标,且甲状腺自身抗体预测价值更大.
作者:朱玲娜;孙承谋;邓尚廉;李智琼;简玲玲;王训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良恶性疾病的的发生率也日趋上升.医疗技术的提升,加强对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能力,其中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的运用有效提升了鉴别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叙述了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还阐述了良恶性疾病鉴别中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运用的依据以及运用的价值.
作者:吴金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临床免疫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 本研究时间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110例免疫检测患者,对上述进行临床免疫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110例患者检验报告中,存在问题的有21例,发生率为19.09%.结论 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因此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相应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采用科学的免疫检查方法,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临床免疫质量,避免各个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马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细节护理应用于门诊体检采血室护理工作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门诊体检采血室护理工作中采用细节护理,并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和相关指标.结果 实施细节护理后,主动服务、工作责任心、处理问题能力、配合程度以及沟通能力分数高于实施前,组间数据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节护理能够提升门诊体检采血者的一次性成功率,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蔡伦华;蔡雪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文旨在通过对业内学者关于重组人脑利钠肽、伊伐布雷定、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心衰药物治疗的疗效和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为心衰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丁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135例老年贫血患者血液细胞学检查特点、病因.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5例老年贫血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老年贫血患者均接受血液细胞学检查,分析血液细胞学检查的特点、发病原因.结果 135例老年贫血患者贫血的类型为: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贫血成因包括: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以及造血功能减退等.所有老年贫血患者中,轻度贫血者占13.33%(18/135),中度贫血者者占56.30%(76/135),重度贫血者占30.37%(41/135).结论 老年贫血患者血液细胞检查时,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者较多,而贫血会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因此老年人群定期应接受检查,以此及早明确是否贫血、贫血的类型、贫血原因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提高老年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阳;李云霞;陈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Brava粘胶祛除喷剂和酒精法清除胶布痕迹的应用,便于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采用酒精法和Brava粘胶祛除剂清理法对2016年10月-2017年2月期间有引流管胶布痕迹的300例住院患者的清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Brava粘胶祛除喷剂在清除时间、清除后的皮肤改变、患者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酒精法清除(P<0.05).结论 Brava粘胶祛除喷剂对于胶痕清除效果明显,不仅可以减轻护理工作量,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中进行应用.
作者:黄尾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APK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间手术切除的甲状腺标本144例,含34例的正常甲状腺标本、38例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和72例甲状腺乳头癌标本,所选标本均经过病理确认.使用免疫组化检测MAPK12在所选甲状腺标本中的阳性表达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12在不同甲状腺标本中表达量的不同,并把MAPK12的表达情况和病理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APK12在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为52.8%,在34例正常甲状腺中的表达率为0,在3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率为5.3%,MAPK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肿瘤的大小以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TNM分期相关.结论 MAPK1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要比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和正常甲状腺标本高,MAPK12的阳性表达率和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和TNM分期有关.推测其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来说是一个有意义的标志物.
作者:孙晓宇;张丽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7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基于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措施,观察血气分析结果、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PaO2、Sp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8.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9%.结论 对老年慢阻肺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实施基于治疗方法的针对性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和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与血脂、转氨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2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200例患者中,男女各100例中通过B超证实的脂肪肝患者共29例,在200例患者中患病率达15.5%,其中男性高于女生,男性患病率18.0%(18例),而女性11.0%(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岁-59岁之间脂肪肝患病率较为突出,且男性高于女性.脂肪肝患者29例(31.1%),其中9例有高脂血症,占脂肪肝患者的31.0%,是血脂正常者患病率的2.9%,表明高脂血症患者病率高于血脂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患者中与非脂肪肝阳性检出,ALT升高有18例占阳性率62%,而非脂肪肝阳性2例,占阳性率6.8%.AST升高有13例,占阳性率44.8%,而非脂肪肝阳性1例,占阳性率3.44%,脂肪肝患者转氨酶升高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度体育锻炼,注意日常饮食习惯,对脂肪肝进行早期诊疗,以阻止患者肝脏损害的发生.
作者:高洪元;颜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用血管理中输血工作月报的书写,保证医院科学合理用血和利于二级医院创建.方法 自2014年7月起,从二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分解输血管理条目,通过对临床用血各项要点进行有依据的考核,月间可通过各百分率比较,提示改进方向.以此模板作为输血管理委员会、医务科、输血的资料收集和对临床科室及个人提出评价和考核的依据,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质量控制6个月后,输血抽检率、合理率、病案书写评分和输血科质量评分等指标较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血管理中采用相对固定和完整的格式采集信息,应用PDCA持续改进方法,促进科学合理的用血,可在医院评审中取得较好成绩,将输血管理工作做实做真.
作者:王建华;宋海峰;吴建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对照研究结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的体检者,共20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研究组100例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体检者的红细胞(RW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体检时的血常规检验项目中,静脉血血常规检测效果较末梢血更佳,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谢传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在儿科检测工作中实施血清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10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5月-2017年8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仅开展CRP检验,观察组则开展血清CRP以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分析两种检验方法下的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的CRP指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常规检测下阳性率、漏检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的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实施血清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方式效果显著,能够获得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临床价值高.
作者:杨琳;徐继有;魏玉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围绕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展开全面分析,并采取积极地护理干预.方法 以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所接收的80例正常分娩产妇为例,给予全程陪伴分娩的服务模式,对产妇分娩过程中所伴随产生一系列心理特征进行深入观察,为后期心理护理的开展提供依据.结果 80例产妇中,36名产妇存在紧张及恐惧心理,29名产妇患焦虑抑郁,8名产妇过分依赖他人帮助,7名产妇存在沮丧失望心理.结论 面对产妇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化,心理护理的系统化实施,有助于增强产妇分娩时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消除产妇对临床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感,在保障母婴身心健康的同时,也使医院妇产科整体护理质量及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陈婉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辅助生育患者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辅助生育的75例孕妇,把其设定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自然妊娠且单胎妊娠的孕妇75例,把其设置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怀孕中期,采用时间荧光免疫分辨法进行血清标志物指标筛选唐氏综合征,在筛查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筛查结果中唐氏综合征风险率.结果 在对其筛查结果进行比对后,研究组的唐氏综合征风险率为9.3%,参照组的为0.0%,研究组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对辅助生育患者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研究后发现,其唐氏综合征风险率均较高,可见孕中期唐氏筛查在临床上辅助生育有重要的意义,建议临床上进一步展开探究.
作者:蒙春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策略.方法 将我院检验科收集的685份临床免疫检验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并将同期在我院接受临床免疫检验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系统质量控制)与对照组(常规管理),每组40例,对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率、误诊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检验环境温度及湿度、标本的质量、洗液更换情况以及实验人员素质等均会对免疫检验质量产生影响(P<0.05);干预组免疫检验结果准确率、误诊率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5%、2.5%、95.0%,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临床免疫检验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系统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而提高免疫检验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慧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