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宋海峰;吴建华
目的 探究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7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基于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措施,观察血气分析结果、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PaO2、Sp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8.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9%.结论 对老年慢阻肺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实施基于治疗方法的针对性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和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腹泻综合护理的应用与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96.67%较对照组80.00%显著较高,且P<0.0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3.33%较对照组76.67%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 针对小儿急性腹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效果非常显著,既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又能提升其家属健康知识掌握度,因而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黄群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用在全血细胞减少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从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选取74例予以研究,所选患者均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探讨研究对象的骨髓细胞增生程度与病因的关系.结果 在患者骨髓细胞增生活跃程度等级中,增生活跃所占比重高,增生极度减低比重低;在病因中,因造血系统疾病起病和因非造血系统疾病起病的所占比重分别为71.62%、25.68%,且比例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2例不能确诊,诊断符合率为97.30%.结论 在对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诊断中,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该检查方法能够了解患者的骨髓增生情况和病因,不仅提高了确诊率,而且有利于临床后期的治疗疗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段永亮;谭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四种蛋白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未并发感染性疾病),观察组50例(患者并发感染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进行β2-M、PAB、CRP、PCT(β2微球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蛋白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指标,评估感染组患者检测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β2-M、CRP、PCT检测值均较高,PAB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PCT检测阳性率高于β2-M、PAB、CRP(P<0.05).结论 四种蛋白检测均为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疾病中检测的重要指标,但PCT检测阳性率更高.
作者:黄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围绕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展开全面分析,并采取积极地护理干预.方法 以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所接收的80例正常分娩产妇为例,给予全程陪伴分娩的服务模式,对产妇分娩过程中所伴随产生一系列心理特征进行深入观察,为后期心理护理的开展提供依据.结果 80例产妇中,36名产妇存在紧张及恐惧心理,29名产妇患焦虑抑郁,8名产妇过分依赖他人帮助,7名产妇存在沮丧失望心理.结论 面对产妇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化,心理护理的系统化实施,有助于增强产妇分娩时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消除产妇对临床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感,在保障母婴身心健康的同时,也使医院妇产科整体护理质量及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陈婉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临床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80例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清胱抑素C(CysC),纤维蛋白(F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研究对象与健康组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型脑梗死研究对象与健康组指标比较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测对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较高的诊断标准,且对于梗死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范玉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失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治疗时间进行分组纳入.第一组48例患者术中缝皮之后向其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第二组48例患者向其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对患者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引流量、血红蛋白浓度、术后输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展开分析和对比.结果 第二组在本次研究之中血红蛋白浓度、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引流量明显优于第一组,第二组在本次研究之中患者术后输血率明显低于第一组,组别对比间有显著差异(P<0.05).第二组在本次研究之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第一组并无明显差异,组别对比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之中向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预防术后失血,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值得推广.
作者:张新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炎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法,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炎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和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门急诊就诊的上腹痛患者63例,同时进行血、尿淀粉酶和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结果 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34例,阳性率为94.4%,血淀粉酶阳性31例,阳性率为86.1%,尿淀粉酶阳性32例,阳性率为88.8%.胰蛋白酶原-2和淀粉酶两者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27例非急性胰腺炎中,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8例,特异性为70.4%,血淀粉酶阳性5例,特异性为81.5%,尿淀粉酶阳性7例,特异性为74.1%,两者特异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联合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和血、尿淀粉酶可以提高急性胰腺炎筛选、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冯彩莲;植奇升;李伟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析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基于此观察组行抗凝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血气指标及凝血参数等变化、临床疗效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血小板膜蛋白-140、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片段等较对照组显著较低,而氧分压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28/30)较对照组73.33%(22/30)显著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凝血参数,还能缩短治疗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志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辅助生育患者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辅助生育的75例孕妇,把其设定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自然妊娠且单胎妊娠的孕妇75例,把其设置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怀孕中期,采用时间荧光免疫分辨法进行血清标志物指标筛选唐氏综合征,在筛查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筛查结果中唐氏综合征风险率.结果 在对其筛查结果进行比对后,研究组的唐氏综合征风险率为9.3%,参照组的为0.0%,研究组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对辅助生育患者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研究后发现,其唐氏综合征风险率均较高,可见孕中期唐氏筛查在临床上辅助生育有重要的意义,建议临床上进一步展开探究.
作者:蒙春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铁蛋白水平与疾病分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50例确诊为MDS的患者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铁蛋白水平(SF)测定,分析患者铁蛋白水平与疾病分型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RCMD组、RAEB-I组、RAEB-II 3组铁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3组患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RARS组,RARS组明显高于RA组(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高危组(12例)患者预后不良例数为7例(58.33%),低危组(38例)患者预后不良例数为11例(28.95%),预后不良组患者SF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较好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RCMD、RAEB-I、RAEB-II类型的患者SF水平较高,SF水平较高可能会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胡玉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HIV抗体初筛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将12,600例HIV抗体初筛标本为研究对象,均运用ELISA法检测,并将初筛试验结果阳性的35例送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作进一步确定;结合ELISA法检测过程作检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2,600例实验对象中,有9例HIV抗体阳性,有26例HIV抗体假阳性,初筛试验阳性准确率为25.71%;ELISA法检测HIV抗体影响因素可涉及各个检测环节,尤其是①标本、②试剂、③温度、④人员操作技术等.结论 采用ELISA法进行HIV抗体初筛过程中,需积极消除各个操作环节中影响因素,以有效避免出现筛查假阳性、筛查假阴性情况,以提高检验准确性与可靠性.
作者:薛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进行临床检验的标本共计2,400例进行本次研究,根据标本类型进行分类,将时间分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与2017年5月-2018年4月,每个时间段各1,200例,分析不同时间段内不同类型标本的阳性率情况.结果 对比两个时间段内呼吸道、血培养、非呼吸道及粪便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可以发现2016年4月-2017年4月的各类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31.92%、22.77%、12.32%及8.85%,2017年5月-2018年4月的各类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37.87%、31.43%、23.53%及19.81%,两个时间段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时间段内的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存在差异,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流行病学规律,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作者:杨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良恶性疾病的的发生率也日趋上升.医疗技术的提升,加强对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能力,其中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的运用有效提升了鉴别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叙述了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还阐述了良恶性疾病鉴别中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运用的依据以及运用的价值.
作者:吴金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B2微球蛋白、血糖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17年5月16日-2018年5月16日期间选取1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12例疑似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观察组)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B2微球蛋白、血糖诊断.结果 观察组B2微球蛋白(6.46±2.53)mg/L、血糖含量(11.59±1.08)mmol/L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B2微球蛋白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7.08%、56.25%、43.75%、22.92%;血糖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6.04%、62.50%、37.50%、23.96%;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8.96%、93.75%、6.25%、1.04%.结论 B2微球蛋白联合血糖诊断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评估中价值较高.
作者:梁翩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医院药学教学系统化培训模式,为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参考.方法 以本院2014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进行系统化药学教学培训模式的药师及学生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同期进行一般培训教育模式的药师及学生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培训教学模式之下的学生考核评分.结果 观察组学生药学相关知识、操作等的考核评价分数以及教学培训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医院药学教学培训过程中,实施系统化医院药学教学培训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药学考核评分,提升学生临床用药及药学实践服务能力,系统化的教学培训模式值得应用.
作者:朱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为高血压众多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即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也可出现预后情况欠佳等情况.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难度相对较大,而及早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心脏超声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作者:罗利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5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验,观察组给予微生物检验,两组给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 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6.0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9%高于对照组的82.50%,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微生物检验在尿路感染预防、诊治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刚;陈艳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对照研究结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的体检者,共20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研究组100例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体检者的红细胞(RW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体检时的血常规检验项目中,静脉血血常规检测效果较末梢血更佳,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谢传智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