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价值

张燕利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溶血病, 溶血三项试验
摘要:目的 通过对发生黄疸的新生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型和溶血三项试验结果共200例,溶血三项试验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在200例血清学结果中,阳性结果为112例(56%).200例新生儿黄疸病例中,女婴有99例,发生新生儿溶血有61例,占总发病率的61.61%(61/99),男婴有101例,发生HDN有51例,占总发病率的50.49%(51/101),本组资料中HDN的发病率女婴明显高于男婴,男女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时间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生3天内的阳性率高.患儿天数越大,阳性率越低.结论 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是发生新生儿黄疸重要原因,故及早对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黄疸患儿进行溶血试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测及结果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96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痰液样本进行微生物培养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969例痰液样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2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7株(41.47%),革兰阳性菌150株(58.14%),假丝酵母菌1株(0.39%);革兰阴性菌中又以大肠埃希菌(42.99%)、肺炎克雷伯氏菌(19.63%)和流感嗜血杆菌(7.48%)占比高;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9.33%)和肺炎链球菌(49.33%)占比高.结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种类多且复杂,及早进行检测,应用相应抗菌药物对提升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林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凝血四项和血脂检测对评估女性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凝血四项和血脂检测对女性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本院收治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其入院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12月,根据患者是否有血管病变存在将其分为有血管病变患者(n=30)和无血管病变患者(n=30),另选取本院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为上述观察对象开展凝血四项检测和血脂检测,对其凝血四项指标、血脂四项指标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以及FIB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且有血管病变患者的PT、APTT、TT明显低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对照组患者,FIB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HDL-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中,有血管病变患者的TC、TG以及LDL-C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对照组,其HDL-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无血管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四项和血脂检测应用于女性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评估中对血管病变诊断、临床治疗指导以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预防等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酩珩;李世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疟原虫显微镜检查血片制备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疟原虫显微镜检查血片制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到本院就诊人员血液标本25份,染液染色,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镜检.结果 倒扣染色法厚血膜和薄血膜都未见有染料沉渣出现,而平载染液染色法薄血膜上出现染料颗粒沉渣多达50%,扣染法血膜在染液上方,而且斜置,染料颗粒下沉不触及血膜,而平染法正相反,但厚血膜上有细胞成分溶出层阻隔,阻挡了染料颗粒继续下沉,所以厚血膜出现染料沉渣的血片也少见.结论 平染法若出现染料流失,则更会增加血膜上出现染料颗粒沉渣的机会,而扣染法除了可防止染料沉渣污染外,还有脱落的疟原虫不污染其他血片、容易冲洗等优点.

    作者:宋启灵;姚晓琼;李海连;蓝宇利;韦东明;覃利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研究

    目的 探析质量控制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行免疫检验的92例受检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质量控制,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检验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控制可改善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提高检测项目合格率,进而为后续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不同捐献周期血小板生成素的影响

    目的 对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体内血小板生成素检测值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献血周期对捐献者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各年龄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对其外周血TPO检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 连续多次间隔2周、3周机采血小板1次的献血者TPO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隔4周机采血小板1次的献血者的TP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频率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TPO的影响不同,>4周机采血小板1次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董志伟;温艳;王翠珩;邹雪松;黄冬梅;李松;侯延新;刘彩侠;于海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MCV、Hb电泳在地中海贫血诊断及其产前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 对MCV、Hb电泳在地中海贫血诊断及其产前筛查中的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中孕期孕妇1,89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MCV、Hb电泳检查,对地中海贫血进行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896例孕妇中,检出地中海贫血阳性者115例,阳性率为6.07%.地中海贫血者MCV、Hb电泳单项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地中海贫血者(P<0.05).结论 地中海贫血患者在临床诊断和产前筛查中,MCV、Hb电泳检测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诊断率,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作者:韦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术中膀胱损伤病例报道1例

    剖宫产术作为难产、危急时挽救母婴生命的一项有效措施,已被越来越多产科医生掌握.近年随着一孩剖宫产率的升高、二孩生育政策的开放,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手术的不安全因素随即上升.在西藏区地区,大部分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手术操作及技术水平欠佳,对副损伤的处理能力也欠缺,因此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感染、长期的泌尿系或肠道生殖道瘘,甚者危及生命健康.现就高原地区1例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术中膀胱损伤进行病例报道及经验总结.

    作者:莫金凤;赵希;央金;达瓦措姆;周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玻璃体视网膜术后高眼压预警及有效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玻璃体视网膜术后高眼压预警及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情况、术后高眼压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现1例眼睑肿胀,1例角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对照组出现4例眼睑肿胀,2例角膜水肿,2例虹膜前粘连,1例前房积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64%,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术后高眼压发生率,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并发症少,大限度减轻患者因疾病产生的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曹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Endobutton钢板联合挤压钉重建前交叉韧带35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Endobutton钢板联合挤压钉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35例患者为对象,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分.结果 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P<0.05.结论 该重建手术及方法对保护前交叉韧带,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膝关节僵硬、粘连有益,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建龙;应锦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患者铁蛋白水平与疾病分型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铁蛋白水平与疾病分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50例确诊为MDS的患者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铁蛋白水平(SF)测定,分析患者铁蛋白水平与疾病分型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RCMD组、RAEB-I组、RAEB-II 3组铁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3组患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RARS组,RARS组明显高于RA组(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高危组(12例)患者预后不良例数为7例(58.33%),低危组(38例)患者预后不良例数为11例(28.95%),预后不良组患者SF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较好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RCMD、RAEB-I、RAEB-II类型的患者SF水平较高,SF水平较高可能会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胡玉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阴道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感染、TCT、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感染、TCT、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行TCT检查的患者23,24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TCT病变级别、宫颈病变级别之间差异.结果 阴道上皮内瘤变病变程度与TCT、宫颈病变呈正比,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高危型HPV感染率显著高于低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道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且随着病变程度与TCT、宫颈病变程度成正比.

    作者:陈丽媛;朱晓云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

    目的 探究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对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通过观察血液样本的溶血、外观、凝血情况来判断血样的合格状况.并对血液样本于患者自身、采样、运送、检验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核对,根据误差原因进行预防策略的制定.结果 在对60例血液检验样本进行统计后,发现造成血液检验误差的原因有:患者的自身因素(54%)、样品采集因素(26%)、样品送检因素(13%)及样品检验因素(7%).即主要是患者自身的因素,其次为样品采集,后者主要是样品采集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结论 造成血液检验样品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的自身因素、样品采集因素、样品送检因素及样品检验因素.对此,应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综合素质,对血液检验样品的采集、送检、检验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制度,以此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王水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对非梗阻性无精症实施AMH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目的 研究对非梗阻性无精症实施AMH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正常生育、梗阻性无精子症(OA)、非梗阻性无精症(NOA)患者各50例进行研究,均接受血清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浓度、抗缪勒管激素(AMH)浓度测定,分析效果.结果 NOA组TV、AMH明显更低,FSH明显更高(P<0.05),T指标水平与OA组、正常生育组差异不明显(P>0.05);精浆AMH用于区分NOA患者TESE成功与否的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均明显更高,阴性似然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 精浆AMH用于判断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睾丸精子获取术是否成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敬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改良终点法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改良终点法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原终点法与改良终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订的相关标准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相关性及精密度.结果 原终点法与改良终点法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检验回归方程分别为:原终点法y=1.440,4x-2.939,7;r=0.979,1.改良终点法y=1.070,5x-0.218,3;r=0.998,2.在正常浓度样品测量中,改良终点法的批内不精密度(批内CV)和总不精密度(总CV)均<2.60%.在异常浓度样品测量中,改良终点法批内CV及总CV均<2.60%,原终点法的批内CV及总CV均>2.60%.结论 在高浓度的临床生化检验中改良终点法的精密度优于原终点法,且可极大节约试剂成本,值得在临床广推广应用.

    作者:罗继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已婚育龄妇女孕前TORCH检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已婚育龄妇女孕前TORCH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孕前检查的215例已婚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均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SA)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分析TORCH检验的临床意义.结果 TORCH-IgM感染率为7.44%,包括TOX-IgM 4例(1.86%),CMV-IgM 12例(5.58%);TORCH-IgG阳性率为78.14%,包括RV-IgG 168例(78.14%),CMV-IgG 163例(75.81%),TOX-IgG 7例(3.26%).结论 在已婚育龄妇女孕前实施TORCH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受检者是否存在TORCH病毒,对于保证优生优育和降低怀孕风险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当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冯玉花;叶丽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细节护理应用于门诊体检采血室护理工作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

    目的 探究细节护理应用于门诊体检采血室护理工作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门诊体检采血室护理工作中采用细节护理,并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和相关指标.结果 实施细节护理后,主动服务、工作责任心、处理问题能力、配合程度以及沟通能力分数高于实施前,组间数据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节护理能够提升门诊体检采血者的一次性成功率,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蔡伦华;蔡雪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15份细菌药敏及耐药性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我院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6月-8月各科室的细菌标本,鉴别分离出115例致病株,培养后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主要致病菌株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较强,革兰氏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较强.结论 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普遍较强,临床抗生素需合理使用.

    作者:任秀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小儿支气管炎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小儿支气管炎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6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较对照组82.0%显著较高,且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4.0%较对照组78.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炎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既利于改善患儿各种症状,又让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谢周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特征.方法 将至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86例GIST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对其大标本进行观察分析后,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进行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CD117的阳性率为91.8%,CD34的阳性率为83.7%,CD117与CD34出现同时表达的发生率为73.2%;而S100的阳性率为38.2%,SMA的阳性率为27.9%.各个层次侵袭危险性组GIST的Ki67阳性率如下:高度组免疫标记Ki67阳性率为73.2%,中度组Ki67阳性率为41.8%,低度组Ki67阳性率为24.4%,极低组Ki67阳性率为11.6%;观察比较各组Ki6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高及中度侵袭危险性组明显高于低度及极低度组,数据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法是临床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有效手段,不仅为临床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同时在证实GIST肿瘤细胞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波;姜立新;胡金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妇科炎症应用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意义评价

    目的 分析妇科炎症行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入组我院66例妇科炎症患者,根据检验方法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22例.A组患者实施培养法检验,B组患者实施镜检法检验,C组患者实施凝集法检验.结果 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A组患者检验阳性率高,B组次之,C组低,A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分别对比B组及C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B组患者及C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炎症行培养法检验的临床效果佳,可显著提高患者检验阳性率.

    作者:迟翠玲;李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