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宏宇;丛春莉;李艳梅
目的 分析研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及促甲状腺激素与流产的关系.方法 随机从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产检的患者中抽取89例单胎妊娠孕妇进行讨论,均在妊娠20周内接受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随访其分娩后,根据其妊娠结果分组,流产组24例,持续妊娠组65例,分析结果.结果 流产组TSH≥2.5 mIU/L率33.33%、自身抗体阳性率66.67%高于持续妊娠组7.69%、6.1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阳性流产率、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阳性流产率高于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阴性流产率、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阴性流产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为预测流产的主要指标,且甲状腺自身抗体预测价值更大.
作者:朱玲娜;孙承谋;邓尚廉;李智琼;简玲玲;王训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与血脂、转氨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2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200例患者中,男女各100例中通过B超证实的脂肪肝患者共29例,在200例患者中患病率达15.5%,其中男性高于女生,男性患病率18.0%(18例),而女性11.0%(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岁-59岁之间脂肪肝患病率较为突出,且男性高于女性.脂肪肝患者29例(31.1%),其中9例有高脂血症,占脂肪肝患者的31.0%,是血脂正常者患病率的2.9%,表明高脂血症患者病率高于血脂正常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患者中与非脂肪肝阳性检出,ALT升高有18例占阳性率62%,而非脂肪肝阳性2例,占阳性率6.8%.AST升高有13例,占阳性率44.8%,而非脂肪肝阳性1例,占阳性率3.44%,脂肪肝患者转氨酶升高显著高于非脂肪肝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度体育锻炼,注意日常饮食习惯,对脂肪肝进行早期诊疗,以阻止患者肝脏损害的发生.
作者:高洪元;颜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讨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0月60例尿液样本,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实施常规监控对策,纳入对照组;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60例尿液样本,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策,纳入实验组.对两组尿液样本合理数量进行统计并分析不合格原因.结果 实验组患者样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样本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对样本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包括采集时间不合理、样本量少、标识不清、标本污染.结论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对策,效果理想.
作者:李瑾;迟翠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60例,采取随机数字分类法将患儿分成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蓝光治疗方式,常规组仅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鸟巢式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1 d时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数比较接近(P>0.05);治疗3 d和治疗5 d时实验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实验组患儿的退黄时间也明显快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中发生哭闹持续、抓伤、擦伤以及暂停照射治疗等情况的患儿例数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更低(P<0.05).结论 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率,并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整体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李玉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者63例,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Hcy、hs-CRP水平及Hcy、hs-CRP检测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Hcy、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Hcy+hs-CRP联合检测阳性率92.06%明显高于单独采用Hcy、hs-CRP检测阳性率60.32%、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hs-CRP联合检验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明显效果,准确性高,临床使用价值高.
作者:晏克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过程中使用血液检验诊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缺铁性贫血的患者56例设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56例设为参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液检测,分析两组的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血常规指标均要优于参照组,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检验的方法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并且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耳穴压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4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豆治疗,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病情监测等护理服务.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及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包秀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我院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6月-8月各科室的细菌标本,鉴别分离出115例致病株,培养后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主要致病菌株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较强,革兰氏阳性菌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较强.结论 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普遍较强,临床抗生素需合理使用.
作者:任秀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阿勒泰地区不同民族产妇与脐带血微量元素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法收集78例不同民族的产妇与脐带血全血标本进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在铅、钙、铜、锌元素含量检测中发现产妇的水平高于脐带血的含量,而镁和铁元素含量略低于脐带血水平;产妇外周血铁含量低于正常值的超过半数,占53.8%,并且钙元素缺乏率可达28.2%.在产妇之间比较,微量元素缺乏率在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民族的微量元素缺乏率明显高于汉族产妇.结论 产妇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与脐带血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施琛;白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凝血四项和血脂检测对女性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在本院收治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其入院时间为2016年4月-2017年12月,根据患者是否有血管病变存在将其分为有血管病变患者(n=30)和无血管病变患者(n=30),另选取本院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为上述观察对象开展凝血四项检测和血脂检测,对其凝血四项指标、血脂四项指标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以及FIB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且有血管病变患者的PT、APTT、TT明显低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对照组患者,FIB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HDL-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中,有血管病变患者的TC、TG以及LDL-C均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患者和对照组,其HDL-C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无血管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四项和血脂检测应用于女性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评估中对血管病变诊断、临床治疗指导以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预防等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酩珩;李世葵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7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基于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措施,观察血气分析结果、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PaO2、Sp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8.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9%.结论 对老年慢阻肺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实施基于治疗方法的针对性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和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已婚育龄妇女孕前TORCH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孕前检查的215例已婚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均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SA)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分析TORCH检验的临床意义.结果 TORCH-IgM感染率为7.44%,包括TOX-IgM 4例(1.86%),CMV-IgM 12例(5.58%);TORCH-IgG阳性率为78.14%,包括RV-IgG 168例(78.14%),CMV-IgG 163例(75.81%),TOX-IgG 7例(3.26%).结论 在已婚育龄妇女孕前实施TORCH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受检者是否存在TORCH病毒,对于保证优生优育和降低怀孕风险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当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冯玉花;叶丽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血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范血清胆固醇升高的解决策略.方法 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所接收的80例血生化检验出现胆固醇异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寻可能导致患者胆固醇升高的原因.结果 原发性胆固醇升高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继发性胆固醇升高患者人数.糖尿病、LDL-R缺陷和肝脏病变是原发性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患者血清样本的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与患者是否存在脏器病变、遗传疾病以及糖尿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实现对胆固醇升高的有效预防,应对患者的饮食予以充分的关注度,并引导患者适当运动.
作者:朱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铁蛋白水平与疾病分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50例确诊为MDS的患者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铁蛋白水平(SF)测定,分析患者铁蛋白水平与疾病分型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RCMD组、RAEB-I组、RAEB-II 3组铁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3组患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RARS组,RARS组明显高于RA组(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高危组(12例)患者预后不良例数为7例(58.33%),低危组(38例)患者预后不良例数为11例(28.95%),预后不良组患者SF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较好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RCMD、RAEB-I、RAEB-II类型的患者SF水平较高,SF水平较高可能会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胡玉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与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性疾病表现形式的特点,为降低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提供科学喂养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对267例消化道、273例皮肤、243例呼吸道、248例精神患儿进行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测定.分析上述四种系统性疾病患儿与不耐受食物的表现形式.结果 1,031例患儿中常见14种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为86.0%(887/1,031).其14种食物不耐受率分布不同,各病种中均以鸡蛋、牛奶检出阳性率较高;但>3岁患儿,四种病种均以鸡蛋检出阳性高,≤3岁患儿均以牛奶检出阳性率高;患儿多种食物不耐受在四种疾病中表现:>3岁患儿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系统性疾病患儿分别为:82.9%、77.6%、69.6%、69.8%;≤3岁患儿分别为:78.37%、62.6%、68.1%、51.6%;中重度食物不耐受中:>3岁患儿分别为:84.5%、83.6%、85.3%、77.8%;≤3岁患儿分别为:83.7%、77.0%、75.1%、68.2%.两组年龄段患儿中,多种和中重度食物不耐受均以牛奶、鸡蛋为主要不耐受的两种食物.结论 福州地区患儿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系统性疾病患儿与食物不耐受关系密切.四种疾病中表现形式不同.根据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早期发现儿童食物不耐受情况,为本地区调节饮食结构,指导喂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忠龙;陈凤娇;林珊;黄林娟;林洁;陈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因素和联合应用.方法 本实验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80例的肿瘤标志物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分析影响标志物的因素,并探讨联合应用的价值所在.结果 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都会对患者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肿瘤的检出率.结论 在为肿瘤患者进行标志物检测的时候,要确定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尽可能采取措施预防,提高检出率,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云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妇科炎症患者,以上患者均通过妇科炎症感染确诊,并采用观察、培养、胺试验、镜检法对以上患者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其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 妇科炎症患者在不同检测方法总阳性检出率的对比情况中,在培养法、凝集法、胺试验以及镜检法的检测方法下,其检出率分别为77.50%、80.00%、71.25%以及86.25%.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用到的胺试验、凝集法、培养法、镜检法等均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能够对妇科炎症感染做出高效的检测,满足临床检验要求,值得推广使用.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由于每一例患者的自身状况都是不同的,故在选择检验方法时要结合患者状况和医院条件等进行合理地选择.
作者:葛平;熊海娜;余小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站辖区内供血医院接受输血的7,5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不同血液成分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进行统计,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病人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其中血小板发生率高,滤白红细胞悬液、血浆等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情况次之.通过对参与本次调研的病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输血反应发生发热、过敏的人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年龄、输血史、过敏史都有较大的关系.结论 血小板、滤白红细胞、血浆发生输血反应几率较大,在输血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过敏史、输血史及未成年人.
作者:孙金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早期间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病(PCP)致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AIDS合并PCP致低氧血症患者中抽取56例,均给予其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并将早期间断NPPV治疗的28例作为观察组,将晚期间断NPPV治疗的另2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治疗天数、血气指标水平及有效率与对照组对比P<0.05.结论 早期间断NPPV治疗AIDS合并PCP致低氧血症的疗效显著,可推广.
作者:哈力木拉提?阿布都沙拉木;邓江玲;王淑娟;武兰;刘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对于输血安全产生的影响,以保障输血的及时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患者均需要进行输血,对本次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200份展开分析.结果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之中检验出6人不合格,2人假阳性,3人阳性,以实验室检验步骤作为依据,采取了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之后,输血患者并未发生任何的输血事故.结论 在患者输血之中,为了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需要应用输血实验室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在临床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严格的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有效的提升了输血的安全性,在为患者输血之前展开输血前检测实验,可选择科学合理的输血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输血质量.
作者:史华山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