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倩
目的 分析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60例,采取随机数字分类法将患儿分成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蓝光治疗方式,常规组仅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鸟巢式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1 d时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数比较接近(P>0.05);治疗3 d和治疗5 d时实验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实验组患儿的退黄时间也明显快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中发生哭闹持续、抓伤、擦伤以及暂停照射治疗等情况的患儿例数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更低(P<0.05).结论 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率,并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整体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李玉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30日-2018年3月30日,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含量阳性率、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相比较对照组,前者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健康体检者,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具有应用意义.
作者:郭文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对于输血安全产生的影响,以保障输血的及时性、安全性以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200例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患者均需要进行输血,对本次申请输血患者的血液标本资料200份展开分析.结果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之中检验出6人不合格,2人假阳性,3人阳性,以实验室检验步骤作为依据,采取了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之后,输血患者并未发生任何的输血事故.结论 在患者输血之中,为了保障患者的输血安全需要应用输血实验室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在临床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严格的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有效的提升了输血的安全性,在为患者输血之前展开输血前检测实验,可选择科学合理的输血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输血质量.
作者:史华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綦江及周边地区HPV感染现状与年龄的分布分层状况.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6,832例至綦江及周边地区医院体检的妇女作为观察对象,采集妇女的宫颈细胞标本,并对HPV-DNA进行基因分析,并结合妇女的年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32例样本中检出2,156例,其中高危型HPV检出896例,其中以16型、52型的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段高危型HP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綦江及周边地区HPV感染具有明显的亚型以及年龄分布差异,这提示HPV疫苗接种计划需要考虑亚型与年龄差异.
作者:李冬梅;周臣敏;胡明林;李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对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通过观察血液样本的溶血、外观、凝血情况来判断血样的合格状况.并对血液样本于患者自身、采样、运送、检验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核对,根据误差原因进行预防策略的制定.结果 在对60例血液检验样本进行统计后,发现造成血液检验误差的原因有:患者的自身因素(54%)、样品采集因素(26%)、样品送检因素(13%)及样品检验因素(7%).即主要是患者自身的因素,其次为样品采集,后者主要是样品采集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结论 造成血液检验样品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的自身因素、样品采集因素、样品送检因素及样品检验因素.对此,应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综合素质,对血液检验样品的采集、送检、检验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制度,以此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王水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在指导产后出血患者合理输血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74例,依据电脑盲选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指导输血,观察组采用血栓弹力图指导输血.对比两组需输血患者占比和平均各种血制品输注量.结果 观察组需输输血浆、血小板、冷沉淀患者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指导产后出血患者合理输血,保证治疗效果前提下减少输血率和血制品滥用.
作者:梁翠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方法 研究阶段为2018年1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患者开展阴道分泌物检验,根据检验方法分为A组(PCR检验法)、B组(细菌培养法),比较两组检验效果.结果 A组阳性检出率90.5%(181/200)明显高于B组阳性检出率51.0%(10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阴道细菌检验采用PCR检验法阳性检出率更高,耗时短,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美珠;李炜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文旨在通过对业内学者关于重组人脑利钠肽、伊伐布雷定、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的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对心衰药物治疗的疗效和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为心衰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丁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妇科炎症患者,以上患者均通过妇科炎症感染确诊,并采用观察、培养、胺试验、镜检法对以上患者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其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 妇科炎症患者在不同检测方法总阳性检出率的对比情况中,在培养法、凝集法、胺试验以及镜检法的检测方法下,其检出率分别为77.50%、80.00%、71.25%以及86.25%.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用到的胺试验、凝集法、培养法、镜检法等均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能够对妇科炎症感染做出高效的检测,满足临床检验要求,值得推广使用.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由于每一例患者的自身状况都是不同的,故在选择检验方法时要结合患者状况和医院条件等进行合理地选择.
作者:葛平;熊海娜;余小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围绕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展开全面分析,并采取积极地护理干预.方法 以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所接收的80例正常分娩产妇为例,给予全程陪伴分娩的服务模式,对产妇分娩过程中所伴随产生一系列心理特征进行深入观察,为后期心理护理的开展提供依据.结果 80例产妇中,36名产妇存在紧张及恐惧心理,29名产妇患焦虑抑郁,8名产妇过分依赖他人帮助,7名产妇存在沮丧失望心理.结论 面对产妇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化,心理护理的系统化实施,有助于增强产妇分娩时的应对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消除产妇对临床分娩的恐惧感及紧张感,在保障母婴身心健康的同时,也使医院妇产科整体护理质量及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陈婉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的监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8例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患者,按照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分为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每组患者人数各19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均显著较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均显著较高,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凝血监测在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剖宫产术作为难产、危急时挽救母婴生命的一项有效措施,已被越来越多产科医生掌握.近年随着一孩剖宫产率的升高、二孩生育政策的开放,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手术的不安全因素随即上升.在西藏区地区,大部分医院医疗条件有限,手术操作及技术水平欠佳,对副损伤的处理能力也欠缺,因此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感染、长期的泌尿系或肠道生殖道瘘,甚者危及生命健康.现就高原地区1例疤痕子宫二次剖宫产术中膀胱损伤进行病例报道及经验总结.
作者:莫金凤;赵希;央金;达瓦措姆;周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玻璃体视网膜术后高眼压预警及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视力情况、术后高眼压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现1例眼睑肿胀,1例角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对照组出现4例眼睑肿胀,2例角膜水肿,2例虹膜前粘连,1例前房积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7.64%,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术后高眼压发生率,改善患者视力情况,并发症少,大限度减轻患者因疾病产生的不适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曹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探讨生化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同期选取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血淀粉酶(S-Amy)、尿淀粉酶(U-Amy)、胰脂肪酶(LPS)、胰蛋白酶原激活肽(TAP)及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者LPS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P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0%、92.0%,比其余指标均明显偏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生化检测指标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其中胰脂肪酶(LPS)指标水平有助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而TAP及CRP等指标则能够为临床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何建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临床医学仪器检验设备也在随着医学先进技术的不断运用而发展.在本文中将对临床检验仪器设备金星分析,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将国内外的设备进行对比.临床医学仪器的发展给予了从业者很大的便利,但是仪器目前在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本文中将根据国内外的现状进行具体的阐释与分析.
作者:孜巴古丽?吾布力卡斯木;库热西江?托呼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在儿科检测工作中实施血清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10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5月-2017年8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仅开展CRP检验,观察组则开展血清CRP以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分析两种检验方法下的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的CRP指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常规检测下阳性率、漏检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的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实施血清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方式效果显著,能够获得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临床价值高.
作者:杨琳;徐继有;魏玉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临床生化检验项目18个进行实验分析,该期间内使用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未使用六西格玛质量标准作为对照组,对比实施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前后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提升情况.结果 对比实施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前后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提升情况,实施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后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提升情况与实施前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实施六西格玛质量标准,能够使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得到改进,并能够根据临床生化检验的特点,能够设计个性化的质量控制方案,对保证检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老年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7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基于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措施,观察血气分析结果、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PaO2、Sp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为98.7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9%.结论 对老年慢阻肺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患者实施基于治疗方法的针对性护理可保证治疗效果和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 择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86例进行研究,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单用炎琥宁治疗,研究组采取干扰素、炎琥宁联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且治疗后IgA、IgM、IgG水平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
作者:陈俞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过程中使用血液检验诊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缺铁性贫血的患者56例设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56例设为参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液检测,分析两组的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血常规指标均要优于参照组,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检验的方法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并且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