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金凤;赵希;央金;达瓦措姆;周丽
目的 分析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方法 研究阶段为2018年1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患者开展阴道分泌物检验,根据检验方法分为A组(PCR检验法)、B组(细菌培养法),比较两组检验效果.结果 A组阳性检出率90.5%(181/200)明显高于B组阳性检出率51.0%(10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阴道细菌检验采用PCR检验法阳性检出率更高,耗时短,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美珠;李炜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妇科、妇产科门诊、皮肤科、健康体检中心等做HPV基因分型检测的妇女(年龄15岁-70岁)(剔除二次复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珠海地区HPV感染现状.方法 用凯普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专用HPV取样器进行样品采集,以荧光PCR技术为平台,采用潮州凯普公司生产的HPV分型试剂进行检测.结果 在2,291例筛查样本中,658例呈阳性反应,占28.72%,其中,单一亚型感染率为72.64%(478/658),双重亚型感染率为17.33%(114/658),三重亚型感染率为7.75%(51/658),四重及以上亚型感染率为2.28%(15/658).35岁以下的感染者占43.92%,35岁-45岁之间的感染者占32.07%.45岁以上的感染者占24.01%.检出率高的亚型分别是HPV52(22.8%)、HPV16(18.08%)、HPV6(15.65%).结论 为预防宫颈癌的发生,HPV分型检测应成为常规体检项目.HPV感染率存在着地区差异,对不同地区HPV感染的流行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预防性宫颈癌疫苗的研发.
作者:欧阳敏秀;黄宇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对危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3月-2018年12月需用血的100例危重症患者纳入研究中,均为患者施以TEG检测、常规凝血检测,记录常规凝血、TEG指导用血情况.结果 常规凝血、TEG对用血的指导情况区别较大,整体而言,TEG指导效果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检测所用血量较低,且对患者用血的指导更为准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周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尿毒症患者血清钙化相关蛋白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以尿毒症患者50例为实验组,时间选取为2015年5月-2017年5月,同时以5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均对其桡动脉钙化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两组血管钙化、血生化指标、组织学改变等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IMT、CR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a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实验组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程度的增加,其TLR4、OC、Cbfα1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出现桡动脉血管钙化的几率较高,患者的血管钙化程度与其TLR4、OC、Cbfα1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
作者:朱军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改良终点法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原终点法与改良终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并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订的相关标准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相关性及精密度.结果 原终点法与改良终点法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检验回归方程分别为:原终点法y=1.440,4x-2.939,7;r=0.979,1.改良终点法y=1.070,5x-0.218,3;r=0.998,2.在正常浓度样品测量中,改良终点法的批内不精密度(批内CV)和总不精密度(总CV)均<2.60%.在异常浓度样品测量中,改良终点法批内CV及总CV均<2.60%,原终点法的批内CV及总CV均>2.60%.结论 在高浓度的临床生化检验中改良终点法的精密度优于原终点法,且可极大节约试剂成本,值得在临床广推广应用.
作者:罗继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小儿支气管炎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6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较对照组82.0%显著较高,且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4.0%较对照组78.0%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炎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既利于改善患儿各种症状,又让家属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谢周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我社康收治的125例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肾损伤,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组,采集患者新鲜晨尿作为检测标本,测定其尿液标本中的尿糖含量、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比较两组的尿糖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分析尿糖、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并计算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析其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的尿糖水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后发现,尿糖、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密切相关,呈正相关,P<0.05.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致性检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对糖尿病早期肾损的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均>0.7.结论 尿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予以灵敏反映,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标志物.
作者:徐楚燕;潘旭东;田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30日-2018年3月30日,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含量阳性率、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相比较对照组,前者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健康体检者,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具有应用意义.
作者:郭文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临床免疫检验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以及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140位免疫检验对象,对比展开常规检验及质量控制检验观察,比较检验结果准确率差异;回顾性分析500份存在质量问题的免疫检验报告样本,统计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实施了质量控制的观察组准确率达到98.57%,对照组为92.86%;影响因素以样本质量、检验场所温度、检验场所湿度为主.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需强调全过程控制,从人员、环境、操作等多方面控制质量,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
作者:朱志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研讨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从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甲亢性肝病患者中抽取40例(研究组)进行讨论,再从同时期到我院诊治的甲亢患者40例(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肝功能测定和血清指标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TT3、TT4、FT3、FT4、TSH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LP、AST、TBA、DBIL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性肝病患者肝功能、血清指标均发生异常,临床可用其辅助诊断甲亢性肝病,并评估疾病预后.
作者:孙承谋;朱玲娜;李智琼;邓尚廉;王训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和分析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PCT(血清降钙素原)的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本院在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选取196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试验研究分析对象,对这196例患者均进行血液培养分析,根据血液培养检验结果将这196例患者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CRP值、IL-6值和PCT值,分析和对比CRP、IL-6和PCT的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结果 在本次的196例ICU患者当中,经血液培养检测发现,阴性组患者有104例,阳性组患者有92例;阳性组患者的CRP、IL-6和PCT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CRP、IL-6和PCT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结果来看,CRP、IL-6和PCT三项指标的单项检测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CRP、IL-6和PCT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应用到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显著有效地提高血流感染患者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作者:罗永钊;叶杰英;陈安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在胃癌患者检验中应用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70例胃部病变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将40例胃癌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化发光发法、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将其作为检验效果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实验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各项指标水平均较高,且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胃癌患者临床诊断中,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可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钟磊;谢海燕;邱玉梅;李文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躁狂症患者在服用碳酸锂药物后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以便为医院在临床治疗躁狂症时的用药合理性、预防中毒反应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211例躁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且全组患者均有长期服用碳酸锂药物.应用深圳凯特XI-921ET型号的电解质分析仪对其进行血药浓度检测,同时结合相关临床症状的控制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研究,了解到本组221例躁狂症患者中,血药浓度在0.31 mmol/L到0.40 mmol/L之间的患者有11例,占4.98%(11/221),量表分数为(5.31±2.79)分;血药浓度在0.41 mmol/L到0.80 mmol/L之间的患者有165例,占74.66%(165/221),量表分数为(3.24±1.33)分;血药浓度在0.81 mmol/L到1.20 mmol/L之间的患者有42例,占19.00%(42/221),量表分数为(2.81±0.79)分;另有3例血药浓度高于1.20 mmol/L,占1.36%(3/221),量表分数为2.00分.结论 临床治疗躁狂症患者的过程中,给予碳酸锂血药浓度检测,不但能够起到有效指导临床用药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患者控制临床症状,尽量远离中毒剂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明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患者铁蛋白水平与疾病分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50例确诊为MDS的患者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进行铁蛋白水平(SF)测定,分析患者铁蛋白水平与疾病分型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RCMD组、RAEB-I组、RAEB-II 3组铁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3组患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RARS组,RARS组明显高于RA组(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高危组(12例)患者预后不良例数为7例(58.33%),低危组(38例)患者预后不良例数为11例(28.95%),预后不良组患者SF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较好组,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RCMD、RAEB-I、RAEB-II类型的患者SF水平较高,SF水平较高可能会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胡玉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过程中使用血液检验诊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缺铁性贫血的患者56例设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56例设为参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液检测,分析两组的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血常规指标均要优于参照组,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检验的方法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并且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筛查中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联合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尿路感染患者,对其分别实施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对照组)与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联合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测(观察组).结果 亚硝酸盐测定结果为阳性有36例,阴性有64例,针对尿路感染诊断的阳性检测率是69.7%,阴性检测率是72.5%;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测,测定结果阳性有54例、阴性有46例,尿路感染诊断的阳性预测值是64.1%,而阴性预测值是80.8%.在阴性、阳性、灵敏度、特异度指标上,使用亚硝酸盐测定和使用尿沉渣计数测定存在明显的差距,组间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尿路感染筛查中,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与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测联合应用,对患者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作用明显,因此,临床使用可以推荐.
作者:张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已婚育龄妇女孕前TORCH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孕前检查的215例已婚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均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SA)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分析TORCH检验的临床意义.结果 TORCH-IgM感染率为7.44%,包括TOX-IgM 4例(1.86%),CMV-IgM 12例(5.58%);TORCH-IgG阳性率为78.14%,包括RV-IgG 168例(78.14%),CMV-IgG 163例(75.81%),TOX-IgG 7例(3.26%).结论 在已婚育龄妇女孕前实施TORCH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受检者是否存在TORCH病毒,对于保证优生优育和降低怀孕风险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当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冯玉花;叶丽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抗角蛋白抗体(AKA)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76例RA患者、178例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血清,应用胶体金法检测抗CCP,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 抗CCP、AKA、RF诊断RA的敏感度分别为80.3%、25.9%、66.1%,特异度分别为89.6%、91.7%、73.9%.RA组三种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非R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度可达94.1%.结论 诊断RA的三种相关抗体中抗CCP的敏感性高,AKA的特异度好,抗CCP具诊断价值;三种抗体联合检测诊断RA的敏感度均高于任意一种或两种指标,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林丽文;吕慧;吴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Endobutton钢板联合挤压钉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35例患者为对象,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分.结果 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P<0.05.结论 该重建手术及方法对保护前交叉韧带,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膝关节僵硬、粘连有益,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建龙;应锦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婴幼儿期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的细胞因子水平,从而探讨其在该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4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婴幼儿4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IL-2、IFN-γ、TNF-α、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儿的IL-2、IFN-γ和IL-4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而TNF-α及IL-10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防御和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肝炎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临床医师评估病情、制定诊疗方案及判断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肖红利;查琳;邓敏;董质冰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