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分析

梁景彪

关键词:血凝试验检测, 结果质量, 影响因素, 改善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血凝试验检测结果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作分析,以及制定改善对策.结果 试验环境因素、试验材料批次因素、试验材料保质期因素、患者抗血凝效果协同药物使用史因素均为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单因素(P<0.05);血凝试验检测环境因素、试验材料批次因素、试验材料保质期因素、医护人员操作水平因素、患者抗血凝效果协同药物使用史均为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多因素(P<0.05).结论 在临床实验室检验过程中,血凝试验检测方法为基础检验手段之一,可以给予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辅助依据,而临床需结合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时制定有效改善对策.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135例老年贫血患者血液细胞学检查特点与病因观察

    目的 观察135例老年贫血患者血液细胞学检查特点、病因.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35例老年贫血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所有老年贫血患者均接受血液细胞学检查,分析血液细胞学检查的特点、发病原因.结果 135例老年贫血患者贫血的类型为: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正细胞性贫血.贫血成因包括:营养不良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以及造血功能减退等.所有老年贫血患者中,轻度贫血者占13.33%(18/135),中度贫血者者占56.30%(76/135),重度贫血者占30.37%(41/135).结论 老年贫血患者血液细胞检查时,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者较多,而贫血会受到较多因素影响,因此老年人群定期应接受检查,以此及早明确是否贫血、贫血的类型、贫血原因等,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从根本上提高老年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阳;李云霞;陈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鉴别脊椎陈旧与新鲜压缩骨折中磁共振STIR和T1WI的应用

    目的 探讨脊椎陈旧与新鲜压缩骨折中磁共振STIR和T1WI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分析104例脊椎陈旧与新鲜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磁共振STIR和T1WI检查,统计分析患者的骨折和影像学检查情况.结果 全部104例患者共累及154个椎体,主要影响椎体为胸2-腰4椎体.新鲜椎体骨折68例,陈旧椎体骨折36例.胸、腰段是脊椎压缩骨折的主要发生部位,脊椎陈旧与新鲜压缩骨折患者的疾病情况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STIR和T1WI在脊椎陈旧与新鲜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和鉴别上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对患者骨折发生部位进行准确判断,进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也为法医临床鉴定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王淑焕;陆运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1例诊治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是临床少见的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学检测既出现骨髓增生异常表现,也出现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特点,诊断难度较大,极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状况,影响患者疾病治疗过程.目前临床对于不同类型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的诊断研究较多,但对于两种类型同时出现,且可出现转化状况的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较为缺乏.

    作者:罗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研究

    目的 探析质量控制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行免疫检验的92例受检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质量控制,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检验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控制可改善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提高检测项目合格率,进而为后续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测及结果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96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痰液样本进行微生物培养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969例痰液样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2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7株(41.47%),革兰阳性菌150株(58.14%),假丝酵母菌1株(0.39%);革兰阴性菌中又以大肠埃希菌(42.99%)、肺炎克雷伯氏菌(19.63%)和流感嗜血杆菌(7.48%)占比高;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9.33%)和肺炎链球菌(49.33%)占比高.结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种类多且复杂,及早进行检测,应用相应抗菌药物对提升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林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探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策略.方法 将我院检验科收集的685份临床免疫检验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并将同期在我院接受临床免疫检验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系统质量控制)与对照组(常规管理),每组40例,对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率、误诊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检验环境温度及湿度、标本的质量、洗液更换情况以及实验人员素质等均会对免疫检验质量产生影响(P<0.05);干预组免疫检验结果准确率、误诊率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5%、2.5%、95.0%,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临床免疫检验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系统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而提高免疫检验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慧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对非梗阻性无精症实施AMH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估

    目的 研究对非梗阻性无精症实施AMH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正常生育、梗阻性无精子症(OA)、非梗阻性无精症(NOA)患者各50例进行研究,均接受血清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浓度、抗缪勒管激素(AMH)浓度测定,分析效果.结果 NOA组TV、AMH明显更低,FSH明显更高(P<0.05),T指标水平与OA组、正常生育组差异不明显(P>0.05);精浆AMH用于区分NOA患者TESE成功与否的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均明显更高,阴性似然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 精浆AMH用于判断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睾丸精子获取术是否成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敬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型鉴定玻片法和试管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采用玻片法与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我州275例健康居民无偿献血标本,分别采取玻片法、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从而判断其影响因素.结果 试管法和玻片法在鉴定结果上差异小,试管法准确率相对较高.其影响因素有假凝集、冷凝集、自身凝集、易误将冷凝集当做定型、定型时抗原减弱.结论 采取科学血型鉴定方式,可有效减少血型鉴定差错,避免血型鉴定差错事件.

    作者:郭兆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综合评价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女性生殖道微生态综合评价在检测细菌性阴道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检验,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女性生殖道微生态综合评价、常规镜检检验,对比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种诊断方法诊断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性分泌物阳性检出率中女性生殖道微生态综合评价明显高于常规法(P<0.05).结论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综合评价在检测细菌性阴道炎的准确率较高,可广泛应用到临床.

    作者:吴子娟;覃成;杨友新;韦佳林;谢志秋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78例不同民族产妇、脐带血微量元素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阿勒泰地区不同民族产妇与脐带血微量元素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法收集78例不同民族的产妇与脐带血全血标本进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在铅、钙、铜、锌元素含量检测中发现产妇的水平高于脐带血的含量,而镁和铁元素含量略低于脐带血水平;产妇外周血铁含量低于正常值的超过半数,占53.8%,并且钙元素缺乏率可达28.2%.在产妇之间比较,微量元素缺乏率在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显著(P<0.05),且民族的微量元素缺乏率明显高于汉族产妇.结论 产妇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水平与脐带血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施琛;白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探讨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目的 对临床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7年12月130例自愿接受研究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对象血型均相同,通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临床检验过程中血液细胞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对两种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进行了检测后表明,其RBC、WBC、PLT等指标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0.5 h、3 h、6 h不同放置时间条件下的标本,其检测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凝剂配置比例、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的检测均会造成一定影响,因而必须对每一个检验环节加以严格控制,以保障血液细胞的检测质量.

    作者:覃正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对照研究结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的体检者,共20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研究组100例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两组体检者的红细胞(RW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体检时的血常规检验项目中,静脉血血常规检测效果较末梢血更佳,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谢传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免疫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免疫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 本研究时间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110例免疫检测患者,对上述进行临床免疫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110例患者检验报告中,存在问题的有21例,发生率为19.09%.结论 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较多,因此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相应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规范进行操作,采用科学的免疫检查方法,这样才能有效保障临床免疫质量,避免各个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作者:马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瘢痕子宫产妇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本次实验将针对瘢痕子宫产妇进行足月妊娠经过阴道试产的情况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瘢痕子宫产妇为对象,对照组主要为同期收治的首次妊娠足月的产妇为调研对象(60例),观察组为瘢痕子宫妊娠产妇(60例),并针对阴道试产的成功率和相关指标做分析.结果 对照组产妇中通过阴道分娩的产妇有49例(81.7%),观察组则有43例(73.3%),成功率上仍然存在一定差异.与此同时,我们也对比了产妇的总产程、出血量等相关指标,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10%,两组中以对照组更低,效果整体更佳.结论 对于瘢痕子宫产妇而言,由于其首次妊娠后存在瘢痕子宫,在后期阴道试产的过程中产程潜伏期会略低于正常妊娠的产妇,但是从安全性、可行性上仍然能够得到保证.这将有利于降低剖宫产对产妇再次造成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路艳清;王雪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妇科炎症应用微生物检验的临床意义评价

    目的 分析妇科炎症行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入组我院66例妇科炎症患者,根据检验方法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22例.A组患者实施培养法检验,B组患者实施镜检法检验,C组患者实施凝集法检验.结果 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A组患者检验阳性率高,B组次之,C组低,A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分别对比B组及C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B组患者及C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炎症行培养法检验的临床效果佳,可显著提高患者检验阳性率.

    作者:迟翠玲;李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Brava粘胶祛除喷剂与酒精法清除胶布痕迹比较

    目的 比较Brava粘胶祛除喷剂和酒精法清除胶布痕迹的应用,便于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采用酒精法和Brava粘胶祛除剂清理法对2016年10月-2017年2月期间有引流管胶布痕迹的300例住院患者的清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Brava粘胶祛除喷剂在清除时间、清除后的皮肤改变、患者疼痛评分方面均优于酒精法清除(P<0.05).结论 Brava粘胶祛除喷剂对于胶痕清除效果明显,不仅可以减轻护理工作量,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中进行应用.

    作者:黄尾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綦江及周边地区HPV感染现状与年龄的分布分层研究

    目的 分析綦江及周边地区HPV感染现状与年龄的分布分层状况.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6,832例至綦江及周边地区医院体检的妇女作为观察对象,采集妇女的宫颈细胞标本,并对HPV-DNA进行基因分析,并结合妇女的年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32例样本中检出2,156例,其中高危型HPV检出896例,其中以16型、52型的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段高危型HP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綦江及周边地区HPV感染具有明显的亚型以及年龄分布差异,这提示HPV疫苗接种计划需要考虑亚型与年龄差异.

    作者:李冬梅;周臣敏;胡明林;李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体检人群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在体检人群中性别、民族、血压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德国罗氏501全自动分析仪检测同型半胱氨酸,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128例年龄在25岁-55岁之间的患者,空腹抽血2 mL,静置30 min,3,000转/分离心10 min,上机进行检测.结果 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体检人群中67例男性与61例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5例汉族与33例少数名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5例二级以上高血压与93例二级以下高血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汉族与少数名族之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差异,二级以上高血压与二级以下高血压之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差异.

    作者:刘雅琳;刘鑫;王虹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60例,根据高血压诊断与分级标准分为3个亚组,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cy水平,分析Hcy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价值.结果 各亚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对诊治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胡新明;鲁力;张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福州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与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性疾病表现形式的特点,为降低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提供科学喂养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对267例消化道、273例皮肤、243例呼吸道、248例精神患儿进行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测定.分析上述四种系统性疾病患儿与不耐受食物的表现形式.结果 1,031例患儿中常见14种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为86.0%(887/1,031).其14种食物不耐受率分布不同,各病种中均以鸡蛋、牛奶检出阳性率较高;但>3岁患儿,四种病种均以鸡蛋检出阳性高,≤3岁患儿均以牛奶检出阳性率高;患儿多种食物不耐受在四种疾病中表现:>3岁患儿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系统性疾病患儿分别为:82.9%、77.6%、69.6%、69.8%;≤3岁患儿分别为:78.37%、62.6%、68.1%、51.6%;中重度食物不耐受中:>3岁患儿分别为:84.5%、83.6%、85.3%、77.8%;≤3岁患儿分别为:83.7%、77.0%、75.1%、68.2%.两组年龄段患儿中,多种和中重度食物不耐受均以牛奶、鸡蛋为主要不耐受的两种食物.结论 福州地区患儿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系统性疾病患儿与食物不耐受关系密切.四种疾病中表现形式不同.根据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早期发现儿童食物不耐受情况,为本地区调节饮食结构,指导喂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忠龙;陈凤娇;林珊;黄林娟;林洁;陈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