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綦江及周边地区HPV感染现状与年龄的分布分层研究

李冬梅;周臣敏;胡明林;李翠

关键词:HPV感染, 綦江及周边地区, 年龄分布
摘要:目的 分析綦江及周边地区HPV感染现状与年龄的分布分层状况.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6,832例至綦江及周边地区医院体检的妇女作为观察对象,采集妇女的宫颈细胞标本,并对HPV-DNA进行基因分析,并结合妇女的年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32例样本中检出2,156例,其中高危型HPV检出896例,其中以16型、52型的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段高危型HP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綦江及周边地区HPV感染具有明显的亚型以及年龄分布差异,这提示HPV疫苗接种计划需要考虑亚型与年龄差异.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目的 探究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临床生化检验项目18个进行实验分析,该期间内使用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并将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未使用六西格玛质量标准作为对照组,对比实施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前后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提升情况.结果 对比实施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前后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提升情况,实施六西格玛质量标准后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提升情况与实施前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实施六西格玛质量标准,能够使临床生化检验的质量得到改进,并能够根据临床生化检验的特点,能够设计个性化的质量控制方案,对保证检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鑫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液检验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在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的过程中使用血液检验诊断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缺铁性贫血的患者56例设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56例设为参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液检测,分析两组的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血常规指标均要优于参照组,且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检验的方法诊断和鉴别缺铁性贫血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并且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四种蛋白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四种蛋白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未并发感染性疾病),观察组50例(患者并发感染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进行β2-M、PAB、CRP、PCT(β2微球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蛋白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指标,评估感染组患者检测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β2-M、CRP、PCT检测值均较高,PAB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PCT检测阳性率高于β2-M、PAB、CRP(P<0.05).结论 四种蛋白检测均为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疾病中检测的重要指标,但PCT检测阳性率更高.

    作者:黄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我国临床检验仪器设备的现状和国内外对比分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临床医学仪器检验设备也在随着医学先进技术的不断运用而发展.在本文中将对临床检验仪器设备金星分析,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将国内外的设备进行对比.临床医学仪器的发展给予了从业者很大的便利,但是仪器目前在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本文中将根据国内外的现状进行具体的阐释与分析.

    作者:孜巴古丽?吾布力卡斯木;库热西江?托呼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对检验准确性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对检验准确性影响.方法 收集150份健康体检人员血液标本,常规组:常规存放标本;观察组:人工溶血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AST、CK、Na+、K+、CK-MB、LDH指标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LB、TG与HDL指标相比较,差距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发生溶血后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人员对标本溶血的重视度,提高自我能力,从而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作者:李会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鉴别良恶性疾病的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良恶性疾病的的发生率也日趋上升.医疗技术的提升,加强对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能力,其中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的运用有效提升了鉴别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叙述了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还阐述了良恶性疾病鉴别中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运用的依据以及运用的价值.

    作者:吴金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CRP、IL-6和PCT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究和分析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PCT(血清降钙素原)的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本院在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选取196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试验研究分析对象,对这196例患者均进行血液培养分析,根据血液培养检验结果将这196例患者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CRP值、IL-6值和PCT值,分析和对比CRP、IL-6和PCT的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结果 在本次的196例ICU患者当中,经血液培养检测发现,阴性组患者有104例,阳性组患者有92例;阳性组患者的CRP、IL-6和PCT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CRP、IL-6和PCT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结果来看,CRP、IL-6和PCT三项指标的单项检测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CRP、IL-6和PCT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应用到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显著有效地提高血流感染患者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作者:罗永钊;叶杰英;陈安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在区分小儿细菌感染与小儿病毒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为70例受检人员,研究时间为2016年4月-2018年3月,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细菌感染患儿)35例、对照组(病毒感染患儿)35例,均采用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 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及白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单独检测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用于区分小儿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浅谈系统化医院药学教学培训模式的探索实践

    目的 探讨医院药学教学系统化培训模式,为医院药学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参考.方法 以本院2014年3月-2018年3月期间进行系统化药学教学培训模式的药师及学生为观察对象(观察组),同期进行一般培训教育模式的药师及学生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培训教学模式之下的学生考核评分.结果 观察组学生药学相关知识、操作等的考核评价分数以及教学培训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医院药学教学培训过程中,实施系统化医院药学教学培训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药学考核评分,提升学生临床用药及药学实践服务能力,系统化的教学培训模式值得应用.

    作者:朱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Hcy、hs-CRP联合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验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者63例,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Hcy、hs-CRP水平及Hcy、hs-CRP检测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Hcy、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Hcy+hs-CRP联合检测阳性率92.06%明显高于单独采用Hcy、hs-CRP检测阳性率60.32%、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hs-CRP联合检验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明显效果,准确性高,临床使用价值高.

    作者:晏克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特征.方法 将至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86例GIST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对其大标本进行观察分析后,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进行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CD117的阳性率为91.8%,CD34的阳性率为83.7%,CD117与CD34出现同时表达的发生率为73.2%;而S100的阳性率为38.2%,SMA的阳性率为27.9%.各个层次侵袭危险性组GIST的Ki67阳性率如下:高度组免疫标记Ki67阳性率为73.2%,中度组Ki67阳性率为41.8%,低度组Ki67阳性率为24.4%,极低组Ki67阳性率为11.6%;观察比较各组Ki6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高及中度侵袭危险性组明显高于低度及极低度组,数据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法是临床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有效手段,不仅为临床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同时在证实GIST肿瘤细胞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波;姜立新;胡金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

    本文分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提出避免误差的措施.血液检验标本产生误差主要原因包括标本采集、标本检验与送检、病人自身原因等.因此,血液检验当中,有诸多原因会给血液检验标本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对各项血液检验工作要加以规范,从而让血液检验的确诊率进一步提高.

    作者:钱彦东;何金艳;金武丽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研究

    目的 研究糖化血红蛋白在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高血糖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230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血糖检测水平将230例患者分为高血糖组160例及正常血糖组70例.高血糖组160例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两组,分别为105例应激性高血糖、55例糖尿病高血糖组.对比三组检测结果.结果 (1)糖尿病高血糖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应激性高血糖组及正常血糖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正常血糖组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预后组别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水平能够明确颅脑外伤患者高血糖的性质,可作为颅脑外伤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文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研究

    目的 探析质量控制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行免疫检验的92例受检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质量控制,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检验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控制可改善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提高检测项目合格率,进而为后续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联合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和淀粉酶在诊断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和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门急诊就诊的上腹痛患者63例,同时进行血、尿淀粉酶和尿胰蛋白酶原-2检测.结果 3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34例,阳性率为94.4%,血淀粉酶阳性31例,阳性率为86.1%,尿淀粉酶阳性32例,阳性率为88.8%.胰蛋白酶原-2和淀粉酶两者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27例非急性胰腺炎中,尿胰蛋白酶原-2阳性8例,特异性为70.4%,血淀粉酶阳性5例,特异性为81.5%,尿淀粉酶阳性7例,特异性为74.1%,两者特异性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联合检测尿胰蛋白酶原-2和血、尿淀粉酶可以提高急性胰腺炎筛选、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冯彩莲;植奇升;李伟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带教中关于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思考

    西方医学院校非常重视培养临床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通过开设医患沟通系列课程,传授医患沟的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的医疗现状不容乐观,医患关系紧张,加强医患沟通尤其重要.

    作者:董喜凤;王化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CRP与血常规检测用于儿科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在儿科检测工作中实施血清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10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5月-2017年8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仅开展CRP检验,观察组则开展血清CRP以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分析两种检验方法下的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的CRP指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常规检测下阳性率、漏检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的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实施血清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方式效果显著,能够获得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临床价值高.

    作者:杨琳;徐继有;魏玉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尿毒症患者血清钙化相关蛋白与血管钙化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究尿毒症患者血清钙化相关蛋白与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以尿毒症患者50例为实验组,时间选取为2015年5月-2017年5月,同时以5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均对其桡动脉钙化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两组血管钙化、血生化指标、组织学改变等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IMT、CR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a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实验组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程度的增加,其TLR4、OC、Cbfα1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出现桡动脉血管钙化的几率较高,患者的血管钙化程度与其TLR4、OC、Cbfα1的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

    作者:朱军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探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策略.方法 将我院检验科收集的685份临床免疫检验报告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并将同期在我院接受临床免疫检验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系统质量控制)与对照组(常规管理),每组40例,对两组检验结果的准确率、误诊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检验环境温度及湿度、标本的质量、洗液更换情况以及实验人员素质等均会对免疫检验质量产生影响(P<0.05);干预组免疫检验结果准确率、误诊率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5%、2.5%、95.0%,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临床免疫检验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系统质量控制,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而提高免疫检验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慧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在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研究对象为贫血患者120例,根据贫血类型分为地中海贫血组(60例)、缺铁性贫血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血常规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在RBC、MCV、MCH、MCHC以及Hb指标中,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中,采用血常规检测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区分,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准确依据.

    作者:谢群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