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因素和联合应用

刘云艳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肿瘤标志物, 影响因素, 联合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因素和联合应用.方法 本实验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以此时段内收治的80例的肿瘤标志物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分析影响标志物的因素,并探讨联合应用的价值所在.结果 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都会对患者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肿瘤的检出率.结论 在为肿瘤患者进行标志物检测的时候,要确定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尽可能采取措施预防,提高检出率,为今后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微生物检测及结果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种类及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就诊于本院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共969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痰液样本进行微生物培养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969例痰液样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2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7株(41.47%),革兰阳性菌150株(58.14%),假丝酵母菌1株(0.39%);革兰阴性菌中又以大肠埃希菌(42.99%)、肺炎克雷伯氏菌(19.63%)和流感嗜血杆菌(7.48%)占比高;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9.33%)和肺炎链球菌(49.33%)占比高.结论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种类多且复杂,及早进行检测,应用相应抗菌药物对提升治疗效果有积极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刘林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全血细胞减少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应用在全血细胞减少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从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选取74例予以研究,所选患者均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探讨研究对象的骨髓细胞增生程度与病因的关系.结果 在患者骨髓细胞增生活跃程度等级中,增生活跃所占比重高,增生极度减低比重低;在病因中,因造血系统疾病起病和因非造血系统疾病起病的所占比重分别为71.62%、25.68%,且比例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有2例不能确诊,诊断符合率为97.30%.结论 在对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诊断中,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该检查方法能够了解患者的骨髓增生情况和病因,不仅提高了确诊率,而且有利于临床后期的治疗疗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段永亮;谭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炎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法,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炎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已婚育龄妇女孕前TORCH检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已婚育龄妇女孕前TORCH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行孕前检查的215例已婚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均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SA)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并分析TORCH检验的临床意义.结果 TORCH-IgM感染率为7.44%,包括TOX-IgM 4例(1.86%),CMV-IgM 12例(5.58%);TORCH-IgG阳性率为78.14%,包括RV-IgG 168例(78.14%),CMV-IgG 163例(75.81%),TOX-IgG 7例(3.26%).结论 在已婚育龄妇女孕前实施TORCH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受检者是否存在TORCH病毒,对于保证优生优育和降低怀孕风险有很重要的意义,临床当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冯玉花;叶丽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探讨常规凝血检验项目对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治疗不良反应的监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38例异位妊娠大出血输血患者,按照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分为实验组(出现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每组患者人数各19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均显著较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均显著较高,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凝血监测在异位妊娠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60例,根据高血压诊断与分级标准分为3个亚组,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cy水平,分析Hcy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价值.结果 各亚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对诊治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胡新明;鲁力;张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探究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患者进行研究(收集病例数80例),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病例数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吸入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对比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症患者应用吸入激素联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荐.

    作者:胡海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

    目的 探讨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妇科炎症患者,以上患者均通过妇科炎症感染确诊,并采用观察、培养、胺试验、镜检法对以上患者进行检测,对比分析其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 妇科炎症患者在不同检测方法总阳性检出率的对比情况中,在培养法、凝集法、胺试验以及镜检法的检测方法下,其检出率分别为77.50%、80.00%、71.25%以及86.25%.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用到的胺试验、凝集法、培养法、镜检法等均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能够对妇科炎症感染做出高效的检测,满足临床检验要求,值得推广使用.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由于每一例患者的自身状况都是不同的,故在选择检验方法时要结合患者状况和医院条件等进行合理地选择.

    作者:葛平;熊海娜;余小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分析

    目的 探讨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血凝试验检测结果2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因素作分析,以及制定改善对策.结果 试验环境因素、试验材料批次因素、试验材料保质期因素、患者抗血凝效果协同药物使用史因素均为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单因素(P<0.05);血凝试验检测环境因素、试验材料批次因素、试验材料保质期因素、医护人员操作水平因素、患者抗血凝效果协同药物使用史均为影响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多因素(P<0.05).结论 在临床实验室检验过程中,血凝试验检测方法为基础检验手段之一,可以给予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有效参考辅助依据,而临床需结合血凝试验检测结果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时制定有效改善对策.

    作者:梁景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CRP与血常规检测用于儿科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在儿科检测工作中实施血清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10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5月-2017年8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仅开展CRP检验,观察组则开展血清CRP以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分析两种检验方法下的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的CRP指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常规检测下阳性率、漏检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的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实施血清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方式效果显著,能够获得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临床价值高.

    作者:杨琳;徐继有;魏玉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对检验准确性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对检验准确性影响.方法 收集150份健康体检人员血液标本,常规组:常规存放标本;观察组:人工溶血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AST、CK、Na+、K+、CK-MB、LDH指标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LB、TG与HDL指标相比较,差距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发生溶血后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人员对标本溶血的重视度,提高自我能力,从而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作者:李会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11例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 探讨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血培养阳性患者211例,菌株鉴定到种,同时予以MIC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2017年版标准判读,总结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结果 211株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7.4%(121/211),革兰阴性杆菌占40.7%(86/211),真菌占1.9%(4/211);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科室有新生儿科、消化内科、儿科等;大肠埃希菌多,有58株(27.4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7株(3.32%);阴沟肠杆菌4株(1.90%);铜绿假单胞菌各2株(0.95%);葡萄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为88株(41.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1株(24.17%)、人葡萄球菌人亚种28株(13.27%)、溶血葡萄球菌13株(6.16%);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4.7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63.8%、42.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25.0%;此外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呋喃妥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较低,分别为3.45%、3.45%,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都在5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7.8%,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85.2%,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对万古霉素亦保持着97.7%的敏感率.结论 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是血流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亚胺培南是针对肠杆菌科较敏感的抗生素,但已出现部分中介或耐药菌株;因此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免疫检验工作的影响因素与质控方法分析

    目的 讨论影响免疫检验工作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无异常指标的血液标本68例,根据采集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验;观察组采用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比较两组血液标本检验准确率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检验准确率和满意度(94.12%,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76.47%)(P<0.05).结论 在免疫检验工作中,通过规避多重影响因素,并加强质量控制,能够有效保证检验质量,减少误诊出现.

    作者:甘永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的性能评估

    目的 观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血清快速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实际效果,并对此种测定方法的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估.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患者以及住院患者的标本376例,分别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与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评估两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获得的检测结果,与ELISA试剂检测的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高、试剂稳定等特点,在快速检测情况下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为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的早期检测与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张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珠海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目的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妇科、妇产科门诊、皮肤科、健康体检中心等做HPV基因分型检测的妇女(年龄15岁-70岁)(剔除二次复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珠海地区HPV感染现状.方法 用凯普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专用HPV取样器进行样品采集,以荧光PCR技术为平台,采用潮州凯普公司生产的HPV分型试剂进行检测.结果 在2,291例筛查样本中,658例呈阳性反应,占28.72%,其中,单一亚型感染率为72.64%(478/658),双重亚型感染率为17.33%(114/658),三重亚型感染率为7.75%(51/658),四重及以上亚型感染率为2.28%(15/658).35岁以下的感染者占43.92%,35岁-45岁之间的感染者占32.07%.45岁以上的感染者占24.01%.检出率高的亚型分别是HPV52(22.8%)、HPV16(18.08%)、HPV6(15.65%).结论 为预防宫颈癌的发生,HPV分型检测应成为常规体检项目.HPV感染率存在着地区差异,对不同地区HPV感染的流行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预防性宫颈癌疫苗的研发.

    作者:欧阳敏秀;黄宇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30日-2018年3月30日,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含量阳性率、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相比较对照组,前者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健康体检者,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具有应用意义.

    作者:郭文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二级医院创建活动中输血工作月报书写的探索

    目的 探讨临床用血管理中输血工作月报的书写,保证医院科学合理用血和利于二级医院创建.方法 自2014年7月起,从二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分解输血管理条目,通过对临床用血各项要点进行有依据的考核,月间可通过各百分率比较,提示改进方向.以此模板作为输血管理委员会、医务科、输血的资料收集和对临床科室及个人提出评价和考核的依据,进行质量控制.结果 质量控制6个月后,输血抽检率、合理率、病案书写评分和输血科质量评分等指标较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输血管理中采用相对固定和完整的格式采集信息,应用PDCA持续改进方法,促进科学合理的用血,可在医院评审中取得较好成绩,将输血管理工作做实做真.

    作者:王建华;宋海峰;吴建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60例,采取随机数字分类法将患儿分成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蓝光治疗方式,常规组仅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鸟巢式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1 d时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数比较接近(P>0.05);治疗3 d和治疗5 d时实验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实验组患儿的退黄时间也明显快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中发生哭闹持续、抓伤、擦伤以及暂停照射治疗等情况的患儿例数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更低(P<0.05).结论 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率,并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整体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李玉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36例异位妊娠患者,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7月,均给予经阴道超声及经腹部超声检查,且在扫描后观察及评估检出率.结果 236例异位妊娠患者经经阴道超声诊断后未破型未流产异位妊娠90例、未破型已流产异位妊娠4例、破裂型异位妊娠74例、残角子宫妊娠2例、宫角妊娠16例、子宫瘢痕妊娠6例、子宫肌层妊娠4例、宫颈妊娠2例;与经腹超声相比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应用于异位妊娠诊断中意义重大,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无创、重复性好等优势,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唐飞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辅助生育患者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研究

    目的 探究辅助生育患者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辅助生育的75例孕妇,把其设定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自然妊娠且单胎妊娠的孕妇75例,把其设置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怀孕中期,采用时间荧光免疫分辨法进行血清标志物指标筛选唐氏综合征,在筛查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筛查结果中唐氏综合征风险率.结果 在对其筛查结果进行比对后,研究组的唐氏综合征风险率为9.3%,参照组的为0.0%,研究组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对辅助生育患者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研究后发现,其唐氏综合征风险率均较高,可见孕中期唐氏筛查在临床上辅助生育有重要的意义,建议临床上进一步展开探究.

    作者:蒙春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