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亮;谭燕
细菌培养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其熔化使用,在熔化过程中,一般多采用电炉加热的方法.而这种传统方法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需要人员值守,电炉功率不能精确控制,加热惯性比较大,培养基容易溢出.二是一旦溢出后,由于电炉丝直接暴露在外,溢出液体容易引起电炉短路.三是电炉加热培养基时由于底部温度高,容易引起培养基焦糊.而用微波炉熔化培养基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且快捷、安全,定时后无需人员看守,特别适用于培养基熔化.以下就微波炉熔化培养基的方法与传统电炉熔化法进行比对,以便确认微波炉熔化法的使用效果.
作者:程长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急诊腹部创伤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与B超应用价值比较.方法 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4例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与临床符合率.结果 对比患者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两种诊断方法都能够将患者腹部病变状况确诊,但是多层螺旋CT检查法在患者腹部检出率、损伤部位及损伤程度的检查中其检出率较高,建议用其作为主要检查法,必要时可以采用两种检查法联合,提升患者检出率.
作者:韩冬;许立云;赫崇安;谷爽;张喆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为高血压众多并发症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即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也可出现预后情况欠佳等情况.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难度相对较大,而及早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心脏超声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
作者:罗利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与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性疾病表现形式的特点,为降低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提供科学喂养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对267例消化道、273例皮肤、243例呼吸道、248例精神患儿进行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测定.分析上述四种系统性疾病患儿与不耐受食物的表现形式.结果 1,031例患儿中常见14种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为86.0%(887/1,031).其14种食物不耐受率分布不同,各病种中均以鸡蛋、牛奶检出阳性率较高;但>3岁患儿,四种病种均以鸡蛋检出阳性高,≤3岁患儿均以牛奶检出阳性率高;患儿多种食物不耐受在四种疾病中表现:>3岁患儿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系统性疾病患儿分别为:82.9%、77.6%、69.6%、69.8%;≤3岁患儿分别为:78.37%、62.6%、68.1%、51.6%;中重度食物不耐受中:>3岁患儿分别为:84.5%、83.6%、85.3%、77.8%;≤3岁患儿分别为:83.7%、77.0%、75.1%、68.2%.两组年龄段患儿中,多种和中重度食物不耐受均以牛奶、鸡蛋为主要不耐受的两种食物.结论 福州地区患儿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系统性疾病患儿与食物不耐受关系密切.四种疾病中表现形式不同.根据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早期发现儿童食物不耐受情况,为本地区调节饮食结构,指导喂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忠龙;陈凤娇;林珊;黄林娟;林洁;陈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綦江及周边地区HPV感染现状与年龄的分布分层状况.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6月6,832例至綦江及周边地区医院体检的妇女作为观察对象,采集妇女的宫颈细胞标本,并对HPV-DNA进行基因分析,并结合妇女的年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32例样本中检出2,156例,其中高危型HPV检出896例,其中以16型、52型的检出率较高.不同年龄段高危型HP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綦江及周边地区HPV感染具有明显的亚型以及年龄分布差异,这提示HPV疫苗接种计划需要考虑亚型与年龄差异.
作者:李冬梅;周臣敏;胡明林;李翠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30日-2018年3月30日,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含量阳性率、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相比较对照组,前者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健康体检者,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具有应用意义.
作者:郭文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血清转氨酶与血脂水平检验用于脂肪肝诊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脂肪肝患者49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的健康体检患者49例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在进行检查时都是在检查化验前3天未进食油腻食物,正常清淡饮食,选择在早上抽取空腹血液,在前一天晚上12点后未进食和饮水.采血部位选择肘静脉,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采血,使用的采血器材和采血管都是同一种,采血量为3 mL,采血后迅速送到检验科进行检验血清转氨酶和血脂水平,由专业检验科医师给出血液检查结果.对比两组受检者的血清转氨酶与血脂水平检查结果,分析其对脂肪肝诊断的作用.结果 实验组血脂水平、血清转氨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受检者ALT阳性率为81.63%、AST阳性率为91.84%、TG阳性率为65.31%、TC阳性率为57.14%;对照组受检者ALT阳性率为10.20%、AST阳性率为6.12%、TG阳性率为16.33%、TC阳性率为12.24%;实验组受检者的各项指标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转氨酶与血脂水平检验对脂肪肝患者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可以及时发现脂肪肝,具有积极的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余佳珍;邓琳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清胱抑素C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状况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功能轻度损害以及重度损害患者,各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以及血清尿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中,与肾功能轻度损害的患者相比,重度损害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明显更高.对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以及血清尿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损害评价中,血清胱抑素C浓度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作者:庹晓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细节护理应用于门诊体检采血室护理工作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门诊体检采血室护理工作中采用细节护理,并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服务质量和相关指标.结果 实施细节护理后,主动服务、工作责任心、处理问题能力、配合程度以及沟通能力分数高于实施前,组间数据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细节护理能够提升门诊体检采血者的一次性成功率,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蔡伦华;蔡雪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HIV抗体初筛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将12,600例HIV抗体初筛标本为研究对象,均运用ELISA法检测,并将初筛试验结果阳性的35例送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作进一步确定;结合ELISA法检测过程作检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2,600例实验对象中,有9例HIV抗体阳性,有26例HIV抗体假阳性,初筛试验阳性准确率为25.71%;ELISA法检测HIV抗体影响因素可涉及各个检测环节,尤其是①标本、②试剂、③温度、④人员操作技术等.结论 采用ELISA法进行HIV抗体初筛过程中,需积极消除各个操作环节中影响因素,以有效避免出现筛查假阳性、筛查假阴性情况,以提高检验准确性与可靠性.
作者:薛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显微镜检测法与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在尿常规检验中进行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7年在我院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进行随机选择,选择出的200例患者要分别应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显微镜检测法、干化学法进行患者晨尿常规检测,记录三种检查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化学法相比于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法,红、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不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的检查结果与显微镜检测法的结果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尿常规时,应用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检测法或者显微镜检测法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都较高,结合应用两种检测方法可以提升检验水平.
作者:郑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Endobutton钢板联合挤压钉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35例患者为对象,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分.结果 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P<0.05.结论 该重建手术及方法对保护前交叉韧带,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膝关节僵硬、粘连有益,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建龙;应锦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在儿科检测工作中实施血清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10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5月-2017年8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仅开展CRP检验,观察组则开展血清CRP以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分析两种检验方法下的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的CRP指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常规检测下阳性率、漏检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的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实施血清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方式效果显著,能够获得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临床价值高.
作者:杨琳;徐继有;魏玉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应用不同分子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病人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乳腺癌病人120例,按照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实行常规细胞学检测方法,观察组实行免疫磁珠阴性富集系统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目,对比两组病人使用不同方法检测后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在不同分子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病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观察组漏诊率较低,检出率较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不同分子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病人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可有效提高对癌症病人的确诊率,临床具有广泛使用意义.
作者:郑张军;张金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免疫学指标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将非活动期患者36例设为非活动期组,活动期患者36例设为活动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免疫学指标检测,比较三组受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活动期组IgM、IgG、IgA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活动期组,C3、C4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活动期组(P<0.05);非活动期患者IgG、IgA明显高于对照组,IgM、C3、C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免疫学指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对提升临床诊断效率、评估病情进展情况及疾病活动性均具有显著效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史桂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并研究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 以2013年2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标本31,623份为研究对象,制定不合格尿液标本的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对质量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分析,总结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相关因素,然后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结果 在选取的31,623份尿液标本中,一共有2,008份标本的质量出现问题,缺陷率为6.3%.而在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因素中,采集时间不合理、标本成分被污染和标记不清楚这三方面所占的比例大,是影响尿液检验分析前质量的主要原因.结论 在尿液检验之前,对尿液标本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把控,能够有效提高尿液检验的精确度和可信度,促进临床检验医学的有效发展.
作者:王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方法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本院收治的79例确诊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分别使用血液检验试剂盒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和诊断,将诊断结果与综合诊断结果纵向对比,计算两种诊断检验方法的诊断效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剂盒检验诊断下,确诊地中海贫血患者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8例,溶血性贫血患者11例,诊断符合率为78.48%;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诊断下,确诊地中海贫血患者2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2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0例,溶血性贫血患者13例,诊断符合率94.94%.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贫血患者血液进行检测,能更为准确地确定贫血类型,在鉴别诊断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值得推广.
作者:林昱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血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范血清胆固醇升高的解决策略.方法 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所接收的80例血生化检验出现胆固醇异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寻可能导致患者胆固醇升高的原因.结果 原发性胆固醇升高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继发性胆固醇升高患者人数.糖尿病、LDL-R缺陷和肝脏病变是原发性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患者血清样本的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与患者是否存在脏器病变、遗传疾病以及糖尿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实现对胆固醇升高的有效预防,应对患者的饮食予以充分的关注度,并引导患者适当运动.
作者:朱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50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250例.参照组采用尿糖检测,试验组采用血糖检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糖尿病检出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比分析组间数据.结果 试验组检出率(98.80%),参照组检出率(92.4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糖检验和尿糖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均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且血糖检测效果较之于尿糖检测效果更佳,故应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式.
作者:黄明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特征.方法 将至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86例GIST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对其大标本进行观察分析后,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进行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CD117的阳性率为91.8%,CD34的阳性率为83.7%,CD117与CD34出现同时表达的发生率为73.2%;而S100的阳性率为38.2%,SMA的阳性率为27.9%.各个层次侵袭危险性组GIST的Ki67阳性率如下:高度组免疫标记Ki67阳性率为73.2%,中度组Ki67阳性率为41.8%,低度组Ki67阳性率为24.4%,极低组Ki67阳性率为11.6%;观察比较各组Ki6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高及中度侵袭危险性组明显高于低度及极低度组,数据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法是临床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有效手段,不仅为临床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同时在证实GIST肿瘤细胞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波;姜立新;胡金晨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