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11例血培养阳性结果分析及耐药性监测

李丹

关键词: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 敏感
摘要:目的 探讨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7月血培养阳性患者211例,菌株鉴定到种,同时予以MIC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CLSI2017年版标准判读,总结血培养阳性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情况.结果 211株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7.4%(121/211),革兰阴性杆菌占40.7%(86/211),真菌占1.9%(4/211);血培养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科室有新生儿科、消化内科、儿科等;大肠埃希菌多,有58株(27.4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7株(3.32%);阴沟肠杆菌4株(1.90%);铜绿假单胞菌各2株(0.95%);葡萄球菌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高为88株(41.7%),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1株(24.17%)、人葡萄球菌人亚种28株(13.27%)、溶血葡萄球菌13株(6.16%);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4.7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63.8%、42.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25.0%;此外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替坦、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敏感,呋喃妥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也较低,分别为3.45%、3.45%,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都在50%以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77.8%,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85.2%,未发现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对万古霉素亦保持着97.7%的敏感率.结论 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是血流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菌,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亚胺培南是针对肠杆菌科较敏感的抗生素,但已出现部分中介或耐药菌株;因此微生物实验室应加强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共60例,采取随机数字分类法将患儿分成实验组(n=30)和常规组(n=30).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蓝光治疗方式,常规组仅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鸟巢式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1 d时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数比较接近(P>0.05);治疗3 d和治疗5 d时实验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数明显低于常规组,同时实验组患儿的退黄时间也明显快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中发生哭闹持续、抓伤、擦伤以及暂停照射治疗等情况的患儿例数均明显少于常规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更低(P<0.05).结论 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率,并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整体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李玉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60例,根据高血压诊断与分级标准分为3个亚组,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cy水平,分析Hcy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价值.结果 各亚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对诊治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胡新明;鲁力;张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鉴别良恶性疾病的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良恶性疾病的的发生率也日趋上升.医疗技术的提升,加强对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能力,其中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的运用有效提升了鉴别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叙述了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还阐述了良恶性疾病鉴别中血清生化及免疫指标联合检测运用的依据以及运用的价值.

    作者:吴金荣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气管炎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有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法,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炎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研究

    目的 总结临床免疫检验质量问题影响因素以及质量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140位免疫检验对象,对比展开常规检验及质量控制检验观察,比较检验结果准确率差异;回顾性分析500份存在质量问题的免疫检验报告样本,统计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实施了质量控制的观察组准确率达到98.57%,对照组为92.86%;影响因素以样本质量、检验场所温度、检验场所湿度为主.结论 临床免疫检验需强调全过程控制,从人员、环境、操作等多方面控制质量,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

    作者:朱志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CRP与血常规检测用于儿科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分析在儿科检测工作中实施血清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儿科患者100例,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5月-2017年8月.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仅开展CRP检验,观察组则开展血清CRP以及血常规联合检验.分析两种检验方法下的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中患儿的CRP指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常规检测下阳性率、漏检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的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实施血清CRP联合血常规检测的方式效果显著,能够获得较高的阳性检出率,临床价值高.

    作者:杨琳;徐继有;魏玉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探讨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目的 对临床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7年12月130例自愿接受研究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对象血型均相同,通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临床检验过程中血液细胞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对两种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进行了检测后表明,其RBC、WBC、PLT等指标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0.5 h、3 h、6 h不同放置时间条件下的标本,其检测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凝剂配置比例、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的检测均会造成一定影响,因而必须对每一个检验环节加以严格控制,以保障血液细胞的检测质量.

    作者:覃正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不同捐献周期血小板生成素的影响

    目的 对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体内血小板生成素检测值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献血周期对捐献者身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择各年龄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对其外周血TPO检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 连续多次间隔2周、3周机采血小板1次的献血者TPO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隔4周机采血小板1次的献血者的TP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频率机采血小板对献血者的TPO的影响不同,>4周机采血小板1次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董志伟;温艳;王翠珩;邹雪松;黄冬梅;李松;侯延新;刘彩侠;于海静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1例诊治分析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是临床少见的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学检测既出现骨髓增生异常表现,也出现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特点,诊断难度较大,极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状况,影响患者疾病治疗过程.目前临床对于不同类型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的诊断研究较多,但对于两种类型同时出现,且可出现转化状况的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较为缺乏.

    作者:罗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肝素抗凝血浆在急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目的 在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并分析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在2017年5月-2018年7月间,对在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健康体检者开展研究,共132例,用生化促凝管和肝素抗凝管分别抽取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各3 mL,而后分离血清和血浆进行肌酐、葡萄糖、二氧化碳、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钙离子、尿素等项目的浓度测量并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血浆中的钾离子浓度、葡萄糖浓度均比血清中的低,且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而血浆与血清中的肌酐、二氧化碳与钙离子等的浓度值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生化检验中应用肝素抗凝血浆均可以检测患者的各项指标,且检测速度快,得报告结果时间短,便利性强,优势好.

    作者:刘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癌应用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分析

    目的 分析在胃癌患者检验中应用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本院70例胃部病变患者,研究时间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将40例胃癌患者作为实验组,30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化发光发法、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将其作为检验效果的对比依据,统计结果数据得知,实验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各项指标水平均较高,且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胃癌患者临床诊断中,CA724、CEA、CA242、CA199肿瘤标志物可作为早期诊断依据,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钟磊;谢海燕;邱玉梅;李文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30日-2018年3月30日,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含量阳性率、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相比较对照组,前者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健康体检者,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具有应用意义.

    作者:郭文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早产儿上呼吸机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儿上呼吸机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随机选取50例上呼吸机的早产儿进行观察分析,常规组与研究组各25例.常规组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进行循证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15.9±1.2)d明显短于常规组(22.3±1.3)d,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80.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通过循证护理干预配合,可大大减少患儿住院时间,同时还可以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谭思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分析甲状腺自身抗体及促甲状腺素与流产的关系

    目的 分析研讨甲状腺自身抗体及促甲状腺激素与流产的关系.方法 随机从2016年4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接受产检的患者中抽取89例单胎妊娠孕妇进行讨论,均在妊娠20周内接受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随访其分娩后,根据其妊娠结果分组,流产组24例,持续妊娠组65例,分析结果.结果 流产组TSH≥2.5 mIU/L率33.33%、自身抗体阳性率66.67%高于持续妊娠组7.69%、6.1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阳性流产率、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阳性流产率高于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阴性流产率、TSH<2.5 mIU/L伴自身抗体阴性流产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为预测流产的主要指标,且甲状腺自身抗体预测价值更大.

    作者:朱玲娜;孙承谋;邓尚廉;李智琼;简玲玲;王训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健康老年人血流变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在健康老年人群中开展血流变学检测的情况.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体检健康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的老年志愿者,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1月-6月,人数为180例.按照年龄段分为50岁-60岁阶段以及61岁-70岁阶段两组各90例.分析两组志愿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50岁-60岁年龄段的异常预测值比率显著低于61岁-70岁年龄段的异常预测值比率(P<0.05).结论 临床上在老年人群中定期的开展血流变学检测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对各项老年性脑血管疾病的预测和预防.

    作者:郑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21例躁狂症患者碳酸锂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躁狂症患者在服用碳酸锂药物后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以便为医院在临床治疗躁狂症时的用药合理性、预防中毒反应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211例躁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且全组患者均有长期服用碳酸锂药物.应用深圳凯特XI-921ET型号的电解质分析仪对其进行血药浓度检测,同时结合相关临床症状的控制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研究,了解到本组221例躁狂症患者中,血药浓度在0.31 mmol/L到0.40 mmol/L之间的患者有11例,占4.98%(11/221),量表分数为(5.31±2.79)分;血药浓度在0.41 mmol/L到0.80 mmol/L之间的患者有165例,占74.66%(165/221),量表分数为(3.24±1.33)分;血药浓度在0.81 mmol/L到1.20 mmol/L之间的患者有42例,占19.00%(42/221),量表分数为(2.81±0.79)分;另有3例血药浓度高于1.20 mmol/L,占1.36%(3/221),量表分数为2.00分.结论 临床治疗躁狂症患者的过程中,给予碳酸锂血药浓度检测,不但能够起到有效指导临床用药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患者控制临床症状,尽量远离中毒剂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明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福州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儿童食物不耐受与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性疾病表现形式的特点,为降低食物不耐受的发生提供科学喂养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对267例消化道、273例皮肤、243例呼吸道、248例精神患儿进行14种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测定.分析上述四种系统性疾病患儿与不耐受食物的表现形式.结果 1,031例患儿中常见14种食物不耐受IgG抗体阳性率为86.0%(887/1,031).其14种食物不耐受率分布不同,各病种中均以鸡蛋、牛奶检出阳性率较高;但>3岁患儿,四种病种均以鸡蛋检出阳性高,≤3岁患儿均以牛奶检出阳性率高;患儿多种食物不耐受在四种疾病中表现:>3岁患儿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系统性疾病患儿分别为:82.9%、77.6%、69.6%、69.8%;≤3岁患儿分别为:78.37%、62.6%、68.1%、51.6%;中重度食物不耐受中:>3岁患儿分别为:84.5%、83.6%、85.3%、77.8%;≤3岁患儿分别为:83.7%、77.0%、75.1%、68.2%.两组年龄段患儿中,多种和中重度食物不耐受均以牛奶、鸡蛋为主要不耐受的两种食物.结论 福州地区患儿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精神系统性疾病患儿与食物不耐受关系密切.四种疾病中表现形式不同.根据检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早期发现儿童食物不耐受情况,为本地区调节饮食结构,指导喂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忠龙;陈凤娇;林珊;黄林娟;林洁;陈皓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带教中关于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思考

    西方医学院校非常重视培养临床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通过开设医患沟通系列课程,传授医患沟的知识和技能.目前,我国的医疗现状不容乐观,医患关系紧张,加强医患沟通尤其重要.

    作者:董喜凤;王化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Endobutton钢板联合挤压钉重建前交叉韧带35例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Endobutton钢板联合挤压钉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35例患者为对象,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分.结果 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P<0.05.结论 该重建手术及方法对保护前交叉韧带,消除肿胀,缓解疼痛,预防膝关节僵硬、粘连有益,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陈建龙;应锦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特征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特征.方法 将至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86例GIST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对其大标本进行观察分析后,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进行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CD117的阳性率为91.8%,CD34的阳性率为83.7%,CD117与CD34出现同时表达的发生率为73.2%;而S100的阳性率为38.2%,SMA的阳性率为27.9%.各个层次侵袭危险性组GIST的Ki67阳性率如下:高度组免疫标记Ki67阳性率为73.2%,中度组Ki67阳性率为41.8%,低度组Ki67阳性率为24.4%,极低组Ki67阳性率为11.6%;观察比较各组Ki6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高及中度侵袭危险性组明显高于低度及极低度组,数据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法是临床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有效手段,不仅为临床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同时在证实GIST肿瘤细胞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波;姜立新;胡金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