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菊;白燕;赵青
目的 探讨四种蛋白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未并发感染性疾病),观察组50例(患者并发感染性疾病),所有患者均进行β2-M、PAB、CRP、PCT(β2微球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蛋白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指标,评估感染组患者检测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β2-M、CRP、PCT检测值均较高,PAB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PCT检测阳性率高于β2-M、PAB、CRP(P<0.05).结论 四种蛋白检测均为恶性肿瘤患者感染性疾病中检测的重要指标,但PCT检测阳性率更高.
作者:黄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和分析CRP(C反应蛋白)、IL-6(白介素-6)、PCT(血清降钙素原)的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本院在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选取196例ICU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试验研究分析对象,对这196例患者均进行血液培养分析,根据血液培养检验结果将这196例患者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CRP值、IL-6值和PCT值,分析和对比CRP、IL-6和PCT的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性.结果 在本次的196例ICU患者当中,经血液培养检测发现,阴性组患者有104例,阳性组患者有92例;阳性组患者的CRP、IL-6和PCT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CRP、IL-6和PCT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结果来看,CRP、IL-6和PCT三项指标的单项检测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性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三项指标联合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CRP、IL-6和PCT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应用到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显著有效地提高血流感染患者在临床诊断方面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作者:罗永钊;叶杰英;陈安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是临床少见的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由于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胞形态学检测既出现骨髓增生异常表现,也出现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特点,诊断难度较大,极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状况,影响患者疾病治疗过程.目前临床对于不同类型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的诊断研究较多,但对于两种类型同时出现,且可出现转化状况的血液系统疾病诊断标准较为缺乏.
作者:罗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间进行临床检验的标本共计2,400例进行本次研究,根据标本类型进行分类,将时间分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与2017年5月-2018年4月,每个时间段各1,200例,分析不同时间段内不同类型标本的阳性率情况.结果 对比两个时间段内呼吸道、血培养、非呼吸道及粪便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可以发现2016年4月-2017年4月的各类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31.92%、22.77%、12.32%及8.85%,2017年5月-2018年4月的各类标本的阳性率分别为37.87%、31.43%、23.53%及19.81%,两个时间段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时间段内的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存在差异,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流行病学规律,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作者:杨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特征.方法 将至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86例GIST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对其大标本进行观察分析后,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进行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CD117的阳性率为91.8%,CD34的阳性率为83.7%,CD117与CD34出现同时表达的发生率为73.2%;而S100的阳性率为38.2%,SMA的阳性率为27.9%.各个层次侵袭危险性组GIST的Ki67阳性率如下:高度组免疫标记Ki67阳性率为73.2%,中度组Ki67阳性率为41.8%,低度组Ki67阳性率为24.4%,极低组Ki67阳性率为11.6%;观察比较各组Ki6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性,高及中度侵袭危险性组明显高于低度及极低度组,数据间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免疫组化染色法是临床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有效手段,不仅为临床判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同时在证实GIST肿瘤细胞方面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波;姜立新;胡金晨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血细胞检查分析过程中应用显微镜检查的具体价值做出评价.方法 抽取2018年1月-6月在我院接受显微镜红细胞检查的32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显微镜检查均由专业操作人员完成,对检查的结果做出分析.结果 320例患者中有152例(47.5%)患者符合复检标准并接受复检.未接受复检样本中没有假阴性情况.终有72例患者的显微镜检查结果出现异常,阳性率为47.37%,其中包括血小板聚集15例、幼稚细胞9例、中晚幼粒细胞8例、异型淋巴细胞12例、中性粒细胞中毒性变14例、红细胞形态异常14例.结论 应用显微镜检查进行血细胞分析可得到准确的检查结果,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可靠的检查方式.
作者:李艳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与传统检验方法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抽选我院160例住院输血患者,对照组:实施传统检验方法.研究组:实施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方法.结果 研究组的中正向定型准确率100%与反向定型准确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正向定型准确率86.25%与反向定型准确率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师检验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更符合需求,安全可行性强,准确率与灵敏度非常高,可作为我院输血检验首先方法.
作者:赵冬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在我院妇科、妇产科门诊、皮肤科、健康体检中心等做HPV基因分型检测的妇女(年龄15岁-70岁)(剔除二次复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珠海地区HPV感染现状.方法 用凯普生物科技公司提供的专用HPV取样器进行样品采集,以荧光PCR技术为平台,采用潮州凯普公司生产的HPV分型试剂进行检测.结果 在2,291例筛查样本中,658例呈阳性反应,占28.72%,其中,单一亚型感染率为72.64%(478/658),双重亚型感染率为17.33%(114/658),三重亚型感染率为7.75%(51/658),四重及以上亚型感染率为2.28%(15/658).35岁以下的感染者占43.92%,35岁-45岁之间的感染者占32.07%.45岁以上的感染者占24.01%.检出率高的亚型分别是HPV52(22.8%)、HPV16(18.08%)、HPV6(15.65%).结论 为预防宫颈癌的发生,HPV分型检测应成为常规体检项目.HPV感染率存在着地区差异,对不同地区HPV感染的流行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预防性宫颈癌疫苗的研发.
作者:欧阳敏秀;黄宇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对非梗阻性无精症实施AMH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正常生育、梗阻性无精子症(OA)、非梗阻性无精症(NOA)患者各50例进行研究,均接受血清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浓度、抗缪勒管激素(AMH)浓度测定,分析效果.结果 NOA组TV、AMH明显更低,FSH明显更高(P<0.05),T指标水平与OA组、正常生育组差异不明显(P>0.05);精浆AMH用于区分NOA患者TESE成功与否的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均明显更高,阴性似然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 精浆AMH用于判断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睾丸精子获取术是否成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敬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采用玻片法与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我州275例健康居民无偿献血标本,分别采取玻片法、试管法进行血型鉴定,从而判断其影响因素.结果 试管法和玻片法在鉴定结果上差异小,试管法准确率相对较高.其影响因素有假凝集、冷凝集、自身凝集、易误将冷凝集当做定型、定型时抗原减弱.结论 采取科学血型鉴定方式,可有效减少血型鉴定差错,避免血型鉴定差错事件.
作者:郭兆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清胱抑素C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状况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功能轻度损害以及重度损害患者,各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以及血清尿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中,与肾功能轻度损害的患者相比,重度损害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浓度明显更高.对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以及血清尿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显著的线性相关.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损害评价中,血清胱抑素C浓度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作者:庹晓彬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疟原虫显微镜检查血片制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到本院就诊人员血液标本25份,染液染色,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镜检.结果 倒扣染色法厚血膜和薄血膜都未见有染料沉渣出现,而平载染液染色法薄血膜上出现染料颗粒沉渣多达50%,扣染法血膜在染液上方,而且斜置,染料颗粒下沉不触及血膜,而平染法正相反,但厚血膜上有细胞成分溶出层阻隔,阻挡了染料颗粒继续下沉,所以厚血膜出现染料沉渣的血片也少见.结论 平染法若出现染料流失,则更会增加血膜上出现染料颗粒沉渣的机会,而扣染法除了可防止染料沉渣污染外,还有脱落的疟原虫不污染其他血片、容易冲洗等优点.
作者:宋启灵;姚晓琼;李海连;蓝宇利;韦东明;覃利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干预化护理方法.方法 将2016年11月-2018年3月内收治的70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35例患者实施干预化护理,记录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中采用干预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比常规护理更显著,建议推广.
作者:陈斯斯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妇科炎症行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入组我院66例妇科炎症患者,根据检验方法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22例.A组患者实施培养法检验,B组患者实施镜检法检验,C组患者实施凝集法检验.结果 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发现,A组患者检验阳性率高,B组次之,C组低,A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分别对比B组及C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B组患者及C组患者检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炎症行培养法检验的临床效果佳,可显著提高患者检验阳性率.
作者:迟翠玲;李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躁狂症患者在服用碳酸锂药物后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以便为医院在临床治疗躁狂症时的用药合理性、预防中毒反应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的211例躁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且全组患者均有长期服用碳酸锂药物.应用深圳凯特XI-921ET型号的电解质分析仪对其进行血药浓度检测,同时结合相关临床症状的控制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研究,了解到本组221例躁狂症患者中,血药浓度在0.31 mmol/L到0.40 mmol/L之间的患者有11例,占4.98%(11/221),量表分数为(5.31±2.79)分;血药浓度在0.41 mmol/L到0.80 mmol/L之间的患者有165例,占74.66%(165/221),量表分数为(3.24±1.33)分;血药浓度在0.81 mmol/L到1.20 mmol/L之间的患者有42例,占19.00%(42/221),量表分数为(2.81±0.79)分;另有3例血药浓度高于1.20 mmol/L,占1.36%(3/221),量表分数为2.00分.结论 临床治疗躁狂症患者的过程中,给予碳酸锂血药浓度检测,不但能够起到有效指导临床用药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患者控制临床症状,尽量远离中毒剂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袁明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在部分医学检验实习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以此分析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检验专业本科实习生,共计92名,教学方法的实施时间:2014年6月-2017年6月,行不同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应组别:研究组、对照组.经SPSS 21.0系统分析组间学生的理论评分、操作技能评分和专业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理论评分(89.09±5.11)分、操作技能评分(90.07±5.12)分和专业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91.11±3.2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部分医学检验实习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专业实习生的理论评分和操作技能评分,且专业实习生对该种教学方式十分满意.
作者:区文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对检验准确性影响.方法 收集150份健康体检人员血液标本,常规组:常规存放标本;观察组:人工溶血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的AST、CK、Na+、K+、CK-MB、LDH指标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LB、TG与HDL指标相比较,差距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发生溶血后会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人员对标本溶血的重视度,提高自我能力,从而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作者:李会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失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治疗时间进行分组纳入.第一组48例患者术中缝皮之后向其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第二组48例患者向其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对患者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引流量、血红蛋白浓度、术后输血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展开分析和对比.结果 第二组在本次研究之中血红蛋白浓度、术后出血量、输血量、引流量明显优于第一组,第二组在本次研究之中患者术后输血率明显低于第一组,组别对比间有显著差异(P<0.05).第二组在本次研究之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第一组并无明显差异,组别对比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治疗之中向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预防术后失血,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值得推广.
作者:张新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对危重症患者临床合理用血的指导作用.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3月-2018年12月需用血的100例危重症患者纳入研究中,均为患者施以TEG检测、常规凝血检测,记录常规凝血、TEG指导用血情况.结果 常规凝血、TEG对用血的指导情况区别较大,整体而言,TEG指导效果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G检测所用血量较低,且对患者用血的指导更为准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周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 γ-干扰素释放试验QFT结果不确定原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19例筛查结核病的体检者的QFT-GIT结果,比较分析ITRS、发生率及结核杭原(TB Ag)管、空白对照(Nil)管、丝裂原阳性对照(Mitogen)管的IFN-γ浓度.对ITR、标本进行复查,分析产生该结果的主要原因.结果 年龄段在46岁-94岁的患者ITRs发生率高于1岁-30岁和31岁-45岁年龄段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9例首次检测的ITRS标本经过复查发现,不确定的为100例(91.74%),确定的为9例(8.26%).两组研究对象的TB Ag-Nil与Nil的IFN-γ浓度之间并未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确定组患者Mitogen-Nil的IFN-γ浓度高于不确定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经复查为确定的患者阴性6例,阳性3例.结论 QFT-GIT检查不确定性结果出现的几率相对较低,和检测期间的技术以及测试者的免疫情况等存在较大联系,并且实验操作者务必控制技术因素,进而使得ITRs发生率减小,若是出现ITRs,主治医生就应该联用其他的检测手段进行MTB感染的诊断.
作者:莫伟平;钟玉钗;陈占铃;张泳仪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