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梗死临床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检验价值分析

范玉刚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 检验价值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临床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80例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清胱抑素C(CysC),纤维蛋白(F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研究对象与健康组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型脑梗死研究对象与健康组指标比较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测对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较高的诊断标准,且对于梗死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尿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30日-2018年3月30日,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蛋白含量阳性率、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相比较对照组,前者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对健康体检者,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具有应用意义.

    作者:郭文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

    目的 探究血液标本出现误差的原因以及对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液检验的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通过观察血液样本的溶血、外观、凝血情况来判断血样的合格状况.并对血液样本于患者自身、采样、运送、检验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核对,根据误差原因进行预防策略的制定.结果 在对60例血液检验样本进行统计后,发现造成血液检验误差的原因有:患者的自身因素(54%)、样品采集因素(26%)、样品送检因素(13%)及样品检验因素(7%).即主要是患者自身的因素,其次为样品采集,后者主要是样品采集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结论 造成血液检验样品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的自身因素、样品采集因素、样品送检因素及样品检验因素.对此,应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及综合素质,对血液检验样品的采集、送检、检验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制度,以此来保证检验的准确性.

    作者:王水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我国临床检验仪器设备的现状和国内外对比分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临床医学仪器检验设备也在随着医学先进技术的不断运用而发展.在本文中将对临床检验仪器设备金星分析,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将国内外的设备进行对比.临床医学仪器的发展给予了从业者很大的便利,但是仪器目前在运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本文中将根据国内外的现状进行具体的阐释与分析.

    作者:孜巴古丽?吾布力卡斯木;库热西江?托呼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HIV抗体初筛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HIV抗体初筛检测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将12,600例HIV抗体初筛标本为研究对象,均运用ELISA法检测,并将初筛试验结果阳性的35例送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作进一步确定;结合ELISA法检测过程作检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12,600例实验对象中,有9例HIV抗体阳性,有26例HIV抗体假阳性,初筛试验阳性准确率为25.71%;ELISA法检测HIV抗体影响因素可涉及各个检测环节,尤其是①标本、②试剂、③温度、④人员操作技术等.结论 采用ELISA法进行HIV抗体初筛过程中,需积极消除各个操作环节中影响因素,以有效避免出现筛查假阳性、筛查假阴性情况,以提高检验准确性与可靠性.

    作者:薛成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瘢痕子宫产妇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本次实验将针对瘢痕子宫产妇进行足月妊娠经过阴道试产的情况进行具体问题的分析.方法 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瘢痕子宫产妇为对象,对照组主要为同期收治的首次妊娠足月的产妇为调研对象(60例),观察组为瘢痕子宫妊娠产妇(60例),并针对阴道试产的成功率和相关指标做分析.结果 对照组产妇中通过阴道分娩的产妇有49例(81.7%),观察组则有43例(73.3%),成功率上仍然存在一定差异.与此同时,我们也对比了产妇的总产程、出血量等相关指标,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10%,两组中以对照组更低,效果整体更佳.结论 对于瘢痕子宫产妇而言,由于其首次妊娠后存在瘢痕子宫,在后期阴道试产的过程中产程潜伏期会略低于正常妊娠的产妇,但是从安全性、可行性上仍然能够得到保证.这将有利于降低剖宫产对产妇再次造成损伤,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路艳清;王雪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研究

    目的 探析质量控制对临床免疫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行免疫检验的92例受检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例.研究组采用质量控制,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比较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检验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质量控制可改善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提高检测项目合格率,进而为后续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并选取我院同期128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行血清PCT检测,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PCT水平为(12.03±4.63)ng/mL,对照组患儿PCT水平为(0.31±0.12)ng/mL,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15.28,P<0.05).研究组检出PCT阳性116例,占90.63%,对照组检出PCT阳性27例,占21.09%,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T检测可准确对小儿感染性肺炎进行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涛;张亚琼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临床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检验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临床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的检验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80例为健康组,比较两组血清胱抑素C(CysC),纤维蛋白(F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研究对象与健康组血清胱抑素C、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型脑梗死研究对象与健康组指标比较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测对临床急性脑梗死患者提供较高的诊断标准,且对于梗死分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范玉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实施个案管理的效果与分析

    目的 实施个案管理对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全面康复的探讨,分析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复发可能造成社会隐患及成本效益控制.方法 选取东莞市望牛墩社区重性精神障碍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量表方法收集资料,分纳入管理时、半年、一年时段进行量表评估对照.结果 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终达到自食其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结论 实施个案管理后患者病情稳定,减少了住院次数从而达到了成本效益控制,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值得推广.

    作者:梁宝珍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160例,根据高血压诊断与分级标准分为3个亚组,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行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Hcy水平,分析Hcy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检测价值.结果 各亚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对诊治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胡新明;鲁力;张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波炉加热法用于培养基熔化的效果评价

    细菌培养基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将其熔化使用,在熔化过程中,一般多采用电炉加热的方法.而这种传统方法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需要人员值守,电炉功率不能精确控制,加热惯性比较大,培养基容易溢出.二是一旦溢出后,由于电炉丝直接暴露在外,溢出液体容易引起电炉短路.三是电炉加热培养基时由于底部温度高,容易引起培养基焦糊.而用微波炉熔化培养基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且快捷、安全,定时后无需人员看守,特别适用于培养基熔化.以下就微波炉熔化培养基的方法与传统电炉熔化法进行比对,以便确认微波炉熔化法的使用效果.

    作者:程长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索血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范血清胆固醇升高的解决策略.方法 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所接收的80例血生化检验出现胆固醇异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寻可能导致患者胆固醇升高的原因.结果 原发性胆固醇升高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继发性胆固醇升高患者人数.糖尿病、LDL-R缺陷和肝脏病变是原发性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患者血清样本的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与患者是否存在脏器病变、遗传疾病以及糖尿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实现对胆固醇升高的有效预防,应对患者的饮食予以充分的关注度,并引导患者适当运动.

    作者:朱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PCR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对比

    目的 分析PCR检验法和细菌培养法用于阴道细菌检验的效果.方法 研究阶段为2018年1月-2018年6月,共纳入研究对象200例患者开展阴道分泌物检验,根据检验方法分为A组(PCR检验法)、B组(细菌培养法),比较两组检验效果.结果 A组阳性检出率90.5%(181/200)明显高于B组阳性检出率51.0%(102/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阴道细菌检验采用PCR检验法阳性检出率更高,耗时短,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美珠;李炜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探讨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

    目的 对临床检验中影响血液细胞检测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2017年9月-2017年12月130例自愿接受研究的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对象血型均相同,通过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临床检验过程中血液细胞检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对两种稀释比例的血液标本进行了检测后表明,其RBC、WBC、PLT等指标均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0.5 h、3 h、6 h不同放置时间条件下的标本,其检测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凝剂配置比例、放置时间对血液细胞的检测均会造成一定影响,因而必须对每一个检验环节加以严格控制,以保障血液细胞的检测质量.

    作者:覃正学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联合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测筛查尿路感染的效果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筛查中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联合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尿路感染患者,对其分别实施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对照组)与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联合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测(观察组).结果 亚硝酸盐测定结果为阳性有36例,阴性有64例,针对尿路感染诊断的阳性检测率是69.7%,阴性检测率是72.5%;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测,测定结果阳性有54例、阴性有46例,尿路感染诊断的阳性预测值是64.1%,而阴性预测值是80.8%.在阴性、阳性、灵敏度、特异度指标上,使用亚硝酸盐测定和使用尿沉渣计数测定存在明显的差距,组间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尿路感染筛查中,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与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测联合应用,对患者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作用明显,因此,临床使用可以推荐.

    作者:张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疟原虫显微镜检查血片制备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疟原虫显微镜检查血片制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到本院就诊人员血液标本25份,染液染色,奥林巴斯光学显微镜镜检.结果 倒扣染色法厚血膜和薄血膜都未见有染料沉渣出现,而平载染液染色法薄血膜上出现染料颗粒沉渣多达50%,扣染法血膜在染液上方,而且斜置,染料颗粒下沉不触及血膜,而平染法正相反,但厚血膜上有细胞成分溶出层阻隔,阻挡了染料颗粒继续下沉,所以厚血膜出现染料沉渣的血片也少见.结论 平染法若出现染料流失,则更会增加血膜上出现染料颗粒沉渣的机会,而扣染法除了可防止染料沉渣污染外,还有脱落的疟原虫不污染其他血片、容易冲洗等优点.

    作者:宋启灵;姚晓琼;李海连;蓝宇利;韦东明;覃利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尿糖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行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8例为实验组,同期选取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28名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指标结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尿糖指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分别为(3.03±1.82)mmol/L、(38.3±8.6)mg/L;对照组指标为(1.27±0.33)mmol/L、(16.61±3.1)mg/L,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均为0,实验组中,男性16例中,尿糖14例,阳性率为87.5%;女性12例中,尿糖7例,阳性率为58.3%.结论 应用尿糖以及尿微量白蛋白进行测定,能够及早检查出糖尿病,降低误诊以及漏诊的发生率,提升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作者:蔡玉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B2微球蛋白、血糖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索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B2微球蛋白、血糖联合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17年5月16日-2018年5月16日期间选取1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12例疑似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观察组)为实验对象,且均进行B2微球蛋白、血糖诊断.结果 观察组B2微球蛋白(6.46±2.53)mg/L、血糖含量(11.59±1.08)mmol/L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B2微球蛋白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7.08%、56.25%、43.75%、22.92%;血糖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76.04%、62.50%、37.50%、23.96%;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8.96%、93.75%、6.25%、1.04%.结论 B2微球蛋白联合血糖诊断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评估中价值较高.

    作者:梁翩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辅助生育患者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研究

    目的 探究辅助生育患者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本院进行辅助生育的75例孕妇,把其设定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自然妊娠且单胎妊娠的孕妇75例,把其设置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怀孕中期,采用时间荧光免疫分辨法进行血清标志物指标筛选唐氏综合征,在筛查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筛查结果中唐氏综合征风险率.结果 在对其筛查结果进行比对后,研究组的唐氏综合征风险率为9.3%,参照组的为0.0%,研究组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 对辅助生育患者孕中期唐氏筛查结果研究后发现,其唐氏综合征风险率均较高,可见孕中期唐氏筛查在临床上辅助生育有重要的意义,建议临床上进一步展开探究.

    作者:蒙春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析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6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基于此观察组行抗凝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血气指标及凝血参数等变化、临床疗效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症状消失时间等较对照组均显著较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血小板膜蛋白-140、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片段等较对照组显著较低,而氧分压较对照组显著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28/30)较对照组73.33%(22/30)显著较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心病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即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和凝血参数,还能缩短治疗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志恒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