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目的 观察应用复方丁香开胃贴对预防静滴红霉素引起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86例静脉滴注红霉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静滴前30 min采用复方丁香开胃贴敷贴神阙穴(肚脐),对照组给予普通胶布敷贴对照.结果 观察组46例,10例患儿出现腹痛、呕吐、食欲减退,有效率78.3%;对照组40例,24例患儿出现腹痛、呕吐、食欲减退,有效率40%,两组应用效果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丁香开胃贴对预防静滴红霉素引起的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曾洁群;田杨;林翠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生结局,了解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与孕妇并发症、胎婴儿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孕34周前发生子痫前期的病例资料,将所有患者按照孕周不同分为三组,以孕周< 28周者为a组、以孕周≥28周但<32周者为b组、以孕周≥32周但< 34周者为c组.另选取同期入院分娩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91例(孕周≥34周)d组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等指标.结果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间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随孕周延长而下降,且三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病情严重,围生儿预后不佳,应严格选择病例进行期待治疗,严密监测母胎情况,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卢柳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分析妇科手术病人术中护理主要问题和改革后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妇科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改革后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改革后护理,对麻醉、手术安全感提高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有效预防全麻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和体位摆放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确保病人的安全.结论 在妇科手术中采用我院改革后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黄艳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腹部手术后高龄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曾有腹部手术史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龄患者(年龄≥60岁)80例作为研究组,无腹部手术史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四孔法操作,CO2气腹压8~ 10 mmHg.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成功58例,22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8±9)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70例,10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8±3)min.结论 多次腹部手术史的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难度加大,中转率增高,手术时间延长,但不应作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症.
作者:梅策略;黄冰成;简伟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跨肩带小夹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骨伤科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手法复位后外固定随机分成跨肩带小夹板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跨肩带小夹板治疗组59例患者,运用跨肩带小夹板进行外固定处理,常规治疗组59例患者采用教科书的四块小夹板外固定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小夹板松脱、骨折移位、畸形、治疗前后疼痛、肿胀症状减轻和骨折临床愈合的疗效、后期肩关节功能恢复随访三个月的疗效,前面各项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骨折愈合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9%,对照组总有效率79.6%.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运用跨肩带小夹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能对骨折舒适又牢固外固定,避免和减少骨折的移位,早期症状疗效和临床疗效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冠华;纪少丰;吴楚升;陈卓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情况.方法 采用自制“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需求调查表”调查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于我院各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护理需求.结果 患者想了解的健康教育内容为发病原因,其次依次为饮食注意事项、用药知识、治疗方法、护理知识、并发症的防治、体位休息指导;在疾病相关内容方面,患者想了解的内容依次为术后疼痛问题、术后恢复情况、手术时间及过程、手术费用.个别交谈是患者所为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占63.28%;绝大多数病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出院随访及对其家属进行宣教.结论 及时了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各方面的需求,可以降低患者术后住院日、尽量减少药源性疾病、提高临床疗效、提升病人满意度,使患者大限度的获益.
作者:蒋劲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特征和相关治疗手段.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全2012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者12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复杂性热性惊厥54例,单纯性热性惊厥72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提出治疗方案.结果 从病因、发热到惊厥发生时间家族史和实验室诊断四个方面对患者作总括性临床特点分析.两组患者分开讨论则发现体温、脑电图和血清钠三项指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血清钙两组的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结论 小儿热性惊厥大多由于感染性疾病引发,在发热48 h内发作,大多患者实验室检查有白细胞增高,有一部分患者具有家族史.分类讨论后发现,复杂性热性惊厥体温、血钠和脑电图情况均与单纯性热性惊厥患者有差异.因此在诊断时应该更全面的收集患者症状和体征,在作出恰当诊断后及时治疗,去除病因.
作者:王林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 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顽固性鼻出血患者8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效果优21例(47.73%)、良20例(45.45%)、差3例(6.82%),效果优良率93.18%;对照组效果优5例(11.36%)、良28例(63.64%)、差11例(25%),效果优良率75%,观察组的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给予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对生活质量改善具有显著帮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叶庆云;魏淑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局部艾灸配合红外线照射促进肠梗阻术后愈合的护理观察.方法 将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住院因各种原因导致肠梗阻施行手术的60例患者纳入本试验研究,随机分为艾灸配合红外线照射组(观察组)及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30例,2周后观察两组护理前后肠梗阻术后愈合的临床效果.结果 局部艾灸配合红外线照射组在肠梗阻术后愈合的时间、速度及患者一般状况上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艾灸配合红外线照射可以促进肠梗阻术后愈合,具有显效快,能快速改善患者饮食、排便、精神状态、缓解疼痛等作用,是一种简便安全的物理疗法.
作者:吴丽莹;陈佩霞;徐英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后外侧手术人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骨折22例.对所有骨折均采用后外侧跟腱-腓骨间入路行切开复位固定外踝及后踝骨折,合并内踝骨折的采用踝关节内侧入路固定,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内植物稳定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 16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1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 经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骨折,操作简便,显露清晰,固定确实,可直接地精确复位关节面,并且可以可以同一切口完成外踝及后踝骨块的内固定,临床效果优良.
作者:张志文;武明鑫;刘志彬;陈锐雄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全身性损害,与说明书提示基本相符.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年龄> 45岁患者高于年龄<45岁患者(P<0.05).结论 医师和药师在遵守使用说明的前提下,仍需密切注意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大龄男性患者,合理安全用药.
作者:吴诗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护理查对方法改进后的“四查八对”制度在预防临床护理差错中的效果,并论证执行“四查八对”制度的可行性.方法 (1)通过分析本院2009年上报护理部的护理差错及患者参与查对能力调查结果,依据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要求,建立并执行“四查八对”制度,即在原“三查七对”的基础上增加一查一对,一查是增加患者或家属参与查;一对是增加药物质量和有效期的核对.观察实施“四查八对”制度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情况.(2)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对2009年和2010年的363例和392例住院患者进行了参与查对相关知识和护理安全满意度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执行“四查八对”制度后,护理差错发生率由0.23‰降至0.13‰,差异有极显著性(x2=7.89,P<0.01).(2)患者对参与查对相关知识知晓率由25.6%升高至75.3%,患者满意度由76.9%升高达98.5%,差异均有极显著性(x2=81.6,P< 0.01;x2=83.8,P< 0.01).结论 “四查八对”作为护理核心制度应用于临床,保障了护理安全措施的进一步落实,促进了护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较“三查七对”具有优越性、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于丽华;贾荣娟;徐金美;刘福凤;迟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贝复济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9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治疗组给予肌肉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1b,咽颊部局部喷涂贝复济喷雾剂,观察其药物疗效、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9.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贝复济治疗小儿疱疹性咽颊炎疗程短、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吕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我院2005至2010年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并发症构成情况,为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防治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 收集我院2005至2010年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数据,采用ICD-10的编码原则筛选病种,选取编码范围在E11.0~11.6的患者,应用Excel软件和SPSS 13.0统计软件包计算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种的构成比.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主要集中在50 ~ 70岁年龄段,男女之比为0.84:1,女性患者略高于男性患者;并发症的发病前四名依次为2型糖尿病伴有神经的并发症29.7%、2型糖尿病伴有肾的并发症28%、2型糖尿病伴有周围循环并发症15.1%和2型糖尿病伴有眼的并发症14.4%.结论 对糖尿病并发症患者进行长期严格的规范化的“综合性的防治”,能够使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下降,延缓并发症病变进程,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汪满仙;申放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恙虫病的临床护理特点和健康教育对策,使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近三年我科收治的77例恙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认真的护理体检、临床上的观察、心理护理、发热时的护理、焦痂及溃疡护理、皮疹护理、并发症的护理及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恙虫病的相关知识、预防措施.结果 77例患者都治愈出院.结论 认真的护理体检、严密细致的病情观察、合理准确的护理措施、提高本病相关知识的宣教是疾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降低本病发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方映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评价其安全性,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利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240例病例按中心分层方法产生随机数,根据用药情况分为3组:P组,丙泊酚-生理盐水组;F组,丙泊酚-芬太尼组;B组,丙泊酚-布托啡诺组.监测三组的HR、MAP、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并对术中镇痛效果评级、术后宫缩痛进行VAS评分.结果 和P组比较,F、B组患者HR、MAP下降低于P组(P<0.05),其丙泊酚的用量减少、术中效果较好、术后宫缩痛VAS评分较低(P<0.05);与F组比较,B组SpO2高于F组(P<0.05).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可安全有效应用于无痛人流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胡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90例小儿胃食管反流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联合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40.0%.结论 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在治疗以小儿消化道外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程智宏;曾伟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透析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我院从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住院或门诊患者被分为两组,其中长期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长期双腔导管的患者,临时组为25例采用深静脉留置临时性双腔导管的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导管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以比较不同导管留置类型的治疗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长期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短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导管有导管血流量较大、留置时间较长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点,再配合正确的使用方式和细致的护理后,可增加导管使用寿命和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因此该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郑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比较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 将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86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随机分为无痛胃镜组44例和普通胃镜组42例.无痛组先后缓慢静注芬太尼0.5~1 mg/kg、丙泊芬1.5 mg/kg,等患者进入意识镇静后插入胃镜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如患者出现体动(肢体活动或皱眉等)则加用丙泊酚0.5~1 mg/kg至体动消失.普通组予以盐酸利多卡因胶10ml局部麻醉,等咽喉部有麻木感后插入胃镜操作.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恶心、呕吐、呛咳、出血、穿孔、咽炎、吸人性肺炎发生率各项指标.结果 无痛组成功取出43例(成功率97.7%),1例因异物较尖锐、刺入食管壁较深,有穿孔刺入主动脉的危险而转外科手术治疗.普通组成功取出41例(成功率97.6%),1例因异物大而不规则、边缘较锐利、胃内停留时间长(6 d),炎症反应很明显,有大出血的可能而转外科手术治疗.无痛组术中不良反应:呛咳3例,出血1例;普通组术中不良反应:恶心42例,呕吐40例,呛咳38例,出血20例.无痛组术后并发症:吸人性肺炎1例,咽喉炎3例;普通组术后并发症:吸人性肺炎9例,咽喉炎11例.结论 经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安全有效,无痛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较普通胃镜痛苦及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头皮定位法在颅内浅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术前行磁共振头皮定位,确定颅内浅表肿瘤在头皮近投影点并标记.手术时根据投影点切开头皮开颅,切除肿瘤.结果 20例病例病灶所在部位无定位失误.手术时间平均为(65.3±5.7) min.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术后复查MRI病灶均已切除,无术后感染.结论 通过磁共振头皮定位法可在术前确定颅内浅表肿瘤在头皮近投影点,设计手术路线.明确肿瘤与脑组织关系,有利于降低手术难度及术中可能对脑重要功能区或大血管损伤.
作者:刘祥雷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