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永远是孩子

宗寅

关键词:
摘要: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爱教我猜谜语.父亲有很多谜语.夏日的晚上,坐在星光笼罩的院子里,有趣的就是猜父亲出的谜语.我眨眨眼睛,仰头对着满天的星斗苦苦思考,谜底藏在哪里呢?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那双大眼睛也和星空一样深邃、神秘.渐渐的,父亲的谜语很少能难倒我了,但只有一条谜语我猜不出来:“晚上关上箱子,早上打开箱子,箱子里有个镜子,镜子里有个小孩子.”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便问父亲:“怎么镜子里会有小孩子呢?”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抗精神病药物会让人变傻吗

    以上的这些症状,多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这是治疗中不可避免的.药物治疗有效的同时必然会有不良反应,易给人以“傻”的感觉,这些症状多见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如前面说的药物不良反应:过度镇静、锥体外系反应、流涎、抗胆碱能作用等,可以让患者表现出反应迟钝、动作缓慢、眼睛发直、活动不灵活甚至有时有些意识问题,在普通人看来患者就像“傻”了一样,但这种外人直观的感觉并不完全是涉及智力问题.目前一线治疗药物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这些反应已经很少、很轻.

    作者:宓为峰;张鸿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退休后的五颗心

    1静心.一些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内心十分空虚,心理上出现了不适应的症状,有个别老年人甚至不想出门见人,觉得退休是件“丢面子”的事.其实,退休如同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样,是一种自然规律,根本谈不到丢不丢“面子”.老人自己要明白这个道理,家人也要做好老人的思想工作,解开老人心中的“纠结”.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结,而是一种新生活的开端!

    作者:刘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卖馍一家人

    今年开年后,我突然发现在这条街上冒出了三拨卖馍人.每天清晨,伴随着电喇叭里传出“老面馍“的清亮吆喝声,一位靓丽的小嫂子把电动车停在十字路口一边.小嫂子收拾得干净利索,发髻高高地盘起,一口普通话虽不标准,但听上去柔和温润.车上透明橱窗擦得纤尘不染,白嫩的小馒头、大发糕、老面馍摆放得错落有致.小嫂子做事麻利,对顾客十分热情,卖货时,她用透明塑料夹子,总之,她兜售的食品让人感到放心.

    作者:刘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胖女孩儿的苦恼

    朋友家的小女孩儿叫春然,今年12岁,就读初中一年级.以前的她活泼开朗,整天乐乐呵呵,长得胖胖嘟嘟,十分可爱,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胖”字却给她带来了太多烦恼,以致让她彻底改变……如果让春然形容上中学后的感受,那就是羞耻与痛苦.在家中,她是全家人眼中的“小公主”,好的都留给她,事事顺着她,可在同学眼中,她不过是众人嘲笑的对象.因为她长得胖,调皮的男同桌取笑她是“小胖子”、“吃货儿”,一边当面叫她,一边还哈哈大笑.

    作者:王慧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大山里的牵牛花

    偶得机会,跟随朋友去沂蒙山区做客.主人家的小男孩冬冬,八岁,长得胖胖墩墩的.他屋里屋外快乐地穿梭,一会儿从屋内捧出梨子给我们吃,一会儿又去院内摘来两根黄瓜.我提出要看看他们的村子,他自告奋勇跑在前头.“阿姨,我带你去.”他在前头招呼我,小脸蛋被风吹得红扑扑的.我跟着他,村前村后瞎转悠,只见石头垒的院墙,一家挨着一家,家家门户洞开,鸡狗安详.冬冬不时指着这里那里告诉我,这是杏子树,能结好多杏子呢.那是打碗儿花,可以吃的,很甜呢.

    作者:丁立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创业从做护工开始

    那年,他报考的是教育心理学专业.毕业招聘会上,主管看了他的简历直摇头:“呵呵,对不起,这个岗位我们还没有设,要招起码是研究生,你不妨去别的单位试试.”又在几处碰了一鼻子灰,小伙子心灰意冷地回到宿舍.好几个同学都有相同的经历,有的同学为了逃避就业难的现实报考了别的专业研究生,还有的去大城市另找出路.

    作者:刘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夏威夷的大笑瑜伽

    前些日子,去夏威夷探望姑妈.姑父因病去世后,姑妈的精神一直不好,表姐跟我聊天时每次都愁苦担忧.但这次见面,姑妈竟一扫之前的抑郁苦闷,容光焕发,心情大好.我不解地问,这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呢?表姐却给我卖起了关子:“明天你去医疗社区看看就知道了.”第二天,我跟随姑妈来到社区的一家公共医疗中心,刚进院子,就听到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在我印象里,医院里一般都是阴郁冷清的,怎么还有人如此开心呢?这时,姑妈才笑着告诉我:“他们在练习‘大笑瑜伽’.”

    作者:崖峰小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亲近绿色寿自长

    家住辽宁省台安县的钱老先生是远近闻名的“寿星”,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自己发明的“绿色养生法”,从容地在尘世间度过了85个春秋.钱老先生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戎马生涯大半生.离休之后,他从喧嚣的城镇搬到郊区居住.从此,他便与绿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者:钱国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飞翔的美丽

    带女儿去春游,捉回来一只花蝴蝶,就养在一个琉璃瓶子里,女儿看着蝴蝶在瓶子里飞,说“真好看”.到了第二天,那只蝴蝶安静了下来,趴在瓶子底下动也不动.女儿问我:“蝴蝶怎么了?怎么不飞了?”我说:“也许蝴蝶累了,需要休息.”第三天早上,蝴蝶依然安静地趴在瓶底.女儿问:“妈妈,蝴蝶是不是死了?”老实说,我也真确定不了那蝴蝶是活着还是死了,但还是安慰女儿说:“蝴蝶在睡觉呢.”

    作者: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味道

    听说母亲要回老家,儿子有些闷闷不乐,从北京西站送别母亲后,儿子眼泪汪汪的.晚上睡觉时,他趴在母亲的床上一动不动,说:“人睡过的地方就有他的味道,我想姥姥了,睡在床上可以闻到姥姥的味道.”儿子的话让我心头一颤,不知道从何时起,这个垂髫孩童已经懂得通过气味来思念亲人了.晚上,躺在儿子身边,看着他熟睡的小脸,又想起幼小时,每每拥他在怀里,我总喜欢闻他身上的奶香味,似乎总也闻不够.儿子一天天长大,他身上的气味也有了些微变化,婴幼儿的奶味儿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少年的气息.每次踢完球回家,便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淡淡的汗味.也许这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就是在这种气味的悄然变化中,成长为少年的吧!

    作者:王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瓷娃娃”的“练胆”游

    五岁女儿的胆小,着实让全家人发愁.为了帮助女儿“练胆”,趁着周末,我带着她去附近的姥山岛旅游.湖边有大人带着儿童在捡贝壳,五彩斑斓的贝壳一下子吸引了女儿的注意力,她看得全神贯注.我看出了她的意思,既想去捡,可又害怕.我拉着女儿的手道:“咱们捡起贝壳,回家养在玻璃瓶里,好吗?”女儿叫道:“好!可这里有鳄鱼.”估计,孩子动物世界看多了,我忙说:“没有,鳄鱼在遥远的非洲.”抱着她,来到湖边,一手抓着她,一手捡贝壳,“婷儿,这贝壳好漂亮,你也来捡个.

    作者:张帮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挂科男”的疯狂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校外学习英语时认识了一名女生.暂且叫她A吧,A比我高一年级,当时她已面临毕业,我对她印象很好,不由自主地接近了她.四月中旬的一天,我突闻姥姥去世,很伤心,脑子里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A,我找到她,向她倾诉我从小与姥姥共同生活的情景.A被我的述说打动,觉得我是一个很孝顺很珍惜亲情的人,表示可以和我交往看看.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把全部的感情都投入了这场恋爱中.

    作者:文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找个美好的想法活下去!

    葛女士很小的时候她父亲就有外遇,她的母亲又十分懦弱,只会常年哭泣,不敢在父亲面前说半个不字,家里人都看不起甚至欺负葛女士的母亲.葛女士就在这样一个没有爱且屈辱的家庭中长大,她发誓一定要找到一份有爱情的婚姻,让自己活得有尊严.每次恋爱,葛女士只要觉察到对方不再关心自己,就马上提出分手;与邻居、同事相处也非常敏感,很少与人交往,唯恐被人看不起.时光荏苒,葛女士终找到了一个非常爱自己的人,但婚后却总是因为婆媳矛盾与老公吵架.

    作者:李献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坐出租车时,你喜欢坐哪个位子

    我平时很少打车,自从家里有了车,老公开车,我就坐在副驾驶的位子,长时间来形成了习惯.以前打车时,我都会坐在副驾驶后面的位子上,今天出门办事,为了赶时间打了辆出租,我下意识地拉开了车门,坐在了副驾驶的位子.一种行为习惯背后必然会有它的影响因素吧,我想,其他人喜欢坐哪里呢?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这样做呢?

    作者:徐娉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要被幸福击倒

    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82岁高龄的威廉·维克里毕生研究政治经济学,终于在1996年以“不对称信息激励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此之前的60年里,威廉·维克里一直埋头研究,但其研究成果始终得不到公众的承认.能够获得诺贝尔大奖,对他来说应该算是人生中幸福的事情了.然而不幸的是,威廉·维克里在得奖三天之后前去开会的途中与世长辞了.据悉,他是在诺贝尔的幸福光环照耀中过分激动,导致心脏病突发倒下的.他的一生为学术研究鞠躬尽瘁,后的离世让人充满遗憾.

    作者:刘树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发上一缕香

    早晨从梦里醒来,却是记不清梦里的一切,却恍惚间有着一种亲切与熟悉.走在街上,看见一群上学的学生,看小女生发上戴着的美丽头饰,心似乎被温柔地击中,我想起了梦中的情景.儿时家在农村,那些女孩子的发上,也会系戴着一些东西,虽然古朴,却有着别样的情趣.那时常见的是系头发用的彩色头绳,其实就是红绿毛线,截成的小段.头绳就系在辫梢,摇晃着一片无忧的天空.后来有了系头发的皮套和简单的发卡,女孩们会细心地把彩线拆开,慢慢地缠到皮套和发卡上,使之有了不同的颜色.

    作者:包利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孔雀开屏的启示

    大学毕业后,我信心满满地四处求职,认为这个世界总有一个机会属于我.每次应聘,我都会按照前人的“经验”、“忠告”进行认真而细致的准备,甚至把一些注意事项背得滚瓜烂熟.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虽然理想在与现实的PK中每每败下阵来,但我一直没有放弃.有一天,我又看到一家企业发布的招聘消息,所招的职位刚好跟我的专业对口.虽然经历了多次失败,但终我还是决定去应聘.经过初试,我获得到了进入面试的机会.

    作者:曾祥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一念之差,还是蓄谋已久

    为了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将9月10日设立为“世界预防自杀日”.近日,美著名喜剧演员罗宾·威廉姆斯突然自缢身亡,令外界更加关注抑郁症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近日,笔者有幸采访了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残联副主席黄悦勤教授.黄悦勤教授带领团队围绕自杀研究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结合自己所做的研究,就自杀的危险因素、自杀的防范以及自杀的常见人群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何小璐;张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我不再相信友情了!”

    “我在班里有个好朋友,我们从入学刚开始就认识了.我很用心地待她,只希望两人能一直保持这份友情.我会早起为她买好饭,帮她做值日、打热水,会在两人有小争执时主动道歉,不管是否是自己的错……我如此用心地对待她,可近,好朋友又跟班上另外一个女孩儿走得很近,关系也比较密切了.我说自己不希望我和她之间还会出现另外一个人,但她却说这不会影响我俩的友情,争执到后我们两人不欢而散.我满以为这次她会主动来找我和谈,却没想到一天过去了,她丝毫没有道歉的意思.我觉得累了,不再相信友情了,我想离开这个让人伤心的校园.”16岁的小蕾在我面前哭得很伤心,她觉得自己一再受到好朋友的冷落与伤害,都不想上学了.

    作者:马东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来访者的问题不止一个

    小A,男,11岁,六年级,住宿生,爸爸妈妈和他关系比较亲密,家庭和睦.班主任反映小A的性格比较温和,乖巧懂事,从不调皮捣蛋,成绩也不错,同学关系也比较好,爸爸妈妈很配合学校老师.上周的一天晚上熄灯之后,我在宿舍说话恰巧被生活老师看到,生活老师把我叫出来教育,我辩解了几句,结果生活老师越批评越生气,后来随手抓着衣架叫我转过身,把我的后背打出很多红紫色的印子,我一直忍着,没有反抗.这个事情之后,生活老师被辞退了,并且换了一个很温和的老师,但我每次回到宿舍就会不舒服,有些害怕.爸爸妈妈近也很担心我,经常问我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或者特别的想法.

    作者:韩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