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板,来一杯“有礼貌”的咖啡

张松

关键词:
摘要:在法国尼斯,有一家叫“娇小的西拉”的咖啡馆.咖啡馆店堂不大,却顾客盈门.顾客一走进店内,就会对老板说:“你好,来一杯‘有礼貌’的咖啡.”老板心领神会,端出一杯香味浓郁的咖啡.佩皮诺和他的妻子雷尼在三年前开了这家咖啡馆.咖啡馆门外的一块黑板上写着一杯咖啡7欧元,但如果顾客说:“你好,请来一杯‘有礼貌’的咖啡”,一杯咖啡只要1.4欧元.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宣判不是复旦投毒案的句号

    2014年2月18日上午,备受关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3年4月,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因舍友林森浩投毒死亡,年仅28岁.随着一审宣判,这起令人唏嘘不已的校园投毒案的法律程序暂告一段落,但这并非句号.

    作者:张枫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总能找到一个理由原谅他人

    前几天晚上,约朋友喝酒.朋友喝得有点多,酒后硬要拉我打牌.此时天已很晚,我让他给妻子打个电话,他大着舌头说:“手机没电了.”我说:“那别玩了,早点回家吧.”我知道,朋友一旦玩起牌,便会忘记了时间.可是朋友偏要玩,他说出来时已经跟老婆说好了晚点回家.既然他这样说,便不好扫他的兴.那天散场时,已是凌晨.

    作者:周海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精神卫生法》天平的另一端——本刊专访陈志华律师

    《精神卫生法》的立法过程也存在着博弈:一股力量来自为精神病人和家属提供服务的医学、心理学从业者;另一股力量则来自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公平实施的律师.本刊孙桦:《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工作者和精神科医生会有什么影响?陈志华律师:《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工作者和精神科医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心理工作者而言,大的异议可能就是“不能再做心理治疗了”.于是很多人会问:“汶川地震后,很多心理学人士为灾区作出了贡献.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界限,到底在哪里?”当然,这个问题只能由立法者来解释.对于精神科医生的影响,显然,医生所做事情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大的财富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瑞士的婴儿在降生后,医院会立即通过计算机户籍网络给其编号.同时,医院还会将婴儿的姓名、性别、出生时间、家庭住址等输入户籍卡中.瑞士的户籍卡是统一的格式,即便是刚出生的婴儿,其户籍卡上也有一个“财产状况”栏目.有一个南美黑客十分羡慕瑞士的社会福利待遇,所以想把自己刚刚出生的婴儿注册为瑞士籍.于是,他通过国际互联网侵入瑞士的户籍网络,按照户籍卡中的要求逐一填写了有关表格.

    作者: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厄运面前,你选择微笑还是哭泣?

    相信很多人对奥运舞者刘岩在受重伤后与厄运抗争的故事记忆犹新.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刘岩一样,在经历重大创伤事件后,能够较快地从创伤的阴影中走出来,适应新的生活,甚至愈挫愈坚.这种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重大应激事件时的良好适应,就是心理弹性.心理弹性是个体在创伤后的修复能力心理弹性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胜任力或者心理健康状态,还指经历创伤后仍能保持或较快恢复良好的心理机能.通常有三种可能的情况:一是能够从灾难性事件中成功地恢复过来;二是虽然仍生活在不利环境中,但心理健康不受损害;三是曾生活于高度不利环境或经历严重创伤性事件,战胜了逆境,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作者:范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做个职场上受欢迎的人

    行走职场好比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在职场上受欢迎的人?要想在职场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大家的赞同和尊重,我们不妨这样做:A 放低身架,多向老同事学习向那些比我们先入职的同事学习更多的经验,多听他们的见解,从他们的成败得失里寻找可以借鉴的经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自己少走弯路,更会让同事感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特别是一些资格虽老,但其他方面弱一些的同事,会有更多的感动;能力强的同事,则会认为新人善于进取,便会乐于关照并提携你.

    作者:桂孝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老年人患抑郁症后更需注意用药安全

    抑郁症在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对老年人的心身健康影响很大.但只要积极面对、合理治疗,大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笔者在门诊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女性患者,75岁,平时性格外向、热情、好交际,但去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了心情不好,她总觉得委屈,总想哭泣,担心自己得了重病.随着病情加重,她的心情更加糟糕了,整日唉声叹气,担心家里的生活,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整天躺在床上说浑身疼痛,不愿见人,记忆力下降,悲观厌世,夜晚睡眠差,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明显.

    作者:甄文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后退亦是向前

    技校毕业那年,他刚满19岁,分到一家大型国企的分厂.老机床的操作技能很简单,没多久,他便能独当一面.车间里有几位和他差不多大的年轻职工,干着和他一样简单的工作,每天上班干活,下班走人,业余凑在一起打扑克、下棋消磨时光……没有生存的压力,也没有什么晾喜,日子过得波澜不惊.轻闲之余,他有些失落——难道一辈子就这样平凡得近乎平庸地过下去吗?

    作者:李红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成功的男人

    那个冬天,朋友全家搬到市郊.一栋破旧的房子,说不定哪天就会拆掉.每天,他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第二天起床,已是上午.朋友匆匆吃完饭,就出了门,直奔他市区的店铺.朋友说那段时间几乎没有和女人说过一句话.回去时,女人已经熟睡,第二天醒来,枕边已经空空.就像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的牛郎织女,朋友笑笑说,真希望这样的日子早些过去.

    作者:周海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留意交往中的心理界限

    从小我们就在热情助人的谆谆教诲下长大,认为自己真诚、善良,经常自以为是地去关注安排别人的生活.当别人不领情时,还会觉得委屈至极.其实,如果你超越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界限,虽是好意,也会让别人感到很不舒服,自然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李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解开幸福的密码

    职场亦如此,关键看与谁沟通.如果遇到严厉、苛刻、说一不二,属于支配型的父亲自我状态的上司,那就做一个顺从的“儿童”,好好遵命,小心行事,做错事好好认错,敢犟嘴那就有你受的了.如果是母亲自我状态的上司,感觉好像是导师、咨询师,宽容与人性化,循循善诱.你可以很遵从,做一个听话的“孩子”,也可以叛逆,不妨撒撒娇,这样双方需求均得到满足.

    作者:梁彦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致“糖友”:4种心态,沉着应对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据报道,在我国,原来糖尿病的发病率较低,但现在糖尿病患病率正以1%.的速度增长,按照此速度发展,很可能在短时期内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患病率.糖尿病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以至于现代人特别是中年人谈“糖”色变.

    作者:谭亦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当死亡靠近,请你说不(七)

    (一)在上一次治疗中,医生围绕我的14条“金标准”,做了深刻的剖析,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有那么多“必须”和“应该”.这些绝对化的字眼就如一个个紧箍咒,让我的生活变得了无生机.4月19日,是我的第10次治疗.到这次,治疗已经进行了一半,因此,医生说这将是一个阶段性的小结.

    作者:图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郑日昌:环境变了,家教观念改改吧!

    人的成长主要依托于两大因素:一个是遗传,另一个就是环境.多年前,在素质教育理念刚刚兴起的时候,笔者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素质教育的目标不仅要学知识,还要获得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要面向“全人”.体是身体,魄是精神,体魄俱健的人才是完整的.素质教育是全程的——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长大、成熟、衰老,从生到死,贯穿人的一生.对于学生而言,素质教育还是面向全体的,不能只面向少数的尖子生,有希望上名牌、重点大学的,也不能只面向少数品德或心理有障碍的,中间的那一大部分也不能忽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今天的阳光为我而洒

    走出门去上班,迎面而来的是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这个小城,不繁华也不富有,可我喜欢它的质朴和舒缓.小城的气候四季分明,早晨的阳光温暖而不热烈,心情不由自主地陕乐起来,上班也变成一件开心的事,一路上欣赏着风景.此时的阳光,和煦地照洒在每一个人的肩头,我拿出手机,记录下这迷幻的瞬间.就连一只小虫子,都是良辰美景,要拍下来好好珍藏.

    作者:青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二胎”政策出台你准备好了吗?

    近,一项“单独家庭可以生二胎”的政策出台后,立即引发网友热议.既期待“儿女绕膝”,又害怕“压力山大”,这是很多网友的普遍心态.而对于那些符合“二胎”政策,但有精神疾病或遗传史的父母和家庭来说,他们的心情无疑会更复杂.对此,本刊就读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多年专注研究精神疾病遗传及生育问题的专家——邓红主任.记者:谢谢邓主任在百忙之中接受本刊的专访.在您临床上前来咨询的精神疾病患者中,让他们困惑的问题是什么?您能举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生活就是找对角色

    常有教师的老公抱怨老婆在学校当老师,回家还是老师,逮着孩子就训,训完孩子训老公,苦不堪言;也有领导的老婆抱怨老公,在单位是领导,回家还端着领导的架子,没有点温情.殊不知,工作有工作的角色,回家有回家的角色.心理学里有个词儿叫做“角色转换”.说到角色转换,不得不提到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一次亲身经历.有一次她办完政务回到家里,发现大门紧闭.敲门后,丈夫在房间里传来沉闷的声音问道:“你是谁啊?”

    作者:陈仪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幸福的“苹果梨”

    前些天在商场邂逅了新婚燕尔的表妹,我们一见面表妹就向我大倒苦水,她幽怨地说:“以前没结婚时老公把我奉为公主,对我十分顺从,现在老公不听话了,不管在说话办事还是衣食住行上我们的分歧越来越多,如果我不能把老公‘改造’成我理想的那种类型,我就选择离婚.”我听完这话笑了,类似表妹的这种想法,我也有过.

    作者:卢素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你有几个忘年交?

    何谓“忘年交”?一般是指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人们喜欢谈论“代沟”,却很少有人谈论“忘年交”.其实,年龄差距并不一定都会形成沟壑,年长者与年少者之间也可以架起友谊的桥梁.古今中外,不乏“忘年交”的佳话.李白被朝廷逐出长安后,有个叫魏万的年轻人仰慕李白的诗才,踏着诗人的游踪,足足追了三千里才在广陵见到李白,两人结成一对忘年交.魏万说:“一长复一少,相看如兄弟.”

    作者:那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通话记录”里的陌生号码

    没事的时候,我喜欢坐在阳台,有一下没一下地划拉手机,心里盘算着该给谁打个电话聊聊家常.我总是以这样的方式打发无聊时光,这也是我和亲朋好友保持联络的方式,已成为我多年的生活习惯.当绵长的“通话记录”在眼前滑动,我忽而萌生出一个想法:给今年的通话记录作个统计总结.于是拿来纸笔,开始逐个查看.

    作者:化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