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为心减负

杜华赋

关键词:
摘要:周末,我和家人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把六个衣柜的衣服全部清理了一下,那些几年没有穿、一个折皱都没有的衣服,竟然装了满满三大口袋.接着,我把这些衣服送给事前联系好的一位在城里打工的大姐.我对她说:这些衣服请你帮忙送给你家乡的乡亲们,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扔掉.大姐说:我们山里的乡亲们一定用得着的,我替他们谢谢你!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走出“处女情结”,这条路还有多远

    处女情结,这真的是一个足够久远的老生常谈,以至于当我真的想说点什么的时候,都觉得很多概念曾被无数次的一提再提过.有过批判,有过揭露,而它与现代潮流和理念的相悖,就注定成为足够被讨伐的理由了.但可惜的是,讨伐批判永远替代不了现实的结果,抱有如此观念的人,并没有真的减少多少,也没能发自内心地放下它,只是由公然的秉持观念走向了隐藏.真的伤害的,仍然是处于矛盾情感中的彼此.

    作者:刘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病老太学舞练就一身轻

    前几天,县老干部大学搞活动,当我面色红润、步履轻松、精神饱满地出现在老友面前时,大伙一时惊呆了:这还是那个有名的“病篓子”吗?我年轻时在生产队里挨了不少累:夏天下河起塘泥,冬天刨冰起黑土,春天钻垄沟播种,秋天上山摘果子,重活、脏活没少干,落下了一身病.进入晚年后,由于日子过得舒心,体重又严重“超标”,所以,我的身上“冒”出很多病: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高血压、冠心病……家里堆满了药罐子,一年四季离不开药,老姐妹们都称我为“病篓子”!病魔缠身给我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和痛苦,曾有一年冬天,呼吸困难、腿脚浮肿的我甚至动了“吃安眠药”的念头.

    作者:刘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挖掘你的“洪荒之力”

    奥运会期间,网络被一个叫傅园慧的选手的表情及其“洪荒之力”刷屏了.究竟什么是“洪荒之力”呢?为什么这个陌生的概念能一下子激起这么多人的兴趣和共鸣?笔者上网搜了搜,发现“洪荒之力”一词早来自电视剧《花千骨》的一句台词,代表的是人类一种原始的力量,让我们生存,让我们繁殖,让我们强大.

    作者:彭凯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认知行为:拓宽视野,寻找另一种可能

    A一天,小李胸口不适,似有异样的感觉,且伴有心悸,几分钟后消失.当时他没有重视,但3天后再次出现这种感觉时,他突然联想到不久前一个同事突发心肌梗塞,便担心起来,并出现了濒死感.他急忙叫同事送自己去了急诊室,经过心电图及其他检查均没有发现异常,医生认为可能是疲劳所致,建议他好好休息.但从此,小李开始关注自己身体的各种异常体验,总觉得自己会得心脏病,会突然像同事那样发生意外.他害怕出门,希望家人一直陪伴.

    作者:张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善”养身心

    如今的人,说起“善”字,多少总带有点不以为然.可在我们小时候,多数人并非如此.那会儿,流行学雷锋,做善事.尽管带着点人学亦学的味道,但日行一善,总能让人格外快乐.后来,年岁渐长,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浸得久了,渐渐把“善”字挤到了心灵深处,不见天日.

    作者:郭华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瑞士老人的晚年

    在瑞士游览得知,这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人超过总人口的18%,老龄化程度世界高.但瑞士老人大多乐观开朗,生活在各自的爱好情趣中,幸福感也居世界前列.在伯尔尼、苏黎世、巴塞尔等城市的街道、公园、居民区中,很少见到呆坐门前、长椅上的老人.随行翻译告诉我们:瑞士老人只要能活动,就不愿待在家里,他们会找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并不在乎有无报酬或赚钱多少.

    作者:周文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做一个快乐的妈妈

    Q老师您好!我今年34岁了,有个两岁多的男孩,现在婆婆在家帮忙带孩子近这一两年,不知道怎么了,感觉自己总是喜欢关注不开心的事儿,还特别容易生气、发火、流泪婆婆总是将很小的不舒服说成很痛苦的样子,需要我的丈夫时时去关心她现在,我觉得除了上班、带孩子的时间以外,其他的时间我都是痛苦的,不快乐的,有时也会觉得没必要,但就是觉得憋着一股劲儿扭转不过来,我该怎样调整呢?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转角遇到秋

    夏末的浓荫仍然茂盛,还没来得及感受余温,一转身,便和秋不期而遇.遇见秋,如同故人归,不用过多的寒暄,一个眼神胜似一个拥抱,就像暗生情愫的两个人,眼光悠悠一转,便是心有灵犀.静静地候在时光的门廊前,一片落叶点缀了秋色,一滴露水透出了秋凉.那不忍直视的一地落花,随着后一丝夏日之风,归了秋的门扉.而那丝丝清凉的秋雨,也来加速秋凉的到来,不经意间寒了蝉鸣.

    作者:陌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踮起脚尖,等待爱

    一次文化艺术展览上,一幅《等吻的女孩》油画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位十七八岁的妙龄女孩,闭着双眸,踮起脚尖,羞答答地泛红的脸颊,撅起她那可爱的嘴唇,正等待着一个爱的吻.这一切都在一张暖色底板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惹人喜欢,那女孩更是惹人心疼.我多么愿意被画家画进画里,给女孩爱的永恒之吻.它就这样撞进了我的心里,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作者:张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花香蝶自来

    几天前,当我坐在办公桌前忙碌的时候,手机响了起来.我按下了接听键,对方是一个声音浑厚的男子:“老师,您还记得我吗?几年前,我曾向您倾诉过自己的烦恼,是您点拨了我,让我从狭小的个人圈子里走了出来,走到了阳光下,现在的我很快乐,拥有很多朋友,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为心减负

    周末,我和家人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把六个衣柜的衣服全部清理了一下,那些几年没有穿、一个折皱都没有的衣服,竟然装了满满三大口袋.接着,我把这些衣服送给事前联系好的一位在城里打工的大姐.我对她说:这些衣服请你帮忙送给你家乡的乡亲们,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扔掉.大姐说:我们山里的乡亲们一定用得着的,我替他们谢谢你!

    作者:杜华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没有谁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我和唐莉同一天走进同一家公司,而且被安排在同一个办公室.我和唐莉的年龄和个子不相上下,可是,我总感觉自己比唐莉矮了一截.唐莉是一所名校的研究生,而我毕业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院校.为此,公司每有什么好事儿,我总是鼓励唐莉积极参加,自己却无动于衷,仿佛与我毫不相干似的.尽管公司明文规定,全体员工均可报名参加.

    作者:化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学会自己下台阶

    年底,单位要在基层教师中提拔一名业务领导,与我同期来校的师兄张哥也在提名之列.说起张哥,也算得上是一位令人敬慕的好老师,他性格谦和友善,待人大方热情,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单位里的口碑很好.

    作者:孟祥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再婚老人适应“新常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再婚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现象.重新踏进婚姻的殿堂,老年人难免在情感生活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难题.如何才能使老年人的再婚生活一路绿灯,呈现出“秋苞米烀熟更香”的喜人局面呢?这其中有“五关”是必须要过的.

    作者:刘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精神分析:温柔地触摸你

    如果你学过精神分析,就会想,这个母亲无法本能地作出及时的反应,可能是她年幼时没有从自己母亲那里获得过这种反应.再进一步讲,正是因为外婆在当年做母亲时同样没有这样的反应,所以,当上外婆之后,她补偿性地亲近孩子,使孩子获得了这样的互动模式:有困难,找外婆!

    作者:施琪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面子”和“里子”

    A在一档电视调解节目中,有一对夫妻来寻求调解.男人来自农村,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接着结婚生子,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渐渐地,开始有农村老家的亲戚来城里走动,男人每次都极为热情地招待.这些亲戚有的是来看病借宿的,有的居然把他家当成了进城游逛的旅馆.男人爱面子,对于登门的乡下亲戚,不但食宿全包,临走时还不忘送上大包小包的特产.

    作者:石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时间不等人,我也不等时间

    时间不够用.计算了一下,每天花掉的时间,早晨送女儿上学,回家打扫卫生,补上一个回笼觉,11点来钟开始工作,到下午4点去学校接闺女之前,大约写两三千字的样子,中间穿插着:照看洗衣机里的衣服,因写不出来字而衍生的焦虑,因焦虑而产生的洗手、转圈、捶胸顿足等无意义行为,被电视新闻拉过去,泡茶,收快递,看手机……

    作者:韩浩月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存清澈

    初秋清晨,在乡下田野散步,淡雾迎面轻盈飘来,露珠打湿了衣裙履袜.我对露珠开始凝视深思,发现草尖上各垂吊着一滴浑圆的露珠,晶莹剔透.一滴露珠在阳光下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无数露珠悬挂在草尖上、树叶上,小草小树顿时像戴上了晶莹的项链,变得赏心悦目,楚楚动人.

    作者:紫木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厨房里的约会

    谁也没有料到,第一次约会,竟然在厨房里.大学毕业的时候,雪青非要嫁给张然.令人奇怪的是,父母并没有像别人一样,嫌弃张然是农村户口,来自小县城,吃饭穿衣都带着咸菜的味道,父母只是跟雪青讲,你不是和他一个人结婚,你想拥有他,注定要接受他的全家人.

    作者:大爱无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师,我想退学

    新学期开学,又一批新生踏入了大学的校门,面对全新的环境和人群,有的人适应良好,有的人却会出现适应障碍.小莉曾是这样一位对大学生活适应有困难的学生.希望可以通过她的故事,帮到有相同困扰的新生.小莉人长得清秀,打扮也还算入时.来到咨询室,她看起来有些拘谨,坐下来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师,我想退学.”

    作者:邓美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