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李翠兵;宋欣颖;许放华;周晓峰
目的 研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妇科介入手术病人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针对妇科介入手术病人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妇科介入手术的病人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以及出院指导等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9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卢庆如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分析早期胃癌的胃镜及病理特点以提高其检出率.方法 回顾总结近年来我科收治的4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胃镜及病理特点.结果 早期胃癌患者集中在40岁以上人群,肉眼分型Ⅱ~Ⅲ型为主,病变好发部位为胃窦部和胃体部;管状腺癌多;癌旁有半数以上出现肠上皮化生等癌前病变.结论 既往有胃病史者是早期胃癌的高危人群,胃镜及病理检查是早期胃癌诊断的重要手段,应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和教育,提高警惕,以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作者:刘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采用整体化护理模式,并进行系统回顾总结.结果 96例患者中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出现静脉栓塞;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3周出院.结论 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和康复锻炼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远期效果良好.
作者:曾秋琼;曾秋娟;詹振鹏;陈远红;谷美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对慢性复发性湿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至2010年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成人慢性湿疹患者40例,入选患者均经过长时间的抗组胺及外用激素类软膏效果不佳,反复发作.每周给予甲氨蝶呤10mg一次顿服,第2日起给予叶酸5mg,tid口服;皮损局部处理依据皮疹性质对症处理.采用EASI评分表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定期行胸片、血尿常规、肝功能检测,评估其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治疗第6周和第8周总有效率分别达到76.31%和81.58%;半年复发率为15.62%.在治疗过程中,只有少数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头痛、月经延长等轻微不良反应,未见肝肾功能损害、肺纤维化、造血功能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甲氨蝶呤对一般抗组胺药物及外用激素软膏治疗无效的成人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小,治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澍彬;欧健梅;庄慈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凝胶海棉俯卧体位垫对手术患者术中失血量的影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方法 将80例俯卧位手术病人随机分两组:凝胶海棉体位垫组(A)和常规棉材料对照组(B)进行比较研究,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种体位垫体位安置时间,皮肤受压情况,术中出血情况和手术医生对两种体位垫的效果评价.结果 海凝胶棉俯卧体位垫组(A)手术体位摆放时间(8±2)min,手术中患者平均失血量(500±50) ml,并发症发生率为0,调整次数(2~4)次,与常规材料体位垫组(B)相比,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均失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医护人员对凝胶海棉俯卧体位垫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凝胶海棉俯卧体位垫比常规棉材料体位垫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少,有效的缩短手术体位摆放时间,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有利于术后的康复,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涂国霞;梁秋娴;马丽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生半夏因其毒性,在临床上极少使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生半夏可直接入汤剂,不必进行加工炮制,经加热煎煮后便安全无毒.“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治痰”.临床医家应用生半夏加减治疗各种痰证收到良效,认为其具有良好的化痰散结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治疗痰证时应大胆应用生半夏,安全及可获良效.
作者:潘宗奇;陈务华;黄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在第二产程中初产妇屏气用力的佳时机,观察第二产程活跃期自发性用力与传统方法对比,两组之间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妇用力时长、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产妇自我舒适度等方面的结果.方法 将329例常规待产至宫口开全,进入产房准备分娩的初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12年1月139例为观察组,2011年12月19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第二产程活跃期自发性用力,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宫口开全后即指导屏气用力,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屏气用力平均时长(25.62±9.38)min,产后出血1例;对照组第二产程屏气用力平均时长(47.48±28.44)min,产后出血4例.观察组第二产程活跃期自发性用力有效缩短了产妇用力时长,提高了产妇舒适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第二产程活跃期自发性用力是初产妇佳的屏气用力时机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瘤病灶切除术联合不同药物治疗的治疗效果,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为手术加达菲林组、手术加口服避孕药组和单纯手术组,观察比较三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月经状况、痛经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 A、B、C三组治疗前的VAS评分分别为(5.29±3.61)、(5.32±3.52) 、(5.31±3.38),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分别为(0.92±0.73)、(2.01±1.03)、( 1.90±1.18),A组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患者痛经缓解率为100%,三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病灶切除术联合达菲林治疗子宫腺肌瘤能够有效改善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特别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林碧绿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科住院接受治疗的32例SAME患者临床治疗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早期组肠管坏死8例(47.06%),晚期组肠管坏死14例(93.33%)早期组死亡1例(5.88%),晚期组死亡5例(33.33%).32例患者中14例(43.75%)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行外科手术及取栓术治疗,争取早期、及时、准确、规范治疗患者,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伟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对脑出血并发中枢性肺水肿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严密病情观察,早期发现中枢性肺水肿,同时积极配合医生处理颅内高压和肺水肿,并给予恰当体位、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基础生活护理等.结果 我科20例脑出血并发中枢性肺水肿患者中,11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为55%.结论 脑出血并发中枢性肺水肿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和分析、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陈秋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相同剂量的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应用于妇科及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要求术后进行镇痛的妇产科手术各80例,分别为A组和B组.采用0.08%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0.2%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连续硬膜外镇痛.记录患者术后4、8、24、48 h的疼痛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及家属对镇痛总体满意度.结果 相同时间点相比,A组镇痛效果较好(P<0.05).A、B两组患者术后都比较安静合作,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总体满意度比较,A组的患者比B组患者对镇痛效果更为满意(P<0.05).结论 相同剂量的酒石酸布托啡诺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产科镇痛效果比妇科镇痛效果更完善.
作者:黄洁莲;徐玉云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临床思维的培养贯穿于诊断学教学的全过程,应通过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利用批判性思维的原理与方法进行临床思维培养,可提高学生分析、鉴别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已知知识的批判性再认识,同时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使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作者:杜弢;叶子冠;陶怡;徐米清;李万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三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内种球蛋白进行治疗,A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2g/kg,B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1g/(kg·d)×2d;C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4 g/(kg·d)×5d,其他治疗相同.观测患儿退热、淋巴结肿大消退、粘膜充血消退、皮疹消退、手足症状消退时间及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CAL).结果 A组患儿退热、淋巴结肿大消退、粘膜充血消退、皮疹消退、手足症状消退时间明显短于B、C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儿淋巴结肿大消退、粘膜充血消退、皮疹消退、手足症状消退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 三组CAL发生率分别为27.5%、30.0%、27.5%,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静脉丙种球蛋白2 g/kg单次给药治疗川崎病,能更好地退热,并有效预防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煜华;马远平;古奕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护士对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床头抬高30°~ 45°依从性的现状,查找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方法 对内科30例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床头抬高依从性进行调查.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病人基本情况,护士基本情况,护上对机械通气病人床头抬高知识了解情况及依从性情况.结果 66%护士对于机械通气病人床头抬高理论知识掌握不全面;护士对于机械通气病人床头抬高依从性低,符合床头抬高30°~45°要求的仅为17例次,仅占57%.结论 护士对有创机械通气病人床头抬高30°~45°依从性低,科室应采取各种措施改善现状.科室应该定期组织专科业务学习,提高护士对于机械通气病人相关知识的认识水平.
作者:马紫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应用与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对子宫收缩的促进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需行刮宫产的有疤痕子宫的8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子宫体肌注20U,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米索前列醇400(磺),直肠用药,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分别为(228.73±30.94)ml、(110.32±45.71)ml,对照组分别为(294.88±50.42)ml、(160.29±60.84)ml,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9.52%,对照组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米索前列醇直肠放药,对于疤痕子宫剖宫产的产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较单一使用缩宫素效果好,并且用药安全、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小卿;陈少娟;黄冰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科治疗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病毒,吸氧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剂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①经比较,观察组CK、CK-MB、HBDH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心电图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联合磷酸肌酸钠对心肌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临床使用能够减轻病情,缩短疗程,增强疗效.
作者:屈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回顾127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措施.结果 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8.4%,桡动脉痉挛3例,伤口渗血4例,上肢肿胀1例,颈部肿胀1例,术后桡动脉搏动消失1例,无严重心脏事件、桡动脉栓塞、手部缺血事件.结论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具有病人耐受性好、住院时间短及周围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全面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必要保障.
作者:郑宜清;杨平;王妙珍;肖雪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院内集中规范综合治疗不同类型儿童弱视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95例(144眼)儿童弱视患者进行统一规范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轻度弱视总有效率为96.97%,中度弱视总有效率为88.46%,重度弱视总有效率为73.08%(P<0.05);屈光不正性弱视总有效率为96.47%,屈光参差性弱视总有效率为80%,斜视性弱视总有效率为79.31%(P<0.05).结论 院内集中规范综合治疗儿童弱视与家长积极配合是成功治疗不同类型儿童弱视的关键.
作者:李春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138例颅内出血新生儿,对颅内出血的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在本院出生的140例正常新生儿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78例新生儿中,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为67.3%,窒息率为69.8%;母亲因素中高龄为66.7%,妊高症为70.0%,贫血为59.6%,急产为66.7%;脐带绕颈为60.8%,羊水异常为64.7%.结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窒息、母亲因素、脐带绕颈、羊水异常等,早产、窒息和母亲因素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余连芝;盛学梅;余曼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改进带教方法对手术室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的影响.方法 加强对手术室实习护生预防锐器伤的教育,改进带教方法包括:加强岗前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各种操作规程,工作中加强教育、监督等.结果 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从26%下降到6%,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缺乏、技术操作不熟练等密切相关,改进带教方法,加强实习护生岗前相关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建立防范措施,可明显降低手术室实习护生锐器伤的发生率.
作者:施车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