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亮
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但是数字网络带来的海量信息并不意味着能够有效满足公众对心理学的需求,相反大量信息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让公众迷失其中.面对公众所提出的各种心理学相关问题,我们心理工作者该如何有效开展心理科普工作呢?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Psychology Popularizer League of China,PPLC,以下简称“联盟”)在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指导下,于2017年10月在北京正式成立.心理普及工作者是联盟的重要人才队伍,为保障心理普及工作者更好地面向公众心理健康需求提供贴心、贴身服务,广泛开展心理学普及推广工作,联盟(PPLC)开设了全国心理普及工作联盟培训课程,以满足其在实际心理普及工作不同阶段中职业能力提升、就业机会提供、创业支持辅导这三大根本需求.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槐树,是乡村的长者,雍容稳重,沉默寡言,像一块石,泊着乡村的帆.看过槐树枝叶涌动的样子,一片片绿叶,或深或浅,或浓或淡,上下翻涌,如群鱼嬉戏,头上是阳光白亮,身下是清阴如海,风怀其中,鸟没其里.人们在树下憩息、聊天、说笑,丝毫不怕偷听.槐树是乡村忠实的卫士,它守护着乡村一切的秘密.
作者:王自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每次独自问路就会结巴,我说的结巴和你们心里认为的结巴不一样,我是说话的时候并不会打磕巴,而是无缘无故丢字儿,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总是说不完整,甚至是丢掉句子里的关键词,每次一张嘴就会把想问的问题搞得特别混乱.比如,有一次我问某小区的几号楼怎么走,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几号楼,而是反反复复地将单元号脱口而出,搞得被问路的人都蒙圈了,特别尴尬.
作者:李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小谢,一位高高瘦瘦的19岁男生,是某重点大学大二学生,成绩优秀,由于某些原因休学一年,去年秋天刚刚复学.重新回到校园时随着新的班级一起上课,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以及新的寝室,崭新的生活扑面而来,看似一切都是美好的开始,但是对于小谢来说,却逐渐出现了一些麻烦,其中让小谢苦恼烦心的就是晚上的睡眠.
作者:田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很多人用短信、微信、邮件,甚至面谈交流时都能及时回复他人,而且十分健谈,唯独对电话交流感到恐惧.明朗大学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做人力资源工作.平时的人力资源规划、绩效管理,甚至培训与开发等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只有一个工作——打电话总是让他难以应对.每当需要给应聘人员打电话,他能拖就拖,实在拖无可拖的时候就盼着电话里传出“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
作者:顾亚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本来,“抑郁症”对于我来说,很遥远,很陌生.直到有一天,母亲跟我说前排楼刘阿姨家的儿媳妇跳楼自杀了.“跳楼自杀?”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连追问:“您说的是小芹?不会吧?怎么可能?!”我脑海中浮现出了那位三十岁出头、爱笑的女人.虽然我和小芹接触不多,但每次见面,她总是很有礼貌地跟我微笑着打招呼,还嘘寒问暖的.
作者:倩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之前流行一个段子,说学校里权力大的人其实是寝室管理员,因为他不经意间做出的分配寝室的方案,就很有可能决定了你这辈子好的哥们儿或者闺蜜是谁.想想还真是这样,有多少人的挚友都是上学时候的室友呀!和谐融洽的寝室关系是每个住宿的学生都渴望的,然而很多时候,寝室关系往往不如我们所愿.
作者:易星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赵先生的母亲年轻时就对身体健康很在意,直到现在每天作息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还有喝牛奶、吃鸡蛋的习惯.今年九十多岁的她,虽然眼睛看不清东西,听力也不太好,记忆力也下降了,但身体却没什么大的毛病,平时吃喝拉撒睡也基本都能自理.
作者:晓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周围暗如魔鬼的口腔.尖啸的风从窗缝刺进,拐走土屋内后一丝热气.陆之桐艰难地抬起手腕,表光告诉他:凌晨4点.陆之桐头痛欲裂,很想用一根尖利的不锈钢钉,从左侧的太阳穴锲进,从右侧的太阳穴冒出钉尖,让黏稠的疼痛流淌出来,方可松快地喘一口气.
作者:芦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这一天,对于农历的日子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意味着过年的序幕已经拉开,正式进入紧张、忙碌、幸福的春节筹备期了.我们似乎已经听到了年咚咚作响的脚步.为了熬粥,母亲总是要早起.天还不亮,鸡鸣声声中,母亲就开始忙碌了.将头晚泡好的大枣、红豆、小米、莲子、冰糖等加入锅中,细细熬煮.
作者:王自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每每坐在图书馆,看书疲乏之际,我都会望着盆栽的绿萝看一会儿.一天,我看着看着,想起了一段往事.曾经,我有过一个家,但不小心被我们弄碎了:他买了盆栽的绿萝来点缀新家,摆在向阳处,任凭它成长.直到有一天,他注意到叶子泛黄,开始咨询花商,培植花肥,换了适合绿萝的花土,但还是无果.
作者:吴俊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许多情感障碍会伴有躯体不适,而且,一般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数人会更多地关注躯体症状,而忽视精神症状.由于这样的状况,很多情感障碍的患者在临床就诊过程中会走许多弯路,且加重了精神心理负担以及精神症状.
作者:王玮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1 先弄清楚孩子为谁而生?很多家长会问老大:“你想要小弟弟/小妹妹吗?”如果孩子说“是”,就似乎和他达成了共识,他就要对他说的“是”负责,以后就要欢天喜地地喜爱老二,不能有欺负或不喜欢老二的行为;如果老大说“不”,似乎家长再要老二就对不起老大,因为他并不欢迎弟弟或妹妹,家长的心里就会充满内疚和自责:“我们太自私了,要老二给老大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呀.”
作者:郭书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聚会、工作、面试等社交活动对我们来说再正常不过,可有一类人群在此方面却躲之不及,这就是社交焦虑障碍患者(SAD),同其他精神障碍(抑郁、强迫症)一样,社交焦虑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害怕或恐惧某些社交场景或害怕受到关注并刻意回避是社交焦虑障碍的核心症状,因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或者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讥讽和嘲笑,而在公众场合表现出脸红、心跳、紧张等症状.
作者:罗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成立背景十九大提出加强心理服务体系.心理健康工作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推广心理健康知识是提升心理健康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关键途径.当今,我国社会发展已进入了“新四化”进程,即经济工业化、社会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生活数字化,亟待加强心理建设.我国的心理健康普及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科普队伍、内容、方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我是一名儿童精神科医生,在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出儿童青少年心理专科门诊.一日,诊室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的A女士,落座后她说近令她困惑的问题是“自己与女儿的关系”.女儿今年14岁了,是一名中学生.身在异地工作的A女士每次在回家团聚时,孩子都要坚持睡在他们夫妻俩中间,A女士和女儿与丈夫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作者:王春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虽然只有1%-4%的青少年和2%-3%的成年人患有强迫症,实际患病率并不高,但是因为其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较大,而且治疗存在一定难度,强迫症一直是精神医学及民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者:张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武汉一位53岁妈妈陪女儿考研,每天复习18小时,率先成为女儿“学姐”的新闻上了头条,女儿本以为妈妈只是陪着自己随便看看书,哪知道老妈每天一看书就到晚上十二点,周妈妈和女儿步入考场,一身轻松的她竟然考过了,而女儿却名落孙山,第二年发奋努力才通过考试,和妈妈成为“同窗校友”.大家都赞叹这个周妈妈厉害,羡慕这个女儿真幸福.
作者:刘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好友胡亚上月被提升为他们单位的分公司总经理,我很是替她开心,也再次想起她经常说的一句话:职场不仅仅是办公室,更是一种状态.胡亚的职场先天条件并不太好,毕业于三流大学,似乎也没什么特别突出的能力.她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著名的品牌服饰公司,走在很多商场都能看到他们的专卖店.胡亚当时能有幸被聘用,凭的就是她所说的“一种状态”.
作者:王月冰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