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聊聊强迫症——各家学说论强迫

张宁

关键词:
摘要: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虽然只有1%-4%的青少年和2%-3%的成年人患有强迫症,实际患病率并不高,但是因为其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较大,而且治疗存在一定难度,强迫症一直是精神医学及民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你了解社交焦虑吗?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交往是人类重要的基本活动,可以满足人类各种各样的需求,如信息交换需求、情感需求、归属需求等等.然而,很多人在社交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不自在、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并伴随脸红、出汗、心慌等生理反应,他们往往会给自己贴上“社交恐惧”的标签.其实一般人所谓的“社交恐惧”通常在没有过多地影响到社会功能的情况下指的是社交焦虑.

    作者:牟依晗;赵然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生理·心理·智力——三维平衡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人的发展并不是单一维度的,更不是可以用单一指标来评价的.简要地讲,支撑个体发展的维度有三个,即生理、心理和智力.无论是由社会和家庭施加影响的广义教育,还是由学校等专业机构开展的狭义教育,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即促进人的生理、心理和智力的三维健康平衡发展,在教育活动中便落实为体育(生理发展)、智育(智力发展)和心理教育(心理发展)三大支柱.做个通俗的比喻,如果人像一台电脑,生理就像硬件,心理就像操作系统,智力就像应用程序.生理、心理和智力三个维度既有彼此独立的发展任务,也有相互协同的重要功能.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失眠,漫长的不归路?

    老程这半年添了个新毛病,那就是失眠.每天晚上躺在床上他都像烙饼似的翻来覆去,可越翻腾越睡不着,越睡不着越想翻腾.脑子里也乱七八糟的,像过电影似的浮现出白天或以往发生的事情.忍不住看看时间,往往已经到了凌晨两三点钟.感受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老程心里也越来越着急.

    作者:一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初恋失恋的自我救赎——漫谈电影《失恋33天》里的失恋心理

    这是一部2011年光棍节时候热播的电影,不过好电影啥时候看都不晚!过年的时候,电影频道在某一天先播完了《人在囧途》,紧接着就播了《失恋33天》,当时看囧途觉得很好玩,虽然囧途是更老的片子了,可第一次看的片子都是“新片”!

    作者:袁恒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升职的烦恼

    许多人需要当众讲话的时候都会因为担心说不好或讲错话而感到紧张,甚至一些专业的演讲者都会为了防止出现怯场而在演讲前精心准备,反复推敲、训练.这是一种个体的自我保护的本能,这种本能可以激活个体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创造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体完全可以应对这种为即将到来的演讲而产生的焦虑,甚至有时适度的焦虑还能激发演讲者的潜能.

    作者:史欣鹃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聊聊强迫症——各家学说论强迫

    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虽然只有1%-4%的青少年和2%-3%的成年人患有强迫症,实际患病率并不高,但是因为其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影响较大,而且治疗存在一定难度,强迫症一直是精神医学及民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者:张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微笑背后的死亡阴影

    本来,“抑郁症”对于我来说,很遥远,很陌生.直到有一天,母亲跟我说前排楼刘阿姨家的儿媳妇跳楼自杀了.“跳楼自杀?”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连追问:“您说的是小芹?不会吧?怎么可能?!”我脑海中浮现出了那位三十岁出头、爱笑的女人.虽然我和小芹接触不多,但每次见面,她总是很有礼貌地跟我微笑着打招呼,还嘘寒问暖的.

    作者:倩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天珠

    周围暗如魔鬼的口腔.尖啸的风从窗缝刺进,拐走土屋内后一丝热气.陆之桐艰难地抬起手腕,表光告诉他:凌晨4点.陆之桐头痛欲裂,很想用一根尖利的不锈钢钉,从左侧的太阳穴锲进,从右侧的太阳穴冒出钉尖,让黏稠的疼痛流淌出来,方可松快地喘一口气.

    作者:芦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乡村的长者

    槐树,是乡村的长者,雍容稳重,沉默寡言,像一块石,泊着乡村的帆.看过槐树枝叶涌动的样子,一片片绿叶,或深或浅,或浓或淡,上下翻涌,如群鱼嬉戏,头上是阳光白亮,身下是清阴如海,风怀其中,鸟没其里.人们在树下憩息、聊天、说笑,丝毫不怕偷听.槐树是乡村忠实的卫士,它守护着乡村一切的秘密.

    作者:王自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吃药好,还是打针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全球患病率约为1%,中国患病率约为655/10万人.精神分裂症多于青壮年期首次发病,呈慢性、隐匿起病,表现为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患者常表现为敏感多疑、思维紊乱、情感淡漠、社交退缩、行为怪诞以及执行能力、注意力、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下降.

    作者:黄满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老年人突发精神异常

    赵先生的母亲年轻时就对身体健康很在意,直到现在每天作息规律,饮食定时定量,还有喝牛奶、吃鸡蛋的习惯.今年九十多岁的她,虽然眼睛看不清东西,听力也不太好,记忆力也下降了,但身体却没什么大的毛病,平时吃喝拉撒睡也基本都能自理.

    作者:晓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阳光心理论坛成功举办

    为更好地推动北京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规范发展,促进海峡两岸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健康服务的研究和交流,激励北京市心理卫生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满足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继续教育学习的需要,在北京心理卫生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北京市科委与北京心理卫生协会于2017年10月28日举办题为“心理健康与和谐社会”的第十二届海峡两岸阳光心理论坛,并借此表彰一批为北京心理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作者:北京心理卫生协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忽高忽低的“高血压”

    苏大娘,今年66岁了,近总是感觉头昏、头胀不舒服,到医院检查,血压“140/104mmHg”,内科诊断“高血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10mg”,每日一次,患者服用后血压偏低,有时低至“90/60mmHg”,自觉头昏的更厉害.停服高血压药物,血压再度升高至“140/100 mmHg”左右.患者内心十分矛盾,无论吃与不吃高血压药物,头都是难受,不知如何是好.

    作者:白云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压力管理的八个“招式”

    小李是一名注册会计师,临近年底,客户为了上市融资,要求尽快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小李所在的审计团队加班加点周末无休,已经连续一个月满负荷运转,身体和精神状态都非常差……

    作者:尚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愿你与好眠温柔相待

    小谢,一位高高瘦瘦的19岁男生,是某重点大学大二学生,成绩优秀,由于某些原因休学一年,去年秋天刚刚复学.重新回到校园时随着新的班级一起上课,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以及新的寝室,崭新的生活扑面而来,看似一切都是美好的开始,但是对于小谢来说,却逐渐出现了一些麻烦,其中让小谢苦恼烦心的就是晚上的睡眠.

    作者:田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敢问路在何方?

    “每次独自问路就会结巴,我说的结巴和你们心里认为的结巴不一样,我是说话的时候并不会打磕巴,而是无缘无故丢字儿,很简单的一句话却总是说不完整,甚至是丢掉句子里的关键词,每次一张嘴就会把想问的问题搞得特别混乱.比如,有一次我问某小区的几号楼怎么走,话到嘴边,却怎么也说不出几号楼,而是反反复复地将单元号脱口而出,搞得被问路的人都蒙圈了,特别尴尬.

    作者:李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绿萝之死

    每每坐在图书馆,看书疲乏之际,我都会望着盆栽的绿萝看一会儿.一天,我看着看着,想起了一段往事.曾经,我有过一个家,但不小心被我们弄碎了:他买了盆栽的绿萝来点缀新家,摆在向阳处,任凭它成长.直到有一天,他注意到叶子泛黄,开始咨询花商,培植花肥,换了适合绿萝的花土,但还是无果.

    作者:吴俊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孩子口吃,家长巧应对

    口吃,通常是指说话中断重复、不流畅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约占儿童总数的5%.大约70%的口吃儿童长大后都会自愈,30%会转为习惯化和病态化.口吃,就像走路跌倒一样,人人都会发生.不光孩子会口吃,大人也会口吃.大多数人对说话口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即使知道了,也认为是极其平常的小事,不屑一顾,多笑笑而已.但有些家长听到自己孩子口吃,却如针扎一般难受.

    作者:袁运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二胎家庭,你知道吗?

    1 先弄清楚孩子为谁而生?很多家长会问老大:“你想要小弟弟/小妹妹吗?”如果孩子说“是”,就似乎和他达成了共识,他就要对他说的“是”负责,以后就要欢天喜地地喜爱老二,不能有欺负或不喜欢老二的行为;如果老大说“不”,似乎家长再要老二就对不起老大,因为他并不欢迎弟弟或妹妹,家长的心里就会充满内疚和自责:“我们太自私了,要老二给老大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呀.”

    作者:郭书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我为什么是一个酒鬼?

    小雪的父亲喜欢喝酒,酒品有点差,每次喝完酒之后就和小雪的母亲吵架,有一次还动手打了小雪母亲.所以,对于小雪而言,酒鬼就是这个世界上不该存在的败类,因为他们经常家暴,不敢承担责任,是母亲和孩子的噩梦.对于身边的朋友,如果发现对方酗酒成性,立刻跟对方绝交,不论你是朋友、亲戚或者同事.皇天不负有心人,小雪苦苦寻觅了3年,终于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恋人——一个对酒精过敏的男人.

    作者:多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