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宏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我院收治的48例住院新生儿惊厥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疾病特点以及具体疗效。结果分析新生儿惊厥发生的主要病因为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且多在出生3d内发生,而感染、低钙血症则是在出生3d后发病,临床并未明确具体的遗传代谢性疾病,表现为惊厥疾病反复发作,治愈率为89.6%。结论新生儿惊厥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以及产伤等,实施对症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盘志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重点探索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2013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看护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看护22例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患纠纷率高达19.0%,患者满意度仅为81.0%。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仅为4.5%,患者满意度高达95.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显然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然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明显,不仅降低了护患纠纷率,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晏翠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优质护理工作的深入,护士的工作量大幅度的增加,社会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护士由于工作环境及性质的特殊性,心理压力逐渐增大,脑血管疾病史目前人类三大死因之一,神经内科护士承担的护理任务多,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护士要承受很大的压力,高强度的压力或压力时间过长,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以及护理的工作质量,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减缓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能力。现将神经内科护士工作中心理压力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陈媛;孙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与100例妊娠未合并子宫肌瘤孕产妇,将其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行剖宫产同时切除子宫肌瘤术,对照组行单纯剖宫产术。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各项指标显示,两组孕产妇在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上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手术所用时间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时行肌瘤切除术需依据患者身体情况、肌瘤大小与位置、病情等进行选择性治疗,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宫颈炎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大约半数以上的妇女患有宫颈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子宫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病变过程中常见的局部特征。由于受炎性分泌物的浸渍,宫颈鳞状上皮脱落,由宫颈管的柱状上皮覆盖代替,即表现为宫颈糜烂[1]。
作者:刘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统计广州地区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探讨机采血小板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利用中心采供血管理系统统计广州地区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结果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发血量分别为:33874 u,36072 u,36267 u,42494 u,46859 u,24162 U,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分别为6.49%,0.54%,17.17%,10.27%,3.13%(年化增长率)。结论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规范临床预约供应的沟通渠道,稳固机采血小板无偿血小板队伍,鼓励捐献双份血小板,适当提倡互助献血,并发展成为固定的献血者,能有效地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
作者:许结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总结腹股沟疝个体化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回顾、研究本院收住的385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医患双方均满意的效果。结论腹股沟疝的每一种术式均有其优缺点。只有认真分析、研究患者具体情况,做到与患者充分沟通,注意处理好每一个治疗细节,终让患者满意才是硬道理。
作者:徐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窒息复苏后护理。方法将60例因窒息复苏后的早产儿患者进行归类比较。结果通过比较60例早产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进行归类总结,重新得到新的更有效的护理理念。结论提高复苏后的观察。优化护理对治愈患儿和患儿日后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钟俏梅;苏银青;曾嘉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不良反应及特点。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7月~2014年6月发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病例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总结出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结果40~60岁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年龄段,占总数的54.6%;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为48.0%、35.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疾病上,占比46.0%;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多,占比58.7%。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上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应该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原因,从而做好预防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医疗服务。
作者:朱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阐述情志因素与脾胃病的相关性,指出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指出调畅情志在脾胃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仇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36例健康体检时发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压达标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针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文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论述康复新液辅助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阿弗他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例病患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人数100人。对病患进行传统西药治疗之后,观察组利用康复新液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比较相关治疗结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VAS评价,观察组治疗期间溃疡的持续时间要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康复新液辅助治疗康复新液辅助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阿弗他口腔溃疡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尹会军;相红艳;庞向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分娩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方法,选派专业知识丰富、母婴护理能力强,同时善于沟通、素质高的经过标准化培训的高级护理人员。新生儿的一切工作都在母亲床旁进行,实行一对一的责任护士制度,邀请产妇以及家属共同参与操作,并给与相应的指导,让产妇对基本操作进行掌握。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7%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75%的满意度;观察组健康知识的准确率为95%,对照组健康知识准确率为73%,观察组的准确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加强产妇和家属对母婴健康知识和新生儿护理能力的掌握。
作者:陈爱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轻中度高血压在社区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治疗两组,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两组用药均为56 d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变化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疗效。结果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治疗组的血压较采用硝苯地平的对照组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社区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李霖生;王忠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及其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亚低温治疗)与参考组(常规治疗)各为4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肿面积清除情况,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肿面积明显小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度颅脑损伤有助于血肿清除,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敬恂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上半年选择3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参考,实施一般护理服务,2012年下半年选择30例急诊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总结出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成效显著,急诊胃出血病情明显好转,且对护理的服务感觉很满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引入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胃出血止血率,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打造和提高服务型工作的知名度。
作者:陈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医源性性穿孔的治疗现状研究。方法对两例消化内镜诊疗所致穿孔进行内镜下闭合(钛夹闭合)方法治疗,并进行临床记录、观察和随访;对其他内镜下闭合方法进行介绍。结果消化道穿孔的病人,通过内镜下闭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成功达到闭合从而疾病恢复。结论内镜治疗医源性穿孔的效果良好,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杨烈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估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61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2014年4月期间61例ABP住院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早期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诊疗,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分别观察2组的相关情况并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获得较迅速的缓解,其相关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ERCP诊疗ABP安全、有效,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作者:姜鹏;宋诗;厉晓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疝气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10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改良组患者100例,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比例、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疝气术后患者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适宜基础临床广泛应用开展。
作者:郝悦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探讨食管癌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寻找更加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及健康教育情况。通过初步的观察,能有效配合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患者的缓解率相对高于不配合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患者。
作者:韩晓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