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俊峰;钟志峰;李晓莉;尹美婷
目的:分析配合小剂量不同疗程罗红霉素对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A组、治疗B组、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2种敏感抗生素联合抗绿脓杆菌治疗;治疗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罗红霉素治疗,疗程6个月;治疗B组加以罗红霉素治疗,疗程1个月;分析各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小剂量罗红霉素长疗程治疗下呼吸道绿脓杆菌感染,疗效确切,细菌清除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翟俊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措施对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昏迷期的应用效果及可靠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实施颅内血肿清除术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在其术后昏迷期对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本组130例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治愈70例,良好32例,致残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5例。结论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术后昏迷期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龙俊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为了研究重症监护室中呼吸衰竭的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呼吸衰竭的所有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将这40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营养情况、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以及营养支持的途径等各种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这40例患者进行早期的肠内、肠外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的机体的生理功能均有良好的改善,其中完全进行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有8例,完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有5例,进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的患者有27例。结论在临床上,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的预后以及治疗的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可以使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存活率提高,也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作者:陈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肾虚型膝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54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中药组,双醋瑞因组,模型组,每组18只。分别在用药后2,4,8周各组随机处死动物6只,行动物软骨的组织病理学观察、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检测。结果模型组关节表面缺损,软骨厚度有明显变薄,软骨同源细胞数目减少。双醋瑞因组与模型组相似。中药组在软骨厚度及软骨同源细胞数方面都优于模型组与双醋瑞因组(P<0.05)。E2水平补肾中药组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双醋瑞因组。结论补肾活血中药有一定修复和延缓膝骨关节炎软骨退变的作用。
作者:宁显明;刘红;张继虹;朱洪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酮替芬辅助特步他林治疗过敏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过敏性咳嗽患儿随机分成三组,A组(单用酮替芬)40例、B组(单用特步他林)40例、C组(酮替芬加特步他林)40例。剂量:酮替芬片:口服1次/晚,≤3岁0.5 mg/次,>3岁1 mg/次;特步他林片:口服3次/d,0.065 mg/kg/次。疗效标准:显效:用药一周内咳嗽消失;有效:用药一周内咳嗽减轻,两周内咳嗽消失;无效:用药两周以上仍有咳嗽。结果 A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B组: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C组: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C组与A组B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酮替芬辅助特步他林治疗过敏性咳嗽疗效显著,缩短病程,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严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我院收治的48例住院新生儿惊厥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疾病特点以及具体疗效。结果分析新生儿惊厥发生的主要病因为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且多在出生3d内发生,而感染、低钙血症则是在出生3d后发病,临床并未明确具体的遗传代谢性疾病,表现为惊厥疾病反复发作,治愈率为89.6%。结论新生儿惊厥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以及产伤等,实施对症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盘志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探讨其护理途径。方法选择10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患者,对其临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临床护理。结果患者由于接受药物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均得到一定缓解,患者抗病毒治疗配合度均得到提高。结论针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该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抗病毒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刘金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回顾5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安全转运护理。方法转运前护理、转运途中护理、转运回院结束时护理。结果52例患儿均安全转运回到医院并护送到相关科室,途中1例四期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出现气管插管脱出,其余无脱管等意外发生。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安全转运是进一步救治的重要保障,必备的医疗设备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应急能力强的专业人员是安全转运的先决条件。
作者:邱美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肝胆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于临床上也是较为常见的病变器官。近些年来,我国的肝胆疾病患者呈上升趋势,严重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因此如何在肝胆外科中运用有效的手术方式一直是肝外科探讨的问题。本文就肝门板分离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了肝门板分离技术在肝胆外科临床手术中的应用,其有一定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聂高华;夏绍凡;陈志云;杨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工作者进行护理工作基本的安全措施,根据护理安全隐患常见的因素,进行护理安全的控制和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制教育,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教会与病人沟通的技巧,杜绝了护理隐患,确保了患者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达到了优质服务的目的。
作者:胡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远端进展期胃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开腹D2根治术,研究组行腹腔镜D2根治术。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更少(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淋巴及清扫数、3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D2根治术治疗远端进展期胃癌,不仅能够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而且还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斌;杨姝;金哲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两年来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预见性护理)与参考组(常规护理)各为40例,观察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能够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助于护患关系的改善。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近几年师从著名中医专家坐诊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中医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肝得健治治疗),均为45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同对照组患者的60.00%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疾病临床上中医药效果显著。
作者:马文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为了探讨出临床免疫治疗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012年在我院住院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把这200例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两组进行对比,第一组100份样本的临床资料进行采集,对仪器的设备使用还有其他方面进行了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第二组的100份样本临床资料,对样本的临床免疫给予了常规的质量控制。结果第一组实施质量控制后分析的患者进行质量控制后的效果明显高于第二组,根据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样本的采集还有仪器设备的使用都会影响检验的因素,但是准确的实验数据是结果准确的前提保证,所以说进行质量控制可以提高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作者:孟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与病人交谈,进行心理疏导,保健宣传,由浅入深的让病人接受,增强病人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结果心理护理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疗效显著。结论了解掌握高血压病人的具体心理状况和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淑云;冯秋兰;郑许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学历、职称对临床护士职业认知的影响及分析。方法对本市某三甲医院的60名不同的学历和职称的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护士的个人情况和护士对护理职业的认知程度。结果不同学历和职称的临床护士在选择护理专业的主要因素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的护士在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性。结论护士的学历和职称对其的职业认知有一定的影响,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认知,才能使护理队伍更加稳定,才可以使护士的工作行为更加规范,才能使护理质量有所提高。
作者:周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介入治疗对子宫肌瘤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采用介入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24例,并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诸如,心理护理、病人准备、术后护理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24例患者疗效明显,介入治疗法对子宫肌瘤有效,并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精神和身体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妍妍;朱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回顾已有病例分析腔内激光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和优势。方法整理我院外科2012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随访是否复发等数据对比传统手术法观察腔内激光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和优势。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3.11±16.12)min,术中出血量(31.78±15.46)mL,平均住院时间(5.19±1.57)d。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病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腔内激光术治疗静脉曲张有切口小,切口少,术后感染几率低,术后恢复快,不影响外表美观,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由丰涛;王延威;姜严强;邢志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抱有更高的期待。由于病情特征具有复杂性和现有科技水平的限制,很多问题还不能有效的解决,因而出现这样那样的医患之间的矛盾。同时对于重症护理无论从业务水平还是工作态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应对重症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陈绍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