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建英
目的:对比苯妥英钠与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癫痫患者临床效果,遵循随机原则,分为A组30例、B组30例。A组取丙戊酸钠治疗,B组取苯妥英钠治疗,对比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特异性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A组患者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慢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苯妥英钠治疗癫痫,疗效相当,但丙戊酸钠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王真真;李津军;樊彬;满高才;祁洪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建立社区骨质疏松防治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骨质疏松教育;对100例骨质疏松患者干预前后骨质疏松认知水平测试、疼痛程度评价、生活质量评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12个月干预,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知识、腰背疼痛和生活质量有显著地改善(P<0.01,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以达到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刘仙凤;沈勤新;王欢喜;洪培敏;李自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颅内引流管道脱出危险性,提高护理安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利用品管圈活动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月本院科收治的术后带有引流管患者,针对管道可能脱出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比较品管圈活动干预前后管道脱出危险的发生率。结果管道危险改善前发生率为25%,并设定改善后目标值为7.532%。结论利用QCC管理模式,集思广益,持续改进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团队协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宋丽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剖腹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妇产科收治的98例剖腹产临床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围产期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49例围产期予以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及心理状态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护理后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怖及失眠等评分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出现产后大出血3(6.12%)例,出血量(389.36±82.73)ml少于对照组14(28.57%)例及(475.59±127.36)ml,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剖腹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减少产后大出血发生情况。
作者:尚晨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其中尤以肺结核为多见。痰中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属传染性肺结核,是造成社会结核病传播和流行的传染源,为首要控制对象,本文报道了荣成六中1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病情况及其治疗方案,并及时对学校师生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调查结果无一例被传染。如何防止结核病的疫情在学校蔓延,已成为当前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潘庆玲;徐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5例肺癌患者、31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32例健康成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共98例患者的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含量。结果肺癌患者的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和良性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TPS在肺腺癌中的水平和敏感度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CYFRA21-1在鳞癌中的水平和敏感度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NSE、pro-GRA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水平和敏感度高于其他类型的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E、pro-GRA可作为小细胞肺癌检测的首选标志物,CYFRA21-1对鳞癌的诊断有一定作用,CEA和TPS是肺腺癌检测标志物的首选,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于肺癌的辅助诊断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树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中下鼻道开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总结分析55例非侵袭性真菌上颌窦炎患者,全部行鼻内镜中下鼻道开窗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疗效满意,无复发。结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手术治疗过程中充分解除鼻道窦口复合体(OMC)解剖结构异常,彻底清除病灶,恢复鼻窦鼻腔通气引流是关键,经临床实践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刘平;罗华;蒋光万;王中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并对比瑞芬太尼与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6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处理,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处理,临床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结果。结果研究组的苏醒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对于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更加显著,血流动力学也更加的稳定,患者苏醒快,不良影响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许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近几年各种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提出加强药品管理,从而降低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本院在2013年3月~2014年3月引起的不良反应而造成的退药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从退药品中来看,抗生素类产生的不良反应比重较大,达到了71.52%,从药品剂型来分析,其中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比重较大,达到78.11%。结论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退药反映了医院药物管理方面的缺失,需要加强药物管理来预防不良反应以及退药的产生。
作者:徐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研究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适应证和家属意见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患者接受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47例)患者仅给予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良性结节行低位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的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于本院诊治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12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两组,研究组予以低位小切口术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发生颈部不适、皮下积气、术后出血等不良反应2(3.33%)例,少于对照组12(20.00%)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位小切口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特点,不仅满足广大患者对健康的需求,同时满足其对美容效果的需求,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华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多囊卵巢综合症在妇科临床较为常见,是一种内分泌失调性疾病。本文主要研究了近年来中、西医对多囊卵巢综合症治疗的进展,分析其价值。
作者:刘慎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学校卫生工作中的少儿营养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建议。方法于2013年12月~2014年2月选取我市的中学学生共5600名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身高与体重进行测量,而后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营养达标率为77.98%,超重率为10.48%,肥胖率为6.32%,营养不良比例为5.2%。结论针对学校卫生工作中的少儿营养状况需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需要家长、学校的共同参与,以对少儿不良卫生与饮食习惯进行纠正,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作者:刘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总结20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护理。结果20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配合及个性化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王艳萍;王玉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凉血润肤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69例行凉血润肤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6%(28/6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7/6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凉血润肤汤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英;曹克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临床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的方式,其中,在对踝关节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踝骨折块的妥善固定,可以很好的对关节面解剖予以复位,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冯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在眼科临床工作过程中,验光配镜视力欠矫、戴镜不适是经常遇到的两个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恢复,成为目前严重困扰着验光师的主要难题。笔者在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眼光配镜视力欠矫或戴镜不适的具体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纠正,以期减少戴镜不适的问题,从而帮助近视患者提高视力,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建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对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诊治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5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受积极治疗后,55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27%。结论及时对中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降纤、抗凝、改善脑血流等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仲晓艳;刘爱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妇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观察组对患者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妇科手术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陆金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运用防范感染措施及导管护理措施控制静脉插管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6月间本院ICU病房的患者174例,对174例患者实施插管感染预防措施和病房导管护理,分析实施预防措施和导管护理的效果。结果174例ICU患者接受预防护理后,有14例患者受到细菌感染,感染概率为8.04%。结论在ICU病房中,运用插管感染预防以导管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控制静脉插管感染情况,因此在基层医院中应普及插管感染预防方案和导管护理模式。
作者:陈岚 刊期: 2014年第11期